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应有恨     
我国南朝时梁人江淹曾做过一篇《恨赋》,文辞清丽,格调低沉,历述古人“伏恨而死”的几种不同情况,对历史上遭遇不幸的人寄予同情。可见“恨”也可以致人死地,算得上是一种“致命之病”了。《黄帝内经》也有言在先:“百病气中生,怒则气裂,忧则气凝,喜则气通”。不难看出,人们的喜、怒、哀、乐等诸种心绪状态对身心健康是很有一些“把握”能力的。人在社会中生活,不可能事事永远顺风快帆。“万事如意”只是个美好的祝愿,怕是神仙也难以做到的。当一个人受到不公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朝时梁人江淹作过一篇《恨赋》,文辞清丽,格调低沉,历述古人"伏恨而死"的几种不同情况,对历史上遭遇不幸的人寄予同情。可见"恨"足以致人死地,算得上是一种"致命之病"了。《黄帝内经》也有言在先,"百病气中生,怒则气裂,忧则气凝,喜则气通"。不难看出,人们的喜、怒、哀、乐等诸种心绪状态对自  相似文献   

3.
人的情绪好坏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的记载。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也说:“忧则病生”,足见中医对负性情绪影响健康长寿早已有所知。 负性情绪为何会影响健康长寿呢?近代认为人处  相似文献   

4.
劝君制怒     
在日常生活中,喜、怒、哀、思、惊、恐、忧等七情,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高兴的时候,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工作效率也提高。一旦遇到意外打击,或工作生活受到挫折时,就会发生心理障碍。由于持久而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可诱发各种病症。传统医学认为,七情的怒则伤肝,肝郁则气滞血瘀。《黄帝内经》中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来,思则气结。”  相似文献   

5.
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一个适度的问题。过犹不及,都可成为祸殃。 例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机体的精神状态,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正常生理调节能力承受的范围才会导致疾病。祖国医学经典《内经》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里所指的各种情志变化都是过度的。如过度愤怒“气上”,可使人面  相似文献   

6.
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7.
宽容如水     
寒来暑往,又是一岁。季节更替变幻,人们的心情心思也随之有所改变。中医养生有种说法,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也说过:"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可见,情感的过度偏激,容易对人体的气血和脏腑造成损害。身处都市的我们,是否可  相似文献   

8.
情志,是中医学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时归纳的一个概念,概括来讲,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就已经注意到情志与疾病预防的关系,将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内经》明确指出“悲则气消”、“思则气结”,这说明消极的精神状态会消耗人体正气和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的实践证明,神志的变化对疾病的发生、转归及预后影响极为密切,恐则气下,惊则比乱,思则气经。故将“七情”活动失调作为发病内因。《内经》早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临床观察可见,中风病人其致病因素及发病诱因与情志失调密切关连,而神志护理与效疗及预后息息相关。因此医生在临床上大多数是以生  相似文献   

10.
宽容如水     
寒来暑往,又是一岁.季节更替变幻,人们的心情心思也随之有所改变. 中医养生有种说法,日: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举痛论》也说过:"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可见,情感的过度偏激,容易对人体的气血和脏腑造成损害.身处都市的我们,是否可以找点空闲,放下时间,把那些追名逐利、生气易怒的心境放一放,用水一样的宽容感受生活、经营岁月、感谢时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