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在慢性脑灌流不足状态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慢性脑灌流不足的代偿与适应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制备动物模型;运用Westem印迹检测2 VO后1d和6周时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海马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1d即上升,6周时进一步升高。结论:慢性脑灌流不足时HIF-1α和VEFG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慢性脑灌流不足的代偿与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大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中脑红蛋白的表达以及神经节苷脂GM1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慢性脑供血不足模型组、神经节苷脂GM1干预模型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供血不足动物模型,模型建立8周后,GM1干预组每天腹腔注射GM130mg/kg,持续2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只作双侧颈总动脉分离,不行血管结扎,其余步骤同模型组。结果 脑红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中,在大脑中分布广泛。假手术组大鼠皮质和纹状体中有一定数量的脑红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而慢性脑供血不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GM1干预组较模型组进一步增加。结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后脑红蛋白的表达有部分代偿性提高,GM1可部分提高脑红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有关急性缺血性脑损害的研究表明[1] ,其病理过程伴有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血源性白细胞和T细胞的入侵。本实验通过老龄大鼠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双重结扎(2VO)之慢性脑灌注不足模型 ,探讨在慢性脑灌注不足情况下免疫细胞与脑损害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 :30只老龄Wistar大鼠选自本院实验动物中心 ,雌雄不限 ,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 ,持久性 2VO 1、2、3、4月组和治疗组 ,每组 5只。参照Wakita等[2 ] 方法制作慢性脑灌注不足动物模型。组织学检查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免疫细胞的检测采用冰冻切片 ,选用德国宝灵曼公司试…  相似文献   

4.
慢性脑供血不足新思维(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第5期)4关于诊断标准在复习了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各种诊断标准后,我们提出的诊断标准为:4·1年龄大于60岁(可放宽到45岁以上)。4·2有引起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引起脑动脉硬化等结构性血管病变及慢性血液动力学障碍的旁证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史(危险因素);有慢性心衰或长期低血压等病史(脑灌注不足);或冠心病、周围动脉(眼动脉、颞动脉、桡动脉等)硬化表现;或可闻及脑灌注动脉的血管杂音(动脉硬化或血管狭窄旁证)。4·3有慢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如头晕、头昏、头胀痛,记忆力减退(以近记忆力明显),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工作能…  相似文献   

5.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的病理与行为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永久性结扎成年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导致慢性颈动脉系统灌注不足(CVI),分析其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方法Wistar大鼠110只分为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单纯缺血组永久性结扎成年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CVI模型。于术后第3、9周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分析CVI大鼠术后视空间记忆损害的特点;采用HE、Bielschowsky银浸染法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术后不同时间实验动物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各组大鼠均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单纯缺血组大鼠第3周平台定位时间、搜索策略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第9周尤为明显(P<0.001)。病理学结果显示,单纯缺血组呈轻度缺血性改变,神经元减少代之以胶质细胞增生;银染色法示部分顶叶、海马神经细胞嗜银样变,突起迂曲,类似神经元纤维缠结样改变。结论永久性结扎成年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引起的慢性CVI模型出现行为学障碍及脑组织轻度缺血性病理学改变,提示慢性CVI可能在神经变性疾病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和T细胞在慢性脑灌注不足脑损害中的活动。方法 70只老龄Wistar大鼠持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其中12只接受环孢霉素A(CsA)治疗。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和T细胞。实现研究为持久性2V01~4月。结果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造成了明显的脑损害与白细胞和T细胞的入侵。1~4月,白细胞在皮层、白质和海马的活动均减少,而T细胞的活动在皮层下白质增多,在皮层和海马减少。同时脑损害加重。CsA治疗后白细胞和T细胞的活动明显减弱,脑损害减轻。结论 慢性脑灌注不足的病理损害,尤其白质损害中,T细胞伴有重要作用,白细胞仅起次要作用。CsA能抑制白细胞和T细胞的活动,从而防治了脑损害。  相似文献   

