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病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密切,凝血过程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体内凝血过程的启动是通过组织因子途径(TFP),但由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存在,它只能生成少量凝血酶,然后少量凝血酶通过截短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脑出血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体检的10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组。将病例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如调控血压和脑水肿、调节磷钙代谢、甘露醇静滴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片20 mg治疗,每天1次,持续3个月。比较病例组和正常组血浆TF和TFPI水平;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TF、TFPI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TF和TFPI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F、TFPI和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FP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TF或TFPI与血脂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术后脑出血患者,能够降低TF水平,提高TFPI水平,对于纠正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有机溶剂抽提法对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动态检测血浆LPA含量,分析其与梗死部位(皮质支和深穿支)的关系,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发病后6h血浆LPA含量[(3.45±0.32)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3±0.31)μmol/L,P〈0.01],并在发病后24h达到高峰[(4.05±0.51)μmol/L],14d接近正常,与高峰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质支组发病后24h血浆LPA水平[(4.64±0.55)μmol/L]高于深穿支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与病程、病灶部位有关。LPA在急性脑梗死发生时具有预警作用,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UA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丹红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TF浓度。结果 2周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TF浓度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丹红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F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ET,AN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测定老年急性脑梗死组109例,冠心病组87例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60例的血浆ET,ANP水平。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d2,15,30的血浆ET,ANP含量分别(141.3±10.7),(142.7±18.2);(123.6±4.3),(118.6±12.1);(85.4±15.7),(101.9±9.3)pg·mL~(-1),老年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入组初血浆ET,ANP含量分别为(85.7±10.2),(103.9±9.3);(45.7±12.2),(67.4±9.5)pg·mL~(-1)。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ET,A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ANP含量均逐渐降低。结论:ET,AN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287T/C多态性,探讨TFPI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14例脑梗死患者、116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的TFPI-287T/C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TFPI基因-287T/C多态性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脑梗死组TFPI-287T/C具有杂合突变型(TC)基因型个体的频数(43.9%)高于健康对照组(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P<0.05);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高于对照组(χ2=5.831,P<0.05);正常纯合子(TT)基因型个体的频数(45.6%)低于健康对照组(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5,P<0.05)。结论 TFPI基因-287T/C多态性与我国人群脑梗死易感性有关,杂合突变基因型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哮喘)主要以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支气管痉挛为特征。近年资料表明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与体内多种炎性介质或细胞因子有密切关系人肿瘤坏死因子(TNF)为其中一种细胞因子。本文对28例哮喘患者血浆TNF含量进行测定,旨在探讨哮喘患者血浆TNF含量变化与哮喘发作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检测对象哮喘急性发作组:共28例,男如例,女12例;年龄19-42岁,平均月岁;哮喘病史3-17年,乎均8.5年。哮喘缓解组:共对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2-M岁,平均月岁。正常对照组:共29例,男12例,女问例;年龄对一36岁,平均3…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再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当作对照组,选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液HCY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HCY,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和脑梗死紧密相关,它不仅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还是一项引起脑梗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朱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3):2002-2003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1],对于脑卒中患者有重要的影响.文献[2]报道对于吸烟与脑卒中患者血浆组织因子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吸烟对脑卒中患者血浆TE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人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根据吸烟情况分成了两组,吸烟组和不吸烟组各42例.两组年龄、病程、病情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意义,为提高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体检时均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记录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及与对照组健康人群对比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研究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判断其是否属于脑梗死高危人群并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若患者已发生脑梗死疾病,应监测其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判断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自理能力完全恢复率分别为73.5%、5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为(25.6±1.9)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2.1±2.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9%、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0,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8.2%、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与梗塞灶面积、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ILAS)法测定了68例脑梗塞患者及46例正常对照组TNF-α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病后3天TNF-α含量最高,恢复期TNF-α含量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NF-α含量与梗塞灶面积和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NF-α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中的关键介质。TNF-α参与了脑梗塞患者炎症/免疫反应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20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评定疗效,观察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等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异常患者的治疗无效病例所占比例分别高于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影响,及时处理上述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勇  陈才  郑茜 《中国医药》2013,8(1):31-32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ACI)病情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因ACI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天取血检测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以40名社区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7、14天取血检测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为(3.5±1.0)g/L,D-二聚体(0.4±0.1)g/L,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3、7、14天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12.7±3.2)g/L,(1.8±0.3)g/L;(9.6±5.0)g/L,(1.4±0.7)g/L;(6.6±3.4)g/L,(0.9±0.3)g/L;(3.7±1.0)g/L,(0.6±0,4)g/L。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第3、7天二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7、14天二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浆中TF、F-TFPI含量的变化,了解TF、F-TFPI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2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及对照组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 脑血栓形成组TF升高、F-TFP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TFPI作为一种新的抗凝物质用于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以期为急性脑梗死提供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2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氯吡格雷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氯吡格雷75mg,1次/d,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和第21天检测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结果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1d较治疗前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深穿支梗死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3d后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对皮层支梗死及深穿支梗死均有效,而深穿支梗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下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市4家综合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住的630例患者筛选分为3组,即Z(中成药物)组210例、H(化学药物)组210例、L(联合用药)组210例。应用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4 d,运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3组治疗方案的人均成本分别为:3 235.8元、3 695.04元、4 605.8元;显效率分别为:65.24%、77.14%、92.86%。结论 3种治疗方案中L1组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改变,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双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将85例急性脑梗塞患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于用药前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且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结果 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在治疗后第4、6、8、10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用药前后PT、PLT、BT、CT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且有良好的安全性;控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NBNP与CR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前体(NTBNP)与C-反应蛋白(CRP)在脑梗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40例亚急期患者血浆NTBNP与CRP浓度,并以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NTBNP、CRP含量显著高于亚急性期(P〈0.01),且两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浆BNP、CRP含量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NTBNP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