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对肠道病毒71型(EV71)脑炎的早期诊断及脑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EV71脑炎患儿(EV71脑炎组)100例,同期住院的其他病毒性脑炎患儿89例为其他病毒性脑炎组,非神经系统感染患儿22例为阴性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EV71脑炎组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与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检测阴性对照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含量及急性期脑脊液NSE及S-100β蛋白含量,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EV71脑炎组急性期脑脊液、血清及恢复期血清中NSE与S-100β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V71脑炎组急性期脑脊液中NSE低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脑炎组急性期血清与恢复期脑脊液、血清中S-100β蛋白低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71脑干脑炎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血清中NSE显著高于普通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V71脑干脑炎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血清中S-100β蛋白显著高于EV71普通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与脑脊液中NSE与S-100β有明显相关性(r=0.782、0.734,P均<0.01)。结论监测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与血清NSE、S-100β可早期诊断是否合并中枢神经感染,并可评估脑损伤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患儿脑脊液 (CSF)、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脑 4 4例患儿极期、恢复期脑脊液及血清NSE含量变化。结果 乙脑患儿血清、脑脊液中NSE含量在极期、恢复期显著增高 (P均 <0 .0 1) ,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P <0 .0 5 ) ,血清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含量高度相关 (P <0 .0 1)。结论 血清及脑脊液NSE含量测定对乙脑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的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可溶性黏附分子 1 (sICAM 1),白介素 6 (IL 6)的变化。方法 2003年 1~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科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6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在不同时期(急性期、恢复期)的脑脊液进行sICAM 1、IL 6水平的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期化脓性脑膜炎组IL 6、sICAM 1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 05)及对照组(P<0 05),病毒性脑炎组IL 6、sICAM 1亦高于对照组(P<0 05 )。急性期化脓性脑膜炎组WBC与IL 6及sICAM 1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799、0 728,IL 6与sICAM 1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 939。急性期病毒性脑炎组IL 6与sICAM 1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 959。结论 sICAM 1及IL 6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脑脊液中sICAM 1及IL 6质量浓度可以作为监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展状态、判断疾病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可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提供实验室根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在病毒性脑炎(V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0例VE患儿(轻症组14例,重症组16例)急性期及恢复期及10例对照组儿童血清和脑脊液sL-selectin的质量浓度。结果VE患儿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sL-selectin质量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恢复期轻症组与重症组均明显低于急性期(P均<0.01),重症组血清和脑脊液sL-selectin质量浓度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而轻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selectin参与VE的发病过程。血清和脑脊液sL-selectin质量浓度对于判断VE病情轻重、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88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病例组)和3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需外科手术的腰椎麻醉患儿(对照组)脑脊液中S-100β蛋白浓度.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重症患儿(15例)和普通患儿(73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S-100β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浓度分别为(53.89±13.38) pg/ml、(10.48±3.07) pg/ml,病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3,P<0.01).重症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浓度为(74.01±2.98) pg/ml,明显高于普通患儿[(49.74±10.6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2,P<0.05).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S-100β蛋白浓度为(74.01±2.98) pg/ml,恢复期降至(20.71±2.5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64,P<0.01).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患儿脑脊液S-100β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30例V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以及12例非脑炎儿童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P-D,并进行比较分。结果 V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之间血清和脑脊液SP-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8、118.15,P均<0.01)。其中,VE急性期、恢复期患儿的血清和脑脊液SP-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SP-D水平较VE急性期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患儿脑脊液中SP-D水平与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呈负弱相关(r=-0.317,P=0.014)。结论 SP-D可能参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过程,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P-D对VE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并结合CSF白蛋白指数(AQ),探讨MMP-2、MMP-9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破坏中的作用。