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玉珍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69-2170
目的了解南阳市宛城区1993-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阳市宛城区1993-2007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连续12a的AFP监测系统共报告55例,均为非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1994年以来,每年报告发病率均达到1/10万以上;AFP发病以夏秋季较为明显;以0~4岁年龄组为主,占76.36%(42/55)。结论南阳市宛城区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系统报告敏感、及时、准确,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急性驰缓性麻痹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方法 AFD监测报告系统统计资料分析。结果 周口市 1999~2 0 0 1年AFP病例年度发病报告率分别为 1.79 10万、2 .4 7 10万、2 .70 10万 ,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 1 10万标准。三年 193例的AFP病例粪便标本检测 ,分离出 2 7株脊髓灰质炎病毒 ,I型 5株 ,II型 11株 ,III型 3株 ,I II型 1株 ,I II III型 4株 ,未检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 10株 ,检出率为 5 .18%。 1999~ 2 0 0 1年各项监测指标 ,除 1999年双份标本采集合格率为 76 .3%、及时送检率为 76 .3%外 ,其余均达到了 80 %以上要求。三年监测报告数据显示 ,乡村两级初诊病例及时报告率偏低 ,病例多为县、市、省级医疗机构复诊时报告 ,2 0 0 0、2 0 0 1年乡村两级初诊后未报告的病例分别为 31.2 4 %、2 0 .0 0 %。报告 193病例中有 2 9.5 3%的患儿未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在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完成后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及AFP病例监测工作仍需进一步全面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1996-2005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情况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连云港市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在1.40/10万~3.94/10万之间,年均为2.31/10万,均达到WHO规定的1/10万以上的要求。病例呈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监测系统48h内调查率、14d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标本7d内送达省疾控中心及时率均超过国家80%的要求。所有病例均未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结论连云港市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是敏感的,监测质量符合国家要求。  相似文献   

4.
5.
赣州市200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赣州市自 1992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监测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现将赣州市 2 0 0 1年AFP病例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2 0 0 1年赣州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收集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主动监测报表、脊灰“零病例”旬报表和江西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病原学检验结果报告 ;人口资料来源于赣州市统计局。1 2 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EPIinfo软件进行处理。2 结果2 1 AFP…  相似文献   

6.
临沭县1994~1997年均无脊髓灰质炎野毒病例发生,但各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工作开展不平衡,1997年出现“0”病例报告。通过剖析脊髓灰质炎后期AFP病例监测有5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另有2项未达标,监测敏感性不够,不容有丝毫麻痹。务必使医疗与防疫机构通力协作,建立一个高灵敏度的监测系统,为消灭脊灰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我省消灭髓灰质炎提供证实资料。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手册》进行实验。结果:1997-1999年四川省AFP病例共收到832例标本,分离出脊灰病毒41株,总阳性率≥15.90%,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最低7.95%,41株脊灰病毒中P2和含P2混合型为26株(26/41),在零剂次服苗的13例AFP病例中P2和含P2更是高达12株(12/13),分离出脊灰的AFP病例,最少60.00%,是男性,70.00%≤5岁,AFP报告发病率最低1.2410万,合格便采集率最低80.60%,送便及时率最低86.70%,分离结果30天报告率最低81.3%。结论:我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全部达到WHO的要求,并且通过了卫生部和WHO的考核成为合格的脊灰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赵萃芬  徐振声 《职业与健康》2001,17(11):110-111
自实施消灭脊灰规划以来,我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系统,连续27 a无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为了进一步加强主动监测,现将我区1992~1999年AFP病例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自全区10个镇脊灰监测系统报表,包括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旬报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中肠道病毒(EV)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EV感染所致麻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北省2001—2005年EV感染的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病毒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AFP病例脊灰病毒(PV)感染率年平均为9.7%,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感染率年平均10.0%。PV感染存在夏秋季及冬季2个高峰,而NPEV感染则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PV和NPEV感染主要发生在小年龄人群,≤5岁病例分别占94.9%和82.7%。发病60d后残留麻痹率为48.0%和20.5%。12例AFP病例分离出PV变异株病毒。结论 应加强对脊灰疫苗变异病毒的监测及其致病性的研究,同时加强对NPEV致麻痹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05 -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AFP监测系统报告的15岁以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2005 - 2015年共报告AFP病例847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0/10万,呈散发状态;发病高峰出现在7月和10月;0~5岁组居多,占病例总数的61.98%;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3∶1;从19例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疫苗病毒((Poliovirus,PV),从32例病例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病例主要疾病谱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脊髓炎、神经炎和短暂性肢体麻痹等。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夏秋季高发,男性多于女性,AFP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江苏省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血清型别以及脊灰病毒的基因型别,确认其是否野毒株,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3年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2005-2013年江苏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AFP病例粪便标本2 413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252份。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86株,年均分离率3.56%,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63例,年均分离率6.76%;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出脊灰病毒12例,年均分离率4.76%,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22例,年均分离率8.73%。