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尹宏伟  周慧芬 《中国药房》2016,(8):1125-112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胃减压、止痛解痉、抗感染、补充液体、调节电解质紊乱、改善体内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bid,症状改善后按qd给药,症状完全消失即停止用药。两组患者均治疗8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减少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4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术前、术后1、4、24、72 h的动态变化.结果 IL-6、IL-8术后1 h均显著升高,4、24、72h逐渐降低,乌司他丁用药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降低术后IL-6、IL-8、TNF-α的水平,对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广秋  叶飞  林浩 《海峡药学》2010,22(3):139-14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治疗SAP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UTI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UTI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UTI3000U/kg.次,静脉滴注,1次/8h,共7~10d。结果UTI组痊愈率29.2%、(痊愈+显效)率54.2%、(痊愈+显效+有效)率95.8%、无效率4.2%,对照组痊愈率12.5%、(痊愈+显效)率33.3%、(痊愈+显效+有效)率79.2%、无效率20.8%,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TI组IL-6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IL-10升高速度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UTI治疗SAP临床疗效显著,UTI可能是通过调节血循环中IL-6、IL-10等细胞因子的含量,而使SAP病情得以好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患者炎症介质的干预作用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的变化,术后7 d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治疗组PCI术后的各时间点的血清IL-6、TNF-α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心功能指标LVEF、LVDD、NT-proBN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对急诊PCI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心肺脑复苏后血细胞因子与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forinjection ,UTI)对心肺脑复苏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成年健康普通级SD大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复苏组和乌司他丁组 ,每组 8只。对照组仅行气管切开术 ,不夹闭气管 ,不造成心跳呼吸骤停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建立心肺脑复苏模型 ,乌司他丁组在心肺脑复苏时加用单次UTI 10 6U·Kg-1。对照组在气管切开即刻、0 .5、2、4、6h采集血标本 ,复苏组与乌司他丁组分别在气管切开即刻、复苏成功后 0 .5、2、4、6h采集血标本 ,以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 6、IL 10的水平。实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取 2只动物快速断头取皮层脑组织观察脑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中TNF α、IL 6、IL 10基本平稳 ,各时间点间无显著变化 (P >0 .0 5 )。复苏组复苏后TNF α、IL 6明显上升 ,IL 10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乌司他丁组TNF α、IL 6、IL 10复苏后各时间点与气管切开即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NF α在复苏后0 .5、2、4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10在复苏后 0 .5、6h与复苏组同时间点比明显升高 (P <0 .0 5 )。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 )对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血红素氧合酶-1 (HO-1)活性和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 试验组给予乌司他丁 1万U&#8226;kg-1; 对照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 乌司他丁给药方法 :患者入室开放中心静脉,随即开始采用微量泵快速泵入乌司他丁,于切皮前泵入总量1/3(约30 min),余2/3维持至手术结束. 分别于中心静脉开放后即刻(t0)、术毕(t 1)、术后6 h(t 2)、术后12 h(t 3)、术后24 h(t 4)时点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HO-1,并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t 0点比较,对照组HO-1活性t 3时开始升高,t 4时达峰值(P<0.05),IL-6浓度术后各时点均升高,t 2时达高峰 (P<0.05),TNF-α浓度术后各时点均升高,t 3时达峰值呈进行性升高( 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HO-1活性t 4时升高(P<0.05), IL-6浓度t 1~ t 4时均降低(P<0.05),TNF-α浓度t 2~ t 4时降低 (P<0.05). 结论 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TNF-α、IL-6浓度及HO-1活性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明显减少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 IL-6的释放,促进血清HO-1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患者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急性创伤性凝血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TC组30例,乌司他丁干预组30例,两组除乌司他丁治疗外无其他差异,分别检测第1、3、7天血浆中的TNF-α、IL-6水平,选择同期在院体检中心20名健康体检者设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的TNF-α、IL-6水平,三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1)第1天血浆中TNF-α、IL-6水平比较:ATC组TNF-α、IL-6水平及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TC组与干预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9);(2)第3天血浆中TNF-α、IL-6水平比较: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AT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3、P=0.001);(3)第7天血浆中TNF-α、IL-6水平比较:干预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A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4)。结论 (1)血浆中TNF-α、IL-6的水平影响了ATC的发生发展过程。(2)应用乌司他丁可抑制ATC患者血浆中TNF-α、IL-6水平,并可以降低其峰值水平,实验证明应用乌司他丁可显著改善ATC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脾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击(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输血、抗休克的同时急诊手术治疗,治疗组还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IL-6、IL-8、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LT、AST、Scr、BU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AST升高幅度明显较低(P〈0.05),恢复更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IL-6、IL-8、TNF—α水平升高幅度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治疗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性脾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减轻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多发伤并发肺挫伤患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的影响. 方法 选择多发伤并发肺挫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并选取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 kU,q8 h,连用7 d. 