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T型钙通道阻断剂镍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的调节,分析T型钙通道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8/2006—01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选取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孕鼠1只,分离大脑半球,制成单细胞悬液,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B27 supplement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当神经球增大至50~200个细胞/球时,即可传代。取第3代胚胎神经干细胞,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25,0.5,1.0mmol/L的氯化镍,以BrdU免疫荧光、四唑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指数以及DCX和S-100β阳性细胞数。 结果: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鉴定:取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发现均有细胞表达nestin抗原。传至第3代时,其阳性比例可达99%。②诱导分化及鉴定:分化2d后,镜下观察细胞长出突起,已初步具有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化细胞呈现DCX和S—100β阳性。③细胞增殖检测结果:加入0.25,0.5,1.0mmol/L的氯化镍处理细胞,MTT检测其吸光度值分别为未加入氯化镍的62.09%,48.20%,34.85%,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均〈0.001);免疫荧光检测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未加入氯化镍的85.75%,74.25%,57.0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加入0.5mmol/L氯化镍的单细胞悬液其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未加入氯化镍的单细胞悬液(66.11%,1.016%,P〈0.001)。④镍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单细胞悬液加入0.25,0.5,1.0mmol/L氯化镍后,BrdU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均〈0.001);DCX阳性细胞数分别比未加入氯化镍的单细胞悬液增加23%,52%,58%(P〈0.05或0.01);S—100β阳性细胞数增加85%,105%,110%(P〈0.05或0.01)。 结论:T型钙通道阻断剂镍可抑制胚胎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促进其分化。提示T型钙通道可能参与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海马移植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30)和细胞移植组(n=30);模型组及细胞移植组又分为术后3d组、7d组、14d组、30d组、60d组5个亚组各6只。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模型组采用两血管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细胞移植组在建立VD大鼠模型后于大鼠右侧海马CA1区移植经纯化、BrdU标记的人脐血MSCs。于术后第3、7、14、30、60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脑内移植后BrdU阳性细胞的分布、存活情况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细胞数。于术后60d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移植后BrdU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海马及邻近区域,以术后3d组(151.0±7.9)和7d组(95.3±6.4)最多,14d组(51.6±7.2)和30d组(29.4±5.2)则进行性减少,60d组仅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8.7±3.2)。与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各时间点海马区ChAT阳性细胞数均较多(P〈O.05),术后60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恢复(P〈O.05)。结论:海马移植入脐血MSCs可在VD大鼠脑内存活并向邻近区域迁移,能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内外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海马微环境的改善和胆碱能神经元分化及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对同种胰岛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探讨CD40L单克隆抗体对诱导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STZ 60mg/kg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三组,A组:糖尿病大鼠,B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抗CD40L抗体,C组: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B组在移植前24h注入抗CD40L抗体每只20μg。同种胰岛细胞来自SD大鼠,胶原酶V消化法和Ficoll400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胰岛细胞,收获量为(3.49±0.23)×10^5 IEQ/kg,将同种胰岛细胞按12000IEQ/kg导入受体,移植后每天和每周相同时间点检测血糖和体重变化,3d、7d、15d、22d后检测白介素-2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可使1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降至正常并维持一段时间,A组为(23.84±2.74)mmol/L,B组(8.15±1.40)mmol/L,维持(18.12±4.12)d,C组(7.42±2.55)mmol/L,维持(8.00±1.30)d,后两组正常血糖维持天数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体重变化比较:非移植的A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体重不断下降,B、C组至移植后体重有所回升,但移植4周后C组的体重再次下降。移植7d、15d后,IL-2的表达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组为(0.1280±0.0104)和(0.1235±0.0073),C组为(0.1744±0.0096)和(0.1667±0.0098)(P〈0.001),移植22d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D40L单克隆抗体阻断CD40/CD40L共刺激通路显著延长移植的同种胰岛细胞的存活时间,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胰岛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缺血后缺血脑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及电针干预对其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颅热凝闭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阻(MCAO)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缺血后用溴脱氧尿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增殖的神经细胞。