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市灭疟后期的疟疾管理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经自治区考核,桂林市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1994年起开展“四热”病人血检与血清学双向监测以及加强流动人口管理,5年来共血检10946人,无内源性及输入继发性病例,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为0.15%(10/6850)。现将天...  相似文献   

2.
1991—1995年贵州省疟疾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五”期间,全省疟疾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基本消灭了恶性疟;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下降43.75%,当地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上升94.56%;当地疟疾病例所占比例由66.1%下降为31.5%,而输入疟疾则由33.9%上升为68.5%。输入疟疾和疟疾高发县的防治工作是我省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马鞍山市辖区小学生血吸虫抗体1998~2007年的动态变化,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HA法,检测血清血吸虫抗体。结果10年来共检测3类、5类流行区小学生17256人次,血检阳性率平均为1.65%。其中3类流行区学校学生血检阳性率为2.80%(183/6559),5类流行区学校为0.94%(101/10697);男生血检阳性率为2.23%(204/9138),女生为0.99%(80/8038);中、高年级学生血检阳性率为1.98%(239/12061),低年级为0.87%(45/5195)。前者血检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10年来,马鞍山市辖区小学生血检阳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感染血吸虫状况总体上相对较轻,其中3类流行区学校、男生及中高年级学生感染血吸虫状况相对较重,是我们今后防治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4.
日照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对策与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日照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巩固对策和效果,探索疟疾发病特点和变化规律,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制策略,在各类人群中开展疟疾病例侦查,防止继发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随机抽样调查居民患病情况和媒介密度;综合分析疟疾流行趋势。结果1989~2003年血检发热病人259735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者5例,平均阳性率为0.19/万,年发病率为0/10万~0.29/10万;血检往返高疟区疟疾可疑者4279人,检出阳性者4例,平均阳性率为9.31/万;1992年以来未再发生内源性病例;居民疟疾抗体(IFAT)累计测定15641人,未发现阳性者;按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基本消灭疟疾的防制成果进一步巩固。当地残存传染源净化和消失后,疟疾在当地的传播被阻断,流行趋于终止。现行的疟防措施应适当简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控制疟疾流行,通过监测了解和掌握疟疾态势。方法2004—2007年在筠连县开展疟疾疫情报告,发热患者血检,学龄儿童疟原虫抗体检测,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等综合措施。结果2004—2007年筠连县疟疾发病率从2.47/万下降到0.12/万,有病例乡镇数从13个下降到2个;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2.92%下降到0.04%,学龄儿童疟原虫抗体阳性率从3.53%下降到0;蚊帐使用率平均为70.98%,蚊香使用率平均为98.17%;血检外出务工返乡人员30人,疟原虫阳性率为0。结论筠连县疟疾发病率、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阳性率、学龄儿童疟原虫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有病例乡镇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6.
1993~1994年广西卫生厅组织疟疾考核组对15个县(市)135个乡的186个自然村屯、以及16个农、林、矿场的近两年没有到过外地的居民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血检,共检查12280人,疟原虫阳性4人,阳性率为0.03%,IFAT抗体阳性(≥1:20)24人,阳性率为0.2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近5年来宁波市疟疾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4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检出疟疾192例,其中输入病例185例(占96.35%),本地感染病例7例(3.64%)。当地人口共发生20例疟疾病人,年发病率稳定在0.019/10万~0.128/10万。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05%(20/43775),来自疟区的外来人群为0.62%(172/27501)。7个当地感染病例分布于全市4个市(区)的6个自然村,以北仑区为多。经2002-2004年蚊媒监测中华按蚊密度高峰每年在6~7月。结论在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基本实现消灭疟疾后,血检对象的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病人发现、治疗、管理,并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对巩固疟防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崇左县疟疾防治效果分析农亮红1李高兰1黄洪光崇左县系属疟疾高发区,1955年疟疾发病率高达655.2/万,占各种传染病总数的75.64%;居民血检疟原虫率为5.74%(43/749),恶性疟占48.84%,是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经过三个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8年来宁波市疟疾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7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年来共检出疟疾522例,其中输入病例506例(占96.93%),本地感染病例16例(3.07%)。当地人口共发生43例疟疾病人,年发病率稳定在0.019~0.180/10万。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06%(43/77989),外来人群为1.22%(479/39289)。16个当地感染病例分布于本市7个市(区),以余姚市和北仑区为多。结论:宁波市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输人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仍存在疟疾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1995~2006年邳州市疟疾监测措施与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刘体亚  张亚  王辉  单勇 《中国校医》2007,21(6):676-678
目的分析邳州市1995~2006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5~2006年邳州市24个镇、2个办事处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12年间全市36家单位共血栓当地发热病人116396人次,病灶点居民560人次,外出回归人群16614人次,外来人群4283人次,4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1%、0.36%、0.21%和0.05%,共检出疟疾病例129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74,66%(109/146),输入性病例占25.34%(37/146)。结论邳州市连续12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疟疾病例仍以当地感染为主,但分布面广、高度分散;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发生,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能有效监控疟疾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454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东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于1998-2000年选择微小按蚊分布区并已经省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相对稳定的开平,台山,高州和怀集4个县(市)为试验区,实行只是“三热”患血检,疫点不处理的简化监测措施,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经过3年的简化监测措施,4个试点县(市)共血检“三热”患47347例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74例,且疟疾年发病率继续下降,2000年均降至1/10万或以下,输入病例减少,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所有病例均呈散发性,病例之间不存在继发关系。