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脉学发微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北京100029)主题词《伤寒论》,脉诊清·徐大椿对仲景的脉学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可见,《伤寒论》虽然不是一部脉学专著,但其中有关脉学的论述,亦不乏精要之处...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浮紧、浮缓、浮数都是表寒证的具体脉象表现,后世医家往往未能很好理会表寒证出现浮数脉的事实,或者是忽略这些细节,直至将浮数脉作为表热证的对应脉象,而把浮数脉剔出表寒证,所以用辛凉解表方药统治浮数脉.就<伤寒论>中浮数脉之表寒证证治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用八纲辨证的方法,探讨《伤寒论》脉法与证之间的关系.《伤寒论》虽然不是脉学专著,但其脉法与《内经》、《难经》一脉相承,与八纲辨证密切结合,朴实简明,使后学者见脉知证,具有临床实用性.学习《伤寒论》脉诊,先要明辨常脉,知常达变.分别阴脉阳脉,以察病之性质,治疗之难易.以脉之寸关尺应人体上中下三焦.以脉之沉浮分病之在内在外,在荣在卫,在气在血.着重论述了邪在六经代表脉象以及寒热,气血,虚实之病的脉象的不同特点.疾病在邪正进退,传经,死生,欲愈,也有其典型的脉象可寻.最后强调了脉症合参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柯韵伯《伤寒论翼·平脉准绳》学术思想探讨李惠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210011)关键词柯韵伯,《伤寒论翼》,脉诊自从《脉经》问世以来,诸家继起.分别使用各自的脉名,广泛但不切合实用,范围漫无边际,不能统一。柯韵伯认为:“仲景立法,只在脉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脉法权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与“病证”之间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依据“脉象”,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对病证作出判断,不是在医理的层面上去分析、认识脉象在辨证过程中的意义,拘泥于规律常法,易使脉诊陷入僵化的思维程式。《内经》即有“脉从而病反”之说,《灵枢·五禁》篇论有脉病相反五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发掘张仲景著作中“脉迟”的病机内涵.方法:采摭《伤寒论》与“脉迟”有关的条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机探讨“脉迟”的病机本质.结果:“迟脉”所主的病机有属虚证者,如脾胃虚寒、营血不足等;有属实证者,如痰水互结、阳明腑实和瘀血留阻等,有属虚实夹杂者,如肺热脾寒,脾阳郁陷者.结论:对张仲景脉法的研究,可以从相关条文脉证的比较的角度切入,以证候和方药反证脉象所代表的病机,从而深入发掘其平脉辨证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7.
8.
根据《伤寒论》丰富的脉学内容,阐述了张仲景平脉定病,以脉示位,从脉求因,籍脉析理,据脉论治以及从脉象判断疾病的传变与预后的设脉特点和脉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脉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李树沛1姜建国1沈玉宝21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2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272131关键词伤寒论脉法研究方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22.2R241.1中医脉诊,发展到汉代,虽然内容已颇为丰富,但就脉象概念来说,尚处...  相似文献   

10.
脉诊浮,沉,虚,实的客观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浮,中,沉”压力指定设计的中医脉图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宗才  杭洽时 《医学争鸣》1991,12(6):411-414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的理解,提炼出"浮沉比较法"脉诊这一概念;分析《素问》、《金匮要略》中的相关原文,证明"浮沉比较法"在典籍中广泛应用;并结合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来丰富和发展"浮沉比较法"脉诊理论。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是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述杂病的部分,开创了对杂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先河。由于其中所载方药精效著,被后世医家称为"经方",并因此享有"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的美誉。但《金匮要略》被认为是经典之作,并非仅因其方剂,而还应包括全书所论理、法、方、药等各方面对后世临床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其中,脉诊的论述对后世脉诊理论体系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在此,文章就书中所论"脉浮"进行了整理和更深一步的学习,从而,提出了笔者对仲景之"脉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对《伤寒论》条文中涉及的单纯数脉主病、数脉相兼脉主病和数脉相类脉主病等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伤寒论》中的数脉所反映出来的病机纷繁复杂,脉义具有多重性。单纯数脉主要反映虚证、提示病情变化;数脉相兼脉主要反映虚证、里实热证、秘结的大便与宿食等有形之邪、正邪斗争的疾病态势、痈疡病等;数脉相类脉主要反映里实热证、虚证、正邪斗争胶着的疾病态势。根据数脉主病可辨明病势是整体向愈还是整体恶化;脉证合参更有利于病机的判别。数脉涉及病机的核心在于“热”与“阳”,可以是阴虚所导致的虚热,或是正虚所导致的阳不秘(阳之失调),或是实邪导致的阳盛。探讨《伤寒论》中的脉法可为现代中医临床应用脉诊进行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提示性脉症”的辨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在《伤寒论》条文中论及的某些脉症,如“舌上干燥而烦”之“烦”,“发热”之“热”,“脉静”之“静”等,在后人的研究中多照文推论,以“字”解病,致使概念含糊,释义不一。通过结合临床及《伤寒论》原文本义对上述“脉症”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此类脉症是仲景借以提示某一病证的病机、病变程度及预后而附加的,为“提示性脉症”,并非疾病之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伤寒论》为核心,辨小便不利乃由气化不行,津液亏虚、热邪壅滞、虚寒不足所致.(?)为治疗中应禁忌发汗、攻下。  相似文献   

17.
脉诊是《伤寒论》六经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笔从凭脉诊明确六经辨证、审脉诊识别治法方药、举脉诊论述病理机制等五个方面,对《伤寒论》脉诊的特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伤寒论》以脉为凭.谨守病机.对疾病的预后归纳为愈.不愈,病退,病进.难治,不治等用指导临证,体现了预测医学的丰富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