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詹松 《中国内镜杂志》2006,12(8):880-880,882
目的 通过对108例延误诊断的大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早期大肠癌诊断率。方法 有大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的108例大肠癌患者均经日本Olympus纤维结肠镜及Pentax电子结肠镜诊断及手术后病理确诊。结果 延误诊断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年。肠镜确诊前临床诊断慢性结肠炎35例(32.4%)例,慢性直肠炎23例(21.3%),痔疮18例(16.7%),慢性痢疾14例(13%),不完全性肠梗阻7例(6.5%),慢性阑尾炎3例(2.8%),直肠癌5例,结肠癌3例。结论大肠癌早期诊断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对有大便习惯改变、黏液血便、便血等患者,应及时行直肠指捡、结肠镜检以及活组织检查,是早期确诊的最好方法。向群众普及宣传防癌知识,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误诊,错失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方法:总结我院5年间收治的84例年龄低于35岁青年人大肠癌内镜资料、临床表现、病理、c-erbB-2蛋白表达和误诊情况,与同期573例中老年患者作对比。结果:青年人组大肠癌在内镜特征、肿瘤部位和c-erbB-2检测方面与中老年人组患者并无差异,在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发生率,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发生率,Dukes分期C-D期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误诊多,恶性度高,预后差;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可提示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青年大肠癌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杰  李智  邹玉 《临床医学》2011,31(1):63-64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5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预防。结果 45例青年大肠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容易误诊,本组误诊率为44.4%;Dukes分期以C、D期为主,共25例(55.6%);病理分型以腺癌多见,其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较高,达44.4%。结论青年大肠癌误诊率高,病理分化低,恶性程度高,近展快,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年人(年龄<30岁)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 109例青年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 1 109例患者的平均病程(6.5±7.8)个月,误诊575例,占51.8%,以误诊为肠炎、痔疮、痢疾多见.TNM分期Ⅲ、Ⅳ期共1 025例,占92.5%.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多见,共614例,占55.3%.1 109例患者中611例(55.1%)行根治性手术,根治组5年随访生存率18.9%.结论 青年人大肠癌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1999/2009年间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青年人大肠癌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人大肠癌组织学病理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21.8%)、黏液腺癌(29.1%)为多,74.1%的病例Dukes临床分期为C期和D期。结论:提高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肿瘤部位和肠镜、病理结果及Dukes分期、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结果①大肠癌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4.5岁,男、女性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黏液血便占65.5%,下腹疼痛占70.7%,腹泻占53.4%;③大肠癌肠镜确诊率为66.7%,以溃疡型为多见(57.9%);④大肠癌以直肠癌检出率最高(50.0%),其次为乙状结肠癌(13.8%);⑤病理类型以中分化管状腺癌最为多见(73.3%);⑥行根治性手术者49例(84.5%),行姑息性手术者9例(15.5%),均痊愈出院。结论大肠癌恶性程度高,若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重视医技检查以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附62例误诊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肠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易延误诊治。我院1990~2004年共收治大肠癌142例,其中早期误诊62例,误诊率42·8%。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2例中,男84例,女58例;年龄23~77岁,平均50岁。其中62岁以上48例,误诊16例,误诊率33·3%;40~60岁56例,误诊24例,误诊率42·9%;30~40岁18例,误诊10例,误诊率55·6%;20~30岁20例,误诊12例,误诊率60·0%。1·2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56例,排暗红色血便或黏液便46例,腹泻与便秘交替14例,10例排鲜血便,反复发作腹部隐痛14例,阵发性腹痛4例。1·3误诊及确诊情况误诊为肠炎、细菌性痢疾(…  相似文献   

8.
