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刺络拔罐加灸法治疗皮肤瘙痒症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淑颖  王涛 《中国针灸》2004,24(7):510-510
笔者于1999~2002年,运用刺络拔罐加灸法治疗皮肤瘙痒症5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77.14%、31.43%,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8.57%,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刺络放血与西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差异,为皮肤瘙痒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与西药组,每组30例.刺络组采用梅花针叩刺皮损处,叩至局部皮肤潮红,并见隐隐出血为度;西药组口服抗组胺药氯苯那敏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积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刺络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西药组的73.3%(22/30,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刺络组7.33±0.96 vs1.75±0.68,西药组7.38±0.97 vs3.25±2.07,均P<0.05),治疗后刺络组瘙痒积分低于西药组(P<0.05);刺络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西药组分别出现嗜睡24例、头痛4例、口干5例.结论:刺络放血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确切,优于西药氯苯那敏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理论认为,老年皮肤瘙痒症多由血虚风燥而引起。本文结合此病机和老年人脏腑虚弱、气血亏虚的体质特点,提出"重在养血活血,辅以祛风止痒,慎用苦寒凉药"的治疗原则,并在此原则指导下,采取刺络拔罐,并结合针刺和中药并用的治疗方法。刺络拔罐取穴:大椎、至阳、委中;针刺取穴:肺俞、脾俞、胃俞、血海、三阴交、曲池;用药特点:重用养血药,佐以清虚热药。在临床上应用本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部叩刺加拔罐治疗皮肤瘙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建 《中国针灸》2002,22(12):36-44
治法 :取脊柱及其两侧皮肤常规消毒 ,用已消毒的梅花针自颈部以中度刺激叩打至骶部 ,再重点叩打大椎、肺俞、脾俞、胃俞穴部位 ,使其局部微出血 ,然后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在出血部位用闪火法拔罐 ,约 10~ 15分钟后起罐。揩净皮肤血迹。隔日 1次 ,连续 3次为一疗程。结果 :用该法治疗皮肤瘙痒症 36例 ,年龄在 2 0~ 6 5岁之间 ;病程最短 15天 ,最长 1年。分别经 2~ 6次治疗痊愈 ,随访半年未复发。体会 :皮肤瘙痒症是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是指只有瘙痒感觉 ,无原发性皮损的皮肤病。本病与气候寒冷、皮肤干燥、沐浴过度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佘嘉奕  钟吉明 《四川中医》2005,23(8):100-101
目的:观察对比针灸、中药、西药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针灸治疗组36例、中药组33例、西药组31例,分别予针灸加背部叩刺拔罐、中药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20天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针灸组91.67%、中药组72.73%、西药组70.97%,以针灸组效果最好,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优于中药和西药。  相似文献   

7.
方莉  董晓夫  胡玲香 《光明中医》2008,23(5):675-675
植皮术后的创面瘙痒症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其机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解释。西医学认为,植皮术后皮肤、毛囊、皮脂腺、汗腺被损害,残存的汗腺、皮脂腺分泌的物质不能排出而产生刺激;另外胶原组织的增生,使创面内部张力增大,产生瘙痒。笔者运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外伤植皮术后皮肤瘙痒症1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智杰 《河南中医》2012,32(11):1539-1539
胸锁乳突肌痉挛症多由于素体阴血亏虚,过劳汗出当风,荣卫失调,风邪上袭于巅顶,阴血虚不能荣于筋,筋急而抽则头歪.治疗本病可以针灸结合刺络拔罐,取其活血祛风,祛瘀生新之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内侧痛症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膝关节内侧痛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将膝关节内侧痛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加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刺加,IDP治疗,两组均治疗20次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9.0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显效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刺络拔罐加温针灸对膝关节内侧病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刘斌 《山西中医》2012,28(9):24-25
目的:观察运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采用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40例,有效21例,无效0例,临床治愈率为65.57%。结论: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针刺后僵硬症是指患者在进行针刺治疗后取针时以针刺周围较大面积突发的皮肤肌肉僵硬感为主要症状的针刺后并发症。笔者采用剌络拔罐治疗针刺后僵硬症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刺络拔罐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玉欣  王卉 《国医论坛》1997,12(4):38-38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岁~50岁的已婚门诊病人,其中20岁~30岁者39例,31岁~40岁者52例,41岁~50岁者9例;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达Zo年;伴有原发性不孕者2例,继发性不孕者3例。1.2临床诊断症见腹部一例或双侧疼痛,或腰腹坠痛,船尾酸痛等,且在劳思、性交、月经前后加重。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崩漏不孕等症。妇科检查一例或双侧附件增厚或呈条索状,有压痛感及炎住包块,子宫粘连固定,X线、B超、化验室检查均排除陈旧性窗外孕、盆腔结核、卵巢囊肿、慢性阑尾炎等器质性病变。1.3辩证分型气滞血瘀:症见…  相似文献   

13.
浅谈刺络拔罐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刺络拔罐疗法是用梅花针叩击体表的一定部位,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皮肤反应后立即进行拔罐,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是一种外治法。梅花针疗法是一种浅刺皮肤的方法,具有调和阴阳、疏通营卫、舒筋活络的作用。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汽、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刺络拔罐疗法可直接作用于经络皮肤穴位,通过调整经络穴位的气血来达到治疗目的。当人体有病变时,人体所感受到的外邪或内邪之气,均以经络为通路,随气血循行而内传外达,充斥经络穴位,致经气凝滞或气…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20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约为21/6250 ,已成为我国国民首位死因.随着治疗技术进步,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逐步下降,但70% ~80% 患者会遗留不同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中医药疗法在中风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刺络拔罐作为特色中医药疗法中的一种,在中风病的治疗上也起到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16.
刺络拔罐加中药治疗寻常痤疮1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常痤疮,中医又称“粉刺”,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笔者运用中医学理论采用刺络拔罐和中药口服治疗此症1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电针TDP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笔者用电针TDP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7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针配刺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配刺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针加刺络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7%,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分别为50%、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配刺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见效迅速、疗效佳、疗程短、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刺络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miation,LDH)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系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根,产生腰腿痛一系列症状。一般由轻到重又分为: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等,在临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用三棱针点刺背俞穴和背部小红点再拔火罐治疗痤疮的治疗方法,并根据症状辨证用药—内服丸药或汤剂。疗效较为理想,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