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属痛泻之症,系有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所致,治宜补脾柔肝。祛湿止泻,宜选痛泻要方。其方在临床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减慢肠蠕动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毛德西教授为全国首届名中医,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重视经典,并且善于运用中医经典辨证论治,从中总结了一套独特的中医诊疗经验。毛德西教授认为,泄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脾胃虚弱为主,阳虚、湿困、气虚、肝郁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法则包括温肾养脾止泻、清热祛湿止泻、健脾补气止泻、疏肝醒脾止泻。学生跟随毛德西教授侍诊2年,通过整理毛老治疗脾肾亏虚型泄泻的临床医案,探讨毛老对于此型泄泻的诊疗经验。  相似文献   

3.
灶心土临床应用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烧来柴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有四十年以上灶更佳 ;又名伏龙肝。性味 :辛微温、归脾胃经。功效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①应用于脾气虚寒 ,不能统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及崩漏等证 ,见血色黯淡、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淡脉细者。本品能温中收涩以止血。常与久地炮附子阿胶等同用。  ②用于中焦虚寒、胃失和降所致的呕吐、常与半夏、干姜等配伍。对于妊娠恶阻、呕吐不食 ,可配苏梗、砂仁、竹茹、黄岑等同用。  ③用于脾虚久泻 ,本品能温脾涩肠以止泻。可与附子、干姜、白术、煨豆叩等配伍以增强温中止泻之功效。用量…  相似文献   

4.
虎耳草制剂对慢性气管炎单纯型较喘息型疗效为高,对慢性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喘、咳、痰效果较佳。大部分患者在服药第2~3天发挥明显止咳作用,痰液消失;而其平喘作用较弱,需时较长。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其全草性味苦辛而寒,有小毒,具祛湿消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用。传统作外用药剂。现蒲圻县人民医院用虎耳草内服以治疗急、慢性气管炎。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大黄的双向调节作用,即活血与止血,通便与止泻,祛邪与补益。提出影响这一作用的因素为所含拮抗成分、用药剂量、不同炮制及配伍变化。  相似文献   

6.
王莉 《吉林医学》2011,(35):7576-7578
目的:观察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股动脉应用血管闭合装置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中共582例应用血管闭合装置,并将治疗效果与传统压迫止血患者316例进行比较。结果:在止血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总卧床时间和出血、血肿、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等方面,闭合装置止血方法与传统压迫止血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闭合装置亦有可能发生出血、血肿、脱落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介入诊疗术后患者应用血管闭合装置优于传统压迫方法,但仍需给予细致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诊疗术后患者股动脉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合器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在笔者所在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356例,察止血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总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等指标,与传统压迫止血患者335例进行比较.结果 在止血时间、术肢制动时间、总卧床时间和出血、血肿、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等方面,合止血方法 与传统压迫止血方法 有显著性差异 (P<0.001);但封合器亦有可能发生出血、血肿、脱落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诊疗术后患者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合器优于传统压迫方法,仍需给予细致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湿邪阻滞肠道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祛湿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祛湿药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各有其特点:苦寒燥湿类药物可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但多性寒凉,易伤阳气;芳香化湿类药物抑菌作用较弱,多具有促进益生菌生长的作用,淡渗利湿药亦以促进益生菌生长为主。深入研究祛湿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发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中药制剂,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可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进一步剖析中医湿证的本质,丰富中医药理论内涵。现有研究多局限于体外抑菌实验及动物实验,且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支撑,故今后需进一步拓宽研究思路,及时采用最新的生物检测技术,增加临床实验比例,提高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制炭为我国中药的传统炮制技术,可以改变药物固有性能,增强收敛止血、固涩止泻之功,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等.有关炭药的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姚伟  陈秀玲 《中医学报》2011,(9):1123-1124
目的:探讨附子理苓汤合四神丸化裁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用附子理苓汤合四神丸化裁以温肾健脾、祛湿化浊、涩肠止泻.结果:有效率92.5%.结论:用附子理苓汤合四神丸化裁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介绍陆金根教授运用中药药对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经验,陆教授认为生地黄-黄柏凉血清热除湿治疗湿热下注、热盛迫血妄行之Ⅰ、Ⅱ度内痔出血;黄芪-玄参益气养阴、增液行舟治疗气阴两虚之老年功能性便秘;柴胡-白扁豆疏肝解郁、健脾止泻治疗肝郁脾虚之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血藤-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消痈治疗湿热毒邪蕴结、气滞络瘀之溃疡性结肠炎;地肤子-白鲜皮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治疗湿热下注、热毒内蕴之肛门瘙痒症。并列举病案用以例证。  相似文献   

