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置灌注头取出硅油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32例32只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及眼底情况。结果:本组32例32眼均顺利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次数,挽救患者的残余视功能,以利于观察眼底和治疗眼底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白内障行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22眼)玻璃体切割术硅油充填引发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硅油取出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视力提高20眼(90.9%),视力无提高2眼(9.09%).视力提高0.01~0.09计8眼(36.36%),提高0.1~0.2计9眼(40.9%),提高>0.2计3眼(13.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硅油充填白内障行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硅油充填眼并发性白内障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40例40眼。患者经睫状体扁平部切口取硅油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随访12个月,手术后最佳纠正视力:光感-眼前指数2眼,0.02-0.1者13眼,~0.2者16眼,>0.2者9眼。3眼术后玻璃体出血,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吸收。6例眼前段炎症反应,经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消退。所有患者均无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体移位、硅油残留、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等。结论 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小切口摘除、经瞳孔硅油取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本组40例(40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摘除、经瞳孔硅油取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手术后随访3—5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5者28只眼,0.02—0.1者10只眼,眼前指数2只眼。2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8眼出现角膜后弹力层水肿,经用处理后均得以恢复,均无持续性角膜失代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硅油滴残留、人工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硅油眼行白内障小切口摘除、经瞳孔硅油取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对于硅油眼并发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经瞳孔前路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51例硅油填充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经瞳孔前路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90.20%的患者(46例)未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复发性视网膜脱离9.80%(5例),再次手术后成功复位。60.87%的患者(28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经瞳孔前路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3.2mm切口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56例(56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2mm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硅油取出及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病例资料。病例随访3~14个月,观察分析术后视力,术后眼压,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56例患者中48例患者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前指数者3例,0.01~0.06者5例,0.06~0.1者6例,0.1~0.3者19例,0.3~0.6者10例,0.6以上者5例。4例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无明显提高,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左右出现视网膜脱离。术中出现后囊破裂2例,将晶体植入睫状沟内。术中玻璃体腔出血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后囊膜混浊10例,均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4例患者出现眼压升高,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讨论 3.2mm切口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掌握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3眼(8.33%)最佳矫正视力<0.01,5眼(13.89%)为0.01~0.04,10眼(27.78%)为0.05~0.09,15眼(41.67%)为0.1~0.25,3眼(8.33%)≥0.3。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术的治疗观察及优点。方法:29例硅油填充眼完成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8例术中晶体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植入在睫状沟内,10例病人角膜内皮皱褶,2例病人视网膜再脱离2次手术后成功复位。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3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病例的临床资料,晶体囊外摘除+一体式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联合取出硅油3眼;单纯晶体囊外摘除术+硅油取出3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18眼,联合取出硅油1眼;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4眼,比较两种方法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囊外摘除术11眼中,8眼视力有提高,占72.73%;超声乳化术22眼中,16眼视力提高,占72.73%。囊外摘除术6眼硅油溢出,高达45.55%,超声乳化术仅2眼后囊破口。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的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晶体超声乳化具有更安全、稳定的优点,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熟练、轻巧的手术操作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巩膜隧道切口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体(IOL)植入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1例(23眼)实施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鼻下睫状体扁平部放置灌注、撕开后囊、经瞳孔和巩膜隧道切口取出硅油、IOL植入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硅油取出,IOL植入。其中19例(21眼)IOL植入于囊袋内,2例(2眼)植入于睫状沟,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硅油残留等并发症。结论:经巩膜隧道切口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硅油取出联合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硅油取出联合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硅油取出联合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组病人术后矫正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取出联合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是合理、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1共4眼,0.1~0.3共8眼,≥0.3共9眼。术后3例再次视网膜脱离。结论: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术后视力取决于眼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硅油填充术后白内障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作者在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时取出硅油,经6~20个月随访,38眼例,术后视力>0.1者23眼(60.5%),>0.3者15眼(39.5%)。术中后囊膜破裂8只眼。提示硅油填充术后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同时取出硅油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文娟  臧晶  姚敏  陈剑 《广东医学》2012,(21):3293-3295