方法2004-09—2005-10河北医大附属二院采用ELISA法检测1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清和CSF中MMP-2、MMP-9水平,并与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照组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炎(病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和CSF中MMP-2、MMP-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化脑组显著高于病脑组(P<0·001)。化脑组恢复期患儿血清和CSF中MMP-2、MMP-9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CSF中MMP-2、MMP-9水平显著增高,提示MMP-2、MMP-9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颅内感染患儿血及脑脊液β-内啡肽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患儿联合检测血及脑脊液(CSF)β-内啡肽(-βEP)及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方法65例确诊颅内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病毒性脑炎组(病脑组)48例,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12例,结核性脑膜炎组(结脑组)5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及CSF中-βEP及CRP含量;另外24例有神经系统表现但非颅内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感染早期观察组血及CSF中-βEP含量均明显升高,高于对照组;恢复期上述指标明显下降。化脑组与病脑组、结脑组及对照组比较,血清CRP浓度在急性期明显升高,恢复期明显下降;而病脑组和结脑组始终在正常范围;各组CSFCRP浓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无明显变化。结论测定血及CSF中-βEP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颅内感染,同时检测血清CRP有助于早期鉴别化脓性及非化脓性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证实血前降钙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双位点夹心化学免疫荧光法对 6 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浆前降钙素水平进行测定 ,并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 ,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对感染病因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  4 5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浆前降钙素水平明显升高 (4 6 4~ 74 5 0 μg/L) ,2 2例病毒性脑炎的血前降钙素水平仅有轻度升高 (0 10~ 1 2 2 μg/L) ,P <0 0 0 0 1。而血清C反应蛋白 ,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中有重叠。结论 血前降钙素是鉴别儿童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30例VE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以及12例非脑炎儿童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P-D,并进行比较分。结果 V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之间血清和脑脊液SP-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8、118.15,P均0.01)。其中,VE急性期、恢复期患儿的血清和脑脊液SP-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恢复期血清和脑脊液SP-D水平较VE急性期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VE患儿脑脊液中SP-D水平与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呈负弱相关(r=-0.317,P=0.014)。结论 SP-D可能参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过程,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P-D对VE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1年2月至200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病毒性脑炎30例,以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的患儿30例作对照组。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结果(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Ⅰ、IGF-Ⅱ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0.01);(2)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Ⅱ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21,P<0.05),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0.742,P<0.01);(3)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Ⅰ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62,P<0.01)。结论 IGFs参与了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参与了脑脊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的代谢。脑脊液中IGF-Ⅰ、IGF-Ⅱ的浓度可作为鉴别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一项辅助指标 。  相似文献   

12.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病原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8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了单纯疱疹病毒(HSV-I、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IF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HSV、CoxBV、ECHO、EBV、AdV、IF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09%、18.18%、22.72%、3.41%、4.54%、5.68%;HSV及EBV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7.5%(7/8)和100%(3/3)。提示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CoxBV及ECH病毒是本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毒;HSV及EBV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其它病毒高,预后不良;早期阿昔洛韦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脑脊液中新蝶呤(NPT)、S100b水平在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NPT及S100b浓度,对比感染及非感染患儿之间指标的异同,并采用ROC法评价两种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NPT及S100b浓度较对照组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但化脓性脑膜炎患儿S10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结论 NPT及S100b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且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作用明显,尤以S100b指标为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MP肺炎患儿 2 6例、普通肺炎 18例急性期及恢复期IL 10、sIL 2R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MP肺炎组IL 10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普通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恢复期两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急性期MP组和普通肺炎组患儿sIL 2R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恢复期MP组患儿sIL 2R下降不明显 ,普通肺炎组患儿明显下降 (P >0 .0 5)。