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睫状体脱离的组织结构进行形态学检查。方法:对青光眼病人术前常规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有睫状体脱离。遂对睫脱与非睫脱组病人按年龄、性别、眼压降低幅度、眼前节解剖结构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前睫脱多出现于眼压50mmHg以上,迅速降至正常或更低,房角大部分关闭但未完全关闭的病人,在27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发现37眼,占13.6%,与病人的年龄、性别、眼前节解剖参数无显性差异。结论:术前睫状体脱离与眼压迅速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提高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阳性率的方法。方法 :应用德国 Zeiss- Humphery公司生产的 UBM8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对 6 6例 (6 6只眼 )临床怀疑睫状体脱离的病例进行检查。结果 :43例确诊为 36 0°的睫状体脱离 ,其中 2 3例 (5 3.5 % )前房与睫状体之间存在瘘口 ,12例 (2 7.9% )同时合并脉络膜脱离 ,7例 (16 .3% )合并房角劈裂。结论 :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生物显微镜与传统B超诊断睫状体脱离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睫状体脱离时传统B超表现。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及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对25例27眼单纯睫状体脱离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UBM诊断为单纯睫状体脱离者10例12眼均表现为环周脱离,传统B超均发现鼻侧极周边球壁浅层膜状隆起及余处球壁均匀增厚,15例15眼UBM诊断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者,传统B超除上述表现外,尚见1-4个象限脉络膜脱离。结论;传统B超发现鼻侧极周边球壁浅层膜状隆起,应高度怀疑睫状体脱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联合 B型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联合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连续病例12例 12只眼全部进行 B型超声和 UBM检查 ,分析其结果。结果  UBM联合 B超检查发现脉络膜视网膜脱离多合并 36 0°睫状体脱离 ,患眼多有明显的葡萄膜炎和浅前房。 8只眼合并部分睫状体分离。结论  UBM联合 B超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视网膜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严重程度 ,对全面了解患眼的病理生理 ,对指导治疗、手术方案 ,估计手术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角镜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相关性,探索提高房角镜临床应用价值的相关改进方法。方法比较2004年5月-2005年1月闭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22例(39只眼)房角镜及UBM检查结果。结果39只眼中32只眼房角镜检查结果与UBM检查结果一致,其余7只眼房角镜检查结果与UBM检查结果不一致。结论房角镜与UBM相比,约18%的病例存在差别,窄裂隙光下、动态观察法及使用缩瞳剂进行房角镜检查,可明显提高房角镜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技术检查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半脱位的特点,探讨UBM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半脱位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例(12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进行裂隙灯、眼底镜、非接触眼压及UBM检查,用UBM测量晶体半脱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UBM技术在本组患者诊断方面的应用。结果所有患者的诊断明确,12例(12眼)中,晶体半脱住范围为90~120;眼压21—29mmHg者2眼,眼压大于30mmHg者10眼。最佳矫正视力0.1以下者4眼,0.1—0.3者7眼,0.3以上者1眼。结论UBM作为一种客观检查方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晶体半脱位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其可以有效检查和判断出患者晶体半脱位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e,UBM)与光学测量仪测量闭角型青光眼前房深度值及角膜厚度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德国产Zeiss-Humphrey840UBM、瑞士产Haag-Streit前房深度计及角膜厚度计测量闭角型青光眼17例(32只眼)的前房深度和角膜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例(32只眼)UBM测量的平均前房深度为(1.939±0.199)mm,前房深度计测量的结果为(1.882±0.254)mm,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UBM测量的平均角膜厚度为(0.579±0.077)mm,角膜厚度计测量的结果为(0.581±0.060)mm,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BM测量的前房深度值大于前房深度计测量值,而UBM与角膜厚度计测量的角膜厚度值相似.UBM可以精确地测量前房深度与角膜厚度.  相似文献   

8.
