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胰腺癌病灶本身及邻近受累器官的CT表现、胰周血管受侵、胰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的CT表现等几方面总结了螺旋CT在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着重强调了螺旋CT对判定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指导意义,并详细介绍了螺旋CT对胰周血管重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在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胰腺癌患者进行MSCT双期增强薄层横断位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演示(VR)等后处理技术,对胰腺癌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估,并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和分析。结果:3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19例MSCT认为可切除的,实际术中切除15例(可切除率79%);16例MSCT认为不可切除的,实际术中不可切除15例(不可切除率94%)。结论:MSCT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要从胰腺癌病灶本身及邻近受累器官的CT表现、胰周血管受侵、胰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灶的CT表现等几方面总结了螺旋CT在胰腺癌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着重强调了螺旋CT对判定胰腺癌可切除性的指导意义,并详细介绍了螺旋CT对胰周血管重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是CT日常工作中的常见病,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诊断准确率已明显提高。为进一步利用螺旋CT的优势,我们搜集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0例。着重讨论胰腺癌的CT扫描方法、术前评价、CT表现特征、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情况以及肿瘤手术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价,以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胰腺癌进行术前MSCTA检查,以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技术结合横断面图像显示胰腺癌及其胰腺周围血管,根据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和分析,评价MSCTA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3例胰腺癌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11例术前MSCTA认为可切除,实际术中切除9例,MSCTA评估可切除准确度为82%;另22例术前MSCTA评估为不可切除,实际手术无法切除21,MSCTA评估不可切除准确度为95%。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Kappa值为0.79,提示MSCTA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MSCTA术前评价胰腺癌及其周围血管侵犯程度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双期增强对胰腺癌病人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对胰腺癌可切除性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1999年5月~2003年3月期问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的45例诊断为胰腺癌病人的CT图像与22例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显示胰腺癌的部位、大小以及肿块对周围血管侵犯程度、远处器官转移以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结果 45例胰腺癌病人中18例位于胰头,16例位于胰体尾,11例位于胰尾;27例患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2例术前SCT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17例,成功切除的阳性预测值达77%,其他5例SCT认为肿瘤不能切除,实际手术均不能切除。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作为一种评价胰腺癌术前能否手术切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胰腺癌因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与极差的预后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 ,外科手术仍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最佳选择。遗憾的是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属晚期[1,2 ] ,常因血管侵犯、胰周浸润、远处转移等原因无法切除。在导致病变无法切除的诸多原因中 ,血管的受侵包裹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 ,在未发现远处转移时 ,血管侵犯是最重要的不可切除的指标 ;另一方面 ,血管侵犯的表现在某些病例甚至较胰腺内肿块的出现更早更显著 ,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 ;再者 ,术前明确受侵血管的范围及程度 ,可确定实施血管移植的可能性及方法。因此 ,判断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 (SP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 5 2例 ,对其术前可切除性进行评估 ,采用CT双期扫描方法 ,时间为动脉期 (AP)延迟 2 5s ,门静脉期 (PVP)延迟 6 5s ,以 3~ 4ml/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后扫描。结果 :SPCT判断可切除 9例 ,手术证实5例可切除 ,4例不可切除。可切除性阳性预测值 (NPV)为 5 5 6 %。SPCT判定不可切除 4 3例 ,手术证实不可切除 4 1例 ,可切除 2例 ,不可切除性阳性预测值 (PPV) 95 3%。结论 :SPCT术前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 ,可作为临床放弃手术治疗较可靠的依据 ;但对可切除性的判定准确率较低 ,故选择手术治疗前必须十分谨慎 ,以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64层螺旋CT(容积CT/V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及对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3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利用VCT的直接、间接征象以及临床表现,评估手术价值,分析检查技术的应用与病变检出率的关系。结果:35例中,动脉期检出33例(94%),门静脉期为28例(80%);胰头癌25例(71.4%),胰体癌8例(22.9%),胰尾癌2例(5.7%)。病灶直径在2.7~15 cm之间,直径小于3 cm的13例,其中囊腺癌4例。35例术前评估可手术切除18例,实际切除15例;17例不可切除。VCT评估可切除的准确率为83.3%,不可切除的准确率为100%。结论:VCT能较好地检出小于3 cm的小胰腺癌,尤其是CT血管成像可以直观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血管受侵情况,在肿瘤分期及评估可切除与不可切除上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CT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分析55例(男39例,女1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年龄最大78岁,最小28岁,平均57.7岁。其中胰头部癌38例(69.09%),体部12例(21.82%),尾部5例(9.09%)。CT扫描以10mm层厚与间隔,自隔顶扫至钩突下缘,胰腺部则取5mm层厚与间隔。并作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结果:55例中仅20例手术切除。平均生存期为5~8月。CT表现为胰腺局部分叶状肿块(50/55);平扫时与周围胰腺组织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甚至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胰周组织浸润(20/55);血管受侵(37/55);远处转移(17/55);继发性囊肿(4/55)。38例胰头癌CT中可见胰体、尾萎缩(34/38);胰管扩张(24/38);梗阻性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总阻管扩张15例;单纯肝内胆管扩张4例)。