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药后调理将息诸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桂琴 《中医研究》2003,16(5):15-16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全 ,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临床著作。不仅辨证准确入细 ,方药配伍精当 ,而且注重病人服药后的调理将息 ,常在方药不厌其烦地注明服药后的宜忌。如果按仲景所嘱经过合理的调理 ,可使方药发挥更好的作用 ,并避免出现不利于治疗的情况。这些内容对后世中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所以复习探讨 ,总结归纳仲景药后调护诸法 ,对于辨证施护 ,对于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仲景所列药后调理诸法 ,可为三类 :一为宜者诸法 ,二为忌者诸法 ,三为补救诸法。下面分别探讨。1 宜者诸法凡可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述《伤寒论》中药物煎服法及服药后调护的中医护理思想,为医护人员及病人提供正确的指导。方法运用《伤寒论》中药物煎法护理、服药护理及服药后调养护理,引起医护人员重视辨证施护,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论正确运用药物的煎服护理,重视病人服药后调养,对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口服中药是骨折病人早中晚三期主要的内治方法。作者根据药物类型、剂型、病人年龄等进行正确、合理的服药指导 ,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不同类型药物服用的护理1.1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类 此类药多辛温而燥。饮食上忌辛辣、油腻之品 ,多食小米粥、果汁、豆浆等以滋阴润燥。孕妇应慎用 ,以免妨碍胎气 ,造成流产 ;女病人月经期间慎用或禁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伤肢消肿情况 ,配合热敷及正确的锻炼指导。1.2 培补肝肾、益气补血类 此类药物药性多温热 ,饮食亦忌辛辣、油腻之品 ,多饮温开水。以早、晚口服为宜。用于骨…  相似文献   

4.
浅谈《伤寒杂病论》之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包含丰富的护理学知识,主要是饮食护理与临证护理两个方面,对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保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饮食护理体现了辨证施护与三因制宜的中医护理特色,仲景提出要注意饮食调理以预防疾病.并就病人的饮食宜忌作了专门论述。在热病调护方面仲景明确指出热病初愈或当病邪日渐衰退之际。食肉和勉强多食均在禁忌之列。同时十分重视服药后的饮食护理。临证护理则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及护理操作技术等。仲景倡导医护合一、辨证施护的护理学思想.对于现代中医护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食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具有养生保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抗衰老的作用,所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中医营养学主张常人或病人的饮食"宜"与"忌",饮食的宜忌实质上是强调饮食要有针对性,内容不应该也不可能一个模式,应因人、因地、因病有所不同,这就是中医所讲的饮食.和药物防治疾病一样,在中医营养方面也要求做到"辨证用膳".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益体,害则成疾."故饮食的营养价值不管是食补或食疗,都不应该以其珍、奇、名、贵为出发点,而应着眼于是否得当,护理人员掌握了饮食宜忌,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指导病人正确应用食疗或食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丁秋香(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相似文献   

6.
黄桂菊 《四川中医》2008,26(9):120-121
目的:探讨中医饮食与饮食调护在临床实践中的辨证应用.方法:依据脏腑生理特点,从饮食有节,饮宜清淡,调和五味,饮食要随和,饮食宜忌几方面浅议正确选择食物.结果: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不同,决定选用的食物也不同.结论:中医饮食调护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包含着丰富的护理学知识。仲景围绕药物治疗的护理学思想主要包括重视病情观察、重视药物煎前的处理、重视煎药用水及煎煮法、重视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重视多途径给药及护理操作技术、重视药后观察及重视药后调护等,科学、准确、灵活、高效地将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护理手段丰富多彩,方式、方法简便实用,形成一个完善的中医护理体系。体现了仲景医护合一、辨证施护的护理观,对于现代中医护理有很重要的启迪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益农 《山东中医杂志》1997,16(11):486-486
从小儿疾病的诊断、立法选药、病后调护以及饮食宜忌等方面论述了脾胃的正常生理作用和病机转变对小儿健康生长的关键作用,认为小儿以脾为贵的观点对辨治小儿疾病有指导意义,是中医诊治儿科疾患的重要思辨方法。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过:“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除无之功,反而有害。”说明服药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以下从中药汤剂的服药方法、时间、温度、饮食宜忌及服药后的观察护理等几方面来阐述中药汤剂在临床中的正确服用,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取最佳的疗效。遵守药疗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给药前了解病人的病情、诊断、用药,发药前认真核对,观察药液外观颜色、气味、浓淡,确认无误、无变质后发给病人,严防错发、错服。如病人有疑问时,应认真听取,重新核对,必要时与煎药室联系,确认无误后耐心向病人解释。中药袋上的科…  相似文献   

