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舌象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门诊和住院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2例,观察记录中医证候、舌象(舌体大小、舌质颜色、舌苔颜色、舌苔厚薄)、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血脂、血清瘦素(LEP)、肝脏B超结果,将患者辨证分为湿浊内停型、痰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痰瘀互结型、脾肾两虚型,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中医证型和舌象的关系。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型最多,占31.57%。湿浊内停型和肝郁脾虚型BMI明显高于痰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脾肾两虚型(P0.05)。痰瘀互结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EP显著高于湿浊内停型、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脾肾两虚型(P0.05)。舌质黯组和舌苔厚组ALT、AST、LEP较舌淡红组、舌淡胖组、舌质红组、非舌苔厚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舌象有一定关联,可作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指标并指导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附100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对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资料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呈现虚实夹杂、痰瘀互结的临床特征,具体表现为虚证以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为主;实证之痰湿壅盛在风寒湿邪证候中占主要成分:瘀血痹阻关节经络贯穿于疾病的始末。淡红、胖大、瘀点瘀斑舌,白腻、黄腻苔,细滑脉是本病的主要舌脉象。除关节疼痛以外,关节晨僵、肿胀也占较大比例。提示气血亏虚、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镜下胃息肉典型改变以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探寻与幽门螺杆菌、病理组织学改变、舌象等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内镜下胃息肉的辨证规律。方法:选择我院胃息肉患者131例,观察患者内镜下黏膜像的特点,以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内镜下四种中医证型与息肉分型及病理分型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与息肉形态、黏膜色泽、Hp感染、舌质、舌苔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胃虚寒患者内镜下息肉表面粗糙或呈颗粒状改变;息肉表面充血或糜烂在气滞痰阻证、痰热郁结证、痰瘀互结证三个证型中明显高于脾胃虚寒证型;Hp感染在痰热郁结证与痰瘀互结证两种证型多见;舌淡苔薄白多见于脾胃虚寒证;舌红苔黄腻多见于痰热郁结证;舌质紫在痰瘀互结证型多见;气滞痰阻证型多见舌淡白或暗,苔白腻。结论:胃息肉中医证型与息肉黏膜形态、黏膜色泽、Hp感染、舌质、舌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育平  张红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487-1489,149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收集51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1.5软件统计证候分布特点,总结辨证分型规律,初步探讨证候分型与疾病的关系。结果AD主要分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三型,气虚痰瘀组、阳虚痰瘀组患者油腻饮食者比例高于痰瘀互结组;阳虚痰瘀组患者DeBakeyⅢ型占100%,高于痰瘀互结组、气虚痰瘀组;痰瘀互结组、气虚痰瘀组、阳虚痰瘀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比例逐渐升高,其中阳虚痰瘀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比例达88.33%;阳虚痰瘀组CRP明显高于痰瘀互结组,阳虚痰瘀组BNP高于气虚痰瘀组和痰瘀互结组。结论AD属中医痛证范畴,痰瘀互阻是病变的核心;如出现阳气不足,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特点,为确立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及指导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思路。方法:记录100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采用设计的中医证候问卷采集四诊资料,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归纳出主要中医证型。结果: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鼻咽癌放化疗期间证候分为5个证型,并得出鼻咽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结论:初步得出鼻咽癌放化疗期间中医证型方案,可归类为痰瘀互结证、热毒阴伤证、脾虚湿阻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等5类。放疗1周时常见证候有口干口渴、颈部肿块、舌淡或舌绛、苔白腻等;放疗3周时常见证候有咽痛、咽干灼热、少津、溃疡疼痛、咽黏膜充血、苔黄或苔少、脉细数等;放疗结束时常见证候有咽干灼热、咽痛、少津、溃疡疼痛、咽黏膜充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淡或舌暗、脉细或细数等。中医证型演变规律为早期多见痰瘀互结证;放化疗中期,气阴两虚证、热毒阴伤证较前增加;治疗结束时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增多,痰瘀互结证、热毒阴伤证相应减少。脾虚湿阻证在放化疗期间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科学性及实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症状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记录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证候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名前4位的症状是倦怠乏力、形体肥胖、肝区不适、胸脘痞满;前4位的舌脉象是腻苔、薄白苔、弦脉、淡胖舌。涉及的临床主要证型为脾虚湿盛型(32.41%);肝郁气滞型(24.53%);痰瘀互结型(18.52%);湿热内蕴型(17.13%)。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湿热内蕴型到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轻度NAFLD中以肝郁气滞型多见,重度NAFLD中以痰瘀互结型多见。结论:脾虚湿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是NAFLD的主要证型,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密切相关。NAFLD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有助于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临床生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分析210例M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生化指标及肝弹性测定差异。