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转染外源性低分子双链RNA (dsRNA) dsP53~285至人肾癌细胞系ACHN和786-O,观察其激活肾癌细胞中抑癌蛋白野生型P53的表达作用。方法 根据对肾癌细胞的不同处理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mock)组、阴性对照(转染dsControl)组和实验(dsP53-285)组。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 mRNA、P21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及增殖能力。结果 QPCR检测显示dsP53-285能明显促进两种肾癌细胞中P53 mRNA和P21 mRNA水平的升高;与阴性对照组dsControl组相比,dsP53-285分别上调ACHN和786-O细胞中P53 mRNA的表达2.84倍(P<0.01)和3.20倍(P<0.01),dsP53-285分别上调ACHN和786-O细胞中P21 mRNA的表达2.33倍(P<0.01)和2.59倍(P<0.01);mock组与dsControl组相比,两种细胞系中P53 mRNA和P21 mRNA的表达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在两种细胞系中,P53蛋白、P21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与相应的P53 mRNA、P21 mRNA水平的上调一致。MTT检测结果显示,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dsP53-285后,ACHN和786-O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mock组与dsControl组无明显差异(P>0.05)。集落形成实验显示,dsP53-285组的集落数数量显著较少(P<0.05),mock组与dsControl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dsP53-285能显著激活肾癌细胞中P53基因的表达,激活的P53蛋白为野生型而非突变型,并可以显著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钱林华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7):101-106,61
目的 经过临床病理学标本检测人宫颈癌组织FAT10蛋白异常高表达后,探讨上调和下调FAT10基因表达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细胞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30例宫颈癌及癌旁组织中FAT10 mRNA的表达水平,FAT10蛋白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电穿孔法分别将FAT10 siRNA和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FAT10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后,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系。转染48h后,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FAT10 mRNA和FAT10蛋白表达水平;CCK-8 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观察上调和下调FAT10表达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的放射敏感度的影响;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上调和下调FAT10表达联合X线照射对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FAT10蛋白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T10下调组宫颈癌SiHa细胞内FAT10基因表达明显降低,FAT10上调组明显升高。FAT10下调组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度升高,FAT10上调组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度降低(P<0.05)。FAT10下调组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FAT10上调组SiHa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FAT10下调组裸鼠移植瘤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FAT10上调组的瘤体平均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20Gy γ射线照射后FAT10下调组瘤体平均体积较照射前明显减小(P<0.05);而上调组裸鼠皮下种植瘤平均体积较照射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下调FAT10表达能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增强瘤体的放射敏感度,上调FAT10表达则使肿瘤辐射抗拒。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ca8113细胞设空白对照组、大蒜素(50、25、12.5 μg/mL)组和顺铂(40 μg/mL)组,给药48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并检测细胞凋亡状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Bcl-2相关X蛋白(Bax)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周期蛋白(cyclin B1、cyclin 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CDK2)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蒜素(50、25 μg/mL)组细胞周期G2/M期比例显著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Bcl-2 mRNA表达显著下调且Bax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Bax/Bcl-2值显著提高(P<0.01),cyclin B1蛋白和CDK1蛋白显著上调、cyclin D1蛋白和CDK2蛋白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大蒜素具有促进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凋亡、阻滞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大蒜素影响凋亡相关调控基因及细胞周期相关调控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组织分化诱导非蛋白编码RNA(TINCR)靶向microRNA-544a(miR-544a)/FBXW7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设置空白对照组(不转入任何载体)、TINCR NC组(pcDNA3.1空载体)和TINCR上调组(pcDNA3.1-TINCR表达载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CF7细胞lncRNA TINCR、miR-544a相对表达量;CCK-8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MCF7细胞侵袭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MCF7细胞FBXW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取TINCR上调组MCF7细胞,分为miR-544a NC组(转染miR-544a NC)和miR-544a上调组(转染miR-544a mimic),验证转染效率。