目的观察重硅油填充治疗下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例24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患者,有裂孔者位于3~11点。均采用玻璃体切除和重硅油填充术,术中依病情需要联合膜剥离、视网膜切开、重水应用、眼内激光、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普通硅油取出术等。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2~13个月,平均(6.3±3.28)个月。手术后2周视网膜均复位(100%),末次随访初次手术复位21眼(87.5%),二次手术复位22眼(91.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5)。其中17眼(70.8%)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3眼(54.2%)在0.05以上。并发白内障100%(除3眼无后囊外);11眼(45.8%)术后高眼压;9眼(37.5%)术后并发增殖膜;重硅油乳化和角膜变性率较低,分别为3眼(12.5%)和1眼(4.2%)。结论重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治疗合并下方视网膜脱离者效果较好,主要并发症有白内障、高眼压和增殖膜。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刚 《微创医学》2011,6(4):323-32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对24例(28眼)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0°)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作自闭性巩膜隧道切口,环形撕囊或截囊,摘除白内障,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8眼中有25眼成功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2眼因晶状体囊膜不全行人工晶体单侧袢缝线固定术,1眼因囊膜缺失行双侧袢缝线固定术;所有术眼人工晶体稳定、居中;术后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120°)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赵晓红 《河北医学》2012,18(12):1772-1773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除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对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46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126眼术中连续环形撕除后囊,120眼不行后囊撕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患眼术后后发障、视网膜脱离等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个月未行后囊撕囊组22眼发生了后发障(18.33%),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5眼发生后发障(4.1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未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的4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3.33%),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5眼发生视网膜脱离(3.97%),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连续环形后囊撕除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有效减低了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瞳孔区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9例(9只眼)患者采用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行瞳孔区硅油取出术,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所有手术眼顺利取出硅油,并成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06—0.40。1只眼术后视网膜脱离再发,3只眼本后角膜水肿。结论:经瞳孔区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是可行和有效的,其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经角膜缘隧道切口硅油取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部分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眼经角膜缘隧道切口取出眼内硅油的临床应用及优缺点.方法 硅油填充眼42眼(无晶体34眼、伴白内障8眼).灌注针头自颞下方角膜缘隧道切口插入前房,行灌注;连接了负压吸引管的20G静脉穿刺套管经12点位角膜缘隧道切口插入前房,抽吸硅油.白内障眼先行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后囊切开,无晶体眼后囊完整者亦先行后囊切开.伴白内障者有3眼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无晶体者有6眼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记录取硅油时间,观察术后眼部炎症反应、角膜水肿、视力、眼压等,出院后随访4~12周[平均(7.45±2.67)周].结果 42眼均一次性取净硅油,取出时间15~45 min[平均(27.67±10.41) min],术后眼压5.8~18.2 mmHg [平均(14.61±3.47) mmHg,1 mmHg=0.133 kPa],视力较术前稳定或提高,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局部暂时性的轻微炎症反应:结膜充血(90.48%)、角膜轻度水肿(90.48%)、房水混浊(19.05%),均2~4 d消退;一过性低眼压有11.9%,5~7 d恢复正常;视网膜再脱离者有7.14%.结论 经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硅油取出术,简便省时、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适用于无晶状体及需同时摘除白内障的硅油填充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巩膜扣带术(SB)治疗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1例(21眼)复杂的RRD行PPV联合SB的视网膜解剖复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并发白内障6眼,一过性高眼压3眼,无其他并发症.3~12月行硅油取出术,并发白内障者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21眼视网膜均复位,视力较术前提高2~7行,平均5.2行,无1例视力下降,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部分复杂的RRD行常规PPV视网膜复位术难以达到解剖复位、封闭裂孔的疗效,通过PPV联合SB是治疗这类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吴杰  谭海龙  刘涛  田晓燕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87-1688
随着硅油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发展,而其并发性白内障是硅油填充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成为影响视功能的重要因素。为恢复患眼视力,我们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人工植入联合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病例,共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22~68岁,平均49&#177;15.5岁,眼内硅油填充时间3~10月(平均6.64&#177;2.11月)。选择病因包括:糖尿病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1例,巨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例,外伤性视网膜脱离3例,黄斑裂孔2例,所有硅油填充术后病例均为密切随访3个月以上,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视网膜复位、眼底情况良好;晶体全浑浊眼底窥不进者行B超证实网膜复位5例,后囊下混浊19例,核混浊27例,眼压均正常。术前视力:光感11例,指数~手动12例,0.01~0.038例,手术用硅油均为1500c(博士伦),超乳机为U-2,人工植入为美国Alcon公司生产的折叠式后房型nature IOL。2方法术眼充分散瞳,球后阻滞麻醉,以3.2mm角膜穿刺刀11H方位角巩膜缘隧道切口,3H侧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及水分层,拦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