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天的血清TNF-α、IL-8含量.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TNF-α、IL-8在肺挫伤及其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乌司他丁可能通过降低血清TNF、IL-8含量,对多发伤并发肺挫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对照组为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IL-8、TNF-α、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血清TNF-α、IL-8、IL-6的表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降低AECOPD患者血清中IL-8、TNF-α、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依达拉奉组8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 30 mg 稀释后 30 min 内静滴完,1次/12 h,连续 7 d;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开始 7 d 后,观察脑梗死进展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灶体积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7 d 后脑梗死进展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梗死灶体积缩小,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以阻止脑梗死的进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且副作用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急性CIS患者依就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组).结果 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时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在治疗后均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NDS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与时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幅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于治疗CIS是安全有效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3月于徐州市电力医院就诊的73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AD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70.6%),治疗后 SDS、NIHSS、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5,(4):263-26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门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d,每日1次)等基础性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每日1次)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31/43),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不良反应:急性脑梗死2例,胃肠道反应3例,肝功能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4%(38/43),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不良反应:急性脑梗死1例,胃肠道反应2例,肝功能异常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脉络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病 (脉络瘀阻证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血塞通片为对照 ,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 :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患者的证候总有效率为 90 .3% ,中风病总有效率为 91.9%。在治疗 2、3、4周后对中医证候、中医证候总积分、中风病、和中风病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血塞通滴丸的起效时间 (13.16± 4 .90d)明显优于对照组 (19.10± 6 .78d ,P <0 .0 1)。对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疗效均不明显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一般体检项目 ,血、尿、粪常规 ,肝、肾功能试验前检查正常者试验后亦无异常。结论 :血塞通滴丸治疗中风病 (脉络瘀阻证 )具有安全、有效、起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Two patients developed heat stroke following jogging. Transient disturbance of cerebral function was the most dramatic clinical feature. Although ha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were not seen, marked changes in the haemostatic system occurred with both thrombocytopenia and a reduction of clotting factors synthesised by the liver. No evidence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was found. Heat stroke must now be added to the list of jogging hazard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以及风险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在溶栓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给药,其中10%于1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其余90%药液在1 h内静脉泵入。溶栓24 h后复查头颅CT无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第1~2天予以60 mg/d阿加曲班稀释后持续静脉泵注(速度2.5 mg/h),其后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于生理盐水20 mL中持续静脉泵入3 h,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7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溶栓后1 h、治疗后7 d、治疗后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崔玉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63-1065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脱水治疗、改善脑功能、肠溶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及活血化瘀的中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以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控制率治疗组为78.00%,对照组为5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0%,对照组为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价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灵敏、MMSE两组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综合疗法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87-8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对照组中出现胃肠道反患者1例,牙龈出血患者2例,均停药后自行恢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林开平  余毅  黄睿  王琰  孙淑清  林曰勇  陈今 《世界临床药物》2010,31(5):283-286,I0002
目的 探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重症热射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例重症热射病合并MOF,及时应用CVVH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重症热射病合并MOF行血液净化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早期积极采取CVVH联合综合治疗措施,快速降低患者体温,防止因高热引起的恶性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例患者未遗留脏器功能障碍,治愈出院.另2例患者因严重MOF伴重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结论 CVVH可用于重症热射病合并MOF治疗,其可早期快速降低机体体温和纠正电解质及酸碱紊乱,且对代谢产物和炎症因子的清除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