结果 空白对照组、TINCR NC组MCF7细胞lncRNA TINCR、miR-544a相对表达量、OD值、细胞凋亡率、穿膜细胞数及FBXW7、PCNA、Bax、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空白对照组、TINCR NC组比较,TINCR上调组MCF7细胞lncRNA TINCR相对表达量、细胞凋亡率及FBXW7、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miR-544a相对表达量、OD值、穿膜细胞数及PCNA、MMP-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TINCR上调组与miR-544a NC组MCF7细胞OD值、侵袭细胞数及miR-544a、FBXW7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TINCR上调组和miR-544a NC组比较,miR-544a上调组MCF7细胞OD值、侵袭细胞数及miR-544a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FBXW7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结论 lncRNA TINCR可能通过靶向miR-544a/FBXW7,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iR-370-5p导入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和LNCaP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合成miR-370-5p(实验组)和dsControl(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至两个细胞株。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转染后p21、CDK4、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利用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分析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 Real-time PCR结果提示,转染miR-370-5p后DU-145和LNCaP细胞中p21 mRNA水平分别上调3.43倍(P<0.01)和3.06倍(P<0.01),CDK4 mRNA水平分别下调0.51倍(P<0.01)和0.43倍(P<0.01),Cyclin D1 mRNA水平分别下调0.31倍(P<0.01)和0.35倍(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符合这一趋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370-5p后,位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下降,位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则上升,说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MTT分析结果显示,与dsControl组相比,转染miR-370-5p后,DU-145和LNCaP细胞活力明显降低。集落形成实验显示,miR-370-5p组的集落数数量明显较少,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结论 miR-370-5p能显著激活前列腺癌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进展和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二肽基肽酶-4(DPP-4)通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介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自噬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并分组转染。分别设置PBS组(PBS培养MH-S细胞)、LPS组(100 ng/mL LPS诱导24 h)、DPP-4组(DPP-4表达病毒转染)、si-DPP-4组(si-DPP-4病毒载体转染)、DPP-4 + BafA1组(DPP-4表达病毒转染+自噬抑制剂BafA1干预)及si-DPP-4 + BafA1组(si-DPP-4病毒载体转染+自噬抑制剂BafA1干预)。绿色荧光蛋白(GFP)检测转染效率,稳定转染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H-S细胞上清液炎症因子水平,腺病毒检测MH-S细胞自噬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DPP-4、CXCR4、mTOR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g检测CXCR4/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组IL-1β、IL-6、TNF-α、GFP、RPF、Merge数量,CXCR4 mRNA、mTOR mRNA和CXCR4蛋白、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PBS组(P <0.05);DPP-4组与LPS组IL-1β、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PP-4组GFP、RPF、Merge数量,DPP-4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LPS组(P <0.05),CXCR4 mRNA、mTOR mRNA、CXCR4蛋白、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LPS组(P <0.05);si-DPP-4组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LPS组(P <0.05),GFP、RPF及MergeMerge数量低于LPS组(P <0.05);si-DPP-4组和DPP-4 + BafA1组IL-1β、IL-6、TNF-α水平、CXCR4蛋白、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DPP-4组(P <0.05),GFP、RPF及Merge数量低于DPP-4组(P <0.05);si-DPP-4组DPP-4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DPP-4组(P <0.05),CXCR4 mRNA、mTOR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DPP-4组(P <0.05);si-DPP-4 + BafA1组IL-1β、IL-6水平、CXCR4 mRNA、mTOR mRNA、CXCR4蛋白、p-mTOR/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si-DPP-4组(P <0.05),GFP、RPF、Merge数量低于si-DPP-4组(P <0.05)。