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大豆是由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成熟种子,在华北地区分布广泛。大豆可以作为油料经济作物,亦可作为常用中药淡豆豉的原料。大豆含有12种异黄酮,分为游离型的苷元(aglycon)和结合型的糖苷(glucoside)两类[1],经发酵后部分苷转变为苷元[2],两种含量较高的苷元成分为:染料木素(genistein)和大豆素(daidzein)[。1]异黄酮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改善心功能状态、抗癌等广泛的药理作用[3-7]。对大豆提取工艺的研究应以异黄酮为主。本实验以大豆中染料木素为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药材粒度、乙醇浓度、提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提取杜仲总木脂素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超声提取,以提取时间、甲醇浓度、溶媒用量为因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杜仲木脂素含量进行检测,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优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75%,溶媒用量为8倍,提取时间40 min。结论杜仲总木脂素提取工艺的优化为杜仲总木脂素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优选柘木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柘木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柘木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柘木总黄酮的含量和出膏率为综合指标,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2倍量60%乙醇提取3次,1.5h/次。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柘木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8)
目的优选黄荆子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木脂素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黄荆子总木脂素的最佳提取条件,试验因素为乙醇体积分数(30%、50%、70%)、提取温度(65、75、85℃)、提取次数(1、2、3次)。结果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是总木脂素提取量的关键因素,其中乙醇体积分数对其有显著影响(P0.05)。最佳提取方法为10倍量70%乙醇在75℃水浴中回流提取2次,每次60 min。结论该提取方法简单,而且稳定可行,为黄荆子总木脂素的分离纯化、含有量测定及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蔓性千斤拔中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以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从蔓性千斤拔中提取染料木素和染料木苷的最佳工艺。结果:蔓性千斤拔药材的最佳乙醇提取工艺为:80%乙醇,料液比2∶60,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60 min。结论:该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性好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淡豆豉中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淡豆豉中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以染料木素为标准品,在其紫外最大吸收峰259nm处测定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制得的异黄酮试样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黄酮含量。结果:最后用紫外分光光度259nm处对试样中异黄酮类进行含量测定。生药中总异黄酮的含量以染料木素计算为0.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6%,相对标准偏差为2.6%。结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检验淡豆豉中异黄酮含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董颖  杨春欣  许根英  吕迁洲  王璐 《中成药》2005,27(5):595-597
目的:优选雷公藤中去甲泽拉木醛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雷公藤中去甲泽拉木醛提取所用的药材粉碎颗粒度,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所用溶剂倍量等进行研究.结果:优选出从雷公藤提取去甲泽拉木醛的最佳工艺为:16目雷公藤颗粒,加乙酸乙酯20倍量,25℃2 h.结论:优选的工艺可提高雷公藤中去甲泽拉木醛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正交试验优选便秘宁片中大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浸膏得率、大黄素含量为指标,优选大黄提取工艺,并考查乙醇浓度、加醇量及提取时间对大黄提取工艺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结果:药材加6倍量70%乙醇提取2次,第1次提取1.5h,第2次提取1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
钟晓明  黄真  毛庆秋 《中成药》2006,28(5):749-750
北沙参(Radix Glehniae)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 idt exM ip.的干燥根,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具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主治肺燥干咳、虚劳嗽血、胃阴不足、津伤口干等病症。欧前胡素(Imperatorin)为北沙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欧前胡素具有抗菌、平喘及抗过敏等作用[1]。为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本实验以北沙参欧前胡素含量和浸膏的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提取次数及提取时间对欧前胡素含量的影响,优选北沙参欧前胡素的提取工艺。1仪器、试剂和药材1.1仪器美国waters高效…  相似文献   

10.
正交实验优选黄芩中黄芩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黄芩中黄芩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黄芩素作为指标考察4个因素(溶剂类型,提取时间,提取方法,提取次数)、3个水平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黄芩素的含量。结果黄芩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2B1C2D3,即采用冷浸法,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提取90 min,共提取4次。结论溶剂的类型对黄芩素的提取影响最大,该研究确定的黄芩素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大枣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设计安排试验,以出膏率、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大枣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水提最佳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30分钟,提取3次,3 h/次。结论:优选出的大枣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出归芪无糖颗粒剂处方药材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量、回流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因素,按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结果以得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8倍量的水回流1.5小时,提取3次。结论:该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壳聚糖中药膜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膜剂的外观质量(平整、光洁及柔韧性,色泽均匀度及厚度一致性)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溶解壳聚糖的醋酸浓度、PVA用量及膜的干燥温度等工艺进行筛选。结果:壳聚糖中药膜最佳制备工艺为:溶解壳聚糖的醋酸浓度为1.5%,PVA浓度为10%,干燥温度为40℃。结论:该工艺简单、稳定,合理可行,所制膜剂具有良好的外观,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温胃阿亚然及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芦荟苷、芦荟大黄素、总葫芦素的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优选温胃阿亚然及片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分别为用80%乙醇,加15倍量提取三次。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单、可行,适应大生产需要,可作为该制剂合理开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优化麝香中多肽类成分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麝香总多肽的研磨提取工艺,为麝香的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福林酚法测定麝香总多肽含量。以麝香总多肽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溶媒种类及用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p H 8.0,0.025 mol·L-1),料液比1∶100,研磨时间3 h,放置过夜;麝香总多肽平均质量分数达20.71%,经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后麝香总多肽收率62.4%。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获得麝香总多肽的提取率较高,为麝香的品质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菊明降压颗粒剂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得膏率和蒙花苷含量为评价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70%乙醇、煎煮2次,每次煎煮1小时。结论: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正交试验法优选大黄提取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黄中总蒽醌提取工艺。方法:以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行筛选。结果: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浸润时间三因素对大黄总蒽醌的提取有显著影响。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大黄用8倍量55%乙醇按渗漉法提取,浸泡12h,渗漉9h,大黄素含量>2.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彝药毛子草中车前醚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采用正交试验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提取工艺和检测方法。结果:提取工艺确定为25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提取工艺简单,快速,成本相对较低,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9.
寒痛定泡腾冲剂4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芍药甙、甘草次酸、乌头总生物碱为指标成分,对寒痛定4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芍药甙和甘草次酸含量顺序为:半仿生提取法>水提取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水提取醇沉法,而乌头总生物碱的含量各工艺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