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价食管腔内外联合断流术(EVL Hassab's手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13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按分层随机原则分别接受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Hassab's手术和腔内外联合断流术治疗.采用内镜超声微探头记录了治疗前后食管下段静脉图像,术后随访.结果:经EVL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而穿静脉和食管周围静脉仍然明显,随访3年,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为83%.单纯Hassab's手术后发现食管周围静脉被完全离断,食管曲张静脉仍然存在,只是程度上较术前减轻,再出血和复发率分别为30%和95%.而腔内外联合断流术后,食管曲张静脉、穿静脉和食管周围静脉完全消失,随访3年有3例(8%)轻度复发.结论:食管下段明显扩张的穿静脉和食管周围静脉导致单纯EVL术后食管曲张静脉的复发.食管腔内外联合断流术能有效地减少食管曲张静脉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6例病人行经皮穿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胃食管曲张静脉得到了有效地闭塞。随访3—12个月,其中6个月内再出血仅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结论:该手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该方法合理,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既降低门静脉压力,又闭塞了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及其属支,可作为外科直视下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加脾切除术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1例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病人行经皮穿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胃食管曲张静脉得到了有效闭塞。随访3~12个月.其中3个月内再出血仅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结论该治疗方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既降低门静脉压力,又闭塞了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及其属支,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疗效确切安全.能明显降低病死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首先药物综合治疗,药物效果欠佳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大量出血、患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急诊手术,或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近期有出血可能的,应尽早尽快的使用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目的 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疗效.方法 12例肝硬化患者,行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术后定期复查胃镜;无效患者行直接门脉造影.结果 术后即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均消失;随访6~12个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6例,中度曲张3例,仍重度曲张3例;这3例重度曲张患者门脉造影显示原栓塞血管仍完全闭塞,出现新侧支循环静脉通路.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部分无效患者可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桂东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用以5%鱼肝油酸钠(或无水乙醇)和弹簧钢圈为栓塞剂行食管胃静脉栓塞术联合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32例食管胃曲张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后均成功止血。术后1周27例患者胃镜复查显示食管胃曲张静脉完全消失,4例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者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出现肝性脑病死亡。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重大手术并发症。31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6~24个月,再出血3例,死亡2例。结论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操作安全,加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了单纯性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为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16-4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Klippd—Treamunay综合征(KT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KTS12例均为静脉型,术前均行双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通畅,无缺如或阻塞。4例下肢外侧单纯静脉曲张行曲张静脉剥脱术及分支结扎术,8例静脉弥漫扩张者行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及交通支结扎术。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无复发,肢体酸胀、疼痛消失,无肢体肿胀及坏死。结论:深静脉功能正常或轻中度异常的静脉型KTS,行曲张静脉剥脱分支结扎术,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浅静脉切除交通支结扎,并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方法可减轻症状,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连环套扎防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无创性断流方法,采用内镜装置五环套扎器,对2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曲张静脉反复出血患者作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断流术。经1次套扎术即将曲张静脉全部结扎的达54%(12/22),经2次套扎全部结扎的达41%(9/22)。一次套扎术所需时间为20min。手术经过顺利,病人能耐受,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内镜复查见套扎的静脉均瘪陷,随访3~6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平均化费3000元/人。认为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有效、简便、安全,较硬化剂疗法为佳。  相似文献   