结论 DPP-4能够调节小鼠肺巨噬细胞自噬作用,调控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XCR4/mTOR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靶向抑制核糖体蛋白S6(rpS6)表达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抑制rpS6表达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 合成针对rpS6基因的双链寡核苷酸序列,插入质粒载体pGCsil-GFP,转化大肠杆菌细胞,测序鉴定插入片段;再通过293T细胞转染和慢病毒包装,收集浓缩病毒并感染肺腺癌A549细胞株。流式细胞技术分选强阳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细胞克隆,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rpS6基因的mRNA和蛋白干扰效率。体外利用CCK-8试剂盒定点检测细胞的光密度(OD)值,分析抑制rpS6表达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重组pGCsil-sh-rpS6-GFP质粒经测序鉴定示:插入序列与rpS6干扰序列完全符合,证实pGCsil-sh-rpS6-GFP质粒构建成功。sh-rpS6慢病毒稳定感染A549细胞株后,流式细胞技术分选GFP强阳性表达的细胞克隆比率为86.80%。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示: sh-rpS6组的mRNA和蛋白干扰效率分别为(79.72±6.83)%、(83.77±12.13)%。体外增殖实验示:与A549细胞相比,sh-rpS6组在各时间点的OD值较对照组均下降(均P<0.05)。结论 构建的sh-rpS6慢病毒载体能稳定、有效地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株rpS6的表达,并有效减慢A549细胞株的增殖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6(TRPC6)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方法 应用qRT-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不典型增生和3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RPC6的表达。分别用SKF59636(TRPC6阻断剂)和小干扰RNA(siRNA)干扰两种方法阻断TRPC6的作用,观察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TRPC6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SKF96365呈剂量依赖性方式将细胞阻滞于G2/M期,使G0/G1期细胞减少;转染siRNA可将子宫内膜癌细胞阻滞于G2/M期,使G0/G1期细胞减少,同时上调磷酸化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pCDC2)的表达。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RPC6表达增高,TRPC6可能通过影响pCDC2蛋白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抑制SHIP2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探究X射线处理喉癌Hep-2细胞后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变化及SHIP2的表达情况;探究靶向抑制SHIP2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及对放疗增敏的可能机制。方法:(1)应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抑制喉癌Hep-2细胞SHIP2的表达,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Negative)、干扰组1(siRNA1)、干扰组2(siRNA2)、干扰组3(siRNA3)],RT-qPCR、Western Blot检测转染24 h后干扰效果;(2)取对数生长期的喉癌Hep-2细胞,分别给予0,4 Gy X射线(SSD=100 cm)处理,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AnnexinPI-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RT-qPCR、Western Blot检测SHIP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3)取对数生长期的喉癌Hep-2细胞,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单纯放射组4 Gy、干扰组siRNA-SHIP2、联合处理组siRNASHIP2+4 Gy)。Western Blot检测SHIP2、pSHIP2、pAKT、caspase-3、P21和P2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转染24 h后干扰组2 siRNA2下调作用最显著,较空白对照组SHIP2 mRNA下调达60. 1%(P<0. 05)、SHIP2蛋白下调达57. 8%(P<0. 05);与空白对照组对比,siRNA2抑制SHIP2表达后喉癌Hep-2细胞增殖活力、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凋亡增加(P<0. 05)。(2)与0 Gy组比较,放射组各组细胞增殖活力降低,凋亡和G2期阻滞增加(P<0. 05);4Gy射线处理后SHIP2 mRNA、SHIP2和pSHI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 05)。(3)与空白对照组、siRNA-SHIP2组和4 Gy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细胞增殖活力降低,凋亡和G2期阻滞增加(P<0. 05),SHIP2和pSHIP2、pAKT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 05),caspase-3、P21和P2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 05)。结论:靶向抑制SHIP2可与放射治疗协同抑制喉鳞癌Hep-2细胞的增殖活力,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G2期阻滞,从而发挥放射增敏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靶向抑制SHIP2表达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进而解除对下游促凋亡因子caspase3和周期阻滞因子P21和P27的抑制作用,与放射线协同增强对喉癌Hep-2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发挥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ERK 1/2通过PKM2/P53信号通路调节喉癌Hep-2细胞株增殖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的方法统计经ERK 1/2抑制剂U0126、P53抑制剂PFTα处理后0,24,48 h时Hep-2细胞的细胞密度,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对照组(Vehicle)、处理组(U0126或PFTα)。采用转染PKM2-siRNA或PKM2-cDNA的方法在Hep-2细胞株上抑制或过表达PKM2。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不同处理情况下ERK 1/2、p-ERK 1/2、P53、PKM2的蛋白水平。