12.
胸痹是指胸部满闷窒塞或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多为本虚标实,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导致机体产生血瘀、痰浊等病理性产物,蓄积日久,能阻滞脉道通利及气机通畅。于志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胸痹的发病特点及演变规律,灵活用药,逐渐形成了疏肝理气、清热涤痰、通阳涤痰、益气养阴、益气活血行痹5种治疗胸痹大法。  相似文献   

13.
阳和汤是治疗阴疽证痈肿名方,该方具有散寒通滞、温阳补血的作用,主治阳虚寒凝证阴疽。文章对近十年阳和汤的临床应用进行文献归纳整理,发现只要辨清阴阳,抓住阳虚寒凝证本质,可应用阳和汤于肺系疾病、心系疾病、消化疾病、骨关节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该方随症加减,通过调整阴阳气血,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各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心肌病既有"消渴"的表现,又有"心病"的症状,即可理解为消渴病变证于心,可命名为"消渴病心病"。消渴以阴虚燥热为本,延及"心病",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羁留心胸脉络,且贯穿于始终,诸邪相生互助为虐,分期辨证早期宜补心之气阴为主,中期注重祛痰、化瘀,至后期滋阴温阳,补气固脱,切勿拘泥其一,临证当明辨兼夹,随脉而治。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在控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通过门诊跟师抄方学习,收集、整理、分析乳腺癌相关病历,探讨章永红教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经验和用药特点。章永红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肝郁气滞、气郁痰阻、痰瘀胶结、癌毒内生、乳房受阻。他认为乳腺癌的治疗当以扶正为本,注重益气养阴;攻毒散结为标,如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顾护脾胃贯彻治疗始终;对乳腺癌临床用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本虚论治胃癌前病变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癌前病变,病位在胃,和肝脾相关,病理变化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胃气虚和胃阴亏虚,标实多是痰凝、血瘀。病因多和现代饮食及生活习惯相关。治疗上多以补虚去实为大法,但更注重于补虚,以期达到养正则积自除,脾胃气虚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胃阴不足多用麦门冬汤加减。治疗本病时,病证结合,并借用现代医学手段,从整体出发着重调整人体状态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周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探索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可鉴思路。[方法] 课题组收集入组148例CHF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中医诊断标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 CHF病例男女比例0.83:1,平均年龄(64.6±11.2)岁。CHF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之后依次是心肺气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证候要素组合特征以两证组合为最多,之后依次是三证、单证、四证、五证组合。[结论] 148例CHF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组合中多数以心肺气虚为基础,中医证型分布及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律性,阳虚水泛证的病情稍重;从病位来看,CHF病位不仅在心,还可涉及肺、肝、肾、脾等其他脏器,随着CHF病程的延长,病因病机也在随时发生变化,证型则趋向于由气虚到气阴两虚或气虚血瘀,最终发展为阳虚水泛为主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西医药物治疗虽可控制发作,但有时不能延缓病情发展,非药物治疗过程中围手术期多风险,易病情反复。中医辨证治疗存在证型不统一且证候消失后难根治的问题。倪诚教授秉承王琦国医大师"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认为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瘀阻阴维是冠心病的病机要点,祛瘀化痰、补气通维是冠心病的主要治法,临床上自创通维止痛汤,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营气与卫气由中焦脾胃化生,具有调节人体睡眠、调节体温、调节汗液排泄等作用。营卫和气血关系密切,其来源与气血一致,功能与气血相关。营卫调和则机体气血调畅,各方面机能正常,阴平阳秘,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营卫失和则气血失和,引发机体产生各种疾病。而营卫气血失和引起的各种疾病与水液代谢也有密切关系,营卫气血失和,水液代谢异常,或弥漫周身,或停聚一处化生为痰。基于营卫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营卫气血失和角度探讨痰的产生机制,从补益营卫气血、调和营卫气血运行方面论治痰引发的各种疾病,配伍相关药物,以期为临床从营卫气血角度治疗与痰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追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方背景,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物组成,论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窦性心动过缓之间的联系,介绍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用药特点,指出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机制与心气、心阳亏虚紧密相关,明确气阳两虚、阴寒内盛的发病病机,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为主要治则,用药在益气温阳药的基础上,酌加活血药、滋阴药,收效可观,并附典型病例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