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标记的DNA探针诊断恶性疟疾。结果显示,ECL标记的探针能检出25pg纯化的恶性疟DNA或原虫率为0.001%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血,并且和人白细胞DNA无交叉反应。对146份疟疾病人血样进行检测,DNA探针法和常规镜检法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镜检中确诊的99例恶性疟,ECL法检出93例;对于47例间日疟血样,ECL法仅和1例有阳性反应;该探针和48例正常人血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标记的DNA探针诊断恶性疟疾。结果显示,ECL标记的探针能检出25pg纯化的恶性疟DNA或原虫率为0.001%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血,并且和人白细胞DNA无交叉反应。对146份疟疾病人血样进行检测,DNA探钉法和常规镜检法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镜检中确诊的99例恶性疟,ECL法检出93例;对于47例间日疟血样,ECL法仅和1例有阳性反应;该探针和48例正常人血均无交叉反应。结果表明,ECL标记的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恶性疟疾的特异性诊断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该检测系统用戊二醛将辣根过氧化酶与HCMV特异片段结合制备酶标基因探针。探针与靶DNA杂交后,酶催化检测系统中发光底物,再经增强剂作用将光信号放大,杂交信号通过X光自显影。经狭缝杂交证明ECL的敏感性达到0.2pg同源DNA,且仅与HCMVDNA杂交。用ECL检测42例巨细胞包涵体病(CID)患儿和20例正常同龄儿童尿中HCMVDNA,结果阳性率分别为54.8%和35.0%。与病毒分离相比较,ECL的敏感性为92.3%,符合率为87.1%,表明用ECL检测HCMV是安全、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适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应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该检测系统用戊二醛将辣根过氧化酶与HCMV特异片段结合制备酸标基因探针。探针与靶DNA杂交后,酶催化检测系统中发光底物,再经增强剂作用将光信号放大,杂交信号通过X光自显影。经狭缝杂交证明ECL的敏感性达到0.2pg同源DNA,且仅与HCMV DNA杂交。用ECL检测42例巨细胞包涵体病(CID)患儿和20例正常同龄儿童尿中HCMV DN  相似文献   

5.
将待测血清的聚乙二醇(PEG)沉淀物加至已包被抗人IgG的反应板微孔内,反应后再加入酶标记抗C3d,建立了检测荷有C3d免疫复合物的ELISA法。经对正常人、SLE、肾病、肝病、冠心病患者检测,发现SLE、肾病、肝病患者荷C3d免疫复合物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对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发光(ECL)分析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既不同于传统的标记免疫分析(如酶标记、同位素标记、荧光素标记等)也与普通的化学发光有区别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它将电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巧妙结合,具有灵敏、快速、准确、分析适应性广等特点。本文综述了ECL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核酸定量检测中的应用。核酸的杂交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断领域。根据核酸探针或反应体系中所用的示踪剂不同,核酸分析可分为放射性同位素法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法如免疫荧光法、时间分辨荧光法、化学发光法、生物发光法等。90年代初期问世的将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和化学发先(chemiluminescence)完美结合的新型免疫分析技术电化学发光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ence,ECL),同时联合新型的免疫固相放大技术──链霉亲和素系统,在免疫学检测中尤其是核酸测定中,发挥了以往的发光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1],本文拟就ECL的原理,分析特点及核酸测定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患者血OMLDL与LP(a)浓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ISA法同时检测了86例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MLDL)浓度,对比分析了两者浓度曲线分布特点、不同CVD患者LP(a)及OMLDL浓度变化、两者高浓度时CVD患者的阳性率及危险度比数比。结果发现CVD患者检测OMLDL较LP(a)更敏感,提示OMLDL可能是较LP(a)更重要的CVD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检测及耐一的情况,以利于对ESBLs的监控和治疗。方法 用NCCLS推荐的初筛和确证实验及双纸片协同实验、E -test、 Vitek32型全自动分析系统药敏检测卡GNS-NT对160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进行ESBLs的鉴定,并检测确证ESBLs阳性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 共检出ELSLs菌株33株,双纸片协同实验、E-test、GNS-NG三者  相似文献   

9.
小儿急性白血病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动态观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对76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进行了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初发组、部分缓解(PR)组SCE频率增高,与完全缓解(CR)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CR组SCE频率仍高干对照组(P<0.05)。持续完全缓解3年以上者SCE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AL患儿治疗前骨髓细胞的SCE水平损伤严重;CR时其损伤仍未完全修复,随着病情进一步好转,SCE频率亦趋于正常。无标记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uLL-ALL)患儿达CR时,SCE频率仍高于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0.05),表明不同类型的AL,DNA损伤程度和恢复速度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hCPIc),对于其浓度的测定,可做为SLE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兔抗人hCPIc抗体,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简便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SLE活动期患者及伴肾病患者血清hCPIc含量进行检测发现,SLE活动期血清hCPI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伴肾病患者血清hCPIc含量又明显高于单纯性SLE活动期患  相似文献   

