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树突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是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DC),在宿主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肿瘤存在肿瘤相关抗原(TAA),肿瘤自发性消失的出现证明了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存在,但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呈进行性生长又表明免疫机制不能完全有效地保...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在肿病免疫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骨髓来源的DC,在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携带肿瘤抗原的DC更加注意,认为将会成为一种新型的肿瘤疫苗。研究DC与肿瘤免疫,主要通过①DC表面MHC分子与肿瘤抗原肽的结合,②DC细胞中导入肿瘤相关抗原基因,③DC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通过上述DC体外与肿瘤抗原的结合,再回输体内,动物实验证实可治疗已建立的肿瘤模型,并可激活肿瘤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瘤细胞能力。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共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它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在体内外活化CD4+、CD8+细胞,从而激发一系列的特异特性免疫应答。本语文就其科技司及其在抗肿瘤免疫特别是抗慢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目前所知的最有效的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也是功能最强的AP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1]。Porgodor等[2,3]发现用MHCⅠ类分子限制性抗原多肽冲击致敏从小鼠骨髓诱导的DC可以在体内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并发现经抗原肽冲击致敏的DC皮下免疫的小鼠可以产生特异的抗肿瘤效应。DeMatos等[4]报道用冻融抗原(lysates)冲击的DC免…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职业性的抗原呈递细胞(APC),与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缺陷关系密切,本文介绍了DC起源和分类,人血DC辅助分子,DC与细胞因子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进行免疫表型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均表达髓系抗原,部分同时伴有淋系抗原(CD7)表达,急性淋系白血病均表达淋系抗原,少数伴有髓系抗原(CD13、CD33)表达。1例慢粒急淋变既表达髓系抗原标记,又表达B系抗原标记。结果表明,白血病免疫表型是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的重要手段一仍需结合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检测。  相似文献   

7.
抗原负载对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抗原负载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进行肿瘤抗原的负载,再用这种DC激发自体的T细胞,通过对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测定和对T细胞表型 的分析和功能的鉴定,与未负载抗原的DC进行比较。结果 DC经过抗原负载后,其表型没有明显改变,但其分泌的IL-12含量明显增加?而且其激发的细胞多为CD4^+T细胞,这种CD4^+T细胞本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组织蛋白酶D(CD)的表达与膀胱移和细胞癌(BTCC)生物学行为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3例BTCC及13例正常膀胱组织中CD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膀胱移行细胞均呈弱阳性表达,BTCC组肿瘤细胞强阳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单发与多发,初发与复发之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CD表达与BTCC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CD通过降解天然  相似文献   

9.
幼稚CD4^+T细胞的活性需要两个不同的信号。在针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反应中T细胞分子CD28的作用尤其重要。当它与抗原提呈细胞上的配体B7-1及B7-2结合后便传递有效的共同刺激。一旦阻断B7分子,便阻断了它与CD28的相互作用,并阻断CD28共同刺激的传递,而且改变了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CD28/B7共同刺激通路的免疫生物学性状及其介导的调节B细胞和T细胞的模型,以及CD28/B7通  相似文献   