结论 sIL 2R增高显示细胞免疫功能受抑 ,IL 10在MP肺炎患儿低水平 ,显示机体免疫失衡 ,与疾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钠素 (ANP)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感染及合并低钠血症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浆及脑脊液中ANP的水平 ,同时检测血清钠的含量 ,并与 12例对照组比较。 结果  (1)急性期患儿血浆ANP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发症组患儿升高更明显 (P <0 0 0 1) ;急性期儿脑脊液ANP均低于对照组(P <0 0 1) ,并发症组儿降低尤其明显 (P <0 0 0 1)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浆ANP与血清钠水平呈负相关 (r =-0 748,P<0 0 5 ) ,脑脊液ANP水平与血清钠无显著相关 (r =0 2 17,P >0 0 5 )。 结论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浆及脑脊液ANP水平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 ;(2 )ANP参与低钠血症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病原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分别设计针对肠道病毒(EV) 5’UTR、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Ⅰ ,Ⅱ )糖蛋白D基因、人巨细胞病毒 (CMV)立即早期蛋白基因、EBV核抗原 1基因和肺炎支原体 (MP)ATPase操纵子基因的巢式PCR引物 ,应用巢式 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技术检测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中EV、Ⅰ型和Ⅱ型HSV、CMV、EBV及MP。结果 所用不同病原体的引物之间无交叉反应 ,特异性高。收集到的 15 8例脑脊液标本中有 10 2例 (6 4 6 % )检测到病原 ,包括 4 2例EV (42 / 15 8,2 6 6 % ) ,2 7例HSVⅡ (2 7/ 15 8,17 1% ) ,16例EBV (16 / 15 8,10 1% ) ,8例MP(8/ 15 8,5 1% ) ,6例CMV(6 / 15 8,3 8% ) ,3例HSVⅠ (3/ 15 8,1 9% )。这些阳性标本中有 10例检测到 2种或 3种病原。结论 PCR技术在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病原的早期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鉴别中作为一种辅助性实验室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01年2月至200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病毒性脑炎30例,以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的患儿30例作对照组。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结果(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Ⅰ、IGFⅡ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0.01);(2)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Ⅱ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21,P<0.05),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0.742,P<0.01);(3)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Ⅰ的质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62,P<0.01)。结论IGFs参与了化脓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参与了脑脊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的代谢。脑脊液中IGFⅠ、IGFⅡ的浓度可作为鉴别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及脑脊液 (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水平与脑损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 32例病毒性脑炎及 12例对照组患儿血清和CSF中NSE含量。结果 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和CSF中NSE含量分别为 13.87± 6 .93μg/L ,2 7.5 2± 18.31μg/L ;对照组为 6 .6 0±2 .5 9μg/L,9.5 9± 3.5 6 μg/L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血清NSE与CSF中NSE水平呈正相关 (r =0 .4 35 P <0 .0 5 )。CSF中NSE与血清NSE含量预测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性分别为 90 .6 %及 78.1%。结论 血清和CSF中NSE含量增高尤其后者增高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肠道病毒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 4、IFN γ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质量浓度,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肠道病毒脑炎的免疫损害机制。 方法2005 03—2006 03应用ELISE方法检测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0例肠道病毒脑炎患儿和30例对照组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 4、IFN γ及NSE的质量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结果肠道病毒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IFN γ和NSE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IL 4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IFN γ和IL 4及IL 4与NSE均呈负相关(r=-0.615,r=-0.656;P<0.01),而IFN γ与NSE呈正相关(r=0.765,P<0.01),IFN γ/IL 4比值与NSE相关性最好(r=0.799,P<0.01)。 结论细胞因子IL 4和IFN γ参与肠道病毒脑炎的免疫损害过程,IL 4和IFN γ之间失衡与肠道病毒脑炎时神经元的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_Ⅱ和IGFBP_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细菌性脑膜炎(BM)患儿30例。病毒性脑炎(VE)35例,以非感染性疾病及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儿30例作对照组,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IGF_Ⅱ、IGFBP_3。结果BM组脑脊液中IGF_Ⅱ、IGFBP_3的浓度均高于VE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重度组患儿脑脊液中IGF_Ⅱ、IGFBP_3的浓度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具有显着性;脑脊液中IGF_Ⅱ、IGF_BP_3的浓度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均无相关性(r=-0.055~0.33,P均>0.05)、与脑脊液中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r=0.821~0.855,P均<0.001)、与脑脊液中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r=-0.742~-0.605,P均<0.001;)。结论IGFS和IGFBPS参与了细菌性脑膜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参与了脑脊液中糖和蛋白的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