11.
人及小鼠干细胞因子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合成了一段与人和小鼠干细胞因子(SCF)cDNA能特异性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与两株人骨髓基质细胞系(HECL、HFCL)和一株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TC-1)的RNA进行点杂交。结果表明这三株基质细胞都能表达SCFmRNA。因此,作者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扩增编码SCF的部分cDNA序列,并将其克隆入pUC18载体。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作者所克隆的SCFcDNA序列与文献报道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高HDL-C(HDL-C≥1.7mmol/L)个体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14内含子+1位G:A突变的阳性率。共检测50例高HDL-C个体,发现杂合子12例,纯合子1例,而对照组70例中无一例发生突变、据此认为CETP基因14内含子+1位G:A突变是导致高HDL-C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及红细胞超氧化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及红细胞超氧化物(O_2),对该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观察了化学发光(CLN)与O_2含量、反应时间、化学发光剂(CLA,一种荧光素衍生物)浓度的关系,作了批内重复性试验,观察了诸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良好。我们建立了正常参考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微量、快速、灵敏、特异的O_2测定法。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并以3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表明在131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为22例,阳性率为16.5%,其中C-ANCA阳性16例占12.2%,P-ANCA阳性6例占4.6%,对SLE患者进行ANCA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由于医疗、护理失误而诱发的医源性肝性脑病(IHE),临床并不少见。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我院收治的28例肝硬化(LC)发生30次IHE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83~1996年共收治LC病人387例,其中肝炎后LC235例,酒精性...  相似文献   

16.
小儿呼吸衰竭时血循环内皮细胞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16例呼吸衰竭(呼衰)患儿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含量。结果:呼衰急性期CEC为(11.81±0.22)×106/L,恢复期为(5.17±1.40)×106/L,正常对照组为(4.10±1.09)×106/L,急性期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均<0.01)。作者认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参与了呼衰的发生发展;CEC可作为呼衰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预警信号;进一步探索保护、稳定肺VEC免遭致病因子损伤的药物,在呼衰救治中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抗 SSA、SSB 和 CENP?B 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干燥综合征(SS)患者中的发生率和浓度。 方法 对 531 例 SLE 患者和 96 例 SS 患者同时采用 CLIA 和 ELISA 进行抗 SSA、SSB 和 CENP?B 抗体检测。 比较上述 3 种抗体在 SLE 和 SS 患者组的发生率和浓度,以及 CLIA 和 ELISA 检测结果的符合率。 结果 抗 SSA 和 SSB 抗体在 SS 患者组的发生率明显 高于 SLE 患者组(P<0.01),而抗 SSB 和 CENP?B 抗体在 SS 患者组的浓度显著高于 SLE 患者组(P<0.01)。 在 134 例抗 SSB 抗 体阳性的样本中,仅 4 例样本抗 SSA 抗体阴性。 CLIA 和 ELISA 在检测上述 3 种抗体的总符合率分别为 96.4%、95.7%和 98.3%。 结论 抗 SSA 和 SSB 抗体对 SLE 和 SS 患者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抗 SSB 抗体的发生具有与抗 SSA 抗体的依赖 性。 CLIA 和 ELISA 两种方法检测上述 3 种抗体表现出良好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糖尿病(DM)、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血浆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以探讨sEPCR在不同疾病患血浆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4例CHD、42例DM、63例SLE患及20名正常人(NC)血浆中的sEPCR水平。结果sPECR在DM患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血浆(P〈0.05);SLE合并血栓及  相似文献   

19.
张晓  陈国庆 《新医学》1996,27(12):636-637
免疫荧光法皮肤狼疮带试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已认可。本文38例结果示SLE组狼疮带阳性率是92%,非SLE组8%,两组有极显著差异。狼疮带中C1q,免疫球蛋白(Ig)M及IgG阳性率较IgA和补体3(C3)成分敏感,与补体下降、免疫球蛋白升高密切相关,无单独IgG阳性,故行皮肤狼疮带试验(LBT)检测时应检测多种抗体,以便减少假阴性。  相似文献   

20.
穆剑  曾几钦 《新医学》1997,28(11):596-59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狠疮(SLE)患者的眼压变化,眼压与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病程、年龄的相关性。方法:运用Schiotz眼压计检测50例SLE患者的眼压,分别与正常人及用激素治疗的非SLE病患者各50例的眼压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SL患者眼压高于正常人及高于用激素治疗的非SLE病患者(P〈0.01)。SLE患者眼压改变可能与病程、年龄有关。结论:SLE患者要定期检查眼压,特别是2-3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