124例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年人大肠癌124例患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124例青年人大肠癌,平均病程5.5个月,误诊97例,占78.2%,误诊以肠炎、痔疮、痢疾多见。Dukes分期C、D期共95例,占76.6%。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多见,共71例,占57.3%。124例中81例行根治性手术,根治组5年随访生存率28.4%。结论:青年人大肠癌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选择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本院经病理确诊的胃癌病人192例,按年龄分组。41例(≤35岁)胃癌患者为青年组、151例(〉50岁)中老年胃癌患者为中老年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胃癌分型、癌变部位、病理类型。结果:青年组胃癌女性多发,男女之比1:1.8,中老年组男性多发,男女之比2.8:1,两组性别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腹痛、腹胀是其主要的消化道症状,青年人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而中老年组较突出(P〈0.05),中老年人贫血例数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分型以BormannⅢ型、BormannⅣ型为主,中老年组多为BormannⅠ型、BormannⅡ型;青年组胃癌以胃窦癌为主(P〈0.05),中老年组以胃高位癌为多(P〈0.05);青年组以差分化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中老年组以高分化癌为多。结论:青年组胃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争取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手术治疗的青年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1例患者误诊63例,误诊率62.3%,易误诊为肠炎、痔疮、痢疾等;肿瘤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分别为40.6%,17.8%和3·9%;病理分型中管状腺癌和黏液腺癌为71.2%;Dukes分期以C,D期多见,为55.4%.结论:青年人大肠癌恶性程度高,易误诊,预后差,早期直肠指诊有助于大肠癌早期诊断;纤雏结肠镜检查可及早发现大肠癌癌前病变并进行有效处理,对降低大肠癌发生率、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05年12月在南昌县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并经病理或开腹手术确诊的42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分化程度等.结果 青年人胃癌组织学病理为以低分化腺癌(21例,50.0%)和黏液腺癌(7例,16.7%)多见.临床分期按Borramnn分型Ⅲ、Ⅳ型多见(32例,76.2%).结论 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粟建芳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83-1684
【目的】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0例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老年大肠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与老年人大肠癌相比,青年大肠癌进展快,恶性程度高,病程短,早期误诊率高。【结论】应加强对青年大肠癌的注意,对35岁以下青年人有持续或间断血便或黏液脓血便或腹泻者应早期做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青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世轰 《临床医学》2009,29(7):22-24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确诊的青年大肠癌112例和老年大肠癌542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预后及误诊原因。结果①青年组中有家族史者占18.8%,明显高于老年组4.4%(P〈0.01);青年组中有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占58.0%,明显高于老年组25.3%(P〈0.01);②两组患者均以便血和排便习惯为主要临床表现,青年组便血、腹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均以直肠为主,青年组右半结肠癌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③青年组低分化、未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占70.5%,明显高于老年组33.9%(P(0.01);青年组Dukes分期C、D期占76.8%,明显高于老年组49.1%(P〈0.01)。④青年组误诊率65.2%明显高于老年组24.4%(P〈0.01);青年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7%、20.2%和10.6%,明显低于老年组的90.2%、55.3%和34.9%(P均〈0.01)。⑤误诊原因:客观上青年人耐受力强,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良性疾病相混淆;主观上医师对青年大肠癌重视不够,未做直肠指诊、大便常规及隐血等常规检查。结论青年大肠癌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发展快,易贻误诊断,预后不良,故加深对青年大肠癌的认识,提高早期诊疗水平,对社会和家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87例青年大肠癌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青年人大肠癌患者Dukes分期、分化程度和部位以C、D期,低分化,直肠多见;青年人大肠癌患者误诊以痔疮多见。结论由于青年大肠癌患者的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发展快、转移早特点,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故要通过提高对大肠癌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人大肠癌误诊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7-01~2006-12经结肠镜及病理确诊的青年人(≤30岁)大肠癌患者56例,其中误诊31例,误诊率达55.4%。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11~30(平均23.5)岁。根据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大肠肿瘤组织学分型、分级标准对癌组织进行分型和分级。主要临床表现:腹痛45例,腹泻39例,便血或黏液血便35例,腹胀33例,消瘦、贫血29例,肛门坠胀26例,便秘7例,腹部包块6例,肠梗阻2例。肿瘤发生部位:直肠30例,乙状结肠13例,升结肠6例,横结肠3例,回盲部2例,降结肠1例,脾曲1例。病理组织类型:分化良好型12例(其中高分化腺癌1例、中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该院1987~2006年经大肠镜及病理检查确珍的大肠癌病例,对比性分析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前10年(1987~1996年)及后10年(1997~2006年)大肠癌发病特点。结果后10年大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主要以老年组增高为主,非老年组增加不明显。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肠癌的发病部位相同,依次为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最好发的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仍然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血便、黏液脓血便仍然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2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前10年仅占26.2%,后10年占73.8%,老年组发病率明显增高。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其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青年人胃癌的内镜、病理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34例经内镜及病理确诊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青年人胃癌占同期我院检出胃癌923例的3.68%;24岁以下9例,25岁以上25例;进展期胃癌32例(94.13%,其中溃疡型和弥漫型24例(70.58%);病理形态以分化差的腺癌为主,占21例(61.74%);34例中被误诊18例,误诊率为52.9%。结论 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多为中晚期,且与其它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被误诊分析了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结肠镜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该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共计2970例结肠镜检查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共164例,对其肠镜下表现、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1)大肠癌患者临床表现以血便最常见,占62.81%;(2)直肠癌检出率最高,占51.22%;(3)直肠癌肛诊阳性率为82.14%;(4)以腺癌最多见,且大部分肿瘤分化程度较好.结论大肠癌好发于直肠,且大部分大肠癌分化程度较好,生长缓慢;结肠镜检查能明确肿瘤部位、范围和程度,是诊断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青年大肠癌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杨福祥  姜南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73-1374
目的:探讨青年大肠癌患者的内镜下表现、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11月间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证实的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48例青年大肠癌患者中,其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为28例(58%);其次为升结肠,为11例(23%);降结肠最少,为2例(4%)。病理检查大多为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结论:青年大肠癌的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常见,其恶性程度高,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早期行直肠指检对发现直肠癌有重要作用。电子结肠镜检查可了解肠道受累的部位和程度,为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的临床特点,为减少误诊及传染病误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以黏液脓血便为首发症状的EG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因急性腹泻、腹痛伴发热及黏液脓血便就诊,均曾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合并皮疹,2例均应用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便检均有黏液脓血便伴嗜酸粒细胞升高,肠黏膜病理检查示嗜酸粒细胞浸润,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遂均确诊为EG,均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以腹痛、呕吐等症状常见,少有以黏液脓血便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