结果:抑制ERK 1/2的磷酸化可抑制Hep-2细胞生长,抑制P53可阻断抑制ERK 1/2导致的Hep-2细胞生长变缓。同时,抑制ERK 1/2可下调PKM2水平,抑制或过表达PKM2可分别上调或下调P53。过表达PKM2可阻断抑制ERK 1/2引起的Hep-2细胞生长变缓。结论:抑制ERK 1/2的磷酸化可通过下调PKM2水平促进P53表达进而抑制Hep-2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重楼中重楼皂苷I、II、VI、VII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UPLC-ELSD)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色谱系统,ELSD检测器,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以体积流量0.45 mL/min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 ℃。结果 被测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在98.36%~100.11%,RSD≤1.56%。结论 UPLC法分离效果及重现性好,且快速、简便,可作为重楼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几个热点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葫芦科植物的鉴别能力。方法 使用ITS2、rbcLmatKpsbA-trnH序列的通用引物对葫芦科植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比较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种内和种间的变异、barcoding gap,并采取相似性探索BLAST 1和最近距离Nearest Distance 方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别能力。结果 ITS2序列对葫芦科33个属、90个物种、182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较高,在属水平为100.0%,在物种水平为88.5%;psbA-trnH序列对201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在属水平为93.0%,在物种水平为73.1%,但其可以补充部分ITS2不能分析的物种区域。结论 ITS2和psbA-trnH是适合葫芦科植物鉴别的一个较好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中β-链蛋白基因(CTNNB1)rs4135385位点、轴蛋白基因(AXIN2)rs11079571位点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基因(SFRP1)rs7832767位点多态性与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和治疗效果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7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在治疗前抽取骨髓液1~1.5 mL, 401例健康对照(对照组)抽取静脉血2.0 mL,提取总DNA,用高分辨熔解曲线(HRM)方法进行CTNNB1 rs4135385、AXIN2 rs11079571、SFRP1 rs7832767基因分型,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检验统计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诱导化疗完全缓解(CR)率的差异。结果 CTNNB1 rs4135385、SFRP1 rs7832767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ML、ALL患者组与对照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XIN2 rs11079571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相对于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急性粒单核/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4/5)的发病风险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OR=0.677,95%CI:0.439~0.930)。此外,在AML-M 4/5患者中,AA基因型患者相对于AG和GG基因型患者有较高的血小板总数(P=0.040),且诱导化疗CR率最高(P=0.040)。结论 在AML-M4/5中AXIN2 rs11079571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携带A等位基因患者伴有较高外周血小板总数和诱导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紫苏属种、变种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准确鉴别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 arguta、白苏P. frutescens与其他变种。方法 提取紫苏、白苏及其他变种的DNA,对ITS和psbA-trnH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物种种内(变种内)种间(变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采用最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树,进行系统发育和鉴定分析。结果 ITS和psbA-trnH MP系统树显示白苏和紫苏的不同地域的样本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3%),紫苏与回回苏构成姐妹群分支(支持率为95%和90%),野生紫苏和耳齿紫苏构成一单系分支(支持率为100%和90%);白苏、紫苏与其他变种间的ITS和psbA-trnH序列遗传距离0.008 210.018 18和0.002 380.029 31,明显大于白苏与紫苏间遗传距离00.001 65和0,大于各变种内遗传距离。结论 白苏和紫苏合并为一个种紫苏;紫苏与回回苏亲缘关系最近,野生紫苏与耳齿紫苏亲缘关系最近;ITS和psbA-trnH序列可以准确鉴别紫苏与其他变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1、长散在核元件(LINE)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人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在肝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收集105例肝癌患者血浆和50例对照健康人血浆DNA,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了SFRP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和LINE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低甲基化的情况;分析两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曲线、对数秩检验及Cox多因素分析,分析SFRP1、LINE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肝癌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105例肝癌患者血浆中SFRP1基因启动子区CpG 岛高甲基化阳性率为59.05 % (62/105),LINE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低甲基化率为66.67%(70/105),基因SFRP1高甲基化和LINE1低甲基化表达均阳性为43.81% (46/105),正常对照组中未发现有这两种基因甲基化;SFRP1高甲基化、LINE1低甲基化均与HBsAg是否阳性及甲胎蛋白(AFP)值相关(P<0.05);SFRP1、LINE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与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有关:SFRP1高甲基化阴性+LINE1低甲基化阴性组患者预后最好,而SFRP1高甲基化阳性+LINE1低甲基化阳性组患者预后最差。