7.
老龄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行为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老龄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行为学变化。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制作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模型,第1、3、5d对两组进行卒中指数评分、自发性活动测定;第1、4、8、12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攀绳肌力实验。结果 卒中指数和自发性活动测定。手术组第1d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第3,5d相比无差异。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手术组在术后第8周及12周与对照组相比。学习记忆功能显著下降,木后12周内大鼠攀绳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脑灌注模型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永久性的损伤作用,而对运动功能无显著性影响。因此,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是研究认知功能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性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P300改变的特点,以期提高对CCCI认知功能受损的诊断水平.方法 使用MoCA对22例住院老年CCCl患者及16例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定.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oddball程序检测患者及对照组的P300.结果 老年CCCI组MoCA评定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18.23±1.8 vs 22.19±5.96,P<0.05)对各项得分分析显示,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和记忆两项差异显著(2.18±0.66 vs 2.62±1.15,P<0.05;2.64±0.66 vs 3.44±1.15,P<0.05).老年CCCI组P300峰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445.45±37.5)ms vs(336.38±16.50)ms,P<0.01.结论 老年CCCI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和记忆受损较为突出,老年CCCl患者P30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认知功能受损.MoCA和P300是评估老年CCCI患者认知功能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内科2011-06—2011-12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45.6岁,病程4~12个月;合并高  相似文献   

10.
慢性脑供血不足新思维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89年、1990年WHO、美国在脑血管病分类中相继取消了脑动脉硬化症这一诊断名称。但在1990年日本又提出了慢性脑供血不足这一名称,其后并制定了诊断标准;我国在临床上应用该名称也较广泛,在1995年因考虑到该名称涵义不确切,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等将脑动脉硬化症和慢性脑供血不足等名称从脑血管病分类中剔出。近来对该病进行了学习与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低灌注状态脑组织神经肽Y1受体的mRNA表达。方法:建立左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端侧吻合的大鼠模型,测定吻合形成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组织神经肽Y(NPY)改变,检测该组织NPY1R mRNA表达。结果:大鼠静脉动脉端侧吻合形成动静脉分流,左侧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脑组织中NPY增加,NPY1R mRNA表达下降。吻合口阻断后,左侧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NPY1R mRNA表达进一步减低。结论:长期低灌注脑缺血后NPY1R减少,使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下降导致“正常灌注压突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低灌注状态脑组织内皮素受体 (ETAR)的 m RNA表达。方法 :建立左侧颈外静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的 SD大鼠模型 ,测定吻合形成后脑血液动力学及软脑膜与脑表面组织内皮素 (ET- 1)改变 ,应用逆转录 - PCR(RT- PCR)方法检测该组织 ETARm RNA表达。结果 :大鼠静动脉的端侧吻合形成动静脉分流 ,左侧局部脑血流量显著降低 ,形成脑低灌注状态 ,低灌注侧脑组织中 ET- 1增加 ,ETARm RNA表达显著下降。吻合口阻断后 ,左侧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 ,ET- 1进一步增加 ,ETARm RNA表达改变不明显。结论 :长期的低灌注脑缺血后 ETARm RNA的表达下降 ,使得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下降可导致“正常灌注压突破”。  相似文献   