选用“大椎”、“百会”行电针干预,采用BrdU免疫组化观察脑缺血后第3d、7d、14d与21d四个不同时相BrdU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质、齿状回、纹状体和SVZ均有BrdU阳性细胞,其中第7d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最为显著(P〈0.01);而且电针组在不同时相的细胞数量均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或P〈0.01)。结论:缺血可激发相关脑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电针可起到促进作用,推论这种作用可能是电针治疗脑缺血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前期实验证明海藻酸钡微胶珠具有免疫隔离作用,并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目的:观察包裹胰岛海藻酸钡微胶珠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胰腺单个胰岛细胞团,并包裹于海藻酸钡微胶珠内。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C57BL/6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小鼠股二头肌内多点注射包裹胰岛的海藻酸钡微胶珠,对照组小鼠股二头肌内多点注射胰岛,糖尿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股二头肌内多点注射生理盐水。术后观察小鼠血糖及胰岛微胶珠在肌肉内存在状况。结果与结论:分离纯化后获得高纯度胰岛,每只供体可获得(905.4:1:34.5)个,并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实验组小鼠血糖降为正常的时间约为6.3d,移植胰岛存活时间大于30d,对照组小鼠血糖一直未降至正常,移植胰岛存活时间约为4d。实验组降糖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P〈0.05)。表明包裹胰岛的海藻酸钡微胶珠镶嵌在肌肉组织中可良好存活,治疗小鼠1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抑制剂抗前列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效用。方法建立前列腺癌PC-3和LNCaP/Bcl-xl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观测GSK-3β抑制剂氯化锂(LiCl)及SB216763腹腔内给药后移植瘤重量及体积的变化。同时通过BrdU掺入的免疫组化染色探讨移植瘤的增殖状态,TUNEL染色比较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LiCl及SB216763均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生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LiCl给药组细胞BrdU标记明显降低(P〈0.05),TUNEL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抑制GSK-3β活性可抑制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其中LiCl可能通过干扰癌细胞DNA复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多次小剂量STZ处理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EGF/Gastrin联合应用对模型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5mg·Kg^-1腹腔注射STZ一枸橼酸钠缓冲液,每周1次,连续4周,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生化分析和组织染色的方法观察血糖和胰岛细胞的改变。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三组:Insulin治疗组,EGF/Gastrin联合治疗组及DM对照组。EGF/Gastrin组给予EGF(1μg·Kg^-1)/Gastrin(3μg·Kg^-1),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14日;Insulin组给予长效胰岛素2U/d,连续14日;DM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钠缓冲液。观察血浆中胰岛素和C肽的改变,评估胰岛细胞功能。结果35只实验组大鼠中有33只血糖值≥11.1mmol·L,占总数的94%。Insulin组大鼠和EGF/Gastrin组大鼠血糖值同DM组相比显著降低。DM组中血清胰岛素及c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nsulin组及EGF/Gastrin组均显著高于DM组(P〈0.05)。组织学结果观察发现,成模大鼠的胰岛数量明显减少,分布不均匀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出现空泡变性。Ins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成模大鼠胰岛内Insulin染色阳性的细胞明显减少;且残存胰岛B细胞Insulin染色强度低于正常对照组,Insulin组及EGF/Gastrin组大鼠胰岛中Insulin表达细胞明显增多,有部分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结论EGF和Gastrin联合应用能够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TGF—β1单克隆抗体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作用,本研究将分离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当天分选的新鲜脐血CD34+细胞;②对照组:含SCF、FLT3-L、IL-3、IL-6四种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3天的脐血CD34+细胞;③实验组:条件同对照组,但加入了TGF—β1单克隆抗体。3组均检测单个核细胞(MNC)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和c—kit,计数混合集落(CFU—GEMM)、红系爆式集落(BFU—E)、粒系集落(CFU—GM)。结果显示:实验组MNC、CD34+细胞、CD34+c—kit+细胞计数分别为[(2.35±0.25)×10^5、(1.16±0.29)×10^5、(1.09±0.26)×10^5],明显高于对照组[(1.25±0.13)×10^5、(0.55±0.19)×10^5、(0.51±0.2)×10^5],(P均〈0.01)。实验组CD34+c—kit -亚群计数为(12.95±3.17)×10^3,明显高于对照组(1.71±0.83)×10^3,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中早期集落CFU—GEMM、BFU—E的产率[(16.3±4.72)×10^3,(65.0±20.96)×10^3]明显高于对照组[(5.0±2.58)×10^3,(16.25±7.93)×10^3](P〈0.01),相对较晚期集落CFU—GM的产率在对照纽[(4.0±2.28)×10^3]和实验组[(6.33±2.85)×10^3]均高于空白组[(0.75±0.29)×10^3],但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结果表明,TGF—β1单克隆抗体促进了脐血MNC和CD34+细胞的扩增,且早期细胞CD34+c—kit -细胞扩增更为突出;提高了早期集落CFU—GEMM和BFU—E的产量,而对相对较晚期的髓系集落CFU—GM的产量无明显影响。结论:TGF—β1单克隆抗体能协同其它生长因子有效扩增脐血CD34+细胞,并保留一定量更早期的造血祖细胞,减轻了造血祖细胞分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浆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的变化及其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09例高胆固醇血症组患者和66例对照组患者血浆PON1活性、血脂、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PON1活性(138.1±62.4kU·L^-1)较对照组(171.4±66.2kU·L^-1)显著降低(P〈0.01);而MDA及ox-LDI。