结论 SFRP1、LINE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SFRP1和LINE1基因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潜在可靠的分子标记物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曾勇  蔡传涛  刘贵周  文平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0):2097-2103
目的 对天麻Gastrodia elata物候期和蒴果进行研究,为克服天麻种性退化,培育优良种子,提供优质种源。方法 采用完全区组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室内盆栽试验,分析了各栽培措施对两种天麻物候期和蒴果的影响。结果 从物候期看,3个种麻栽培时间中,12月栽培的红、绿天麻的现蕾期、开花期、结果期持续时间长(红天麻分别为12.50、9.80、7.25 d,绿天麻分别为12.80、10.75、7.00 d),种子成熟时间短(红天麻为19.50 d,绿天麻为18.50 d);3个种麻分级中,一、二级红、绿天麻的各物候期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从蒴果上看,现蕾初期不打尖时,3个种麻栽培时间中,12月栽培的红、绿天麻蒴果质量好,红天麻蒴果数、蒴果质量和种子生命力分别为66.50个/株、28.18 g/株、87.88%;绿天麻蒴果数、蒴果质量和种子生命力分别为63.00个/株、20.09 g/株、78.40%;3个种麻分级中,一级红天麻的蒴果质量最好(蒴果数为96.29个/株,蒴果质量达50.21 g/株),三级绿天麻的蒴果质量最差(蒴果数为40.00个/株,蒴果质量为14.90 g/株)。结论 在贵州西北地区,以一级红天麻,一、二级绿天麻作种,并于12月进行栽培,现蕾初期不采用打尖处理时,可以获得优质的天麻蒴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以及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阶段(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 ChromID平板和改良Hodges试验检测碳青霉烯耐药表型,PCR检测细菌的KPC-2基因表达。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传播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分别用于分析质粒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第一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3株产酸克雷伯菌首先获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第二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相同的获得性耐药。PCR显示10株细菌均携带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的质粒可以传递到受体菌,且与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质粒具有同源性。ERIC-PCR结果显示7株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同源性。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KPC-2型碳青霉烯酶。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质粒,该质粒具有传递性且与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药株的传播形式为同一克隆传播,而在克雷伯菌属中不同菌种间耐药传播途径为同一质粒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量,研究不同产地枳壳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用磷酸调节pH值为3);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83 nm。结果 朱栾枳壳未检出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江枳壳、川枳壳、湘枳壳和常山胡柚均检出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陕西枳壳未检出新橙皮苷。江枳壳含7.5%柚皮苷、5.6%新橙皮皮苷,量均为最高。结论 朱栾枳壳与其他产地枳壳的成分有差异,不含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北鹤虱(天名精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各种色谱手段(silica gel、ODS、HPLC)对北鹤虱甲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特勒内酯(1)、3-epiisotelekin(2)、11β,13-dihydro-1-epi-inuviscolide(3)、天名精内酯酮(4)、天名精内酯醇(5)。结论:化合物23为首次从天名精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外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 CryIA(c) 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pTI 共同转入四倍体菘蓝以获得鳞翅目昆虫小菜蛾抗性。方法 构建了以 CaMV 35S 为启动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为选择标记,带有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GBI121S4ABC 并转入根癌农杆菌 LBA4404。采用叶盘法遗传转化四倍体菘蓝。转基因再生植株经 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并进行抗小菜蛾实验。结果 T0 代转化四倍体菘蓝的双基因阳性转化率达到 16.67%。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均已经随机整合到转基因菘蓝的基因组中。与野生对照相比,转基因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显示出明显抗性。结论 转双价抗虫基因 Bt-CpTI 是提高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抗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