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图和动态SaO2监测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意义.方法:运用多导睡眠仪整夜9小时检测睡眠打鼾并疑有睡眠呼吸障碍门诊和住院病人83例。结果:52例诊断为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表现睡眠呼吸暂停或(和)低通气,间断性SaO2下降,重症心率分布宽度增高,肢动频繁。结论:每小时呼吸暂停或(和)低通气数、累计数、持续时间、呼吸紊乱指数(RDI)是OSAHS诊断和分度的可靠指标。SaO2≤9%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比例为单纯动态SaO2监测OSAHS提供诊断和分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高原利用氧烛建立富氧室对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8名受试者在海拔3700m和5200m夜间睡眠,监测常氧和富氧(氧浓度为24%~25%)条件下的呼吸、脉率、SaO2和呼吸暂停次数及暂停时间。结果在海拔3700m和5200m富氧较常氧下睡眠SaO2增高,脉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呼吸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700m和5200m常氧下睡眠各有6人出现呼吸暂停,暂停次数依次为3、6、2、10、3、17和2、5、3、7、44、6(次/30min);呼吸暂停时间,懿短分别为6和9s,最长为15和14.8s,而富氧条件下未出现呼吸暂停现象。结论高原富氧下睡眠可显著改善周期性呼吸及呼吸暂停,使SaO2显著增高。氧烛在高原供氧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军事用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月我科住院及门诊105例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多导睡眠图进行睡眠呼吸检查方法。结果:105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为78.10%。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AHI为26.31±18.51次/h,平均SaO2(9.056±4.31)%,最低SaO2(76.52±4.31)%,低氧时间27.11±23.55小时;不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AHI为4.56±4.32次/h,平均SaO2(95.62±4.38)%,最低SaO2(86.95±4.31)%,低氧时间7.04±13.11小时,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病机率高,此病对人的身体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5次;呼吸气流停止〉10秒,且每小时发作≥5次,并伴有动脉氧饱和度(SaO2)下降4%。通常伴打鼾,过度的努力通气而觉醒,使正常睡眠受到干扰,导致日间嗜睡和呼吸循环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导睡眠图和动态SaO2监测在临床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意义及体重指数(BMI)对OSAHS患者睡眠质量和SaO2的影响.方法 主诉睡眠打鼾患者131例,根据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分为4组,即单纯鼾症组、轻度、中度、重度OSAHS组.对PSG监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SaO2(%)相关指标、BMI和PSG监测指标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①102例被诊断为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四组间每小时呼吸暂停 低通气数、累计数、累计时间、AHI、SaO2≥3%的脱饱和度次数和SaO2≤90%时间比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②所有患者AHI和SaO2相关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和BMI呈显著正相关,睡眠期最低SaO2和BM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使用PSG对OSAHS进行诊断及病情判断须结合AHI和睡眠期最低SaO2;每小时呼吸暂停或/和低通气数、累计数、累计时间、AHI是OSAHS诊断和分度的可靠指标;SaO2≤90%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比例为单纯动态SaO2监测OSAHS提供诊断和分度的参考指标;肥胖是导致SAHS的重要危险因子,BMI可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鼾症和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结构、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紊乱指数(AHI)的差异及其这些差异可能的原因.方法 分别对30例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和62例单纯型鼾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快速动眼(REM)睡眠、SaO2、AHI,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单纯型鼾症患者比较,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Ⅰ、Ⅱ期睡眠(37.66±19.04、14.05±14.21)增多,Ⅲ、Ⅳ期、REM睡眠(3.31±5.69、0.87±1.37、41.67±23.36)减少;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患者的AHI指数(70.89±18.14)升高(P<0.01)、而SaO2减低(66.00±10.48)(P<0.01).结论 对于构成睡眠结构的各期所占之百分比,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与单纯型鼾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存在Ⅰ、Ⅱ期睡眠增多和Ⅲ、Ⅳ期、REM睡眠减少的趋势;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患者的AHI指数明显升高、而SaO2却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7.
