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本文报道2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儿良性惊厥发作病例,初步探讨其可能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惊厥是由多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常见症状 ,好发于婴儿期 ,对其进行病因分析以利干预。方法 :根据患儿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钙、碱性磷酸酶、脑电图、脑脊液及脑CT等临床检查 ,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高热惊厥 2 9.5 % ,颅脑疾病 4 3.0 % ,低钙性手足搐搦 2 5 .0 % ,病因未明者 2 .5 % ;0~ 4月龄发病率为 5 5 .0 % ,5~ 8月龄发病率为 35 .0 % ,9~ 12月龄发病率为 10 .0 % ,各组间比较P <0 .0 0 1;发病季节 ,1~ 3月份发病率为 4 0 .0 %、4~ 8月份 2 5 .0 %、9~ 12月份 35 .0 % ,月份间比较P <0 .0 0 1。 2 0 0例患儿经病因治疗同时 ,用苯巴比妥钠抗惊厥疗效满意。结论 :颅脑疾病、高热惊厥、低钙性手足抽搐为惊厥的主要原因 ,月龄越小 ,发病率越高。除病因治疗外 ,可镇静止惊治疗  相似文献   

4.
Fahr病又称特发性两侧对称性大脑基底节钙化症,它可有家族史,也可无家族史,有家族史或遗传学依据的称为家族性Fahr病。临床较少见,现报道一家系。  相似文献   

5.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两家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诊断收集2个GEFS^+家系,并对受累者全面检查,建立了全面的家系谱和该病详细的临床资料。结合其临床资料和国内外文献对该病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个家系共有53位成员,其中受累者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为10个月至39岁,起病年龄为6个月至5岁,具有广泛的临床发作谱。受累者中,FS6例,FS^+2例。FS^+伴失神发作1例,FS^+伴失张力发作2例。所有脑电图异常者均呈现全面性癫痫样放电。其中,5例患者目前给予抗癫痫药治疗。症状控制良好。本组所有受累者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头颅CT或MRI检查正常。结论GEFS^+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的癫痫综合征。其临床发作以FS和FS^+为主要表型,并且在FS^+的基础上多合并全面性癫痫发作。家族史调查是诊断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轻度胃肠炎并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表现及惊厥发作特点.探讨抗惊厥药物疗效.方法 总结32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对BICE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抗惊厥药物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13 ~ 18个月者占65.6%(21/32),年龄(14.2±4.3)个月,9~ 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68.8%(22/32).胃肠炎症状较轻.血电解质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均正常.脑电图1例于中央区散在癫痫样放电,余均正常.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14例阳性.惊厥多发生于病程(2.2±0.4)d.24例(75.0%)出现2次及2次以上惊厥.应用水合氯醛及苯巴比妥预防惊厥发作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半年以上均正常.结论 BICE多发病于9~12月份,多见于1~2岁小儿.消化道症状多较轻,惊厥常出现2次及2次以上发作.抗惊厥药物预防发作疗效欠佳.神经系统检查多正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近年来在国内有个别报道。以往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识,造成了诊断和治疗上的混乱。在临床工作中本病并不少见,但难以用现成的术语表达此类惊厥的临床特征。我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曾收治48例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并于出院后追踪随访,了解惊厥复发情况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现总结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体检中发现1例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但心电图明显缺血性ST-T改变,经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遂对其家系进行了调查,发现3代中有5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痈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38例小儿惊厥临床特点的观察及治疗,探讨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选取38例小儿惊厥患者的病因、惊厥发作形式、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脑电图和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予以观察和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在38例小儿惊厥者中,以高热所致惊厥发生率最高,且明显高于维生素D缺乏、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癫痫、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940、7.869、8.630、9.082、10.000,均P<0.05);发作形式以单纯型发生率最高(81.58%)、发作次数以1次发生率最高(84.21%)、发作持续时间以5min以内发生率最高(94.74%);治疗总有效率达92.11%、复发率占10.53%。结论明确小儿惊厥的病因、加强临床特点分析对早期诊断以及根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惊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氯硝安定肌注与灌肠在治疗小儿惊厥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苍南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惊厥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氯硝安定肌注组、苯巴比妥钠肌注组、氯硝安定灌肠组和水合氯醛灌肠组,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氯硝安定肌注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苯巴比妥钠肌注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P<0.05);氯硝安定灌肠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水合氯醛灌肠组(60.00%)(χ^2=5.689,P<0.05);氯硝安定肌注组与灌肠组24 