结果210例MAFLD患者单一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湿浊内停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性别比较,湿热蕴结证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年龄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比较,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患者体质量高于其他3种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患者ALT、GGT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1),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患者TG、TG/HDL-C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1)。轻度脂肪肝占比最高的是肝郁脾虚证、脾肾两虚证,其中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痰瘀互结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和脾肾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占比最高的是痰瘀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部分依据。方法 :采集108例围绝经期OSAHS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家组辨证,确立中医证型名称,并对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绝经期OSAHS频数分布居前10位的症状为打鼾、神疲乏力、头晕、困倦嗜睡、形体肥胖、失眠、腰膝酸软、胸闷、急躁易怒、口干口渴;舌象以淡红舌、白腻苔为主;脉象以弦脉、滑脉、细脉、沉脉为主。108例患者中痰湿阻滞证31例(28. 70%)、肝郁(旺)脾虚证28例(25. 93%)、痰瘀互结证24例(22. 22%)、气阴两虚证18例(16. 67%),另外有7例患者的中医辨证不属于上述4种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雌激素(E_2)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痰湿阻滞证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气阴两虚证、肝郁(旺)脾虚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患者每小时睡眠内呼吸暂停加上低通气次数(AHI)高于肝郁(旺)脾虚证、痰湿阻滞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绝经期OSAHS中医证型多为痰湿阻滞证、肝郁(旺)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可适当补充雌激素,痰证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量,瘀证、虚证患者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9.
程和彬 《新中医》2020,52(1):53-5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证候分型为基准,分为肾虚肝郁型51例、肾虚血瘀型45例、脾虚痰湿型75例、痰瘀互结型31例,对202例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卵巢形态、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结果:肾虚血瘀型组、痰瘀互结型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高于肾虚肝郁型组及脾虚痰湿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痰瘀互结型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低于肾虚肝郁型组及肾虚血瘀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痰瘀互结型组卵巢体积、卵泡数、体质量指数高于肾虚肝郁型组、肾虚血瘀型组(P <0.05),脾虚痰湿型组卵巢面积、髓质面积高于肾虚肝郁型组、肾虚血瘀型组及痰瘀互结型组(P <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其通过对卵巢体积、卵泡数、卵巢面积及血流速度等的评估可对疾病中医分型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男性患者多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多与气滞、痰凝、湿热因素有关,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而且证候分布与病情轻重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外周血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及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63例SARS中医症候群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症候及舌象动态特征及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观察2003年3月11日--4月30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63例SARS患者的症候、舌象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56例)、咳嗽(41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0例);中期(极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53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3例);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偶可见四肢乏力或困重(17例)、胸闷胸痛(13例)、低热(11例)、咳嗽(12例)、咳痰(11例)。(2)舌象:早期多舌淡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白腻或黄腻;中期多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厚腻;恢复期多舌质淡红或舌尖红,偶有舌质暗紫,苔薄白或白腻,偶有苔黄腻。(3)SARS患者早期白细胞、血小板及CD4^+、CD8^+ T淋巴细胞均低于正常,至恢复期均显著升高,与早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SARS不同病期的中医症状有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医证型及其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itc skin response,SSR)的关系。方法记录378名DPN患者的SSR检测结果、血糖、血脂、血压、中医症状及舌脉,按照先辨单一证候,然后将单一证候组合形成证型的辨证方式进行中医辨证。结果 DPN中医证型以阴阳两虚血瘀证最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阴虚或兼痰瘀证、气阴两虚或兼痰瘀证的比例逐渐降低,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的比例逐渐升高。SSR异常率为67.5%,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的SSR异常率与其余各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该组中的主要证型阴阳两虚血瘀证及阴阳两虚痰瘀互结证与SS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SR异常与阴阳两虚血瘀证及阴阳两虚痰瘀互结证之间具有相关性,为DPN的中医辨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医证型及相关临床症状的分布规律,以及PCOS相关参数的改变与中医证候分类可能存在的联系,指导选用与证型紧密相关的指标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5.
