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用治疗麻疹的疗效与疗程.方法 选择80例我院住院治疗的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联合应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应用利巴韦林治疗,均治疗7天,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95%,经t检验2组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比较(P<0.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分析玉屏风散用于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1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和0.1%无环鸟苷滴眼液和口服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0.1%无环鸟苷滴眼液和中药玉屏风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观察组患者的75.0%,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9.15±1.78)d,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10.98±1.86)d,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视力均有所提高,其中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提高情况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在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上疗效确切,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和患者治愈率高等特点,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000M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肌注,每周1次,利巴韦林按体重900~1200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63.6%(14/22),7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42.8%(3/7)。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72.7%(16/22),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77.2%(17/22)。3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其中1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复发率为17.6%(3/17)。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1例患者于疗程近结束时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个别患者睡眠受影响,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0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 Pugh评分、肝脏纤维化指标、病毒学应答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ALT、AST、ALB、TBIL、HA、PC、LN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早期应答、完全应答及持续应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能明显促进丙肝肝硬化代偿患者的抗纤维化能力,同时使患者肝功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青霉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对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利巴韦林联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青霉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淋巴结炎病情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青霉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对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患者3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30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后均有所好转。结论通过补充维生素对细菌性角膜炎进行治疗具有无副作用、痛苦少、治疗方便、作用快、疗效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利巴韦林与α-IFN治疗偏肺病毒(metapneiimovirus,MPV)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于就诊的210例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n=70)采用激素、支气管扩张等常规方法治疗;利巴韦林组(n=7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伴以利巴韦林静点治疗;α-IFN组(n=7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伴以α-IFN肌注治疗,两两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治疗指标及疗效的情况.结果 利巴韦林组及α-IFN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咳嗽、喘息、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利巴韦林组及α-IFN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显著(P<0.05).结论 利巴韦林与α-IFN在治疗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上,具有改善临床治疗指标、提高总有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讨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某院曾收治的64例患病毒性脑炎的患儿进行一个回顾性的分析,分析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治疗使用阿昔韦洛,同时对照组治疗使用病毒唑,然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32例患儿治疗总的有效率达96.9%,而对照组的32例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在81.2%,可看出总治疗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在治疗期间的所有患儿都没有产生任何的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结论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来讲,早期发现与诊断可以有效降致残率及死亡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阿昔洛韦可以作为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主推药物,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对不同甲型流感病毒株的体外抑制作用,为临床选择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接种甲型流感病毒标准实验株[H1H1(A/PR/8/34、A/FM1/47),H3N2(A/Aichi/2/1968)]和临床分离株[H1N1(A/Guangzhou/GIRD02/2009、A/Guangzhou/GIRD166/2009),H3N2(A/Guangzhou/GIRD18/2009、A/Guangzhou/GIRD26/2009)],于狗肾细胞(MDCK),采用空斑试验观察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对甲1和甲3型流感病毒不同实验株和分离株的敏感性。对测试毒株的MP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金刚烷胺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金刚烷胺在MDCK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335μg/ml,对部分甲型流感病毒标准实验株[A/FM1/47(H1N1)、A/Aichi/2/1968(H3N2)]及临床分离株[A/Guangzhou/GIRD02/2009(H1N1)]有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14.9、20.1、16.8μg/ml)。利巴韦林的TC50为2.05mg/ml,对测试的所有毒株均有抑制作用(IC50为6.8~37μg/ml)。金刚烷胺耐药毒株均为单位点突变(第31位的丝氨酸S置换为天冬酰胺N,S31N)。结论甲型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较易出现耐药,而利巴韦林体外对金刚烷胺敏感株和耐药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临床抗流感病毒治疗时可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初治与复发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64例慢性丙型肝炎的初治和复发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上述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及持续病毒学应答,并探讨影响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结果 初治组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应答、持续应答的概率明显高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与复发组复发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初治组(33.33%与6.38%).发生持续应答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持续应答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治CHC患者较复发患者可获得较高病毒学应答率,复发率较低,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和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是疗效的阳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体外抗肠道病毒(EV)的效果。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和MTT分析法,观察利巴韦林对肠道病毒(EV71、CAV16、CBV3、ECH011、EV84)的抑制作用。结果利巴韦林对Vero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09mg/mL,0.2mg/mL浓度的利巴韦林对5种肠道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CAV16、EV71、ECHO11、EV84、CBV3的抑制率分别为13%、27%、36%、23%、58%。对EV84、EV71病毒,利巴韦林浓度为0.1mg/mL时其抑制率为16.5%、29.5%;对CBV3病毒,利巴韦林抗病毒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0.125mg/mL,治疗指数(TI)为16.72。结论利巴韦林在体外对肠道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对不同的肠道病毒其抑制效率不同,对CVB3的抑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72例随机分成利巴韦林喷雾组和静滴组,其余治疗上均给予抗炎、化痰平喘。前者86例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喷1次/5 h院后者86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加入5%葡萄糖50 mL液体里静滴,5~7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愈情况无差异显著性,喷雾组不良反应少,静滴组有呕吐、腹泻等情况。结论利巴韦林喷雾与静滴同样有效,但喷雾组药量少,费用低,无不良反应,缩短了喘息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9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4).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5d后血清炎性因子、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找难治性小儿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基因工程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病毒唑,维克拉,Ribavirin)治疗15例经α干扰素治疗无效或复发、病程长者达5-9年的难治性小儿丙型肝炎。采用年龄分组的方法,经病毒血清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 本组平均年龄6-8岁,最大10岁,最小6个月,平均病程4.5年,男12例,女3例,14例有输注血制品史。经联合治疗后,血清HCV RNA阴转率为12/15,平均阴转时间为3个月,最短1.5个月,最长为5个月。本组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一过性发热和感冒样症状与单独应用α干扰素无差别。个别(2例)病例有一性轻度纳差、恶心,部分病例(9例)有一过性血色素轻度下降,降幅平均值为5g/L,最多者降幅为20g/L,网织红细胞均有一过性轻度升高。均不影响治疗,可自行恢复。未见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肾功异常改变。结论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难治性小儿丙型肝炎是有效的、安全、可靠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昔洛韦单药治疗组及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阿昔洛韦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给予阿昔洛韦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建模后第3天,联合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其他各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给药至建模后第7天.对各组小鼠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并测定小鼠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蛋白表达,连续12 d观察各组小鼠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结果 建模7天后,模型组小鼠神经症状评分最高,联合治疗组神经症状评分最低,阿昔洛韦组介于两者之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全部死亡,联合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阿昔洛韦组;模型对照组小鼠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阿昔洛韦组及联合治疗组均明显下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较阿昔洛韦单药治疗效果明显,表现为小鼠生存率显著提高,神经症状减轻,及在蛋白水平上明显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过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钠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Hp情况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D组。结果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A、B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Hp清除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泮托拉唑钠的幽门螺杆菌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为探讨中药对泪液溶菌酶的影响,选择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浅层及深层两型共62只眼,观察中药治疗前后泪液菌酶的改变。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