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变化迅速,早期诊断较困难,易延误诊断,影响治疗。1996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临床确诊结脑85例,其中延误诊断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MRI对脑囊虫病分型及分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MRI分型、分期诊断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08个虫体的MRI特点及病理学基础。结果:根据MRI特征分为脑实质型(18例)、蛛网膜型、脑室型、混合型(7例)4型和活虫期(106个虫体)、变性死亡早期(57个虫体)、变性死亡后期(23个虫体)、钙化期(22个虫体)4期。结论:MRI能反映脑囊虫病的病理学过程,其分型和分期诊断对临床合理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儿童脑结核瘤的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 63例经CT扫描诊断并经 6个月~ 1年抗痨的脑结核瘤患儿的头颅CT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63例患儿均获痊愈 ,脑结核瘤CT平扫为大片状水肿区 ,增强扫描为被水肿包绕的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病灶 ,此为脑结核瘤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CT是诊断脑结核瘤和判断内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脑膜炎的CT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结核性脑膜炎(TBM)的CT表现和诊断作用。方法 对40例临床诊断为TBM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CT扫描36例(90%)显示异常,其他4例正常。CT扫描异常表现包括脑底渗出22例,脑积水36例,脑梗塞11例和结核瘤9例。结论 TBM的特征性CT表现为脑底池和外侧裂的炎性渗出,CT扫描对于观察TBM的脑积水、脑梗死和结核瘤等并发症也很重要,这些因素都和治疗计划相关。经过内科治疗以后,CT显示结核瘤持续存在或者进行性脑室扩张,应当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益 《放射学实践》1998,13(2):58-6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急性期CT表现,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分析60例临床拟诊为DAI的早期CT表现。结果:CT可见(1)弥漫性脑肿胀;(2)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3)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外出血。结论:对有上述CT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诊断为DAI。  相似文献   

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表现(附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征象,为DAI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临床确诊的DAI的早期CT表现。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6-72岁,平均32.3岁,51例采用保守治疗,17例行开颅减压术,死亡37例(54.4%),重残21例(30.9%),CT扫描在伤后30分钟至24小时进行,使用岛津SCT-4500TE型全身CT机行非增强扫描。结果: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49例(大脑半球37例,基底节区4例,胼胝体6例,脑干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脑室出血5例,弥漫性脑肿胀58例。结论:CT是早期诊断DAI的有效方法。并可提示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各种CT征象与临床关系.方法:分析5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CT表现,参照诊断标准,以病变累及程度将脑损伤程度进行CT分度、临床分度.结果:累及2个以下脑叶轻度损伤19例(32.7%);累及3个以上脑叶中度损伤26例(44.8%);重度损伤累及全脑叶并伴颅内出血13例(22.4%);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70.6%);脑实质内出血5例(8.6%).结论:CT能客观的显示脑组织受损的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84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邦东 《西南军医》2010,12(1):65-66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分析,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84例结脑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男40例,女44例;病原学检查阳性病例9例(11%),其中脑脊液涂片阳性3例,培养阳性6例;患者临床起病多以亚急性和慢性起病;有23例(27%)既往有结核病或结核病接触史:有26例(31%)结脑发病的同时患有肺结核;临床表现中发热79例(94%),头痛65例(77%),意识障碍56例(67%),脑膜刺激征53例(63%),25例(30%)伴颅神经损害;腰穿示脑脊液压力增高51例(61%),脑脊液白细胞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77例(92%),59例(70%)蛋白质〉1.5g/L,52例(62%)葡萄糖〈2.5mmol/L,61例(73%)氯化物〈120mmol/L;68例(81%)患者神经系统影像学有异常发现,脑膜增厚、脑室扩张、脑积水和脑梗死最常见。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结核和激素治疗,2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66例(79%)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例转神经外科,11例自动出院,死亡5例。结论结脑的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以及影像学特征等。在诊断困难时,有效的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脑动脉硬化患者的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U)表现及其在早期脑动脉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脑科中心同时行颅脑MRI和TCDU检查的81例患者,分为早期动脉硬化组(患者组)和无早期动脉硬化组(对照组)。常规MRI序列包括T1WI、T2WI、FLIAR,14例行MRS和MRA检查;TCDU检查包括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对比分析MRI、TCDU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颅内中小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及病变分布特点。结果:81例中临床诊断为早期脑动脉硬化者60例(74.1%),其中58例FLAIR像显示脑内多发斑点状高信号影(272处),主要分布于额叶(39.7%,108/272),其次为基底节区(22.8%,62/272);14例行多体素MRS检查,其中10例为脑动脉硬化患者,均表现为脑白质病变区域NAA和NAA/Cr、NAA/Cho、NAA/MI下降。89例中TCDU检查提示有病变者59例(72.8%),其中观察组52例(86.7%,52/6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7/21)。颅内动脉病变和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病灶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MRI、TCDU诊断早期脑动脉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2和0.8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准确性要高于TCDU,是早期脑动脉硬化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TCDU可以作为早期脑动脉硬化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称结脑)是最危险的肺外结核病之一.由于不典型病例增多,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十分重要.国内外一些资料已报道脑脊液中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检测,有助于结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自1999年以来,以PPD为抗原,采用ELISA法对28例结脑患者的血清、脑脊液中结核抗体联合测定,并同时测定肺结核11例,其他疾病(非结核病)12例血清、脑脊液中的结核抗体并作对比.  相似文献   

11.
