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即接受降压治疗,予以乌拉地尔、贝那普利、硝酸甘油、硝普钠等注射液单用或联用,使血压在入院后24小时内降至收缩压为140mmHg.结果 治疗7天后,两组NIHSS、MRS、Barthel指数评分无差异,治疗后28天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降压可以缓解出血,对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降压,治疗组患者行早期强化降压。观察两组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血肿量、mRS评分、FIM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强化降压,能有效降低血肿增加率,改善预后,不额外增加并发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迅速降压与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毅  邓绪乐 《四川医学》1998,19(5):404-404
为探讨迅速降压对严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命预后的影响。通过对比方法观察了158例严重高血压脑出血者之预后,结果为降组病死率比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下降,提示严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迅速降低血压防止继续出血,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敬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69-3970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2例)仅采用甘露醇降颅压,同时进行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脑保护、止血等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呋塞米、硝普钠等控制血压。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肿量显著增加,观察组血肿量无变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 2组患者NIHSS、BI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8 d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BI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安全可行且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100例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入院后的△SBP,测定出血量,早期血肿增大情况,分析急性期的血压与短期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复查头颅CT,其中31例患者出现血肿扩大.影响血肿扩大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入院时NIHSS、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后△SBP≥50 mm Hg,其中血肿形态、入院后△SBP与血肿扩大有相关性.入院时△SBP、首次CT血肿体积、血肿扩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的△SBP是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血肿形态不规则.而出血量、血肿扩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预后较差,致死率高。国外报道住院患者病死率为58%,国内报道为24.5%~81.6%。而幸存者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等后遗症。因此,研究其死亡原因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早期目标降压、止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模式,对预后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超早期目标降压、止血对脑出血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早期目标降压、止血可减轻脑出盘后早期斑肿扩人,减轻继发脑援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芬太尼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患者应激和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HICH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和Dex组各58例.对照组手术麻醉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Dex组给予Dex复合芬太尼.监测入室时(T0)、放置头架前(T1)、放置头架后(T2)、钻孔时(T...  相似文献   

13.
麦晓  欧海荣  覃木秀  李辉 《河北医学》2009,15(12):1390-1392
目的:探讨不同体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ICH患者102例按照体温的不同分组,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体温正常组、低热组病死率分别与中度发热组、高热组比较明显较低,两两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时间出现于入院后≤2d组病死率为66.67%,入院后2-3d组病死率为20.59%,入院后≥3d组病死率为0,入院后≤2d组、入院后2-3d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入院后≥3d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正常组、低热组患者NDS、ADL分别较中度发热组、高热组明显改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温越高,高热出现时间越早,HICH患者预后越差,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救医疗系统(EMS)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1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来院方式不同分为使用EMS收入院组(47例)和未使用EMS来院组(6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治疗效果及病死率.结果 使用EMS患者急救反应时间5~17 min,平均9 min;院前急救时间12~55 min,平均30 min.使用EMS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为0.5~4.0 h,未使用EMS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为0.5~16.0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 d,使用EMS患者疗效良好25例,预后不良22例;未使用EMS患者疗效良好29例,预后不良39例,两组治疗效果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8 h病死率及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8 h~3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能缩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明显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并有可能改善预后;应强化公众对急救系统的认识,使更多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选择通过急救系统入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后CT表现预测疗效的价值及指征。方法分析1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与预后情况密切相关的术后短期CT影像学征象。结果14例患者术后3日内复查CT,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血肿减少、占位效应缓解、中线结构回复及脑内出现气体等征象。治疗后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4例、进步5例、无变化2例,残存血量、血肿清除率与手术预后有回归关系,中线结构回复程度、血肿部位术后气体量与预后无明显回归关系。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短期复查CT可以了解血肿清除率、中线结构回复程度及其它相关改变;从术后CT表现推测预后状况必须紧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个体化的辨证分析,其中,残存血量、血肿清除率对预测近期疗效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 意识水平、WBC、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糖等因素与预后无明显相关系 (P >0 0 5 ) ;而治疗时机、出血量多少、脑疝和年龄等因素与预后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时超早期血肿穿刺治疗 ,加强脱水、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D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浆D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后不佳组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与预后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且预后不佳组均为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DD水平的变化对于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血浆DD水平的高低与出血部位、病人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出血4h内强化降压对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扩大、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早期神经功能及治疗后90 d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发病4 h内的脑出血患者1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者在发病1 h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40 mmHg,对照组患者在发病1 h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60~180 mmHg,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5 d时查头颅CT,计算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脑出血血肿量及治疗5 d后两组患者脑组织水肿量,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强化降压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2.2±4.7)vs(14.7±4.9)]mL(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患者脑组织水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5.0±1.5)vs(7.3±2.1)]mL(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中位数与对照组比较[10.0(8.0,12.8)vs10.5(8.0,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g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中位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5(3.0,10.0)vs8.0(5.0,12.0)](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mRS评分为3~6分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22.2%vs39.4%)(P<0.05).结论 脑出血4 h内强化降压治疗可缓解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24 h内血肿扩大,减轻患者发病5 d内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及治疗后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急性期血糖水平对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7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监测,并按血糖监测结果,分为正常血糖组45例和高血糖组42例,分析高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高血糖组病灶梗死体积为(25.8±10.7)mm3,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的(12.6±4.3)mm3;高血糖组患者入院不同时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高于正常血糖组;入院1个月内,正常血糖组的住院病死率为2.22%,明显低于高血糖组的9.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糖组中,重度血糖水平组的病死率为15.00%,明显高于中度血糖水平的4.55%,不同血糖水平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可诱使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灶扩大,促使神经功能损伤加重,不利于病情恢复,并增加病死率,为此,严格的血糖控制可有效阻止急性脑梗死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