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综合评价溶积-黏度测试法对脑卒中口咽吞咽障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溶积-黏度测试法及视频透视检查(VFS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溶积-黏度测试中各项指标诊断口咽吞咽障碍的指标。然后得出口咽吞咽障碍诊断的回归方程,最后采用ROC曲线评价回归方程的最佳诊断分界值及诊断效能。结果 220例脑卒中患者中,经VFSS法检查确诊为口咽吞咽障碍98例,V-VST法诊断为口咽吞咽障碍89例(4例由吞咽造影诊断为阴性),阴性131例(13例由VFSS法诊断为阳性),即遗漏诊断13例,错误诊断4例,其准确率为92. 27%,特异性为90. 08%,灵敏度为86. 73%,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血氧饱和度、口腔残留、吞咽次数及咽部残留与口咽吞咽障碍相关性分别为0. 134、19. 394/74. 301及172. 344,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最终胰腺癌的概率预测模型为P=1/[1+e~(-(181. 651-2. 010血氧饱和度+2. 965口腔残留+4. 308口腔残留+5. 149咽部残留))],新变量P的AUC为0. 999,远远高于其他变量,新变量P检验的诊断效能最好。结论行溶积-黏度测试法检查时联合血氧饱和度、口腔残留、吞咽次数及咽部残留的回归模型能够提高对口咽吞咽障碍的诊断效能,可提高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5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科 1 998-0 1~ 2 0 0 0 -0 3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 65例。1 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5例 (男 56例 ,女 9例 ) ,年龄 2 2~ 80岁 ,平均 (60 .7± 5.5)岁。发病时间 1 d~ 3月。全部经 CT扫描确诊。CSDH左侧 2 9例 ,右侧 3 1例 ,双侧 5例。血肿量60~ 2 0 0 m L,多为 80~ 1 50 m L。1 .2 手术方法 :采用 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 ,选择 2 cm长针体 ,安装于枪式电钻在血肿最厚处进针 ,进入后拔出钻头 ,加密封盖 ,连接侧管 ,先任其自然引流 ,待不滴液后以庆大霉素生理…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主要疾病之一 ,尤其是脑出血后血肿破入脑室 ,预后差 ,死亡率高〔1〕。目前国内报道脑出血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治疗 ,病死率 15 81% 〔2〕。我院于 2 0 0 3 -0 1~2 0 0 3 -12 ,应用颅骨钻孔后置管引流方法 ,抢救 3 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 ,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 5例 ,男 2 1例 ,女 14例 ,年龄 41~ 72岁 ,平均 5 6岁。出血量经CT证实均在 5 0ml以上。结果 3 5例患者痊愈 3 1例 ,死亡 4例 ,死亡率 11 43 %。其中死亡患者的出血量在 10 0ml以上 ,死亡时间在发病后 2 4h内。2 护理体会2 1 术…  相似文献   

4.
置口咽管为基本气道开放技术,操作简便,属无创性,易于掌握,而且能迅速有效地改善通气。我科2002-01~2004-04有27例昏迷患者使用口咽管,现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定位血肿溶解清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1978~1983年对44例28~82岁的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定位血肿溶解清除术,获得较好效果。手术方法,应用CT 定位脑手术仪,将直径3mm 的穿刺针沿血肿长轴插入血肿中心,先吸除液态血,予计有残留血肿时,以相同直径的硅胶管沿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配合个体化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所致的口腔、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口腔、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在使用常规吞咽障碍方法治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术中腰穿注林格氏液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硬膜下血肿,无论开颅清除积血和被膜或钻孔血肿冲洗引流等,术后都有少数病例血肿复发,并可能出现气颅或脑出血等合并症。作者在钻孔清除血肿术中同时腰穿注入林格氏液,效果满意。患者共64例,男51例,女13例,年龄36~86岁(平均63.7岁)。插管麻醉成功后,腰穿把细导管插入蛛网膜下腔10cm,外端连接盛有38℃林格氏液的输液器,输液瓶距头高1米。在头部血肿最厚部位钻孔,当血肿液流出时,开始滴林格氏液。血肿腔插入像胶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中不能损伤蛛网膜  相似文献   

