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七氟醚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在小儿短时间日间手术中的应用,并比较其优特点。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I~Ⅱ级,择期接受日间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氯胺酮麻醉组(B组)各25例,术中保留自主呼吸。记录两组用药后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血氧饱合度SPO2小于95%、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 POV)以及燥动的发生例数等指标。结果 A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00.7±3.285)s,明显低于B组的(188.6±2.048)s(P<0.05);A组患儿清醒时间(404.3±12.66)s,明显低于B组的(1081±20.58)s(P<0.05),且术中SPO2短暂小于95%的发生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七氟醚吸入麻醉组术后躁动的发生次数明显高于氯胺酮麻醉组(P<0.05),两组的术后呕吐POV的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日间手术,起效快,手术医生满意率高,术中更平稳,苏醒时间短,明显优于氯胺酮麻醉。但术后小儿烦躁情况稍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七氟醚复合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脑血流量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术中麻醉方式分为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七氟醚组106例患者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异丙酚组94例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前、气腹后10 min、术后10 min脑血流量、脑短暂充血反应率及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七氟醚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应答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异丙酚组患者(P 0. 05);气腹后10 min、术后10 min七氟醚组患者脑血流量均低于异丙酚组患者(P 0. 05),气腹后10 min七氟醚组患者脑短暂充血反应率高于异丙酚组患者(P 0. 05);气腹后10 min、术后10 min七氟醚组患者COR及NE水平均低于异丙酚组患者(P 0. 05)。结论 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运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效果更好,能够减少患者脑血流量,且能有效减轻应激反应,是较为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氯酚酸钠预处理对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及护理。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级~Ⅱ级、年龄1~4岁、拟行小儿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儿入室后,采用七氟醚吸诱导并复合双氯酚酸钠栓1/2粒直肠给药;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有12例(20%)、对照组有28例(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氯酚酸钠预处理能减少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苏醒期的护理关键是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安全的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罩吸入(七氟醚和笑气)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使用方法及利弊。方法:选择5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喉罩组(Ⅰ组,25例)和全凭静脉麻醉(Ⅱ组,25例),Ⅰ组患儿吸入七氟醚和笑气(2L/min),每呼吸2~3次手动调节七氟醚蒸发罐浓度增加1%,最大至4%,麻醉至足够深度时,进行静脉输液,然后静脉给予异丙酚2mg·kg-1,芬太尼2ug/kg后,置入喉罩,并连接rager/Fabius型麻醉机,给予手控呼吸,待患儿呼吸恢复后,让其自主呼吸,根据患儿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时调节吸入浓度,至手术结束前5~10min控制在1%~2%,直至手术结束时停止。Ⅱ组采用异丙酚(2~8mg·kg-1·h-1)和氯胺酮(1~2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2种药物不混合。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面罩给氧2~3L/min。术毕停止静脉泵注麻醉药。在呼吸道通畅和SpO2>95%时,患儿苏醒后送返病房,全程密切观察分别记录两组患儿MAP、HR及SpO2,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术中和术毕记录上述指标;并记录强刺激引起的肢体活动、SpO2<95%和PONV发生的例数。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及lma置入前后的map、hr...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七氟醚在对小儿麻醉中的相关诱导作用,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全麻下行手术患儿进行观察研究,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进行静脉麻醉,而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儿的呼吸和心率进行观察总结,并记录停药之后患儿的疼痛持续时长等项目。结果在进行对比后发现,对照组患儿的分泌物增加、术后呕吐等数量远远高于观察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对患儿进行麻醉,效果较好、麻醉速度快、没有刺激性味道,不太影响患儿的循环呼吸且术后苏醒快,是应该推广使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伟  王更富 《医学信息》2007,20(5):413-415
目的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与吸入异氟醚用于颅内手术后期麻醉时病人应激及苏醒过程的差异。方法择期颅内手术38例,随机分成异氟醚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19例,当手术开始缝合硬脑膜时停用一切静脉麻醉药,A组继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停用吸入麻醉药,加用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病人均监测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并统计苏醒时的副反应及使用拮抗药的情况。结果A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且A组使用拮抗药的剂量明显大于B组;A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min的心率明显高于B组,A组拔管时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A组苏醒时的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异丙酚用于颅内手术麻醉,既能维持麻醉平稳,同时术后又能迅速完全苏醒,苏醒时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为(6.12±1.19)min、平均拔管时间为(7.08±1.16)min、平均唤醒时间为(12.03±1.16)min、完全清醒时间为(16.19±1.31)min,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患者在全麻时的药物用量更少,术后拔管及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对于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七氟醚和异丙酚对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麻药物异丙酚和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病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七氟醚(S)组30例和异丙酚(P)组20例.S组于诱导后吸入七氟醚,使肺泡内七氟醚浓度依次达到0.5、1.0、1.5 MAC,并分别将其作为观察点作SEP术中监测;P组于诱导后全凭静脉稳定泵入异丙酚,并分别将诱导后泵入前、泵入后15、30、45 min作为观察点作SEP术中监测.