含量(12.8±3.8μmol·L^-1,589.1±198.2μg·L^-1)均较对照组(9.7±2.3μmol·L^-1,455.1±178.2μg·L^-1)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PON1活性与MDA及ox-LD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41,P〈0.01;r=-0.402,P〈0.01)。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的氧化应激可能导致血浆PON1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用C57BL/6小鼠作为供鼠,BABL/c小鼠为受鼠,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BABL/c受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移植对照组和TGF—β实验组。TGF—β实验组于移植前2天至移植后7天每日皮下注射TGF—β1(1μg/kg)。结果显示:TGF-β实验组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移植对照组(P〈0.01),TGF—β实验组小鼠小肠、皮肤及肝脏GVHD病理改变明显轻于移植对照组。移植后7天TGF—β实验组小鼠血清IL-2浓度较空白对照组高,但远低于移植对照组;TGF—β实验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结论:TGF—β能够减轻或抑制小鼠allo—BMT后致死性的aGVHD发生,提高移植后存活率。TGF—β可能使Th1细胞向Th2细胞偏移,抑制IL-2等Th1类细胞因子的分泌,同时促进了Th2类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降低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学习状态对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学习状态与学习不良对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状况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05-5/10在广西医科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为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共27只。动物随机分为水迷宫训练组(n=18)及对照组n=9)。对照组不进行水迷宫训练。水迷宫训练组在经过训练后,根据其水迷宫训练中的表现将动物分为正常学习组和不良学习组。水迷宫训练组动物于水迷宫训练最后3d。以40mg/kg进行5-溴脱氧尿苷(BrdU)腹腔注射,每日3次。12h内完成。对照组同步进行5-澳脱氧尿苷注射;然后在水迷宫训练后的第1、7、14天,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存活情况。 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学习状态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正常学习组小鼠的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和不良学习组(P〈0.01)。而对照组与不良学习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学习状态对增殖神经干细胞细胞存活的影响:水迷宫训练后第7天。正常学习组与不良学习组小鼠齿状回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均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正常学习组5-溴脱氧尿苷阳性细胞数多于不良学习组(P〈0.05);水迷宫训练后第14天。正常学习组与不良学习组小鼠齿状回5-澳脱氧尿苷阳性细胞均数仍明显多于对照组小鼠(P〈0.01);而正常学习组与不良学习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活动不但受到学习记忆的调节,而且还与学习状态有关,但不良学习状态对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一定浓度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的胰岛具有保护作用,低浓度和高浓度的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的胰岛具有不同的作用。目的:探讨低浓度和高浓度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胰岛细胞的影响。设计: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川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7/2006—02在川北医学院外科肿瘤实验室和风湿免疫中心完成。选择出生1-3d的Wistar大鼠20只。方法:取鼠的胰腺,收集胰岛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白细胞介素1β+1,25,50mmol/L 1,6-二磷酸果糖组。应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的基础和高糖分泌量;用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试剂盒分别检测各组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采用Fura-2荧光检测技术测定各组[Ca^2+]i。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胰岛细胞活性,胰岛素的基础和高糖分泌量,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Ca^2+]浓度。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白细胞介素1β+1,25,50mmol/L 1,6-二磷酸果糖组胰岛细胞活性(A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116&;#177;0.012,0.129&;#177;0.008,0.125&;#177;0.015,0.120&;#177;0.016,0.252&;#177;0.020.P〈0.01);1,6-二磷酸果糖浓度过低(1mmol/L)或过高(25,50mmol/L)时胰岛细胞活性(A值)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白细胞介素-β+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胰岛细胞基础分泌胰岛素量和葡萄糖刺激分泌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37.00&;#177;22.21),(230.83&;#177;11.58),(225.16&;#177;12.46),(220.50&;#177;15.63),(425.67&;#177;16.85)mIU/L;(90.17&;#177;6.11),(96.62&;#177;8.64),(87.66&;#177;8.24),(85.46&;#177;9.59),(204.50&;#177;10.78)mIU/L,P〈0.011,而低.高浓度1,6-二磷酸果糖组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与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32.07&;#177;25.34),(144.86&;#177;12.17)μkat/L;(457.64&;#177;19.29),(84.67&;#177;10.23)μmol/L,P〈0.01],白细胞介素1β+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④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胰岛细胞[Ca^2+]i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8.50&;#177;26.28),(73.42&;#177;1.79)nmol/L,P〈0.01]。