8.
三维重建单(双)靶点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三维重建单(双)靶点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33例壳核脑出血病人的CT定位扫描资料输入计算机工作站,对血肿进行三维重建,根据血肿量的大小和形状设计1~2个靶点和引流管路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引流管(外径5mm,内径3mm)送至颅内预定靶点,术中应用10ml注射器轻柔抽吸血肿液化部分,术后将尿激酶(1~2万IU)注入血肿腔内,夹闭引流管2h后自然引流,每12h重复1次。复查CT证实剩余血肿量为最初的10%~15%时拔除引流管。结果平均置管1.5 d(1~3d),平均血肿排空率92.8%。术后1个月病死率6.0%,远期随访(平均22个月)病死率11.3%,优良率74.4%。结论该方法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血肿排空较彻底,疗效可靠,尤其适用于血肿量较大(>25ml)且形态不规则的颅内血肿。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一般死亡率为 40 %~ 60 % ,及早手术治疗血肿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根本。我科于 1999~ 2 0 0 2年采用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贾宝祥教授发明的YL -Ⅰ型穿刺针治疗脑出血的患者 7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手术患者 72例 ,男 43例 ,女 2 9例 ,年龄 3 4~ 74岁。经头颅CT检查示 :基底节区出血 46例 ,丘脑出血 18例 ,脑叶出血 8例 ,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为 3 0~ 80ml。 72例患者手术后复查头颅CT :血肿完全清除者 2 6例 (残余血量 <10ml) ;大部分清除者 3 4例 (残…  相似文献   

10.
大脑中动脉瘤位于侧裂池内,文献报道35% ~55%的动脉瘤破裂后形成侧裂血肿[1].侧裂血肿是影响大脑中动脉瘤预后的主要因素,病残率高达36%~58%,对于Hunt-Hess分级Ⅳ及V级的病例,若不手术治疗,死亡率几乎为100%[2],但对于手术治疗的时机以及预后,目前了解还不多.现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在CTA辅助下治疗的重症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伴发侧裂血肿的病例30例,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Hunt - HessⅣ级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8 ~ 70岁(平均58.5岁),伴脑疝征象12例,血肿体积25~ 55mm3(平均38.6mm3),中线结构移位2.0~6.2mmm(平均5.1mm),出血累及基底池6例.Hunt - HessV级12例,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35 ~ 62岁(平均55.2岁),均伴脑疝征象,血肿体积30 ~ 60mm3(平均40.2mm3),中线结构移位3.5 ~12.0mm(平均8.2mm),出血累及基底池10例.所有病例均在发病12h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 2 0 0 0 -0 4~ 2 0 0 2 -0 3对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简称微创 )和开颅血肿清除术 (简称开颅 )在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微创组 :4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3 8~ 75岁 ,平均 61 5岁 ;开颅组 :4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40~ 78岁 ,平均 63 5岁。微创组血肿量 3 0~ 40ml 8例 ,41~ 60ml 12例 ,61~ 80ml 12例 ,80ml以上 8例 ;开颅组 3 0~ 40ml 10例 ,41~ 60ml10例 ,61~ 80ml 11例 ,80ml以上 9例。微创组出血部位 :脑叶 8例 ,外囊 12例…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采用CT引导徒手穿刺置管,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54~74岁,平均63岁。入院时GCS3~5分6例,6~9分4例,10~12分1例,已有脑疝者2例,偏瘫者8例,病理反射阳性者7例,血压升高者9例(24~30/14~19kPa),呼吸不规则者3例。CT提示血肿量大于60ml4例,大于80ml4例,大于100ml3例,平均86.4ml;基底节区(包括外侧型)8例(1例破入脑室,脑室铸型),皮层下3例;出血至手术时间为6~10小时。二、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根据CT片的最大层面,选择血肿腔中心稍偏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占颅脑损伤的15%~40%,其病死率为40%~85%。本文对我院自2001-09~2004-05收治的45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有关临床资料,手术及预后回顾性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5例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3~75岁,平均35岁。车祸37例,跌伤4例,打击伤4例。伤后20min~38h入院,平均7h。血肿单纯位于额叶8例,颞叶12例,顶叶5例,枕叶1例,血肿波及2个或2个以上脑叶者19例。合并颅骨骨折16例,颅底骨折15例,脑挫裂伤10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内血肿2例,全身多发伤10例。1.2相关因素(1)GCS评分:根据病人入院时GCS评分分为3组:GCS3~…  相似文献   