h内均未见惊厥复发,苯巴比妥钠组8例复发,水合氯醛组10例复发;4组用药后均无呼吸抑制、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氯硝安定肌注、灌肠能有效及时控制惊厥,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13年1月-2016年2月住院治疗的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48例进行临床观察,收集患儿年龄、性别、惊厥发生年龄、出现时间、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类型、首发时脑电图特点、家族史、影像学特点等数据,病愈后进行2~39个月随访,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在48例患儿中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33个月;男女比例5∶7;腹泻1 d出现惊厥者11例,腹泻2 d出现惊厥者9例,腹泻3 d以上出现惊厥者28例;腹泻后仅有1次惊厥者32例,2次惊厥者10例,3次以上惊厥者6例;惊厥持续时间小于5 min者34例,持续5 min以上者14例;48例患儿中38例为全面性发作,10例为局灶性发作。惊厥发作1周内脑电图异常者15例;48例患儿中7例有惊厥家族史;影像学检查中7例存在异常,余41例未见异常。随访6例复发,占12.50%,其中脑电图异常者5例,考虑诊断癫痫。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存在复发,初期脑电图异常可能为高危因素,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再发惊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儿科住院的>28天且新生儿期发生过惊厥的患儿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为期1~36个月的随访,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对2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进行病史采集,结果表明,引起新生儿惊厥的首要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占35%;发作类型以微小发作为主,占45%;新生儿期惊厥患儿有孕产高危因素者7例,有惊厥家族史者2例,影像学异常者10例,脑电图异常者14例;对20例新生儿惊厥进行长期随访, 12例出现不同程度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12例出现癫痫发作,其中10例患儿发作减少<50%,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诊断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对可能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期影像学异常及脑电监测结果异常对预后评估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结论 新生儿惊厥病因以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新生儿惊厥可继发癫痫及发育落后,且通常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新生儿惊厥预后应作出早期判断及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秋冬季腹泻合并惊厥的原因.方法:对36例秋冬季腹泻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中枢感染、电介质紊乱、高热惊厥,维生素B1、维生素K1缺乏等均可引起秋冬季腹泻合并惊厥.结论:秋冬季腹泻合并惊厥由多种因素引起,临床应综合考虑,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 ( β- EP)在复杂性高热惊厥发病中的作用及纳洛酮治疗效果。方法 :将 5 5例复杂性高热惊厥 ( complicated febrile convulsion,CFC)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两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 ,治疗组加用国产盐酸纳洛酮 ,按每次 0 .0 2~ 0 .0 4 mg·kg- 1 ,每 8h1次 ,连续使用 3~ 5 d。治疗前后对患儿的血浆和脑脊液 ( CSF)中 β- EP进行放射免疫测定 ,观察惊厥复发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浆和脑脊液 β- EP无明显差别 ,P>0 .0 5。治疗后 5 d复查血浆和脑脊液 β- EP水平 ,纳洛酮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两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 ,P<0 .0 5。纳洛酮组所有患儿发热时均无惊厥再发作 ,脑电图好转。结论 :β-内啡肽 ( β- EP)与复杂性高热惊厥的发生密切相关 ,纳洛酮可以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 ,减少 CFC发热时惊厥再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4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7例患儿给予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对照组37例患儿给予肌内注射安痛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7例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可作为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为指导的分级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病情转归、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救治的74例高热惊厥患儿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以PEWS评分为指导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惊厥发生次数及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惊厥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惊厥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各项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EWS评分为指导的分级护理有助于促进小儿高热惊厥病情恢复,对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SFT)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结构式家庭治疗理论和技巧,通过重组家庭的角色、任务和界限,改善ADHD患儿的家庭内部环境。结果 经过结构式家庭治疗,研究组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和成功性评分均有明显提高,而矛盾性和控制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结构式家庭治疗对于改善ADHD患儿的家庭内部环境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以提高儿童ADHD临床综合治疗与干预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