记录两组麻醉前及上述各时点的SEP波幅、潜伏期变化.结果:S组随着麻醉深度的改变和七氟醚浓度的增加,其SEP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下降,在各肺泡七氟醚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P组平稳麻醉各时点对SEP潜伏期及波幅的影响小,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时吸入性麻醉药物七氟醚对SEP波幅、潜伏期有明显影响,吸入浓度小于1.0 MAC时SEP较为稳定,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SEP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新生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新生7 d龄SD大鼠,每90min给予30 mg/kg异丙酚或七氟醚吸入麻醉6 h,给予葡萄糖溶液组给予对照,于第7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异丙酚麻醉组2~4 d大鼠的潜伏期,游泳距离均明显长于对照组,表明异丙酚麻醉组有着明显的行为缺陷,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异丙酚麻醉会引起新生鼠长久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损伤,而七氟醚则没有此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舌系带矫正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舌系带矫正术小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两组,每组30例。8%七氟醚+5 L/min氧气诱导,开放外周静脉,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罗库溴铵0.3 mg/kg。待脑电双频指数(BIS)达45~50时,T组插入气管导管,L组置入喉罩并在口腔两侧放入纱布,术中调整1.5%~3%七氟醚和2 L/min氧气,维持BIS 40~60。分别记录麻醉前(T1)、置管/喉罩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拔管/喉罩即刻(T4)的SBP、HR、ETCO2和SpO2,手术时间、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患儿术后呛咳、喉痉挛、反流误吸及苏醒期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反流误吸。T组术后呛咳8例,苏醒期躁动9例,喉痉挛1例,而L组术后呛咳1例,苏醒期躁动2例,喉痉挛未出现。与T组相比,L组术后呛咳和苏醒期躁动病例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T组在T2、T4时点SBP、HR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T组苏醒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安全应用于小儿舌系带矫正术,对小儿呼吸道刺激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全麻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扁桃体切除全麻手术治疗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术后麻醉恢复、疼痛、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躁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即刻心率(Heart Rate,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上升,拔管后5min时两组均逐渐恢复至正常,而研究组患儿在术后即刻、拔管后5min时HR、MA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全麻术中应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更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率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在紧闭式静吸复合全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I两组,每组患者均于诱导前静注咪唑安定004mg/kg+太尼2ug/kg,1分钟后S组吸入5%七氟醚+50%氧化亚氮,Ⅰ组吸入3%异氟醚+50%氧化亚氮,待患者入睡后静注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S组继续吸入1.0-30%七氟醚+50%氧化亚氮,I组吸入0.6~18%异氟醚+50%氧化亚氮至术毕,同时观察各时点MAP、HR、SPO2、。BIS及吸入麻醉药浓度,手术结束观察病人苏醒及拔管时间,术后随访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及有无其它不良反应。结果七氟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结合BIS监测指导术中用药,使诱导、苏醒迅速,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深度易控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结论七氟醚与畀氟醚分别复合氧化亚氮全程吸入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康红灿 《医学信息》2008,21(12):2272-2274
目的 比较静脉输注异丙酚与吸入异氟醚用于颅内手术后期麻醉时病人应激及苏醒过程的差异.方法 择期颅内手术36例,随机分成异氟醚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18·例当手术开始缝合硬脑膜时停用一切静脉麻醉药,A组继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停用吸入麻醉药,加用异丙酚维持麻醉"两组病人均监测围术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并统计苏醒时的副反应及使用拮抗药的情况.结果 A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且A组使用拮抗药的剂量明显大于B组;A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5 mm的心率明显高于B组,A组拔管时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A组苏醒时的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异丙酚用于颅内手术麻醉,既能维持麻醉平稳,同时术后又能迅速完全苏醒,苏醒时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七氟烷吸入麻醉配伍咪达唑仑在幼儿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麻醉效应,并与氯胺酮配伍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60例1~3周岁幼儿下腹部手术患者,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七氟烷(Ⅰ组)吸入麻醉与氯胺酮(Ⅱ组)静脉麻醉,观察患者麻醉后30min内的MAP、HR、SPO2、RR,术中配合情况、术后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术中配合均良好,SPO2、RR两组比较无差异;Ⅱ组麻醉后MAP和HR均上升与Ⅰ组和麻醉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而Ⅰ组术后清醒快而完全(平均6.5min),Ⅱ组术后清醒慢(平均26.5 min),Ⅰ组术后躁动数比Ⅱ组明显少。