1,25,50mmol/L1,6-二磷酸果糖组加入白细胞介素1β作用后的胰岛细胞[Ca^2+]i浓度明显低于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组[分别为(152.72&;#177;11.86),(216.39&;#177;15.32),(233.61&;#177;21.76),(328.50&;#177;26.28)nmol/L,P〈0.01]。结论:低浓度和高浓度1,6-二磷酸果糖对白细胞介素1β损伤的胰岛细胞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建立类似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BALB/c小鼠模型并探索其免疫学特征。将鼠源性B淋巴瘤细胞株(A20细胞)接种于同源BALB/c小鼠以建立B细胞淋巴瘤鼠模型。实验分为3组:成瘤小鼠组,未成瘤小鼠组和正常小鼠组(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CD抗原表达及成瘤小鼠、未成瘤小鼠和对照正常小鼠的外周血和脾脏的T/B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表明:在成功构建病理学形态类似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BALB/c鼠模型肿瘤组织中,检测到CD3、CD4、CD8、CD19、CD30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9.27±23.75)%,(6.07±3.65)%,(51.2±23.1)%,(67.06±16.39)%,(37.93±17.03)%,与接种前A20细胞相比,其CD3和CD8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19阳性表达比例显著下降(P〈0.05)。成瘤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阳性表达比例较正常小鼠有显著差异,其CD3和CD4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未成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表达比例与正常小鼠相比,CD3、CD4、CD8阳性细胞比例降低,而CD19阳性细胞比例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为在有免疫功能的小鼠体内进行B细胞淋巴瘤相关研究提供了免疫相关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冯晓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923-4923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丙基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把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ALT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TC、TO[(4.94±0.94)mmol/L、(2.23±1.5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69±0.85)mmol/L、(1.46±0.7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的HDL-C[(1.24±0.2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46±0.36)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ALT的异常检出率(12.3%)明显高于对照组(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既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也存在着肝细胞病理损伤。检测TC、TG、HDL-C、ALT对脂肪肝患者监测病情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素、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丹参素组[300mg/(kg·d)]、川芎嗪组E50mg/(kg·d)]、rhG-CSF组[250μg/(kg·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d1~7,1次/d,第8天,采用外周血WBC、MNC计数、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给药后对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小鼠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丹参素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倍和3.4倍;丹参素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03±0.24)%、(12.59±2.64)%和(50.86±8.7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4.90±2.88)%、(12.50±4.06)%和(16.10±6.36)%,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川芎嗪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2倍和3.9倍;川芎嗪组外周血CD34^+、CD49d阳性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O.86±0.42)%、(12.91±2.84)%和(48.47±7.87)%,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川芎嗪组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53.10±9.63)%、(20.40±5.36)%和624.50±5.35)%,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丹参素、川芎嗪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上调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研究已证实,烟酰胺能够促进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并对白细胞介素1B致椎间盘退变起到保护作用,而烟酰胺对椎间盘退变的保护机制还不很清楚。目的:观察烟酰胺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体外培养的兔椎间盘细胞凋亡及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7-11/2008—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3~4月龄日本大白兔10只,体质量1.5~2.Okg,取LM脊柱节段56个椎间盘组织,用于构建兔椎间盘组织凝胶培养模型。方法:将56枚椎间盘随机分为4组,每组14枚。正常对照组:不加入药物:烟酰胺组:加入0.5g/L烟酰胺;退变组:加入10μg/L白细胞介素1β;治疗组加入10μg/L白细胞介素1β及0.5g/L烟酰胺。培养2周后对各组标本行TUNEL染色及Fas,Caspase-3,Bcl-2,低氧诱导因子1d、葡萄糖转运体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标本TUNEL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率。结果:TUNEL染色示加入烟酰胺后退变组阳性细胞率较正常对照组上升(P=0.001)。Fas染色退变组阳性细胞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Bcl-2染色示烟酰胺组较正常对照组阳性细胞率升高(P=0.004)。Caspase-3染色示治疗组阳性细胞率较退变组下降(P=0.024),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6)。低氧诱导因子1d染色示烟酰胺组阳性细胞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退变组阳性细胞率较正常对照组上升(P〈0.01)。