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UBM共检查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和外伤性视网膜脱离74例75只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4例5只眼,并与临床观察和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UBM发现视网膜脱离67例69只眼,占86%,与手术中观察结果接近一致,视网膜脱离图形呈浅脱离,向中央移位和向前移位,前移位又分为”C“形前移位、睫状体粘连和瞳孔粘连,不受硅油和气体填充的影响,不能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眼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膨隆型)患者42例,术前用UBM测小梁虹膜夹角(θ1)、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以及中央前房深度(ACD),并随机分成2组,选择组在房角最狭窄所在象限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非选择组在颞下方或鼻下方象限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2周复查眼压、UBM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ACD、θ1、AOD500与手术前比较均有增加,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选择组手术前后的ACD、θ1、AOD500的增加值与非选择组的增加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BM能活体观察手术前后房角的变化、激光孔的通畅程度,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治提供了更有效的检查方法和疗效观察。激光位置的选择对手术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外伤性睫状体分离围手术期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33例(33只眼)临床诊断为睫状体分离的病例进行UBM检查,并观察手术治疗前后睫状体形态学改变。结果33例确诊为360°睫状体脱离,睫状体与巩膜突分离>2个钟点。手术缝合治疗1个月后,部分病例睫状体分离或脱离间隙消失,余者有不同程度缩小,3个月后全部复位。结论UBM检查对外伤性睫状体分离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定性、定量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睫状突形态,探索其与青光眼的关系. 方法 浅前房组为80例>40岁前房深度浅患者,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2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26例,可疑房角关闭(PACS)者26例.对照组为80例相同年龄段前房深度正常患者.对双眼进行UBM检查,记录上、鼻、下、颞4个象限睫状突矢状和冠状切面扫查图像,测量睫状突高度(CPH)、睫状突厚度(CPT)、睫状突间距(CPI)、睫状突数量(CPN)、A角以及α角.进一步比较上述生物学参数在浅前房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AACG、CACG以及PACS亚组间的差异、PACS亚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别,并对A角与α角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浅前房组较对照组CPH、CPT测值增加,CPI、CPN、A角以及α角测值减小(P<0.05).CACG与PACS亚组的CPH、C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S亚组较对照组CPH测值增加,CPI、CPN、A角以及α角测值减小(P<0.05),α角与A角呈正相关. 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睫状突形态有明显变化,超声检测其参数可能成为早期筛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较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是一种专供眼前段检查的新型超声设备,具有简便、实时、无创等特点,不仅可清楚显示眼前段形态结构,并且可进行定量检测。本文对近期在我院进行UBM检查的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力争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睫状突超声生物显微镜冠状切面标准化的方法,并对其测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设计了睫状突标准超声生物显微镜冠状切面,并在该切面基础上测量30例受试者(30只眼)的睫状突厚度、睫状突间距。评价同一操作者内及不同操作者间的测量结果,用类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的一致性。结果测量者内CPT和CPI的ICC分别为0.989(F=91.054,P=0.000)和0.989(F=90.163,P=0.000),测量者间CPT和CPI的ICC分别为0.97(F=33.670.P=0.000)和0.99(F=100.103,P=0.000)。结论规范了睫状突标准超声生物显微镜冠状切面,认为该切面有利于睫状突生物学参数检测以及对眼科疾病的病情评估。睫状突标准UBM冠状切面是矢状切面的重要补充.应成为UBM眼科检查的常规扫查切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分析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的心脏形态和功能,并观察心肌胶原的变化,以探讨胆固醇增高对心脏的影响。方法选择白8周龄起饲以高脂饮食喂养至16周龄和24周龄的ApoE-/-小鼠各6只,以16周和24周龄C57BL/6小鼠各6只为对照组。采用UBM观察并分析小鼠心脏、大血管的结构及血流频谱,对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评价。分析两组小鼠血脂水平,并观察24周龄ApoE-/-小鼠心肌的胶原改变。结果同周龄的ApoE小鼠与对照组比较,UBM显示的心脏、大血管二维径线测值及各瓣口血流脉冲多普勒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水平较同周龄ApoE组小鼠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龄ApoE-/-小鼠心肌有胶原增加,I型胶原增多。结论UBM可很好地显示小鼠心脏及大血管,高脂饮食ApoE-/-小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24周龄ApoE-/-小鼠心肌有少量胶原,但目前的UBM观测指标难以反映小鼠心肌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98例糖代谢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糖代谢异常变化及其原因。方法:选择无糖尿病病史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并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肺心病患者血糖峰值为(8.46±0.61)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7.59±0.50)mmol/L(P<0.01);平均高峰时间为(0.60±0.18)小时,而对照组为(0.75±0.24)小时,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可能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灭活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鉴别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可行性.方法经超声诊断的43例46条下肢DVT患者,根据其诱因和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组和亚急性组,比较两组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及病变静脉管径.结果两组血栓的形成部位、回声特点有显著差别(P<0.05),而管径无明显差别(P>0.05).以低回声表现的局段性、周围型和中央型血栓诊断急性下肢DVT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4.6%和75%.而以中回声表现的血栓和混合型血栓诊断亚急性下肢DVT的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6.9%.结论对于诱因及症状不明确的下肢DVT患者,根据超声检查多数可区别急性和亚急性DVT,但少数仍不能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公共卫生预警时期湖北恩施少数民族地区急性脑血管意外(ACVA)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恩施少数民族地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二级)收治的719例ACVA患者,根据患者发病3个月内不良预后发生情况将其随机分为非不良预后组(534例)和不良预后组(18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公共卫生预警时期影响此类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719例患者纳入研究,不良预后发生率为25.73%。与非不良预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更高,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机械通气比例更高,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更多,且发病至确诊时间更长,受交通不便、证件办理、恐惧心理影响的人数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至确诊时间、证件办理、APACHEⅡ评分是影响ACVA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病至确诊时间、证件办理、APACHEⅡ评分与公共卫生预警时期湖北恩施少数民族地区ACVA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膈肌功能与撤机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使PEEP值与呼吸机压力值逐渐降低,根据经验撤机;研究组在超声监测下进行呼吸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膈肌功能变化、撤机成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呼吸肌锻炼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呼、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进行超声监测下呼吸肌训练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AECOPD患者在超声监测下进行呼吸肌训练,可增加膈肌厚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不影响撤机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