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学者对AMD发病机制作了大量深入研究,发现老化与代谢失调、循环障碍、光损害与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及相关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等,均与AMD发病有关。现就AMD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283-285)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深入研究和抗VEGF药物的研发,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主要途径是玻璃体腔注射.任何一种新兴疗法的应用都要建立在可靠的安全性研究基础上.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药物相关和注射相关不良反应.其中,眼部不良反应主要有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眼压升高、白内障等;全身不良反应主要有心肌梗死、卒中、尿路感染、高血压、鼻咽炎、咽痛、前列腺癌、骨关节炎、腹股沟疝等.与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比较,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全身不良反应不明显.基于药物的安全性差异还有待于更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黄斑变性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老年人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MD存在大量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全身因素,眼部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基因因素。现将近年来有关AMD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补体因子H(CFH)是补体替代激活途径的重要活性调节因子,H因子参与C 3转移酶、C 3b的裂解或取代B因子结合C 3b,使C 3b受到抑制,从而阻断替代途径,同时还作为I因子的辅助因子促进I因子降解C 3b。近年来研究表明CFH基因的多态性与人类对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敏感性有关,为AM D发病机制的免疫学说提供了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氧化损伤和老年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复习和总结了氧化损伤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疾病进展的关系,并对几种抗氧化剂在临床的应用及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预防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物制剂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pegaptanib(商品名Macugen)等的临床应用,改变了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疾病药物治疗的格局,但需要长时间反复玻璃体腔注射是其主要缺点。一些新型的VEGF受体融合蛋白、络氨酸激酶抑制剂、RNA干扰分子、调节细胞生长和代谢的sirolimus、整合素(integrin)拮抗剂以及基因治疗均引起了研究者关注,而且有些已经显露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眼部新生血管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望开发一些针对新生血管整个信号传递多个环节的治疗药物,或通过基因治疗手段在AMD病灶区域长久表达抗血管生成药物,为AMD的药物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目前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主要眼底特征为黄斑区地图状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其中CNV是危害视功能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围绕有关AMD的CNV药物治疗,对皮质类固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氧化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脱氧氟尿嘧啶核苷等药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31-334)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琳  刘武 《国际眼科纵览》2006,30(2):119-123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55岁以上人群的主要致盲原因。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现有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药物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目前已应用于临床以及即将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包括Macugen、Lucentis、曲安奈德、Retaane、Evi-zon、Avastin等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引起老年人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对其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有助于筛选高危人群并指导早期治疗.其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以及遗传危险因素.现就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膳食、AMD候选基因等遗传标记物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检查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老年人低视力和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新开发的检查设备已用于AMD的检查之中,从而对AMD的认识也日益深化。我们对近年国内外有关AMD的最新检查方法进行综述,主要论述了视觉心理物理、各种眼部影像、眼部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检查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它们在AMD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24-327)  相似文献   

11.
抗氧化营养素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文军  文峰 《眼科学报》2007,23(4):193-198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视力损伤和致盲的主要原因。视网膜的高耗氧性,高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作为氧自由基的靶点和暴露于可见光的特性使其易产生氧化应激。大量研究均显示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防治,本文就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眼科学报2007;23:193-198.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视觉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觉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客观的定性的视功能检查法,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判定、预后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常规电生理检测方法中, 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是较理想的视功能测定法,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 觉诱发电位(P-VEP)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振荡电位可能是新的敏感指标。多焦电生理检测作为新的视功能测定方法,可对AMD患者病变部位的视功能进行定量检测,先于形态学的改 变发现AMD的视功能异常,是AMD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有价值工具。(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28-330)  相似文献   

14.
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机体抗微生物防御反应,清除凋亡细胞和免疫复合物以及维持组织稳态,进行免疫调节.补体系统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发生也密切相关.在玻璃膜疣中,含有多种选择激活途径中的蛋白;补体成分基因变异也使AMD的发病风险大大增加.补体系统多种分子与AMD CNV形成关系密切,针对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的治疗可能为渗出型AMD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变异影响的多因素疾病,是老年人不可逆转性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miRNA是一类内源性表达的非编码RNA,通过抑制或沉默转录基因的表达在氧化应激、病理性新生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AM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在易合成性、靶向性、具有相加效应等方面有独特优点,已有大量实...  相似文献   

