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在昏仆期以辨别闭证,脱证为关键,昏仆期后可辨证地选用补益,清热、熄风、化痰、活血等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1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脑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大椎、至阳等穴位用醒脑开窍手法加常规药物治疗,并设立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针刺组治愈率30.25%,显效率36.42%,好转率27.78%,总有效率94.4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脑梗死较脑出血疗效显著.结论:针刺可提高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近五年来,我科用针刺疗法收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5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其疗效分析如下.本组65例均为遗留肢体偏瘫等后遗症,而收入我科的家庭病房者。其中因脑血栓所致者53例,脑溢血所致者12例。偏瘫部位在左侧者38例,右侧者27例,伴有面瘫者26例。血压平均值为20±3.3/12±1.3KPa,全组年龄最小为43岁,最大年龄为82岁,以50~70岁间为最多,平均年龄为62±11.1岁.性别为男性者32例,女性为33例。从事脑力劳动者14例,体力劳动者51例。病程最短者为一周,最长者为二年,少于半年者44例,≥半年者15例,≥1年者6例。辨证施针方法根据本组患者多属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后中伤经脉而致肢体偏废的特点,采用下列方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意外疾病62例康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意外疾病是指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 ,以起病急 ,出现部分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 ,笔者在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手段 ,采用中药、针灸、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提高了脑血管疾病的生存质量。现就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从 2 0 0 1年起共收治 6 2例。其中 ,男性 2 9例 ,女性 33例 ;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者 2周 ,最长 2年。6 2例患者均经CT确诊 ,其中脑出血 2 2例 ,脑梗塞 40例 ,治疗时间最短者 3周 ,最长者 12周。2 治疗方法中 药 脑血管疾病患者多伴有语言不利…  相似文献   

5.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疗效。方法 将 10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5 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背、腰部华佗夹脊穴配合头针治疗 ,对照组采用体针配合头针治疗。结果与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6.
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脑血管意外56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颈夹脊穴在治疗脑血管意外中的疗效。方法 :取颈夹脊穴 ,头皮针运动区。结果 :共观察 5 6例 ,总有效率 98.2 %。提示 :颈夹脊穴对于脑血管的侧支循环的形成 ,病灶的修复 ,复活处于缺氧麻痹状态的细胞 ,使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梁东辉 《新中医》1991,23(8):34-34
脑血管意外在我国的发病率,致残率高达86.5%,我们采用以针刺为主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选择206例临床确诊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患者,其中男125例,女81例,平均年龄57.2岁。发病情况:左瘫112例,右瘫94例;肌力0~Ⅰ级(全瘫)42例,肌力Ⅲ级(重瘫)  相似文献   

8.
近年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很多研究显示,该病发生与微血管舒缩功能或管径本身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在促进微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作用,表明针刺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八十年代开始,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中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从方法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不但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在研究针灸治疗中风病机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1 治疗方法和疗效1.1 体针1.1.1 取穴和疗效分析1.1.1.1 依患者中脏腑和中经络不同而取穴。杨氏治疗中风闭证急性期取双手十二井或十宣穴、百会、风府、水沟、风池、涌泉,并随证配穴,中经络者取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驰缓性偏瘫配曲池、合谷、外关、后溪、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等阳经经穴为主,痉挛性偏瘫配曲泽、尺泽、间使、内关、大陵、大渊、神门、曲泉、阴谷、阴陵泉、三阴交、中封、太溪、大冲等阴经经穴为主。并依据其他兼症之不同而随症配穴。吕  相似文献   

10.
针刺结合简易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震 《河北中医》2007,29(7):622-623
现代神经康复治疗中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可针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吞咽困难中出现的不同情形,由专业治疗师采用功能强化训练,通过运动、学习、锻炼,再运动、再学习、再锻炼的康复理念,重建失去的运动功能程序,完成对脑血管意外后引起的大脑组织损害的一个代偿的重组.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59,自引:7,他引:59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随机设立康复对照组,结果:根据床边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价:针刺组治愈率31.7%,有效率61.6%,总有效率93.3%,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起效快,且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针刺组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球麻组,根据电视荧光吞咽功能评价;针刺组治愈率25.0%,有效率60.0%,总有效率85.0%,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试论现代针灸治疗中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光  贾少微  王凡 《中国针灸》2001,21(7):18-26
回顾了国内外针灸研究的历史和,指出了目前针刺治疗中风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我国针刺治疗中风临床研究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疗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及心电图检查。结果:针刺治疗组对急性脑卒中引发心脏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电图的改善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针刺内关,水沟等穴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引发的心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机理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机理。方法:测定针刺前、后5分钟和疗前、疗后的吞咽相关肌肉肌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结果:真性球麻痹患者疗后环甲肌振幅、时限及舌肌时限较疗前降低。假性球麻痹患者疗前、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针刺主要是调节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当中的吞咽中枢对于吞咽反射的控制作用,协调吞咽诸肌的运动;而对于真性球麻痹障碍,针刺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促使损伤的周围神经恢复,从而起到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5.
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研究取得了大量进展。脑血流图是早期研究采用的方法。彩色多普勒和单光子发射CT(SPECT)观察针刺研究结果更精确和直观。动物实验表明,针灸可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和改善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表明,针炙确实可以增加局部脑血流量、改善脑功能活动。神经系统调节是针灸产生效应的基础,今后应进一步紧密结合临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癫痫近年来的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介绍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癫痫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作用机理研究、临床疗效评价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治疗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卒中后尿失禁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卒中患者合并尿失禁多见急迫性尿失禁,通过电针次Liao、会阳、肾俞、三阴交、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P〈0.01),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压力、膀胱最大容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力有显著意义(P〈0.05),证实该组穴位通过改善逼尿肌功能和膀胱顺应性,从而治愈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8.
头针配合药物治疗脑血管病5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云琴  张熙 《中国针灸》1994,14(5):13-14
头针配合药物治疗脑血管病59例疗效分析李云琴,张熙,王苏,景荣,马力(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100700)主题词脑血管意外/针灸疗法;头针;针药并用Treatmentof59casesofCerebrovascularDisordersbyScalpA...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应用通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发病早期(24-48小时)应用通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通腑针刺治疗组及发病1周后常规针刺(包括头针和体针)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腑针刺法的早期应用能显著地提高脑卒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机理研究重点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对针灸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优选,进而优选针药结合方案,可提高对中风病治疗的疗效,对其机制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脑屏障及脑保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