8.
对163例肝炎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其中78例在结扎前后应用硝苯啶以降低门脉压力,余85例作为对照,并进行1~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硝苯啶组病人的食管静脉再曲线率及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前后应用硝苯啶,可提高结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静脉型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2例静脉型KTS患者术前均行双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通畅,无缺如或阻塞,其中4例下肢外侧单纯静脉曲张行曲张静脉剥脱术及分支结扎术,8例静脉弥漫扩张者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的方法行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及交通支结扎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无复发,肢体酸胀、疼痛消失,无肢体肿胀及坏死。结论:深静脉功能正常或轻中度异常的静脉型KTS行曲张静脉剥脱分支结扎术,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浅静脉切除及交通支结扎,并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方法可减轻症状,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镜下套扎术(EVL)结合硬化剂注射(EVS)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对食管静脉曲线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1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行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其中6例术后行EVL或EVS;32例食管静脉曲线行EVL加EVS;9例食管静脉曲张行EVL;5例食管静脉曲线行EVS。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5年,观察复发和再出血情况。结果: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对急性出血的止血效果肯定,但术后仍存在程度不同的曲线静脉,术后3-5年内再出血发生率高达66.7%(8/12)。术后译期行EVL和EVS,可以使曲张静脉完全消失,达到满意的远期疗效。EVL结合EVS后,曲张静脉完全消退93.75%(30/32),总疗程2-3wk。内镜下治疗后,3-5年内曲线静脉复发率为10.53%(4/38),再出血发生率6.53%(3/46)。结论:EVL联合EVS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手术组。食管胃底静脉断流术后施行EVL或(和)EVS可以同时达到降低门脉压力和消除曲张静脉的目的;EVL结合EVS效果优于单纯用EVL或EVS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14例。选择性动脉造影是明确脾静脉、门静脉梗阻或血栓形成,及显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主要方法,本组13例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28%病人并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对并发出血者应施行脾切除、断流术,无出血者宜随访观察。本组平均随访3.5年,13例仍存活,无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2.
李炜  袁双珍  栾英 《吉林医学》2013,34(22):4571-4572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全过程中做细致且全面的护理和准备,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止血率100%,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细致的术后护理是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经胸Hassab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大出血2例高长平,赵全年,赵钢呼和浩特铁路局中心医院外科010010我院应用经胸径路行Hassab术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54岁,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大出血,24h失血约2000ml,脾功亢进,肝...  相似文献   

14.
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是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大量鲜血突然从食管喷射性呕出,若不及时处理给予有效止血很可能发生窒息或因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是经内镜,用橡皮圈将正在出血或曲张的食管静脉结扎,使正在出血或曲张的静脉闭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KTS 12例均为静脉型,术前均行双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通畅,无缺如或阻塞.4例下肢外侧单纯静脉曲张行曲张静脉剥脱术及分支结扎术,8例静脉弥漫扩张者行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及交通支结扎术.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无复发,肢体酸胀、疼痛消失,无肢体肿胀及坏死.结论深静脉功能正常或轻中度异常的静脉型KTS,行曲张静脉剥脱分支结扎术,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浅静脉切除交通支结扎,并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方法可减轻症状,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护理探讨姜慧1李华2刘丽3刘庆山2(1附属医院2泰山医学院3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外科)经内镜直视下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是治疗和预防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此法适用于任何原因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手术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2内镜曲张静脉大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示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民需重复内镜  相似文献   

18.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P<0.05),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症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脉所需重复内镜套扎的次数及近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下技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2月-2008年4月采用EVL、EVS、EVS与EVL联合疗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共104例。结果104例活动性出血套扎治疗32例,硬化注射治疗34例,联合治疗38例,合计止血成功率88.5%;套扎或硬化注射方法治疗66例,食管曲张静脉根除率66.7%;套扎及硬化注射联合疗法治疗38例,食管静脉曲张根除率73.7%;所有治疗生存率96.2%,并发症1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单环套扎术及硬化治疗术,具有创伤小、止血效果好、预防反复出血及使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或曲张静脉程度减轻的治疗作用,单环套扎及硬化注射联合治疗方法,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效果最佳。内镜下硬化注射方法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效果优于套扎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华梅  罗少媚  龚彦予 《海南医学》2012,23(16):151-152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预防近期再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69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的患者在饮食、体位、活动、脱痂期等方面加强预防再出血的护理措施.结果 69例中有2例发生近期再出血,占2.9%(2/69),经再次套扎或三腔两囊管压迫以及积极的内科治疗后止血.结论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加强预防近期再出血措施对提高静脉曲张套扎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