16.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发病机制不明,其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也还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发现,玻璃体黄斑粘连(VMA)在渗出型AMD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萎缩型AMD和正常眼;手术去除VMA对渗出型AMD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提示VMA在渗出型AMD发病中可能起着某种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VMA与渗出型AMD的相互关系,对渗出型AMD发病机制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研究可能是另辟蹊径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治疗方法试验比较(CATT)结果显示,倍伐单抗(商品名Avastin)和雷珠单抗按照相同的给药计划给药,临床观察12个月,患者视力效果等同.雷珠单抗按需求给药组在视力上与每一个月给药组等同.倍伐单抗是一个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全长单克隆抗体(MAb),能够对抗VEGF所有有生物活性的亚型,阻止VEGF和受体结合;雷珠单抗是把倍伐单抗和抗原结合部的片段分离出来,在临床上完成了4期Ⅰ/Ⅱ观察的制剂.二者在价格上悬殊巨大,倍伐单抗50美元/支,而雷珠单抗2000美元/支.在如此价格差距下,如果倍伐单抗能够改善视力和黄斑解剖,其临床应用的性价比会优于雷珠单抗.CATT研究结果支持全球继续使用玻璃体腔入路的给药途径使用倍伐单抗作为对雷珠单抗的一种廉价选择.
Abstract:
Comparison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treatments trials(CATT)reported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year:At 1 year,bevacizumab and ranibizumab had equivalent effects on visual acuity when administered according to the same schedule.Ranibizumab given as needed with monthly evaluation had effects on vision that were equivalent to those of ranibizumab administered monthly.Bevacizumab is a monoclonal antibody(MAb)and full-length anti-VEGF antibody that successfully prevents binding of all the biologically active isoforms of VEGF to the receptor.Ranibizumab is a isolated antigen-binding fragment (Fab)from bevacizumab using recombinant genetic techniques.Ranibizumab has been clinically evaluated in 4 Phase Ⅰ/Ⅱ studies.The cost of Avastin is $50 per dose compared with $ 2000 per dose for Ranibizumab.If Avastin could improve vision and macular anatomy,then it would not only be clinically superior to Ranibizumab.The CATT data support the continued global use of intravitreal bevacizumab as an effective.low-cost alternative to ranibizumab,particularly for patients paying all costs out of pocket.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随着AMD干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对AMD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对其了解和干预方式的认识尚不充分.在我国AMD诊断治疗的临床工作,这些矛盾尤为突出.针对AMD诊断治疗面临的这些挑战,制订统一的诊断治疗规范,建立中国的规范化临床诊断治疗流程是提高AMD诊断治疗水平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牵头,组织国内眼底病专家基于循证医学依据制订的我国AMD临床路径,对不同阶段、不同亚型的AMD的诊断治疗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临床指南,值得在AMD临床诊断治疗工作中普及推广,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规范AMD诊断治疗的临床路径,将有助于引导和规范医师的临床实践,推动AMD诊断治疗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治疗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近年来,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病率不断上升,药物治疗手段快速发展,中国各地眼科医师对AMD的干预意识与知识的普及率有待提高,各地区各层级医院对AMD的诊断与治疗仍以自己的经验积累为主,需要规范化的诊断治疗临床路径.方法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组成“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指南与临床路径制订委员会”,倍鉴国际指南,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对更新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分析,结合我国AMD类型的特殊性和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制订了“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治疗路径”(以下简称“临床路径”),用于指导AMD的治疗.结果 本临床路径按AMD分期和分型,包括检查项目的选择、治疗手段、随诊和低视力辅助,以流程方式编写,便于眼科专科医生和眼科全科医生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普及规范化的AMD诊断治疗临床路径.结论 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路径的制订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结合中国实际诊断治疗需求,对AMD的临床诊断治疗工作给予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本临床路径旨在满足大部分患者的诊断治疗需求,临床医生在应用本临床路径时还应当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根据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采用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认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种复杂性疾病.病理机制研究推测,玻璃膜疣可能是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后的局部炎症反应的产物.机体局部对于炎症作用失控,导致炎症细胞活动加强,使细胞和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调节,导致病理性血管增生和新生血管产生.高剂量补充抗氧化剂、矿物质可预防控制病变进展,晚期有应用抗新生血管增生药物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被证明是目前应用于临床控制和治疗相关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