MRI对于各型脑囊虫病征象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分析MRI对于不同时期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03例经手术或酶标试验确诊的脑囊虫患者。结果 根据MRI的特点将脑囊虫病分为4型:单纯脑实质型(74例)、脑室型(7例)、蛛网膜下腔型(6例)、混合型(16例)。结论 MRI对于各型不同时期的脑囊虫病诊断价值较高。对于蛛网膜下腔型应引起注意,特别是合并有脑室扩张者,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useaxonalinjury,DAI)的病理改变及与CT、MRI特征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本实验应用自行设计的“损伤加速机”对22只猫按两种大小不等的角加速度损伤,首次应用猫建立了DAI动物模型。结果:急性期(72小时内)DAI的病理表现为轴索的扭曲、肿胀、断裂及间质水肿。CT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出血。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脑白质在T1加权像上信号减低及脑沟、脑裂消失)和单发或多发脑白质小灶性损伤(脑白质在T2加权像上可见单发或多发小灶性高信号影)。离体脑白质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检查发现损伤后脑白质游离水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损伤后结合水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T1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结论:MRI对DAI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通过对CT、MR图像分析,可以间接推测DAI的病理改变及程度,有利于做出正确、全面的诊断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早期的影像学表现,为HACE的早期诊断寻找更为可靠的检查手段和依据。方法根据高原反应症状评分以及典型症状,对24200例急进高原人员进行筛查,对其中162例HACE疑似病例进行随访观察,进行了脑CT、MRI检查;并对最后确诊为HACE病例的CT及MRI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这些HACE疑似病例中,有36例患者最后确诊为HACE。22例(61.1%)HACE患者在未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时,即有MRI异常表现,以脑实质内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的斑点状或小片状改变为主,而同时CT仅有1例异常(2.8%)。结论 HACE早期MRI表现以脑实质内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的斑点状或小片状改变为主。与CT相比,MRI更有助于HAC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脑血管痉挛的早期诊断较为重要,就CT成像在脑血管痉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和限度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人型结核分支杆菌。扩增片段为165bP,非结核分支杆菌和其它细菌结果阴性,证实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通过与常规DNA制备方法的比较,证明对脑脊液标本煮沸后进行直接扩增,方便、快捷、不影响实验结果。对33例结核性脑膜炎及26例非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进行结核分支杆菌DNA检测,并与其它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CR的阳性率为:84.8%(28/33),抗酸染色3%(1/33),抗原检测60.6%(20/33),抗体检测为54.5%(18/33),对照组无1例阳性,表明PCR技术在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均优于上述方法,可望成为结脑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是指颅内动脉的一支或多支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的狭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中30%-70%可出现脑血管痉挛,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和脑损害,是增加患者死亡和致残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对SAH后CVS机制研究及治疗方法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脑血管痉挛的早期诊断较为重要,就CT成像在脑血管痉挛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和限度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结核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特点,以期早期诊治。方法:以1995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42例合并结核的CRF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抗痨治疗反应。结果:CRF患者结核感染率为5.8%,其中半数以上是不典型肺外结核;随着肾衰程度的加重,合并结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抗结核抗体和PPD阳性率(16.6%,20.8%)显著低于普通结核患者(65.3%,70.6%,P<0.05);多数病例对抗痨治疗反应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83.2%。结论:CRF患者结核感染率较高,特别易并发不典型肺外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敏感性低,应加强监测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M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脑实质结核实性结节的分型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8例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脑实质结核患者的脑实质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病灶的强化区、水肿区平均AD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2例患者复查后,均匀强化及环形强化病灶治疗前后强化区、水肿区平均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实质结核实性结节病灶不同部位ADC值不同,可以作为脑实质结核MR诊断及分型的补充.抗结核治疗后,ADC值可以作为其治疗后随访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脑结核的诊断和分型价值。方法:采用0.23T开放电磁型MRI,行常规FFE3DTIWI、TSETF2WI、FLAIR、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扫描,对23例脑结核MRI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结核病变部位分为脑实质型9例,脑膜型3例及混合型11例。结论:结合临床资料,低场MR也能对脑结核作出正确的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