10.
CD45是白细胞的共同抗原,但在不同系的成熟细胞上表达的抗原密度却不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后者仅有很少非特异染色荧光。在同一系列的不同发育阶段,细胞表面CD45的表达也不同。一般来说,细胞越幼稚,CD45表达量越低。因此本文将CD45作为所有白细胞的标记物,通过常规设门(FS-SS)和CD45荧光强度对SS辅助设门对5例正常骨髓和100例不同血液病免疫表型的分析,探讨CD45在免疫分型中的作用。1材料和方法1.1免疫荧光染色标本来源为血液病患者骨髓。采用流式细胞仪(EP…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外周血肿瘤前体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6例M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携带浆细胞相关抗原(PCAA)——CD38+的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①MM患者CD3+(总T)细胞、CD4+(TH)细胞、CD4+/CD8+比值下降(P<0.05),而CD8+(TS/TC)细胞无明显变化。②MM患者外周血CD38+细胞明显增高,化疗后CD38+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①MM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②MM患者外周血中存在肿瘤前体细胞,并且与疾病的临床分期和化疗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24例脑梗塞患者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UBIO)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UBIO治疗前脑梗塞患者外周血中总T细胞(CD)、T抑制细胞(CD)数均较正常人明显减少,CD4/CD8比值上升;B+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细胞数增多;白细胞介素Ⅱ受体(IL-2R+)和T辅助(CD+)细胞数则与正常人无差异。血浆Fn含量低于正常人。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UBIO治疗后,外周血中CD、CD细胞和Fn水平上升,CD4/CD8比值下降,B细胞数下降,HLA-DR+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提示UBIO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造血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进一步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免疫、造血细胞因子在再障患者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单抗试剂盒,采用改良APAAP法及酶联免疫试剂盒,采用ELISA法对38例再障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HLA-DR抗原表达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再障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减低、CD8细胞增高、CD4/CD8降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再障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相关分析发现G-CSF与CD4细胞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细胞呈负相关;TNFα与CD8细胞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细胞及HLA-DR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AML细胞表面标记特点看AML,ALL鉴别时髓系单抗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单抗),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了218例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提示CD_(33)、CD_(13)和CD_(15)为AML的主要标记;免疫分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AML各亚型的鉴别。强调指出:在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时,CD_(33)、CD_(13)和CD_(15)应联合应用。配以胞浆抗原的检测,将是AML和ALL鉴别时行之有效的髓系单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免疫表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预后价值,分析了57例住院成人AML患者的初诊免疫表型与完全缓解(CR)率和CR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13>CD33>SI6>CD65>CD15>CD11b>CD14。干/祖细胞分化抗原CD34的表达率为42%,以M1和M5最高(80%和86%),M3则几乎不表达CD34和HLA-DR。淋系抗原CD2、CD7、CD10、CD19和CD22在部分AML中阳性。单参数统计分析显示,CD7+、CD11b+和CD34+的病例较阴性病例具有低CR率(P<0.05,<0.01,<0.005)和短CR期,表明免疫表型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AML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CD40抗原在恶性B淋巴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CD40抗原激发所致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单抗)5C11加入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采用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等分析单抗5C11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作用。结果5C11能引起CD40表达强阳性的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XG2发生同型聚集,抑制其生长并介导细胞凋亡;5C11可引起CD40^+的恶性B淋巴细胞株Daudi发  相似文献   

17.
从单核细胞分化的树突状细胞的低温保存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作为专职的抗原递呈细胞,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的肿瘤疫苗治疗,目前的临床方案大多为分次给病人注射〉10^6个细胞/次,不同批次培养的DCs,连续4-6周,为了提高疗效,简化治疗程主规范疗程,有必要将DCs低温保存,使患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同批次的培养的DCs,本实验从患外周血采取单个核细胞,经细胞淘洗分离核细胞,在800U/mlGM-CSF+100ng/mlIL-13的培养条件下,将单核细胞于Teflon疏水袋中导产出DCs,将DCs以一1℃梯度降温及不控温两种方式将DCs冻存于-80℃及液氮中,1个月后,42℃快速复温,检测其免疫表型(CD1a,CD14,CD40,CD80,CD83,CD86,CD54,CD58,CD16,CD32,CD64,HLA-DR)及其  相似文献   

18.
微波组织凝固对荷瘤小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微波固化(MTC)肿瘤留置对残存肿瘤局部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小鼠荷H22移植型肝癌模型,将30只双侧荷瘤小鼠分为3组,MTC组,切除组,对照组。微波固化一侧肿瘤后,定量观察了残存肿瘤和脾脏内CD4和CD8细胞的变化,使用了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在原位肿瘤内,有极少量的CD4细胞,在残存肿瘤内,未见CD4细胞,CD8细胞呈明显的带状分化,在微波固化组,CD8细胞的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CD_(34)抗原阳性,CD_(33)抗原阴性的细胞,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GF)──G-CSF,IL-3和干细胞因子(SCF)的联合作用下,可以在体外维持造血达9周,克隆形成细胞(CFC)大量增加。CFC和有核细胞增殖高峰在液体培养的第6~7周。在液体培养中不加入HGF和单独应用G-CSF的情况下,这类细胞不能在体外增殖。结果表明,HGF的联合应用在维持外周血造血细胞的体外长期生长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56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CD_(34)抗原的表达作了检测,分析了CD_(34)抗原表达与临床表现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AML细胞的CD_(34)表达率存在很大差别,从1%~85%;56例AML中CD_(34)阳性表达病例为23例,占41.1%。CD_(34)抗原表达与FAB形态学分型无关,但M_3型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M_1、M_2型。CD_(34) ̄+病例组与CD_(34) ̄-病例组在年龄、性别及初发时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均无明显差异;在诱导化疗疗效上,CD_(34) ̄+组完全缓解率为43.5%,明显低于CD_(34) ̄-组的72.7%。研究结果提示,AML细胞在CD_(34)抗原的表达上存在异质性;并具有一定的预后判断价值,建议对CD_(34) ̄+病例施行更为有效的、可能需与CD_(34_ ̄-病例不同的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