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江苏省脊灰实验室为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盲样标本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合格实验室,细胞系敏感性均达到WHO要求,本监测数据可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开封市2005~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指导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用EpiInfo和Excel软件分析开封市2005~2011年AFP监测病例.结果 开封市2005~2011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本地AFP病例22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6/10万,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系统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结论 要维持无脊灰状态,应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和高水平的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计划免疫率.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合格实验室的要求,完成456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为总结经验,更有效对发挥脊灰病毒学监测作用,现将2005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靖远县自1991年建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逐年提高.为了进一步完善该县AFP病例的监测系统,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现将1991~2000年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Det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all cases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in children below 15 years of age are among the criteria for poliomyelitis-free certification. In the absence of poliomyelitis the incidence of AFP is around 1 per 100,000 children aged < 15 years. In the Netherlands, surveillance of AFP began in October 1992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Dutch Paediatric Surveillance System (NSCK). Over 90% of clinically active paediatricians participated in the monthly reporting of new cases of AFP. From October 1992 to December 1994 (27 months), 52 cases of AFP were reported. The incidence was 0.7 per 100,000 over the period, and reported cases were even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main cause of AFP was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The average time between onset of symptoms and visiting a doctor was less than 3 days. The median reporting delay was 29 days, although the system was not intended as surveillance for action. Vir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aeces was carried out for only 40.4% of AFP patients. The start of the NSCK surveillance system coincided with the 1992-93 outbreak of poliomyelitis in the Netherlands, but only 7 of the 18 children with paralytic poliomyelitis were reported through the AFP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certification purposes, the present AFP surveillance system in the Netherlands needs to be improved with respect to coverage by including neurologists, rapidity of reporting, and completeness of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2000年~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的病原学监测,为证实江西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准确的、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按照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髓灰质炎病毒经验手册》推荐的方法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标本送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用FIT—PCR—RFLP法和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1312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为:脊灰病毒110株,其中脊灰I型13株,Ⅱ型44株,Ⅲ型28株,PV混合15株,P+E混合10株。除Ⅱ型均为疫苗相关株外,I型1株有3个核苷酸序列变异,Ⅲ型有7株有1~6个核苷酸序列变异,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193株。结论:江西省2000年-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存在,且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从而证实江西省消灭了脊灰野病毒。2006年脊灰Ⅲ型的核苷酸变异,提示我们要警惕疫苗变异循环的发生,一定要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预防VDPV。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广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结果,为广东省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全省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和实验室病毒学监测结果等资料。结果广东省2005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312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7/10万,其中3例诊断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5.2%(297/312),脊灰病毒分离率为9.0%(28/311),均为脊灰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3.5%(42/311)。未完成OPV基础免疫及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16.3%、5.8%。结论广东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相关要求。但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仍需要加强,还应加强临床医生的培训,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2—201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12—2019年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2—2019年共报告1 714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5例/10万,无明显季节性分布,男性发病率(3.14/10万)高于女性发病率(2.07/10万),1~6岁儿童居多(55.43%),以散居儿童(45.22%)和集体单位儿童(托幼机构、学校)(42.47%)为主;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的病例占91.72%;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8.38%;27.48%的病例为短暂性肢体麻痹;16.45%的病例残留麻痹。结论 贵州省仍需保持AFP病例监测的高敏感性和及时性,保持常住儿童脊灰疫苗高覆盖率,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筑牢免疫屏障。随访时加强健康教育,促进病例肌力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保护成年后劳动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方法脊灰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河南省2002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610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31/10万。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95%,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96例,占86.41%;574例粪便标本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62例(68株),阳性率为10.8%;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9例(33株),阳性率为5.0%;AFP病例接触者28例,分离出PV5例(5株);分离出的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或疫苗变异株。结论AFP病例实验室监测指标达到了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