99.43%疟疾患都是在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中发现,其中初诊是疟疾可发现73.56%病例;初诊是疑似疟疾可发现25.86%病例;只有1例是在初诊为不明原因发热患中发现。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若实行“二热”患血检,则每发现1例疟疾患可节省血检费用1777.82元。结论 建议在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疟疾监测可实行“三热”患血检,并把“二热”血检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只处理现症患,不处理疫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马山县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输入性疟疾监测提供防控依据和策略。方法对1990-2010年“三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对阳性者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0q010年共血检300605人,其中无外出本地居民血检292240人,无检出阳性病例;外出回归本地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共血检8365人,阳性228例,年均阳性率为2.73%,均为输入性疟疾。外出回归本地居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8.68%(225/228)。外来流动人口病例仅占1.32%(3/228)。其中,间日疟阳性213例,恶性疟阳性15例。5—10月病例最多,共147例,占64.47%。感染地区以海南省158例为最多,占69.30%。以20—49岁年龄组最多,共190例,占83.33%。男性200例,占87.72%。病例职业以矿业、林业、建筑业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00%(171/228)。228例病例均治愈。结论1990--2010年马山县疟疾发病均为流动人口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提示流动人口中“二热”病人应作为疟疾重点人群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徐州市疟疾监测资料,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徐州市疟疾监测资料、疫情报告及控制措施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点,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1~2010年全市共发病1241例,年发病率为0.59/10万~1.36/10万;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与本地人口血检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占总发病数的92.51%;8~9月中旬为全年蚊媒密度高峰。[结论]疟疾发病较稳定,应继续开展监测,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鄂西北高山区5年疟疾病侦查结果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为及时发现全部疟疾病人,加强传染源管理,方法:以被动病例侦查为主,重点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结果:5年共血检本地居民6124人次,平均血检率为0.47%,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检出阳性构成比为96.96%(本地居民)和77.77%(外来人员),疑似感冒和原因不同明发热本地居民检出阳性构成比为3.04%,外来人员为22.22%,发病高度分散,外出感染占97.56%,1997-1999年带虫发病率均为0。结论:年血检率以乡镇为单位不少于0.3%,可以检出全部疟疾病人,把好现症病人根治关即可防止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墨江县疟疾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最终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方法]对墨江县2001-2007年的疟疾发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墨江县2001~2007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人484例,按照累积人口2465916人计算,年均发病率为19.03/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最多是2001年,全县350312人,发病172例,发病率为49.1/10万;发病最少是2007年,全县356098人,发病15例,发病率为4.21/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县18个乡镇均有发病,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龙坝乡82.25/10万,最低是龙潭乡,发病率为2.2/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播媒介以微小按蚊为主。2001-2007年合计常住人口四热病人血检76787人次,阳性率为0.45%,流动人口血检2316人次,阳性率为12.44%。[结论]墨江县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4年已达到部颁提出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疟疾流行明显得到遏制,当地疫情稳定,防制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7.
河路口锡矿区位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最南端,与广西富川县接壤,是以锡矿为主的多种有色金属矿,其范围约40km2,交通方便。曾疟疾流行严重。据1956年调查,锡矿区民工原虫阳性率为19.54%(178/911);当地村民原虫阳性率为12.2%(74/359),间日疟占88.76%(229/258)。经过大力防治,到1984年基本控制疟疾流行。自1985年起矿区开采逐渐扩大,大批民工进人矿区,至1987本地和外地采矿民工达5700人,引起矿井及其附近村庄疟疾暴发流行。为探讨矿区开采对疟疾流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监测点发热在37.5℃以上的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者进行疟原虫检查;在疟疾流行季节后期(10—11月)采集7~12岁儿童滤纸血进行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每年6—10月,采用19~22时室外人诱加清晨蚊帐内搜捕的方法捕蚊,进行叮人率调查。结果2005—2007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4.95%、1.62%和0,均为输入性病例;3个监测点连续3年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全部阴性;中华按蚊叮人率以7月和8月为最高。结论基本消除疟疾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表明当地已阻断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19.
1991~1995年田阳县疟疾监测报告1997-01-20收稿。作者单位:广西田阳县卫生防疫站(533600)隆秀林凌文武黄荣英1954年田阳县疟疾发病率达437.21/万,占各种传染病的88.60%。60年代居民血检原虫率为17.7%,是间日疟与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凭祥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所采取监测措施是否适合本地防治需要,为了巩固防治成果,总结防治经验,及今后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和血检;对确诊的疟疾病人进行根治;对病家及村组进行全民性的预防服药和用杀虫剂室内外滞留喷洒防止媒介按蚊,对接触病人的人群进行二代虫率的调查。对旧病灶点进行血清学荧光抗体试验;对外来流动人员和本地外出回归者进行登记和血检;并做按蚊分类鉴定。[结果]全市共血检“四热”病人11018人,疟疾内源性发病率为0。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外出回归者血检1335人次,输人性疟疾病人3例,阳性率为0.22%。血清荧光抗体调查2218人次,阳性率为0.05%。经卵、成蚊分类鉴定为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分别占46.34%、20.73%、32.93%。[结论]今后继续开展疟疾监测,做好病例监测,重点是加强流动人口和本地外出回归者疟疾监测管理,同时继续做好血清IFA检测和防蚊灭蚊工作,以及广泛开展疟疾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疟疾的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