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时间.[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按照使用静脉途经分为两组,腋静脉组通过腋静脉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外周浅静脉组使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等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观察两组留置针每次置管留置时间.[结果]腋静脉组每次置管留置时间为76.76 h±17.13 h,外周浅静脉组每次置管留置时间为27.54 h±6.23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可用于小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与外周浅静脉相比留置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时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艳华  兰慧芬  陈汉锦 《护理研究》2010,24(7):1729-1730
[目的]比较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时间。[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按照使用静脉途经分为两组,腋静脉组通过腋静脉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外周浅静脉组使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等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观察两组留置针每次置管留置时间。[结果]腋静脉组每次置管留置时间为76.76h±17.13h,外周浅静脉组每次置管留置时间为27.54h±6.2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可用于小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与外周浅静脉相比留置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静脉通路在婴幼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100例肠外营养患儿分成A、B两组,每组各50例,A组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B组经中心静脉(CVC)置管,置管后给予治疗,比较患儿输注的肠外营养液在不同血管通路中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本文观察静脉炎发生率),分析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A、B两组静脉置管留置平均时间分别为(12.5±3)d、(10.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是2%、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是婴幼儿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较好的治疗途径,能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有效地完成营养支持计划,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早产儿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快,易并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及生活质量。尽早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护理早产儿的先决条件。临床上多采用四肢浅静脉及头皮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进行静脉营养液输注。由于早产儿周围静脉管径细,血管顺应性差,易发生脱管、渗漏、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留置针保留时间短,有时不到一天[1],且多次为患儿进行穿刺,引起患儿痛苦[2]。腋静脉具有血管粗、直,管腔充盈,留置针进  相似文献   

5.
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100例应用静脉营养液的极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腋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输入静脉营养液.比较两组在保留成功率、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平均保留时间及平均每次穿刺时间.结果 观察组保留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保留天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平均每次穿刺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在极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保留成功率高,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及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安全、易操作、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陈宾 《当代护士》2016,(3):67-68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小儿神外护士静脉治疗技术操作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蓝本,对静脉治疗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患儿留置针安全留置的因素,设定目标、提出并落实有效的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5个月后,患儿留置针异常拔管率下降,留置时间延长,静脉炎、堵管、外渗等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活动前。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小儿神外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能有效提高留置针的安全留置,提升护理人员静脉治疗水平,降低患儿静脉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临床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的选择现状,分析并总结目前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3月~2012年9月期间在本院临床营养支持中心住院并接受肠外营养的1 12 例患者输注途径的选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2例患者中,选择钢针的共11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90.91%;留置针共28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5.00%;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65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15%;中心静脉导管(CVC)8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7.5%。各输液途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除钢针与留置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临床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外周静脉的选择越来越少;因PICC置入安全、方便而选择越来越多。但是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的选择现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8.
营养支持是现代医学的一大进展,在围手术期经静脉途径行肠外营养支持(Tor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可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以往可用的经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入营养液的方法虽有其优点,但也存在诸多与置管有关的并发症,因此经周围静脉途径置管行TPN治疗现已逐渐成为临床趋势。我科从2002年5月至今应用静脉留置针(Y型)经周围静脉穿刺置管输入营养液,同样获良好疗效。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由于小儿易哭、易动,传统的普通针输注液体时针头容易刺破血管,且易脱出,引起液体渗漏,反复多次穿刺不仅增加了患儿痛苦,而且使浅静脉受到破坏[1],为避免再次穿刺带来困难,所以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一经推出,临床上便广泛开展应用.但是由于小儿自身特点,留置针的保留也是个难点.我们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改进操作及固定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使留置针留置天数逐渐提高,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接受治疗及营养支持的基本途径,建立长期有效的静脉通路尤为重要。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病房广泛应用已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不仅保护新生儿血管,减轻患儿接受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巡视、观察病情。现将我院新生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头皮静脉新生儿头皮血管丰富、充盈、血流快、抗感染能力强、容易固定,因此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多采用头皮静脉。临床应用发现,头皮静脉穿刺面积小,可供穿刺血管较短、较细,个别  相似文献   

