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对体外培养的人大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肠癌细胞株HCT116和SW480为研究对象,应用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检测2.5、5.0、10 mg/L CAPE处理24、48 h后细胞β-catenin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2.5、5.0、10mg/L CAPE处理HCT116和SW480细胞24、48 h后β-catenin总蛋白表达降低,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细胞β-catenin蛋白胞核及胞浆表达下调,细胞连接处胞膜表达上调.结论CAPE能明显下调β-catenin蛋白表达并阻止其核转位,这可能是其抗癌作用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3.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16和cyclin D1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16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 ,FCM)检测 4 0例大肠癌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16和cyclinD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16和cyclinD1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5 %、6 0 % ,与正常人群的阳性表达率 (70 %、2 5 %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并且外周血淋巴细胞P16和cyclinD1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结论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16和cyclinD1基因蛋白异常表达与荷瘤状况有密切关系 ,可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有否淋巴结转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大鼠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及CAPE低、中、高(12、24、48 mg/kg)剂量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65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第8周.末测尿清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肌酐,腹主动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GLU)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取出肾脏,一部分肾组织用4℃生理盐水冲洗后,称质量研唐制成匀浆,再离心,取上清波测定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氧化物酶(GSH)的活性、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和Na-K-ATP酶活性.另一部分肾组织光镜下检测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APE高剂量组Alb和RBP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中NO、NOS、GSH和SOD活性明显上升,MDA水平明显下降,Na-K-ATP酶活性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CAPE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起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肾脏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雪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21,55(6)
咖啡酸苯乙酯是一种来源于蜂胶和其他植物如红景天等的天然活性化合物,因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以及心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等,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咖啡酸苯乙酯的药理活性以及机制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咖啡酸苯乙酯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以及cylin D1基因表达情况,初步探讨As2O3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s2O3作用于A549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及cylin D1基因表达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稍高浓度(〉2μmol/L)的As2O3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As2O3可抑制A549细胞由G1期进入S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ylin D1基因转录水平和细胞爬片免疫组化检测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对强度,发现As2O3作用组cyclin D1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P〈0.01)。结论:As2O3可有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抑制效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并且能阻碍细胞周期由G1进入S期,这一过程可能与As2O3抑制cyclin D1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任鸿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4):57-59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Cyclin D1基因DNA序列的多态性及其相关的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取55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抽提病变组织中的基因组DNA,另取24例非癌症切除的正常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通过PCR扩增Cyclin D1的4号外显子的基因组DNA片段,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统计Cyclin D1第242号密码子多态性的分布比例。以Western Blot方法,在蛋白质水平检测相应组织中Cyclin D1,Cdk6和pRb的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将检测结果以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对比各组不同的Cyclin D1基因型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55例大肠癌中,有12例(21.8%)的基因型显示为GG;有24例(43.6%)的基因型显示为AG;有19例(34.5%)的基因型显示为AA。当其基因型为AA和AG时,Cyclin D1表达水平和pRb磷酸化水平要显著高于基因型为GG的标本(P<0.01)。一般GG型的肿瘤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和pRb磷酸化水平与正常组织无显著性差异;而AA和AG型的肿瘤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则分别可以达到正常组织的(4.87±2.38)倍和(3.43±1.74)倍。病理学检测显示多数AA和AG型大肠癌的肿瘤分级也显著高于GG型的标本(P<0.05);但肿瘤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中Cyclin D1基因第242号密码子具有多态性。Cyclin D1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pRb的磷酸化水平,与大肠癌病理分级以及预后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及下游靶基因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μmol/L亚硒酸钠处理HCT116和SW480细胞,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亚硒酸钠处理后不同时间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预处理后对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亚硒酸钠对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与T细胞因子4(TCF4)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亚硒酸钠可降低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预处理可增加亚硒酸钠处理后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亚硒酸钠能破坏β-catenin与TCF4间的相互作用。结论亚硒酸钠可降低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β-catenin及cyclin D1的表达水平,蛋白酶体介导的降解途径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10.
11.
Cyclin D1在胶质瘤细胞系中表达分布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yclin D1在胶质瘤细胞系中的细胞周期表达模式,将为从生物学功能上阐明cyclin D1在胶质瘤细胞周期演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双参数法和细胞同步化,确定cyclin D1在胶质瘤细胞系SHG-44和BT-325中的细胞周期表达分布模式.结果:在胶质瘤细胞系SHG-44和BT-325中,Cyclin Dl的表达呈细胞周期依赖性:在SHG-44中,cyclin D1在G1期表达最高,4h左右达到峰值,S期及G2/M期下降,但仍可检测到;在BT-325中,cyclin D1在G1期表达最高,6h左右达到峰值,S期及G2/M期下降,但仍可检测到.结论:cyclin D1蛋白质的表达呈细胞周期依赖性,且与细胞周期行进有关;cyclin D1在SHG-44和BT-325胶质瘤细胞进入G1期的早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2.
