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2.
介绍赵和平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本虚为肾督亏虚,标实为外感风寒湿热、内生痰浊瘀血;急性期以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主,缓解期以补肾强督为主,临证可分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和痰瘀交阻证三型进行辨证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张士卿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基本病机是以肾督亏虚为本,以寒湿痰瘀阻痹经脉为标,并提出以补肾壮督、荣筋强骨为主,辅以蠲痹通督、泄浊祛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医学强调,强直性脊柱炎病机多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发挥中药的整体观和双向调节的作用,避免西药治疗中疗效单一且副作用大,远期疗效差的弊端。从整体观念辨证性探讨中医治疗本病优势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杜丽妍  刘燊仡 《中医杂志》2018,(11):918-920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胡荫奇将本病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督阳虚证、瘀血痹阻证、痰瘀痹阻证6种证候类型,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用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临床用药平和,注重补益肝肾精血,不主张一味温补肾阳,讲求阴阳平调,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介绍汪悦教授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汪老师认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是以肾督两虚、寒湿阻络为主。本病病位在腰脊、筋骨,病理因素主要为寒湿与痰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肾督亏虚为本,寒湿、痰瘀为标,或以本虚为主,或以标实为急,临证时必须抓住其标实与本虚的主次。治疗则以温肾散寒,化湿通络为大法。辨证为主,结合辨病,提高疗效。以阳和汤为主方加减,温补营血之不足,解散阴凝之寒湿,使阴散阳回,寒消湿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阳和汤方加减治疗肾督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门诊病房治疗的65例肾督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阳和汤方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病情活动度(包括指地距、枕墙距、扩胸度、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血清CRP浓度与ESR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与僵硬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与僵硬VAS评分均降低,组内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僵硬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疼痛、僵硬症状改善幅度更大。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9%(29/33),高于对照组65.6%(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方加减对肾督亏虚、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可有效发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祛风止痛作用,切中病机,促进患者炎症反应及活动受限的改善,效果佳,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以正虚为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以邪实为主,治疗调补疏通气血、补益肝肾以扶正,温经散寒、清热除湿、祛瘀化痰以祛邪。气血亏虚型,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八珍汤加减;肝肾不足型,独活寄生汤加减;寒湿痹阻,乌头汤加减;湿热痹阻,四妙散加减;痰瘀痹阻,双合汤加减。特色用药:藤类散邪,疏络通滞;虫类搜剔,祛痰活血;辨位用药,引经为治。循经辨证,病因辨证,营卫气血和三焦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是脊柱关节病的特殊类型,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先天不足、肾督亏虚、感受外邪、瘀血痹阻。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将该病分为肾虚督寒、寒湿阻络,肝肾阴虚、湿热痹阻,经络不利、瘀血阻滞三型,同时病证结合,分期制宜,并选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疾病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128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10位的证型分别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阳虚衰型.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11.
王品  刘维  刘晓亚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6-407
目的:将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瘀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T细胞亚群各指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CD3^+T、CD4^+T细胞在中医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CD8^+T细胞、CD4^+/CD8^+在中医辨证分型间有差异。寒湿阻络型与肝肾亏虚型,寒湿阻络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3),湿热瘀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湿热瘀阻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3,P=0.02),寒湿阻络型与湿热瘀阻型CD8^+T细胞、CD4^+/CD8^+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则T细胞亚群实验室指标有差异,这些规律可为RA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22、MMP-7、C-myc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RA-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0例健康者(正常组),30例单纯RA患者(RA-n ILD组),120例RA-ILD患者(RA-ILD组),其中寒湿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肺肾两虚证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IL-22、MMP-7、C-myc在RA-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RA-n ILD组和RA-ILD组IL-22、MMP-7、C-myc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RA-ILD组MMP-7表达水平高于RA-n ILD组(P<0.05);痰瘀阻络证患者中IL-22、C-myc表达水平高于寒湿痹阻证、气血亏虚证及肺肾两虚证(P<0.05);寒湿痹阻证及痰瘀阻络证患者中MMP-7表达水平高于气血亏虚证和肺肾两虚证(P<0.05)。结论:IL-22、MMP-7、C-myc在RA-ILD及RA-n ILD患者中均升高;IL-22、C-myc与痰瘀阻络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查纬民认为颈椎病的发病与虚瘀密切相关,瘀则不通而痛,虚则不荣而痛,二者皆可成痹。并根据临证经验,将致瘀痹者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气滞血瘀及痰湿阻滞,致虚痹者分为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及肝肾阴虚,据此分别确立了"散寒除湿,祛风通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行气散瘀,活血通络""化痰除湿,蠲痹通络""补肾健脾,益精壮骨""益气养血,和营通络""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的治疗大法,同时注重颈椎病的早期预防和功能性锻炼,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肾壮督蠲痹汤治疗肾虚督亏、寒湿瘀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及双氯酚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壮督蠲痹汤。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临床指标、体征比较及血清学比较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具有优势,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肾壮督蠲痹汤能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高频超声下改变的关系。方法 依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81例早期KOA患者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型,应用超声检测双膝关节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关节积液、软骨改变、骨侵蚀程度及是否存在腘窝囊肿、半月板退行性变,并进行指标评分,分析早期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高频超声下改变阳性率关系及与高频超声指标评分关系。结果 (1)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滑膜增生阳性率高于肝肾亏虚证(χ2=10.13,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的软骨改变阳性率高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χ2=25.22,P<0.01;χ2=12.83,P<0.01);不同中医证型间关节积液、骨侵蚀、滑膜血流信号、腘窝囊肿、半月板退行性变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湿热痹阻证患者的滑膜增生超声评分高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P<0.01);寒湿痹阻证患者的关节积液超声评分高于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P<0.01);肝肾亏虚...  相似文献   

16.
腰痛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及首要症状,其总的病机为气血瘀滞、脉络痹阻。临床常见寒湿痹阻型、湿热阻滞型、瘀血阻络型、肾虚精亏型,临床时可根据兼夹情况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7.
根据64例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的不同症状体征,结合手术所见的不同病理改变,分为寒湿、湿热、气血瘀滞、痰瘀交阻、气血不足(常兼有寒湿痹阻)、肾气亏虚等6个证型,进行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其中35例在手术后辨证调治,均获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9.
孙承祺 《新中医》1993,25(4):27-28
本文认为顽痹证肾虚是本,痹痛是标。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络损血瘀四型,采用从肾论治,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方法治疗86例,结果临床治愈47例,显效33例,无效6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皮肉筋脉骨节出现疼痛、损害变形等症状与阳气、脑髓神机、脏腑经脉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分析,认为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督脉阳虚、脉络瘀阻是本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阳亏虚、脑髓神机运转失常则是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故临证时,应注重温阳通督,温补脾肾,祛寒化湿;此外,针对疼痛症状则强调温运阳气,醒神养神,以促进脑髓神机运转,进而发挥安神镇痛、减缓皮肉筋脉骨节受损及关节变形之效。因此,温阳通督、安神镇痛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