结论:熟悉胰腺癌的特征性与非特征性表现,多数病例可被确诊,但对临床预后无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病变的螺旋CT及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 40例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采用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下腔静脉CTP检查,分析不同扫描模式及后处理图像所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密度变化特点及侧支循环形成。结果 19例肝癌沿肝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下腔静脉肝段及肝上段;邻近下腔静脉肝段的肝癌直接侵犯下腔静脉;6例轻度强化,未见明显侧支循环形成。9例肾癌沿肾静脉侵犯下腔静脉,癌栓位于肾上段,无强化,见肾包膜静脉侧支形成及性腺静脉增粗。5例下腔静脉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呈节段性,壁不光整,可见条状或斑点状钙化,CTP后延迟扫描,病变段无明显强化,见明显的侧支循环。3例下腔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病,起自子宫,沿卵巢静脉及髂静脉上行,经下腔静脉侵入右心房,病变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坏死囊变,强化较明显,病变段附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发育异常所致布一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3例,表现为肝上段节段性狭窄,周围见大量的侧支循环形成。下腔静脉内平滑肌肉瘤1例,病变位于肝下段下腔静脉,呈节段性增粗,边缘不光整,密度不均,延迟CT扫描后不均匀强化,邻近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下腔静脉病变的CT表现以充盈缺损、无或轻-中度强化、管腔狭窄及侧支血管形成为特征,下腔静脉CTP的三维重建能立体显示管腔狭窄和侧支血管,合理的CT扫描模式有利于病变的诊断和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肺腺鳞癌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肺腺鳞癌的螺旋CT表现与组织病理所见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鳞癌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42~ 73岁 ,平均 6 0 .8岁。均采用螺旋CT扫描。结合组织病理所见 ,观察和评价肿瘤内部结构、密度分布、边缘特征及周围肺组织改变等CT表现。结果  15例肺腺鳞癌中 ,周围型 12例 ,中央型 3例 ;肿块直径为 3.8± 1.1cm ;均匀密度肿块 2例 (13%) ,不均匀密度肿块 13例 (87%) ;常见CT征象包括分叶征 14例 (93%) ,胸膜凹陷征 12例 (80 %) ,肿块内坏死 11例 (73%) ,血管集束征 10例 (6 7%)和毛刺征 8例 (5 3%)。不常见征象包括空洞和支气管气相各 1例。病理上肿瘤呈灰白色 ,边界清楚 ,分叶 ,肿瘤呈实体性生长 ,腺癌与鳞癌成分并存。结论 肺腺鳞癌以周围型多见 ,螺旋CT像上呈软组织肿块 ,常伴有坏死 ,这与肿瘤呈实体性生长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螺旋CT早期增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探讨螺旋CT早期增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例活检或临床证实的前列腺癌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90-100ml,3ml/s,延时30s螺旋扫描,层厚5mm,Pitch1:1。结果 11例中4例显示早期较明显强化灶位于周围带,7例未见早期强化。前列腺分区显示较好有助于观察结节增生等情况。结论 螺旋CT团注动脉增强能够显示部分前列腺癌的早期强化,可提高检出率及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7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CT表现,讨论了本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与其它检查方法相比,CT扫描不受肾功能、肠气及病人体质因素的影响,有助于对肿瘤分期的估价,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胆囊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0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术前诊断89例,术后复查15例),回顾复习其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表现和分析漏、误诊因素.另有78例病人作了术后临床随访.结果CT对胆囊癌诊断正确率为85.2%,漏诊率为14.8%,经腹超声则分别为59.3%和40.7%(两者P值均<0.001).CT图像显示胆囊癌的特征性表现有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46例次;腔内乳头状或结节状影20例次;胆囊肿块18例次.15例胆囊癌术后1年内复查,14例出现多处转移.78例临床随访者中,存活5年以上者8例(10.26%).结论胆囊癌病人的预后不甚理想.CT对其诊断正确率较高,但早期发现仍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7.
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评价非增强螺旋CT扫描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15例临床怀疑急性阑尾炎患者作非增强螺旋CT扫描,不口服或结肠内灌注对比剂,层厚10mm,Pitch1,扫描范围从L3椎体至耻骨联合。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标准包括阑尾增粗横径超过6mm,或阑尾结石同时伴有阑尾周围的炎性改变。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T发现56例真阳性,49例真阴性,7例假阴性和3例假阳性。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4%,准确性为91%,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88%。49例无阑尾炎患者中,CT发现其他病变22例(45%)。结论 非增强螺旋CT扫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有无急性阑尾炎,而且还能发现除阑尾炎以外的其他各种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会厌癌的CT 表现、诊断价值及限度。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3 例经病理证实的会厌癌的CT 资料。结果:43 例会厌癌中源发于会厌喉面23 例;会厌舌面7 例;混合型13 例。肿瘤呈结节状、团块样及不规则弥漫性浸润,增强后可呈不均匀强化。侵犯会厌前间隙18 例;喉旁间隙7 例;舌根部3 例。6 例有甲状软骨破坏,30 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CT 扫描在会厌癌的诊断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其直接征象可为手术方式、治疗及预后的评价提供正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在肝脏富血供转移灶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21例共63个富血供肝转移灶在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表现,探讨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 21例均作平扫和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后20~25s行动脉期扫描,70s行门脉期扫描,有7例加作延迟期扫描,延迟时间为4min,统计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的病灶检出数目,观察病灶的强化类型,结果 21例共发现病灶63个,动脉期4检出率为92.06%(58/63),门脉期检出率为82.54%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仿真内镜在骨性椎管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在骨性椎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例正常人的骨性椎管(颈段椎管13例,胸段椎管7例,腰段椎管10例)和36例椎管疾病(椎体外伤性压缩骨折12例,病理性压缩骨折10例,椎体骨质增生10例,椎体滑脱4例)行螺旋CT扫描,对其横轴位原始图像(2D)和CTVE进行比较。其中8例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0例正常椎管和36例病变椎管均成功地进行了CTVE成像,CTVE成像相应地显示了2D原始图像所显示骨性椎管正常以及病理改变的内表面,以及手术所见。结论:螺旋CT的2D原始图像结合CTVE成像,能更全面、整体地显示骨性椎管的改变,为临床提供更加充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