葡萄糖转运体1染色示治疗组阳性细胞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烟酰胺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椎间盘细胞凋亡,改善白细胞介素10导致的椎间盘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胞壁酰二肽(muramyl dipeptide,MDP)对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及成熟的影响。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DC以含10%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实验1组:DC单独应用胞壁酰二肽;培养实验2组:DC用rhGM—CSF+rhIL-4+rhTNF—α培养;实验3组:DC用rhGM—CSF+mIL-4+rhTNF-α+MDP培养,分别诱导培养DC。每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培养8天后,计数各组细胞数量,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①实验各组均得到一定数量典型的DC,对照组DC数(0.85±0.23)×10^5/L,而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DC数分别为(2.31±0.24)、(3.26±0.37)及(4.16±0.34)×10^5/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1组DC数低于2组及3组(P均〈0.01);实验3组DC数明显高于2组(P〈0.01)。②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札A—DR细胞比例分别为19.98±3.74、37.24±4.32、58.81±2.08、77.48±5.5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CD1a细胞比例分别为11.46±2.43、28.71±6.64、46.92±4.78、57.03±3.0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t=3.98,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及实验3组的CD83细胞比例分别为(13.05±5.70)%、(36.32±5.61)%、(54.95±7.83)%、(75.70±6.67)%,实验1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低于实验2组、实验3组(P均〈0.01);实验3组明显高于2组(P〈0.01)。结论:MDP不仅对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DC有扩增作用,而且能促进其成熟,并能协同细胞因子促进DC增殖和成熟,但MDP促进DC增殖的能力弱于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大鼠肾移植模型中依达拉奉对移植术后24h移植肾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纽)、正常移植组(B组)、依达拉奉治疗移植纽(C组),每组12只。B纽为左肾原位移植,C组为移植术后予依达拉奉(10mg·kg^-1)干预。观察移植术后24h各组血清肌酐、尿素氮、移植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移植肾损伤程度。结果:与B组比较,C组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下降(301.75±27.53比242.73±30.21,P〈0.05);TNF—α转录水平(0.36±0.02比0.29±0.04,P〈0.05)、表达水平(212.72±20.92比179.62±21.41,P〈0.05)及IL-1β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44.82±10.21比32.21±9.17,P〈0.05),肾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2.68±0.13比2.02±0.21,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1β,改善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NSCs移植治疗SCI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采用电控SCI打击装置制作大鼠SCI模型。设立NSCs移植组、SCI组、假手术组各10只。NSCs移植组大鼠SCI后3d进行NSCs移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情况以及NR200的表达,采用行为学(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NSCs移植组在移植区域及其邻近区域可检测到BrdU阳性NSCs;NF200免疫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较SCI组明显增高(P〈0.05);NSCs移植组术后第28天NF200免疫阳性轴突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O.01);BBB评分亦明显高于SCI组(均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在移植到SCI区域后可存活、迁移,参与了SCI处神经轴突的结构重建,可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观察异基因NK细胞在白血病小鼠单倍体相舍骨髓移植中的作用。建立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的CB6F1^H-2b/d小鼠动物模型,5天后将其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CB6F1^2b/d受鼠为移植组,9Gy(^60Co)照射后以C57BL/6^h-2b为供鼠,进行骨髓移植。对照组分为5组:对照1组为未治疗组;对照2组为单纯照射组;对照3组为阿糖胞苷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阿糖胞苷50mg/kg×6d;对照4组为单纯骨髓细胞移植组:小鼠照射后4小时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对照5组为GVHD对照组:小鼠照射后4小时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实验组分为2组:实验A组,照射后输注C57BL/6^H-2b小鼠NK细胞1×10^6/只,4小时后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实验B组:照射后同实验1组,4小时后移植C57BL/6^H-2b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以血象、体重、生存期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观察指标并作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对照1、2、3、5组小鼠生存期分别为(10.10±0.88)天、(9.80±0.92)天、(22.70±3.23)天、(20.10±1.73)天,对照4组生存期为(30.10±15.95)天,其中2只小鼠超过30天;实验A、B组小鼠生存期分别为(39.10±18.11)天、(49.30±17.24)天,实验1组4只小鼠生存期超过30天,实验2组7只生存期超过30天,其中实验1组与对照1、2、3、5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2组同其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白血病死亡的小鼠,可见肝脾明显肿大,结构破坏,有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实验组长期存活的小鼠出现Y染色体(嵌合率80%-90%)。结论:在荷EL9611(H-2^d)红白血病细胞CB6F1^H-2b小鼠模型的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中供者NK细胞具有杀灭白血病细胞并降低GVHD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