TGFα对胃癌细胞cyclin E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TGFα对胃癌细胞cyclinE和D1表达的促进作用,为研究TGFα促胃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①细胞体外培养,用无血清RPMI-1640阻断法进行G0/G1期同步化,用碘化丙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同步化率;②细胞经G0/G1期同步化后,给予2.5%低浓度血清+RPMI-1640培养处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10、30、50μg/L TGFα处理,均作用5h;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yclinE和D1的表达情况。结果 细胞经无血清RPMI-1640阻断法处理,其G0/G1期的百分率由常规培养的54%上升到72%;加入TGFα处理后,细胞cyclinE和D1表达均显著高于单用低血清培养(均P〈0.001),并随TGFα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TGFα浓度为50μg/L时,两者的表达与单用低血清培养比,分别增加了25.18%和27.52%(均P〈0.001)。结论 TGFα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cyclinE和D1的表达,从而发挥其促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中RASSFIA基因甲基化与cyclinD1表达对肺癌诊断的意义及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cyclinD1表达两者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33例肺癌及10例癌旁组织中RASSFI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D1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分别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分型的关系及与肿瘤分化间的相关性,同时对RASSFIA基因甲基化与cyclinD1表达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3例肺癌中有18例(54.5%)显示RASSFIA基因已被甲基化,16例(48.5%)肺癌组织显示为cyclinD1表达阳性;而10例癌旁组织RASSFIA基因未甲基化且cyclinD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为阴性。RASSFIA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型、分化及cyclinD1表达均无关;而cyclinDl表达与肿瘤的分化具有相关性(r=0.418,P〈0.05),但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型无关(P〉0.05)。结论RASSFlA基因甲基化与cyclinD1表达在肺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且cyclinD1表达与肿瘤分化有关,检测cyclinD1表达有助于对肺癌恶性程度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60例女性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女性NSCLC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2~T4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yclin D1表达率高于T1组、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cyclin D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生长部位未见显著性关联。结论:女性NSCLC组织中存在cyclin D1的过表达,cyclin D1可能是肺癌的潜在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5.
37例肺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肺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肺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与临床及预后参数的关系。结果: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组肿瘤直径100%大于3cm,肺门淋巴结转移率为52.6%,3年病死率为78.9%;阴性组肿瘤直径大于3cm者为61.6%,肺门淋巴结转移率为16.7%,3年病死率为38.9%,三者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3年病死率有关。细胞周期蛋白D1参与肺鳞癌的发生、发展,其表达可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细胞核因子κB与细胞周期蛋白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核因子κB(NF-κB)p65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cyclin D1在32例宫颈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肿瘤中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75%(22/32),cyclin D1 78.5%;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无表达,cyclin D1表达率20.5%.结论:NF-κB p65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表达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CAPE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凋亡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CAPE)在人神经胶质瘤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人神经胶质瘤细胞株模型,观察CAPE在体外神经胶质瘤凋亡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PE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作用。结果通过对细胞株模型的观察,发现CAPE可以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株的凋亡。结论 CAPE可以促进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凋亡,可能对神经胶质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cyclin D1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urvivin?cyclin D1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43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对survivin?cyclin D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 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同时应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其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 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显著上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cyclin D1 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提示survivin?cyclin D1基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或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粉防己碱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株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CCK-8检测粉防己碱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半数抑制浓度;用不同浓度粉防己碱(0、2.5、5和10 μmol/L)处理细胞,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技术和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水平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活化程度。结果: HCT116细胞活力随粉防己碱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粉防己碱半数抑制浓度为9.441 μmol/L;与0 μmol/L组相比,2.5、5和10 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形成集落数明显减少(P均<0.05);5、10 μmol/L粉防己碱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凋亡细胞比例增加(P均<0.05);2.5、5、10 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核荧光增强,迁移能力降低(P均<0.05);与0 μmol/L组相比,10 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多呈圆形,有更多上皮细胞形态;2.5、5和10 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上皮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增加,而间充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减少,且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AKT和NF κB 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粉防己碱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NF-κB 信号途径逆转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