14.
颅咽管瘤为累及下丘脑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鞍上区,肿瘤多为实性或囊性,伴有较多钙化,与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粘连紧密,手术切除较困难.1995-01- 2009-11作者对78例显微手术治疗后颅咽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10~72岁,平均37.1岁;病程1个月~6 a,平均1.4a.1.2临床表现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3例,视力降低34例,多饮多尿3例,闭经或月经紊乱7例,阳痿3例,发育迟缓2例,偏瘫2例,另外分别有肢体无力、动眼神经麻痹、记忆力减退和体检中发现各1例.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 1 983年 1 0月~ 1 998年 1 2月期间病房共收治脑干血肿 4 6例。其中桥脑血肿 4 0例 ,中脑血肿 5例 ,延髓血肿 1例。现就 5例中脑血肿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患者 5例中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59~ 77岁 ,平均 70± 7岁。 5例患者既往均有高血压史 1 0~2 0年 ,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病史 1例 ,冠心病 1例 ,糖尿病 1例 ,长期嗜烟酒者 3例 ( 40~ 50年 )。 5例均为急性起病 ,其中活动状态下起病者 3例 ,安静状态下起病者 2例。入院时血压升高者 4例 ,伴心电图改变者 4例 ,血脂升高者 2例 ,高血糖者 1例。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有头晕 ,伴恶…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自发性脑内出血(ICH)多为短时出血,但仍有部分患者持续出血致血肿扩大。作者分析了1986.1~1991.12 Kuwana医院收治的419例ICH患者,以评价血肿扩大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其中男性272例,年龄36~91岁(平均59.9岁),女性147例,年龄37~94岁(平均56.9岁)。发病后24小时内首次CT扫描,入院后24小时内第二次CT扫描。血肿扩大的标准定为血肿体积增加超过首次扫描时血肿体积的50%以上,或两次CT血肿体积相差20ml以上。血肿形态分为三种类型:1)圆形2)不规则形3)分离形。入院1小时内取血20ml进行血液的实验室检查。 结果发现:60例(14.3%)患者首次CT扫描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1996年~2000年收治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6例,对其中14例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合并脑出血患者的疾病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可能存在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并探讨临床诊治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92岁(65岁1例,74岁2例,76岁5例,78岁2例,83岁1例,88岁2例,92岁1例),均有10~30年不等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14例患者发病时慢支均在缓解期,均无高血压病史,有吸烟史,烟龄都在10年以上。体形消瘦,其中3例有肺结核咯血史。 1.2 临床特点 (1)发病时间均在白天,4例坐在板凳上休息,7例与人谈话,3例外出赶集;(2)神经系统症状相对较轻:发病时只表现失语及右侧偏瘫,无头痛、呕吐、昏迷等症状;(3)出血部位比较局限且量较少:入院时CT显示出血部位均在左侧基底节区,血肿量3~15毫升不等(3毫升2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大大提高了其治愈率 ,但是术后脑梗死的发生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恢复及其生存质量。本院自 1998-11~ 2 0 0 2 -11共救治 2 0例术后脑梗死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l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5例女 ,女 5例 ,年龄 49~78岁 ,平均 65岁。均在发病后 3~ 6d发现脑梗死。1 2 治疗方法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早期手术 ,清除血肿减轻血肿的压迫效应及血肿周围的炎性反应。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可改善微循环。若条件许可 ,可尽早行腰穿治疗 ,放出血性脑脊液。对血肿破入脑室行穿刺引流者 ,可用 0 9%氯…  相似文献   

19.
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NC)是术后常见和严重并发症之一,因此必须重视术后NC的研究防治.我院1990-2009年发生术后NC 10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8例住院患者,男67例,女41例,男:女为1.7:1;年龄2~75岁,平均62岁.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38例(35%),高血压性脑出血42例(39%),骨科手术12例(11%),剖腹产术6例(6%),泌尿外科手术3例(3%),心脏介入手术3例(3%),脑血管病支架植入2例(2%),普外手术2例(2%).病人入院时GCS评<8分3例,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并行全麻.术后病情一度好转而后头痛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甚至出现脑疝;或一直未清醒;或由清醒转为昏迷,出现肢体瘫痪或原有瘫痪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是国人的常见病,其死残率均较高。虽然以往的治疗方法甚多,但其疗效并不十分满意。近年采用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犤1-3犦,然而其手术时机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笔者总结我院自1999年9月~2002年7月施行微创手术治疗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仅就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时机及技术要点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9例患者,男19例,女10例;年龄39~80岁,平均55.4岁。入院时GCS评分:4分2例;6~8分12例;9~12分12例;13~15分3例。23例壳核及丘脑血肿患者伴不同程度的对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