应用记忆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和PSG同时检测60例样本,以PSG结果作对照标准。将血氧饱和度仪记录数据输入微机,编程计算以下参数用于筛选: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幅度分别超过3%~8%的每小时SaO2下降次数(DI),SaO2下降幅度分别超过3%、4%、5%且最低值小于90%的DI,SaO2下降幅度分别超过4%、5%的最多1小时的SaO2下降次数,平均SaO2,最低SaO2,SaO2低于90%的时间百分比。对筛选呼吸紊乱指数RDI≥20的有明确临床意义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SaO2下降幅度分别超过4%~8%的每小时SaO2下降次数为参量的诊断效果较好,当灵敏度为96%时,特异度为100%。用SaO2下降持续时间估计睡眠呼吸暂停持续时间,估计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大于0.88,估计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数值。实验提示,利用记忆式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筛选具有明确临床意义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一组AHI接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上气道阻塞部位对多导睡眠监测(PSG)图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AHI为30—40的成年男性OSAS患者行再次整夜PSG,加同步上气道及食道压力监测确定上气道最低阻塞部位。比较上气道最低阻塞部位在软腭水平、舌根水平和下咽水平的不同患者中PSG相关参数:平均SaO2、最低SaO2、最长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时间、呼吸暂停事件中SaO2下降率(dSaO2/dt)、微觉醒指数;以及部分临床表现参数:白日嗜睡程度、入睡前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入睡前舒张压/清晨舒张压以及高血压发生率。结果平均SaO2、最长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时间和入睡前收缩压/清晨收缩压比值在3种不同上气道最低阻塞部位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软腭水平相比,舌根水平和下咽水平的最低Sa02降低(P〉0.05),dSaO2/dt(%/s)比值增高(P〈0.05),微觉醒指数及白日嗜睡评分增高(P〈0.01),入睡前舒张压/清晨舒张压比值降低(P〈0.05),最低SaO2〈80%的发生率增高(P〈0.01)以及高血压的发生率增高(P〈0.01)。结论AHI接近的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在舌根水平以下者与软腭以上水平者相比,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的致缺氧效率和程度提高,OSAS的临床表现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家中或病床自然睡眠时呼吸障碍(SDB)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低氧血症、心动过缓的关系.方法 应用床旁便携式睡眠监测仪Embletta在家中或病床旁监测舒张性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SDB发生情况,观察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与低通气次数总和(AHI),将AHI>10次/h定义为SDB,并据此将患者分为SDB组和非SDB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与血氧饱和度(SaO2)及心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观察47例患者,SDB发生率为44.7%(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打鼾史及心功能级别、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比例及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方面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B组与非SDB组患者睡眠时AHI、平均SaO2、最低SaO2及SaO2<90%持续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百分比、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最低心率与AHI呈负相关(r=-0.49,P<0.05),与SaO2<90%发生率也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 床旁睡眠呼吸监测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DB发生率较高,并同时伴有严重低氧血症和严重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与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仪检测分析3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5例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较非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HRV明显降低(P<0.01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HRV明显降低,HRV可作为筛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肖丹  康健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0):742-744
目的明确睡眠时相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特异性影响及两者之间关系。方法13例OSAS患者在桡动脉内留置导管监测血压并同步进行夜间睡眠多导生理仪连续记录。、结果(1)以清醒期血压作基准,OSAS患者快动眼睡眠(REM)期暂停发生前、终止后收缩压及暂停终止后舒张压的增高幅度分别为(-1.9±11.9)mmHg、(32.6±20.6)mHg、(18.2±11.6)mmHg,明显高于非快动眼睡眠(NREM)期分别为(-8.4±8.0)mmHg,(20.4±6.9)mmHg,(13.2±5.8)mmHg,P均<0.05;(2)OSAS患者NREM期暂停后心率(76±8)次/分较暂停前(70±8)次/分明显增快,P<0.05;REM期暂停后心率(85±11)次/分较暂停前(71±8)次/分明显增快,P<0.01;暂停后心率REM期较NREM期明显增快,P<0.01;暂停前后心率变化幅度REM期(14.1±10.1)次/分,明显高于MREM期(6.9±2.2)次/分,P<0.05;(3)OSAS患者NREM期暂停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幅度与暂停前心率明显相关(r=-0.699,P<0,01;r=-0.602,P<0.05);NREM期暂停前后收缩压增高幅度与暂停后心率明显相关(r=-0.669,P<0.01)。结论OSAS患者睡眠时相对血压及心率变化有影响;OSAS患者夜间呼吸暂停时血压变化与心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谢灿果 《中外医疗》2016,(19):94-96