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幼儿下腹部手术同样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且七氟烷吸入麻醉术后清醒快,精神状态恢复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全麻诱导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病人70例,ASAⅠ级至Ⅲ级,年龄22~69岁,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5例,其中七氟醚组(S组)吸入6%七氟醚麻醉诱导;异丙酚组(P组)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入10μg/kg芬太尼。病人入室后记录血压(B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2、3min的BP和HR以及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前即刻两组BP均下降,S组HR减慢(P〈0.01);插管后1minP组BP下降(P〈0.01);插管后3min,P组HR较S组快(P〈0.05)。结论七氟醚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全麻诱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与七氟烷组(n=45)。异丙酚组患者在术中应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进行麻醉,七氟烷组则应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3.9±1.7)min,苏醒质量评分(4.6±1.4),均优于七氟烷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异丙酚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明显优于七氟烷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拥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能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丙泊酚与七氟烷联合对减少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儿66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七氟烷麻醉,研究组患儿予以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法麻醉后,研究组患儿手术用时、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躁动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联合可以使小儿苏醒躁动情况得以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浓度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肛肠手术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8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与参考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各为4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术中体征情况、麻醉效果及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后不同时间段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睁眼时间与参考组比较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小二肛肠手术中使用高浓度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可减少对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患儿可较快苏醒,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观察全麻气管插管后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对吸烟和非吸烟患者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峰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有和无吸烟史择期手术的普通外科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既往有或无吸烟史患者各40例],随机分为4组(n=20):有吸烟史患者吸入七氟醚全麻组(SS组)和吸入异氟醚全麻组(SI组),无吸烟史患者吸入七氟醚全麻组(NS组)和吸入异氟醚全麻组(NI组).使用多功能麻醉气体监护仪监测患者吸入麻醉剂浓度达到肺泡最低有效浓度(1MAC)后4、8、12、16min的气道峰压、肺顺应性,同时用无创心功能测定仪监测气道阻力,记录各组患者在吸入麻醉剂期间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吸入前相比,所有接受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在使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维持4、8、12、16 min后均出现气道阻力和气道峰压的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SS组和NS组8min后下降趋于稳定[气道阻力:SS组(10.38±1.12)cmH2O·L-1·s-1,NS组(9.65±1.04)cm H2O·L-1·s-1;气道峰压:SS组(13.52±1.01)cm H2O,NS组(12.86±0.94)cm H2O,1 cm H2O=0.098kPa],SI组和NI组则于12 min后下降趋于稳定[气道阻力:SI组(10.30±0.98)cm H2O·L-1·s-1,NI组(11.00±0.73)cm H2O·L-1·s-1;气道峰压:SI组(13.47±0.88)cm H2O,NI组(12.85±0.65)cm H2O],同时间点的非吸烟组下降幅度高于吸烟组(均P<0.05).4组患者在使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维持后其肺顺应性较吸入前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同时间点的非吸烟组与吸烟组相比肺顺应性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全麻气管插管后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使患者的气道阻力和气道峰压出现明显下降,吸烟者比非吸烟者下降程度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观察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中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异氟醚吸入麻醉-苏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探讨E-W核在麻醉效应产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证据。我们将36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第1组为清醒对照组(Con);第2、3组为异氟醚麻醉组(Iso-1、Iso-2:分别吸入1.0MAC异氟醚5min和1h);4~6组为异氟醚麻醉苏醒组(W-1、W-2:吸入1.0MAC异氟醚5min后停药2min、30min;W-3:吸入1.0MAC异氟醚1h后停药30min)。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各时间点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并计数;用荧光双重标记法进一步明确pERK1/2阳性神经元的性质。结果显示:正常清醒小鼠E-W核内pERK1/2阳性细胞数量很少(2.2±1.5);异氟醚麻醉过程中pERK1/2表达显著增高(阳性细胞计数,Iso-1∶40.9±8.1;Iso-2∶40.2±9.6,与清醒对照相比,P<0.001);苏醒30min时pERK1/2表达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W-2∶2.1±2.2;W-3∶0.75±1.2)。pERK1/2阳性神经元部分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阳性,部分是乙酰胆碱(ChAT)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异氟醚麻醉过程中小鼠脑内E-W核神经元被激活,ERK1/2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兴奋CRF能和Ach能神经元对瞳孔反射及麻醉应激效应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