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腭裂松弛切口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腭裂修复手术松弛切口填塞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和填塞碘仿纱条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腭裂手术病例,术中填塞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组50例,填塞碘仿纱条组40例,临床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体温变化、出血多少、创口愈合情况、饮食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填塞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组术后体温升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填塞碘仿纱条组(P<0.01);且创口愈合时间早于后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较后组早,术后出血少。结论:腭裂松弛切口填塞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比填塞碘仿纱条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568例腭裂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总结568例腭裂手术治疗的效果与经验.方法:对568例不同年龄、性别的腭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式均以两瓣法为主.术中配合使用高频电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或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观察其术后的饮食、体温变化、创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出血、复裂或穿孔等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无明显感染征象,其中出现发热24例,多为术创填塞碘仿纱条者,而且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亦较迟;并发术后出血8例,复裂或穿孔13例.结论:腭裂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一般无需输血;两侧松弛切口填塞止血纱布,更有利于创口愈合及术后康复;术中应尽量减少硬腭裸露骨面和手术创伤,以降低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两侧松弛切口与裂隙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使用该术式时不做松弛切口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176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完全性腭裂患者81例,完全性腭裂患者95例(单侧完全性腭裂74例,双侧完全性腭裂21例),均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进行腭裂整复。测量其腭裂裂隙宽度(CPW)和上颌结节内侧宽度(IHW),计算腭裂裂隙指数(CPI),CPI=CPW/IHW;记录行松弛切口的例数,并测量术后松弛切口长度。比较不完全性腭裂和完全性腭裂在各指标上的差异,分析CPI与术后松弛切口之间的关系。结果81例不完全性腭裂患者中,45例(55.6%)未做松弛切口,36例(44.4%)行双侧5~30 mm的松弛切口,松弛切口长度为(12.7±10.0)mm;74例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中,5例(6.8%)未做松弛切口,28例(37.8%)行单侧兰式松弛切口,41例(55.4%)行双侧兰式松弛切口;21例双侧完全性腭裂中,所有患者(100%)均行双侧兰式松弛切口。完全性腭裂的CPI与松弛切口长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不完全性腭裂的CPI与松弛切口长度之间存在相关性(r=0.776,P<0.01),当CPI<0.31或CPW<12.7 mm时,可不做松弛切口。结论不完全性腭裂患者CPW<12.7 mm时,行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时可尽量不做松弛切口,避免了硬腭骨面裸露对上颌生长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三种处理方法的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裸露疗法、填塞碘仿纱条与术后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三种方法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近三年来300例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松弛切口直接暴露于口腔;B组,松弛切口内放碘仿纱条;C组;松弛切口内放置生物蛋白胶。观察术后创口出血、体温、创口愈合等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证实A、C组各项指标均无统汁学差异,A、C组与B组在术后出血和伤口愈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体温变化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腭裂修复术裸露疗法与填塞碘仿纱条和放置生物蛋白胶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并且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腭裂术后松弛切口不同处理方法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腭裂修复术,均在松弛切口及腭部暴露骨面放置碘仿纱条,以达到止血、减张的目的[1].但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腭裂术后所形成的两侧松弛切口处置方法不同,对患者的全身反应及局部伤口的愈合都有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病例围手术期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高手术质量。方法:总结我院1993-10—2008-05共601例腭裂修复手术病例,从患者年龄、腭裂类型、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601例患者中,学龄前组为482例,发生穿孔40例,学龄后组119例,发生穿孔4例。病变大多发生在腭垂部,其次为软硬腭交界部;601例患者中,术后出血32例,其中以鼻腔侧出血多见,其次见于硬腭的松弛切口和侧切口。结论:腭裂术后穿孔或复裂与患者年龄及腭裂程度及手术技巧有关;术后出血与术中操作不当,止血不彻底有关。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和作好出院指导可有效预防腭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三种腭裂松弛切口处理方法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陈涌  杨容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7):314-315
目的 研究腭裂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放置生物蛋白海绵以及暴露疗法3种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400例腭裂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B组:松弛切口放置生物蛋白海绵;C组:松弛切口直接暴露,不作任何特殊处理.术后观察创口出血、体温、创口愈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与A组术后出血和创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发热率高于B、C组(P<0.05).结论 腭裂术后松弛切口的暴露疗法简单、实用、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腭裂术后切口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腭裂术后伤口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40例腭裂患者行两瓣法修复,随机分为2组,一组松弛切口放置碘仿纱条,另一组为空白对照,观察二组患者的体温和治疗结局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的术后体温较碘仿组低,全身和局部反应较轻,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脾裂术后松弛切口不置碘仿纱条是可行的,患儿术后精神、体温恢复快,局部反应轻,创口愈合快。  相似文献   