11.
赵卫  王伟燕 《现代护理》2001,7(4):76-76
危重患儿处于全身循环不良状态 ,往往头皮及四肢末端静脉充盈不良 ,造成静脉穿刺困难。同时周围小静脉在需要大量快速液体输注以及高渗性营养物质输注时 ,常易发生渗漏或血管破裂 ,从而延误对患儿的抢救时机。我科自 1998年对危重患儿采用股静脉留置套管针 ,在短时间内为患儿建立起一个维持时间较长的静脉通道 ,有效地保证了患儿的治疗及营养物质的供给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对 5 9例危重患儿采用股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最长 7天 ,最短 4天 ,年龄最大者 7岁 ,最小者 5个月 ,均留置患儿病情好转或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封管、常见问题处理等的经验。方法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穿刺、封管等方法及穿刺后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为重患儿的急救、临床药物治疗,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结论 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儿的痛苦和恐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穿刺 失败带来的护患纠纷。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失败的原因。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腋静脉组和外周浅静脉组,各36例。外周浅静脉组采用常规方法,腋静脉组采用腋静脉穿刺留置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在留置后24h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脱管发生的情况。结果腋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留置112例次,置管后24h,17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3例次,静脉炎3例次,堵管1例次;外周浅静脉组在使用静脉营养液期间共置管324例次,置管后24h,281例次终止留置,其中液体外渗189例次,静脉炎68例次,堵管8例次,脱管16例次。两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堵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留置针输注静脉营养液,留置后24h,留置失败的原因为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和脱管,且腋静脉组液体外渗、静脉炎、脱管均比外周浅静脉组低。  相似文献   

14.
孔梅婧  沈国妹  王颖雯 《护理研究》2013,27(24):2646-2647
化疗是血液肿瘤患儿的主要治疗手段,建立一条长期、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是一种完全埋植于皮下可在体内长期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由静脉导管系统和供穿刺的注射座两部分组成,用于输注化疗药、刺激性药物、肠外营养液、血液制品及采血[1]。有助于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化疗药及强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自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5.
由于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时间长,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如反复浅静脉穿刺则不可避免地造成患儿的痛苦及血管损伤,加之患儿外周静脉本身就比较细,且儿童比较好动,更容易发生穿刺针脱出及穿刺处皮肤渗漏,造成局部皮肤损伤,增加患儿痛苦。静脉输液港(portA)是将静脉输液装置通过外科小手术埋植于患儿胸前锁骨下浅皮层内,通过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即可建立输液通道,用于输注化疗药物、高浓度营养液、刺激性药物、采血及输注血制品,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不同年龄对留置效果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不同年龄段使用留置针的患儿150例,随机分组,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儿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置针使用效果:套管针脱落、阻塞及局部渗漏、肿胀、静脉炎等影响留置的因素,在各年龄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不良问题,提高使用成功率,使留置针在儿科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疗科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影响因素,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33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可以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的因素.结果 血管选择、穿刺部位、送管及固定技术、封管技术、输入药液的性质、患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是影响留置针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的管理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使静脉输液方便,减少患儿痛苦,为临床用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放疗科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影响因素,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33例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可以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的因素.结果 血管选择、穿刺部位、送管及固定技术、封管技术、输入药液的性质、患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是影响留置针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 加强静脉留置针影响因素的管理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使静脉输液方便,减少患儿痛苦,为临床用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9.
陈杰 《全科护理》2010,8(29):2649-2649
为了解决小儿临床危重症静脉穿刺困难,达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的目的,将静脉留置针置入小儿股静脉并留置,观察166例患儿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保证了合理用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穿刺成功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于1958年问世,后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1]。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留置时间长,便于抢救,特别对小儿,减少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近年来在我国已被广泛认识并应用于临床。现就国内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封管技术,留置时间,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范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操作方法1.1穿刺部位及留置针的选择1.1.1穿刺部位的选择穿刺部位多样化。可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用途、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血管。选择血管要柔软、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