10.
饮食调护要根据病情,即营养丰富又易消化吸收。病后脾胃生化尚未正常,进食不当可引起“食变”。阳虚证、寒证要禁食生冷;阴虚证、热证要禁食辛辣;心系病要忌烟酒、辛辣、浓茶、咖啡;肺系病宜多素食、忌辛辣烟酒、甜糖、鱼腥之物;脾系病不宜肥甘、宜少油清淡,平时注意脘腹部的保暖;肝肾病人要少生气、少饮酒、少食辛辣助火之品;肾病不宜咸,水肿者可选利水消肿之食品。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根据病情制定食谱,以利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病医、药、护不分,主张“三分治,七分养”,其护理学说在张仲景已有记载,为服桂枝汤后的“将息”和“禁忌”,注重服药后的病理反应与药理反应等护理学说。但后世医家尚不够重视疾病的调护方法,而绍派医家通过实践经验与教训,懂得中医调养护理的重要性,尤其特别强调“忌口”即饮食的宜忌。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特列“瘥后调理法”,便尚不完臻。徐荣斋强调:  相似文献   

12.
饮食调护要根据病情,即营养丰富又易消化吸收.病后脾胃生化尚未正常,进食不当可引起"食变".阳虚证、寒证要禁食生冷;阴虚证、热证要禁食辛辣;心系病要忌烟酒、辛辣、浓茶、咖啡;肺系病宜多素食、忌辛辣烟酒、甜糖、鱼腥之物;脾系病不宜肥甘、宜少油清淡,平时注意脘腹部的保暖;肝肾病人要少生气、少饮酒、少食辛辣助火之品;肾病不宜成.水肿者可选利水消肿之食品.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根据病情制定食谱,以利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既是满足病人防病治病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术,落实中医治疗措施和提高中医治疗率的需要。正确的服药指导能保证、甚至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能增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本文从重视给药前与患者和医生的沟通,做好患者服药温度、服药时间、服药频次和服药禁忌的指导,加强服药后观察,做好出院病人的煎药指导等方面,提出护士应做好中药的服药护理以保证患者服用中药的用药疗效和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谈谈含咽法     
中药服法的选择,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起着一定的作用。历代医家根据病情的需要总结积累了很多的服药方法,比如热药应冷服、寒药宜热饮,上病饭后服药,下病饭前服药,发汗药在服药后应当啜少许热粥以利发汗等等。含咽法也是其中之一种。  相似文献   

15.
药物疗效是中医药的特点,汤药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服药方法.而要取得满意疗效除处方用药切中病机,合理配伍之外,还应有正确的煎药方法.从煎药的容器、用水、特殊煎法等方面去阐述.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烧锅为好,忌铁器.煎药加水量要视药物多少而定,一般头煎加水较少,二煎为多.另外可根据药物体积大小.药物本身的吸水程度来决定加水的量.对一些特殊药品根据其药性采用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熔化、泡服、冲服、打碎等煎法.服药合理,对疗效也有一定影响.服法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服药时间根据其作用可饭前服、饭后服、空服、按时间服、睡前服.汤剂又可分为温服、冷服、鼻饲等.对于使用峻烈毒性药,宜小量至有效为止,勿过量,以免中毒.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来决定不同的服法.  相似文献   

16.
《伤寒杂病论》不仅是中医临床治疗学专著,也同样蕴含着重要的护理学思想。文中从未病先防、整体调护、服药护理、药后护理、饮食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杂病论》的护理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春艳 《中医药导报》2011,17(6):116-117
总结了明代医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的饮食护理思想,将其概括为:预防当忌膏粱厚味,病中注重饮食禁忌,药后善用粥谱调护,病后强调以喜为补。认为这些思想对指导中医外科临床饮食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岩  王芸芸 《四川中医》2002,20(4):18-19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不仅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记载了许多著名方剂而且十分重视辨证施护,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药后护理方法,尤其在药后饮食调护,外部护理,禁忌,卫生等方面论述得十分具体,使饮食调护与药物协同作用,对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保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总结仲景药后护理方法,并细加钻研,旨在宣扬仲景药后护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强调辨证施治、辨证施护相结合,护理时要注意药物煎服法,观察患者服药后的病情变化,重视疾病动态演变过程中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护,以使患者恢复健康。《伤寒杂病论》蕴含着张仲景所倡导的丰富护理学思想。应充分发掘仲景护理学思想,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20.
1 一般调护1.1 情志调护 中风的发生.以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本;以内风、痰浊、邪热、瘀血闭塞于脑腑为标.常因气怒、过劳、酗酒、感寒而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当重视情志护理.避免精神刺激.1.2 饮食调护 应分辨病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定时定量.饮食宜易消化、无刺激、营养丰富.忌烟酒肥甘、过冷过热饮食.神昏应鼻饲流质.2 特殊护理2.1 气道调护 病室安静清洁、适当通风.定时翻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