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摩治疗小叶型乳腺增生病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碧瑶 《北京中医》2007,26(9):598-599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不同程度的疼痛并出现肿块,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相关性。笔者近年来采用传统中医按摩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glands,HMG)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组织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是一种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病变,是正常乳腺小叶结构在数目、形态上的异常,属中医"乳癖"、"乳疠"、"乳核"范畴.虽然当前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的某些证型间有着一定的演变关系,但尚缺乏更为深入的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从而影响了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病势及系统治疗的把握.因此深入开展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探讨其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对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本病中医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和疗效评价提供研究思路,为乳腺增生病科研开展及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有关的慢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晚婚、离婚、人工流产、不愿哺乳、精神紧张、社会竞争等等致使乳腺增生病有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特异性疗法,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显示出其独特优势.现就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证治规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乳房疼痛和肿块为特征,并随月经周期和情绪变化而出现轻重变化,属中医"乳癖"范畴.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乳房疾病,中医对于乳腺增生病有独特的辨证思维及特色疗法,穴位敷贴疗法历史悠久,发挥局部治疗作用的同时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近年来临床研究及应用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近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 ,而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1 .4~ 1 .5倍。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灸具有“直捣病巢”的优越性且无副作用 ,因此加强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和开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及广阔的前景 ,现将近 5年来针灸治疗的有关资料作一综述。1 临床治疗1 .1 毫针  近年来 ,毫针治疗乳腺增生病大多遵循陕西中医学院的方法 ,以胸背组穴为主 ,在选穴配穴方面有学者[1] 采用针刺“乳腺背俞穴”的方法治疗3 0例 ,显效 1 0例。…  相似文献   

7.
千金花  王寅 《中国针灸》2013,33(6):539-540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纤维组织进行性增生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中的"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其主要症状为乳房的疼痛和乳房内肿块.乳腺增生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1].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增生病是以周期性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为临床特点的妇女常见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占全部乳房疾病的75%[1],其囊性增生恶变率较高,是一种癌前病变[2]。因此,研制疗效确切、使用简便的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对维护广大妇女的生命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的范畴,临床以乳房疼痛可及肿块为特征,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历来医家论述的也较多,笔者有幸跟随我院魏琳主任医师临床学习,总结魏琳主任医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浅述乳腺增生病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与子宫肌瘤分属中医"乳癖"和"癥瘕"范畴,两者常并发.据笔者观察35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发子宫肌瘤者54例,占15.3%,尤其是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并发子宫肌瘤者高达33.5%.笔者试就以下几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文献中与"乳癖"的描述相似,最早见于《中藏经》。国外1829年 Cooper 首先记述此病。此后由于对本病的研究角度和水平不同,故又有许多不同的命名。目前,国外文献常用乳腺纤维囊性病(FCD),乳腺良性上皮增生病(BPED),国内常见的名称有乳腺小叶增生病,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慢性乳腺病),最常用的名称为"乳腺增生病"。多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研究的文献甚多,现将本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病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华 《河北中医》2006,28(8):633-635
古往今来,历代中西医学者对乳腺增生病诊治方法繁多。近年以来,中西医结合对乳腺病诊治有了行之有效的新突破。现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对乳腺增生病诊疗概况综述如下。1中医诊断1.1疾病命名陆德铭[1]在《实用中医乳房病学》中对乳腺增生病命名做了详尽概述。乳腺增生病在中医文献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病治疗思路及优化治疗方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以气滞血瘀、痰浊结聚为病机,在辨证论治中应强调散瘀化痰和脏腑调理。目前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缺乏统一性,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相对滞后,缺少较为成熟的客观化量化技术指标。建立针对乳腺增生病患者疗效确切的可供推广应用的中医辨证治疗规范,确定简洁、可操作性强和可推广的乳腺增生病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从而对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进行规范化研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配合乳房按摩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16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及乳房按摩治疗,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8.96%,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组治愈率为41.38%,总有效率为79.31%,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口服中药配合乳房按摩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又可称为乳房结构紊乱症.由于乳腺组织成分增生,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退性和进行性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总称.好发于25~50岁,性情急躁,易怒,或性格内向的女性.其发病率占育龄期妇女50%,根据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及主要特点,将其分为单纯性乳腺上皮增生、乳腺腺病(又可分为小叶增生、纤维腺病和硬化性腺病三种)、乳腺囊性增生病.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挖掘中医方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规律,探索中医临床用药规律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到中医方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剂1 116首,构建乳腺增生病方剂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321种中药中,疏肝、养血、活血、化痰、健脾、补肾等几类药之间的配伍是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临床医家多以逍遥散作为基本组方结构.结论:以关联规则所得的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对、药组反应了乳腺增生病的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病,中医属"乳癖"的范畴,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手术治疗更是让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所以西医治疗往往只为少数患者所接受.而中医治疗却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优势,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尤其是内服药物的疗效已越来越得到患者的肯定.笔者仅就近五年来论述中医内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姜兆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兆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山东中医药大学1994年级研究生(250014)宿广锋山东中医药大学1993年级研究生(250014)叶林关键词姜兆俊,乳腺增生病,治疗经验姜兆俊主任医师专攻中医外科,尤擅治疗乳房疾病,在辨证方面有独特见解,立法方药亦颇具特...  相似文献   

20.
乳腺增生病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毅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8):1469-1471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病程长,容易复发,并且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近十几年来中医对乳腺增生病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基础实验研究还是临床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现予以分类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