探讨胃癌患者辨证分型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190 例不同证型胃癌患者,ELISA 测定血清EGF 水平,SPSS 16.0 软件分析胃癌证型与血清EGF 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痰浊凝滞证与脾胃虚弱、胃热阴伤、气阴两虚、湿热蕴毒以及瘀血内阻证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分层分析显示,男性痰浊凝滞证与脾胃虚弱、胃热阴伤、湿热蕴毒以及瘀血内阻证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EGF 水平与胃癌患者辨证分型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阿司匹林抵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以及中药活血胶囊对阿司匹林抵抗血瘀型患者的影响,为有效降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提供预测和治疗新思路。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需服用阿司匹林的310例患者通过专家商讨确定其所属中医证型,随访两年;并在临床研究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将发生阿司匹林抵抗血瘀型的37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空白对照组(13例)、活血胶囊治疗组(12例)、活血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12例)。用以研究活血胶囊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结果心血瘀阻型发生阿司匹林抵抗(28.5%)明显高于寒凝心脉型(10.0%)、痰浊内阻型(16.7%)、心气虚弱型(15.9%)、心肾阴虚型(15.0%)和心肾阳虚型(20.0%),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瘀阻型患者服用活血胶囊3个月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但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活血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瘀阻型患者更易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活血化瘀方药活血胶囊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明显降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郝一鸣  赵洁  王文静  李福凤  王忆勤 《中医杂志》2012,53(14):1223-1225,1229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相关蛋白标志物.方法 采集慢性胃炎患者的舌苔100例、正常人的舌苔38例,根据舌苔色质将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腻苔组50例,非腻苔组50例,其中腻苔组又分为白腻苔组17例,黄腻苔组33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各组舌苔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利用NP20蛋白芯片技术进行舌苔蛋白质组学研究,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II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在质荷比1000~20000范围内,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69个差异蛋白峰(P<0.01),非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63个差异蛋白峰(P<0.01),腻苔组与非腻苔组有4个差异蛋白峰(P<0.01),白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52个差异蛋白峰(P<0.01),黄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62个差异蛋白峰(P<0.01),白腻苔组与黄腻苔组有2个差异蛋白峰(P<0.01).结论 该研究初步筛选出了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的蛋白标志物,为慢性胃炎中 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求中西医结合病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  结扎大鼠心脏前降支动脉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模型,于术后9~12周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致血压升高、心衰加重,观察造模大鼠12周,采集四诊信息、结合中医八纲辨证,运用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和血瘀证的诊断标准进行脏腑气血虚实辨证。结果 造模后大鼠心电图ST段升高,异常Q波数量、脏体比值、左室腔面积和心肌胶原面积均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表现为血瘀证;且模型大鼠心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力竭游泳时间、心功能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表现出心气虚证候;后期(12周)大鼠血压升高、心功能恶化,致心气虚证候加重,体温低、尿量增加进一步改变。结论 中西医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规范的、成熟的、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引入中医动物模型研究,可以成为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建立和评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