1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Bcl-2、Bax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损伤中bcl-2基因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线栓法制成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阻塞-再通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TUNEL法,分别对大鼠局灶性缺血脑组织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大鼠MCA闭塞2h再通48h后,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周围的内侧尾壳核和额顶部皮层,与Bcl-2和BaX阳性细胞数在该区域的明显增加基本一致。同时,额顶部皮层Bcl-2/Bax阳性细胞数的比例较其他脑区及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Bcl-2和Bax在缺血后表达的比例对缺血性脑损伤中细胞生存与凋亡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周期素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别对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4h,24h,5d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CyclinDlmRNA,CyclinD1,CyclinA和CyclinB1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CyclinD1 mRNA,CyclinD1及 CyclinB1蛋白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缺血灶周围,其分布范围及动态变化规律与Tunel阳性细胞一致。但未见CyclinA蛋白表达。结论:CyclinD1,CyclinB1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过程,此过程可能是细胞周期异常调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缝隙连接蛋白(Cx)32和Cx36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脑低灌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制作慢性脑低灌注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2VO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免疫组化检测2VO大鼠海马各区Cx32和Cx36的表达水平。结果: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假手术对照组显著下降,海马Cx32和Cx36的表达也有降低。结论:Cx32和Cx36可能参与了慢性脑低灌注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活体动态观察慢性脑缺血后小鼠脑血管形态学变化。 方法 Tie2-GFP转基因小鼠7只,左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结合右侧颈总动脉短暂结扎方法制备慢 性脑缺血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前(D0)和脑缺血后7 d(D7),利用颅窗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体观察 小鼠脑缺血前后皮层毛细血管、细动脉及细静脉的变化情况。 结果 ①缺血前和脑缺血后7 d毛细血管直径分别是(6.62±0.75)μm和(12.50±3.29)μm,脑 缺血后毛细血管直径较缺血前扩张(P<0.001);②脑缺血前和脑缺血后7 d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 每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11.67±1.72)个和每RO(I 11.08±2.06)个,差异无显著性 (P =0.0583);③脑缺血前和脑缺血后7 d分支毛细血管、网状毛细血管、集合毛细血管及细动静脉直 通支直径分别为(6.33±0.94)μm vs (12.36±3.20)μm,(6.87±1.10)μm vs (12.37±2.78)μm, (6.37±0.52)μm vs (11.41±3.10)μm及(6.35±0.92)μm vs (13.91±6.17)μm,脑缺血后均扩张 (P分别为<0.01,<0.01,<0.01及<0.05),其中细动静脉直通支扩张最显著;④细静脉直径在D0 和D7时分别为(19.59±8.74)μm和(24.81±6.25)μm,脑缺血后细静脉显著扩张(P =0.0054);而 细动脉直径在D0和D7时分别是(12.71±2.10)μm和(13.20±3.09)μm,无显著性改变(P =0.2947); ⑤可见细动静脉迂曲、吻合支开放及毛细血管走行改变等血管重构现象。 结论 慢性脑缺血后皮层血管发生毛细血管扩张、细静脉扩张等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调节脑 血流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在慢性脑缺血所致大鼠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慢性脑缺血模型,分缺血8周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术后第8周时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Westernbloting检测大鼠海马胞核内PKAca及pCREB的表达。结果: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缺血组大鼠海马中PKAca及pCREB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也下降(P<0.05),且两者之间的下降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慢性脑缺血所致大鼠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在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门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96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标本,WHO分类:Ⅰ级26例,Ⅱ级28例,Ⅲ级20例,Ⅳ级22例;组织学分类: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瘤2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8例,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20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10例,髓母细胞瘤12例和10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中Olig-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瘤阳性表达牢为23.08%(6/26),少突胶质细胞瘤阳性表达率为82.14%(23/28),间变性星形胶质细胞瘤阳性表达率为40.00%(8/20),多形胶质母细胞瘤阳性表达率为30.00%(3/10),髓母细胞瘤阳性表达率为75.00%(9/12)和正常脑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0.00%(6/10);Olig-2阳性率在良性(Ⅰ+Ⅱ)和恶性(Ⅲ+Ⅳ)中分别为53.70%(29/54)和47.62%(20/42),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2阳性率82.14%(23/28)和其它病理类型肿瘤阳性率38.24%(26/68)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瘤中Olig-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胶质细胞瘤及正常脑组织(P〈0.05)。结论Olig-2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明显高表达,但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无明显相关,Olig-2可以作为人脑少突胶质细胞瘤与其它类型胶质细胞瘤鉴别诊断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phrin-B2基因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4例正常脑组织和21例人脑胶质瘤中Ephrin-B2基因的表达。结果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人正常脑组织中未见Ephrin-B2基因明显表达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Ephrin-B2蛋白表达,Ⅲ级、Ⅳ级表达较强,分别与Ⅰ、Ⅱ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Ⅲ级与Ⅳ级之间以及Ⅰ与Ⅱ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phrin-B2蛋白除在肿瘤细胞中有表达外在各级别胶质瘤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呈强阳性结论。Ephrin-B2在胶质瘤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