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地减低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输血相关病毒的危险,采用白细胞专用滤器,可去除血液中99.9%的白细胞,可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病毒及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去除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输血可因输入同种异体血液及其制剂而导致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播。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则可有效地减低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病毒的危险。成分血液因制备时采用白膜法,通常可去除全血中2/3的白细胞。采用白细胞专用滤器,则可去除血液中99.9%的白细胞,可以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白细胞去除可减少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另外,白细胞去除对治疗心外科病人因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和器官再灌注损伤、溃疡性结肠炎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和神经性疾病等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去白细胞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较常见,其中非溶血性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7%。这种以发热反应为主要特征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受血者多次输入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使机体产生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antigen,HLA)同种免疫所致。因此,只要有效地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白细胞的输入,就能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机理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在临床输血中十分常见,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发生机理有多种可能,但主要是由于输入的血液或者血液成分中含有白细胞,…  相似文献   

4.
去白细胞输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较常见,其中非溶血性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7%。这种以发热反应为主要特征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受血者多次输入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使机体产生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同种免疫所致。因此,只要有效地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白细胞的输入,就能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5.
去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治疗中常伴有不良反应,尤其是输入含白细胞的血液常引发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等,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输血疗效,主要原因是由于反复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同种免疫反应,或输注含有白细胞及白细胞分解的细胞因子的库存血液所致.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和普及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旨在减少和降低含有白细胞血液引发同种免疫和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为较客观地评估去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对1999年以来石家庄地区部分医院使用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前后一段时期,引发的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各类成分血液输血反应发生频率和输血反应类型的调查分析,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对某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各种成分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139 852单位输血中,共发生输血反应143次,总输血反应率为0.10%,输注全血反应率最高为0.99%,红细胞悬液0.14%,冰冻血浆0.07%,血小板0.05%,滤白红细胞0.01%,自体输血无输血反应。输血单位为1,2,3,4和≥5单位的构成比分别为0.03%、0.06%、0.31%、0.41%和1.12%。血液内科、其他科室与外科患者反应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2.94%,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2.16%。结论自体输血和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输注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性用药可减少轻度的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7.
过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过滤白细胞血液在临床输血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51名接受输血的病人进行观察,其中以241名输注采用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观察组,210名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输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0.4%,对照组为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注过滤白细胞血液能够减少输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全血及血液成份中白细胞可引起非溶血性反应.去除全血及血液成份中的白细胞已被证实是最有效防止输血发热反应的一种方法,笔者对2例多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的重症贫血患者输注滤除白细胞的全血及红细胞悬液,结果无输血反应发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 研究计划摘要 研究显示,许多相关的输血反应及输血后的感染疾病是由血液中的白细胞所引起的,为了降低输血治疗造成的不良反应及疾病感染,去除治疗用血制品中的白细胞含量是主要的目标;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与市售商品不同的材料,开发出高效能的红细胞专用去除白细胞(简称去白)过滤器.  相似文献   

10.
去除及减少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降低输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器官移植手术得到了普遍开展,对输血医学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可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对于提高临床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存活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过滤器对血液凝血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制备的少白细胞血液成分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NHFR) ,HLA同种免疫反应和各种输血相关病毒的感染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效果。白细胞滤器作为一种外源性生物材料 ,除了能去除白细胞 ,对血液成分其他方面的影响亦逐步引起重视。目前 ,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影响已屡见报道。血液凝血因子在机体凝血机制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笔者就白细胞过滤器对凝血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ACD B抗凝全血由南充市血液中心提供 ;白细胞过滤器 (双流双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已普遍应用,受到了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白细胞过滤器以其去除白细胞效率高,操作简便,价格合理且无不良反应而成为最有效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阐述不同成分用血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对各类成分用血输血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各成分用血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1月各种血液成分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3 850例输血患者中,共发生输血反应65例,总输血反应率为1.69%,悬浮红细胞1.25%,冰冻血浆3.75%,血小板2.50%,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90%,滤白细胞冰冻血浆1.80%,冷沉淀2.50%。血小板与冷沉淀血液制品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血液制品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次数为1、2、3和大于或等于4次输血反应构成比分别为1.45%、1.61%、2.00%和3.80%,由输血次数引起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史占输血反应的53.85%,妊娠史占输血反应的30.77%。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多见,占64.80%,其次是过敏反应,占32.60%。结论过滤白细胞血液制品输注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对多次输血的患者,应用过滤白细胞血液制品,以减少输血反应。输血次数越多,输血反应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器官移植外科现已成为医学领域一门新兴学科,而器官移植又与输血密切相关,如何降低输血的副作用,以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成分是白细胞,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则对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白细胞滤器制备少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旭  张晋琳 《华西医学》1997,12(3):281-283
目的:探讨由白细胞滤器制备的少白细胞的红地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临床选择38例有多次输血史、近期连续发生两次及以上的非溶生发热性输血反应的血液患者,再次输血时,使用经白细胞器制备的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品观察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尿色等,并分别测定输血前后24小时的血红蛋白含量,每次输血前抽血测定白细胞抗体、淋巴细胞毒试验及配合试验。结果:输注过法制备  相似文献   

16.
输血和成分输血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认识到异体白细胞是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以前,血液及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输注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能引起多种不良输血反应。常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输血后移植物抗宿病(GVHD)等输血反应。这主要是由于多次输入的供者白细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作为血液细胞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在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与抗原侵入等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制剂对于白细胞极度低下的严重感染,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特殊患者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但在输血过程中,血液中非治疗成分如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大量的亲细胞病毒存在于人类白细胞中,通过白细胞输注而传播给受血者,诱发免疫反应,因此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已成为临床输血治疗的趋势。本文主要对白细胞的性质及在血制品中的分布、白细胞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少白细胞血液的制备)以及去除白细胞的标准及影响因素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输血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异体输血存在着诸多不良反应.如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即为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主要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不良症状。发生率在10.2—41.0%。为了防治因输注白细胞后产生HLA抗体进而引起FNHTR的发生。本院已将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去白细胞输血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0月~2003年10月325名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主要出现在多次输血、多次妊娠等患者中。单纯白细胞比全血、血浆、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输血时的FNHTRs的发生率高(P<0.01)。结论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可有效降低FNHTRs的发生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减少临床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提倡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方法血液成分在去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质量检测,数据以x±s表示。结果血液去除白细胞以后有效成分的回收率达86%以上,白细胞残留量在1.32×106/U以下,血液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小于530mg/L,无溶血现象。结论去除白细胞后的血液质量较好、外观色泽鲜、含氧度高、输注流畅,输血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