9.
丰景  胡升 《口腔医学》2007,27(10):556-556
目的比较腭裂修复术松弛切口填塞明胶海绵和填塞碘仿纱条的效果。方法160例腭裂修复术患者,填塞明胶海绵80例,填塞碘仿纱条80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体温、出血量、创口愈合情况,以及饮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填塞明胶海绵组术后体温升高发生率低于填塞碘仿纱条组,创口愈合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早于后者,术后出血少。结论腭裂松弛切口填塞明胶海绵比填塞碘仿纱条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腭裂松驰切口碘仿纱条填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腭裂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8~10d抽出和填塞3~5d抽出对患者创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55例腭裂手术病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8~10d抽出组31例(A组);3~5d抽出24例(B组)。观察两组病例术后的体温,创口愈合情况,饮食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A组创口愈合迟于B组;A组术后口腔卫生状况,体温,食欲恢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劣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穿孔,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腭裂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3~5d抽出较8~10d抽出明显有利于腭裂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杨建平  刘美绸 《口腔医学》2011,31(5):317-318
目的 探讨电外科技术在小儿腭裂整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小儿腭裂病例随机分2组,各40例。一组采用高频电刀作松弛切口手术为实验组,另一组采用普通手术刀片作松弛切口手术为对照组,术中分别收集并计算出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手术中失血量比对照组少,两者经配对t检验,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实验组松弛切口不填塞碘仿纱条,5~7 d肉芽组织基本长满,对照组松弛切口填塞碘仿纱条,10~14 d肉芽组织基本长满。结论 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应用电外科技术即高频电刀作松弛切口,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同时术创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 ,导致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血友病甲、乙、丙三型 ,其中以血友病甲最为常见。我院于 2 0 0 2年 5月 2 6日收治一位腭裂术后大出血患儿 ,经局部和全身治疗治愈腭裂出血 ,创口Ⅱ /乙愈合 ,并确诊为亚临床型血友病甲 ,具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患儿女 ,4周岁 ,先天性腭裂Ⅱ°在当地医院行腭裂整复术后 4 8h ,伤口出血不止。松弛切口弥漫性渗血 ,经局部填塞纱条并输“O”型全血 10 0ml后 ,未能止血而转入我科治疗。口腔专科查体见腭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腭裂术后松弛切口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患者术后反应及愈合情况。方法    将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在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住院治疗的腭裂患者1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患者术后松弛切口内置入明胶海绵并进行对位缝合;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填塞碘仿纱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出血、进食、创口愈合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1例感染,12例发热,8例继发性出血;对照组术后12例感染,35例发热,25例继发性出血;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例术后穿孔,而对照组术后5例穿孔,两组术后均无复裂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松弛切口内置入明胶海绵并进行对位缝合有利于腭裂术后恢复,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80年以来对完全性腭裂、不完全性腭裂、咽腔过大等腭部先天畸形病人采用腭咽环扎手术法,并适当做了改进,术后发音获得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手术方法 1、我们基本采用Millard(1963)上腭动脉岛状组织瓣法,即两侧所做的松弛切口,前从腭  相似文献   

15.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在不完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一种具有良好腭咽功能、对上颌生长发育影响小的不完全性腭裂修复的新方法。方法:采用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对38例不完全性腭裂进行手术修复,术后应用语音分析、头颅侧位X线咽腔造影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28例(73.7%)没有做松弛切口,10例(26.3%)行两侧约5~10mm松弛切口。20例术后6个月复诊,其语音清晰度、高鼻音以及鼻漏气都得到明显改善。咽腔造影结果显示:17例达到完全腭咽闭合,3名软腭动度良好,发“i”时腭咽间隙在3mm以内。结论: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可有效恢复腭帆提肌正常的解剖结构和位置,重建提腭吊带,获得良好的腭咽闭合;并可尽量不做松弛切口,避免了硬腭裸露骨面造成对上颁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术式所遗留的问题,是一种值得推荐应用的功能性腭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腭裂术后复裂、穿孔72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复裂、穿孔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对13例患者行直接剖开缝合;20例患者行两侧松弛切口,剖开裂隙缝合;19例患者施行转瓣手术;20例患者接受了两瓣法腭裂修复术。结果:随访4~6周后,除3例患者于原位出现复裂,其余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除腭垂部及部分软腭部小的穿孔外,多不主张直接缝合,尤其是硬腭部的穿孔多用转瓣及两瓣腭裂修复术,无张力及充分的组织瓣覆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腭裂松弛切口3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93例成人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松弛切口不同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填塞碘仿纱条,B组放置明胶海绵,C组直接暴露,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出血率、穿孔率及术后体温水平。结果3组间术后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1.70,P=0.427),术后穿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56,P=0.756)。3组术后7d内体温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9,P=0.01),A组与B组、C组间的差异分别都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松弛切口直接暴露不会增加术后出血及穿孔的风险,且可避免填塞碘仿纱条引起的术后体温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8.
腭裂整复术后出血止血术的麻醉处理孟加林腭裂整复术后出血是腭裂整复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作者复查近十年资料,此类患者约占腭裂整复术的7%。出血大多发生在手术后24h内,约90%以上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手术止血。患者多为儿童,且在刚接受过手术和全身麻醉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1.分别选择单侧Ⅱ°、Ⅲ°,双侧Ⅲ°腭裂各2例,均为唇裂术后患者,其中2例裂隙宽大. 2.手术方法 2.1 按两瓣法常规作松弛切口,凿断翼钩,适当游离腭前神经血管束,掀起黏骨膜瓣(图1).  相似文献   

20.
裸露腭裂松弛切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腭裂修复术于两侧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作为常规被一直应用.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较长、体温在碘仿纱条抽出前不易恢复正常、口腔异物感明显且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现象,因此选取50 例不完全腭裂患者随机分成填塞组和裸露组,比较填塞碘仿纱条与否对术后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