目的:探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COPD患者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入选2013年8月—2015年5月该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COPD病人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实验组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进行单水平持续正压无创正压通气疗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睡眠时SaO2、呼吸暂停指数以及呼吸暂停时间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睡眠时SaO2、呼吸暂停指数以及呼吸暂停时间分别为(92.6±9.4)%、(8.4±3.1)次/h、(12.4±3.4)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7.6)%、(20.5±6.7)次/h、(19.5±4.7)s,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COPD病人进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疗法,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显著改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期间心率分布范围情况.方法运用多导睡眠仪整夜9小时检测睡眠打鼾并疑有睡眠呼吸障碍门诊和住院患者149例,并询问高血压病史和测量血压.结果96例诊断为OSAHS,其中28例中、重度OSAHS伴高血压病患者的100~91次/min、90~81次/min、70~61次/min和50~41次/min心率段与中、重度OSAHS不伴高血压病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OSAHS伴高血压病患者的100~91次/min、90~81次/min心率段分别与中、重度OSAHS伴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关(P<0.05).轻度OSAHS和无睡眠呼吸暂停的单纯打鼾者,伴与不伴高血压病心率分布范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重度OSAHS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期间心率分布范围较大,临床医师需高度重视,积极治疗,避免发生睡眠期间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4.
2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睡眠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夜间低氧与肺功能轻重程度,有否合并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症)及肥胖的关系。方法26例COPD患者多导睡眠图监测7h,记录血氧饱合度(SaO2)低于90%时间;平均SaO2,夜间基础SaO2与最低值的差(△SaO2);SaO2下降大于4%的总次数。结果COPD缓解期夜间低氧和肺功能轻重程度呈正相关,合并睡眠呼吸暂停者及肥胖者均夜间低氧明显。结论COPD缓解期要针对不同病情给予夜间氧疗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成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又称成人鼾症(O S A H S),其特点在于频发的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引起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和频繁觉醒,从而导致日间的不适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打鼾、呼吸困难、头昏、嗜睡、精神不振,若不治疗可形成高血压,严重者可导致中风、心率失常、心衰  相似文献   

1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成年人于连续 7h的睡眠时间内 ,至少有 30次呼吸暂停 ,每次暂停时间在10s以上。由上呼吸道阻塞病变引起的呼吸暂停综合征则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 临床资料我院自 2 0 0 2年 5月 2 0 0 3年 5月共监测 118例患者 ,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87例 ,手术治疗5 2例 ,非手术治疗 35例。2 症状多数患者晨起头痛、困倦 ,平时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由于夜间频繁呼吸暂停 ,致使患者心率紊乱 ,易出现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继发症状 ,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病症等。3 检查及治疗认真检查鼻腔及咽部 ,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整夜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的诊断价值。方法:133例因打鼾、夜间憋气、白天嗜睡疲乏的就诊经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睡眠呼吸紊乱指数(RDI)分为非SAS组(RDI<5)29例,轻度SAS组(RDI5-20)20例,中度SAS组(RDI(20-40)29例、重度SAS组(RDI≥40)55例4组,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比整夜SaO2监测指标与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结果。结果:LSsO2联合SIT90诊断AS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高。结论:整夜血氧饱和度监测对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睡眠呼吸暂停并严重心律失常1例刘双梅(青岛市人民医院)关键词睡眠无呼吸综合征,心律失常病人,男,68岁。因嗜睡打鼾1年收住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查体:BP18/10kPa,神志清,矮胖体型。心率60次/min,律齐,无杂音。ECG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CVD)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关系.方法 对68例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图(PSG)进行多项睡眠生理指标的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类型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为主.脑卒中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低氧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血压曲线呈非杓状.结论 脑血管病与SAS关系密切,SAS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与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引起的血压波动增大、脑血流量减少、血液黏滞度增高、动脉硬化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术后静脉镇痛对腹部腔镜手术后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腹部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对照双盲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组1和组2,每组30例.组1给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2给予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静脉镇痛,晚间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以下指标:AH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呼吸暂停次数和时间、低通气次数和时间、每小时氧减指数≥4%的次数、平均SaO2、最低SaO2、HR(心率).结果 术前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第2天,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呼吸影响轻微,可安全用于腹部腔镜患者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