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与突变型p53蛋白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TERT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hTERTmRNA和突变型p53蛋白在甲状腺癌中高表达(P<0.05)。②hTERTmRNA与p53蛋白阳性率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③hTERTmRNA与p53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TERTmRN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高表达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②p53蛋白调控hTERTmRNA的表达,p53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增高可激活hTERTm-RNA,从而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③hTERTmRNA和p53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变化可用于评估其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对临床上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三阴乳腺癌(TNBC)组织中C.myc和Skp2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一2011年12月手术切除的TNBC标本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它们和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myc和sk02的表达情况。结果TNBC组织中C.myc和Skp2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率分别为57.14%(32/56)和58.93%(33/5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56例TNBC组织中,C-myc和skp2蛋白在组织学分级Ⅲ级表达率高于I+Ⅱ级(P〈0.05);C.myc和skp2的病理分期Ⅲ期的表达率高于I-Ⅱ期(P〈O.05);表达率高低与腋窝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O.05);相关性分析显示,C.myc和Skp2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O.05)。结论C.myc和Skp2在TNBC中呈明显高表达,与TNB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全晖  邓君 《检验医学》2011,26(6):361-363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核内原癌基因c—myc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建立FQ—PCR法,并以β2-微球蛋白作为内对照测定30名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8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myc的表达水平。结果c—myc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高于前2组(P〈0.05),β2-微球蛋自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乳腺癌患者阳性率为40.7%,良性乳腺疾病组为0。c—myc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和类型无关(P〉0.05),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FQ—PCR技术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快速定量检测c—myc方法,可有效监测乳腺癌的诊断、疗效、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进展期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肿瘤组织分化及p53表达的关系。材料与方法:66例胃癌患者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双期增强检查。术后标本经常规HE染色确定组织分化和免疫组化检测p53的表达。比较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的强化方式与其组织分化及p53在胃癌中表达有关,73.1%(19/26)均匀强化的胃癌病理为高/中分化腺癌,75%(30/40)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病理为低分化腺癌,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CT双期增强的强化率与胃癌组织分化无关(P〉0.05)。p53在分层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在均匀强化的胃癌中阳性表达(P〈0.05)。p53阳性表达与动脉期强化率、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胃壁浸润厚度、门脉期强化率无关(P〉0.05)。结论:胃癌不同的强化方式和双期强化率反映了胃癌的不同组织分化和p53阳性表达,提示胃癌的多层CT增强征象与其组织分化及p53表达有较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突变型P53的存在状态与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相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细胞中突变型P53的存在状态与不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突变型P53、sv40Tag(封闭P53)导入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用MTI法比较各组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结果 导入突变型P53细胞株对5-氟脲嘧啶(5-F)耐药性较导入竞变型P53+sv40Tag细胞株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入突变型P53细胞株和导入突变型P53+sv40Tag细胞株对阿霉素(ADM)耐药性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史(P〈0.05)。导入突变型P53细胞株、导入突变型P53+sv40Tag细胞株及对照组细胞株各组对顺铂(CDDP)耐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变型P53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敏感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突变型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Bcl-2表达与之无关(P〉0.05)。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与预后有关,Bcl-2蛋白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7.
Survivin和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勤  赵卫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168-2171
【目的】探讨Survivin、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及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和62例恶性卵巢肿瘤中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84%(34/6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1);在卵巢癌组织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3.55%(27/6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53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O.05)。【结论】①卵巢癌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存在一定内在联系;②Survivin和p53蛋白是卵巢癌临床重要生物学指标,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对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突变型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而Bcl-2表达与之无关(P〉0.05)。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与预后有关,Bcl-2蛋白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
Wnt-1与Smad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Wnt-1和Smad4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探讨二者在大肠癌演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大肠癌标本中Wnt-1和Smad4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大肠癌组织中Wnt-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P〈0.05),Smad4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②Wnt-1表达与年龄、性别、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大体类型、组织分级有关(P〈0.05);③Smad4表达与年龄、性别、大体类型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有关(P〈0.05);④Wnt-1、Smad4联合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分级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学特性无关(P〉0.05)。结论Wnt-1的高表达和Smad4的低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核因子-κB(NF—κB)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脂多糖(LPS)刺激组,罗格列酮(ROSI)预处理组,选择性拮抗剂2-氯-5-硝基苯胺(GW9662)预处理组。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BMC内PPARγ、NF—κB p65的表达活性,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在正常组大鼠PBMC内NF-κB p65、PPARγ表达均较少。LPS刺激组NF—κB p65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PPARγ表达稍有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I组NF-κB p65表达与LPS刺激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PARγ表达与LPS刺激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GW9662组NF—κB p65表达与LPS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表达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BMC内NF-κB和PPARγ活性变化在LPS刺激组、ROSI组、GW9662组呈显著负相关(LPS刺激组:r=-0.916,P〈0.01;ROSI组:r=-0.605,P〈0.05;GW9662组:r=-0.961,P〈0.01)。在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相关性(r=0.185,P〉0.05)。结论PPA脚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而对MODS大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Met蛋白和端粒酶(Telomerase)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对42例肝细胞癌组织,和10例肝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c-Met蛋白和端粒酶进行定量的检测。结果①c-Met和hTERT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9%和88.09%,对照组分别为30%和40%,两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Met和hTERT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140,P〉0.05);③c-Met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有无包膜、肝硬化及HBsAg无关(P〉0.05),与肿瘤的转移有关(P〈0.05);hTERT与性别、年龄、有无包膜、肿瘤的转移及HBsAg均无关(P〉0.05),与肝硬化有关(P〈0.05);④hTERT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和(-)分别为15、9、5和8例。hTERT阴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Met(+++)、(++)、(+)和(-)分别为0、2、1和2例,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Met蛋白和端粒酶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预后存在着密切关系;端粒酶阳性的肝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要明显的强于端粒酶阴性的肝细胞癌组织,对二者定量的检测能给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突变型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和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VEGF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585,P〈0.01);两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148~11.383,P〈0.05),VEGF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χ^2=0.220,P〉0.05),而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则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χ^2=5.494,P〈0.05)。结论 VEGF和突变型p53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和预后过程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环氧合酶-2(COX-2)、P-糖蛋白(P-gp)和Bcl-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以及hTERT与胰腺癌的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胰腺癌38例,慢性胰腺炎25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以SABC法检测hTERT、COX-2、P-gp和Bcl-2的表达。按手术记录描述肿瘤的病理特征。结果在38例胰腺癌组织中hTERT、P-gp、COX-2、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8%、52.63%、76.32%、57.90%,评分分别为(6.04±1.08)分、(4.50±1.75)分、(5.96±1.60)分、(5.61±1.08)分,而正常胰腺组织和慢性胰腺炎组织的hTERT与Bcl-2阳性表达率和评分均为0,在慢性胰腺炎P-gp、COX-2阳性率分别为20.00%、24.00%,评分分别为(1.21±0.86)分、(3.59±1.42)分,在正常胰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15.00%、0,评分分别为(0.90±0.58)分、0分。胰腺癌组与其他组各项阳性表达率和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hTERT表达与P-gp(rp=0.365,P〈0.05)、COX-2(rp=0.534,P〈0.001)、Bcl-2(rp=0.557,P〈0.001)表达和临床分期(rp=0.333,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TERT、P-gp、COX-2和Bcl-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hTERT表达与P-gp、COX-2、Bcl-2表达和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hTERT mRN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胃癌肿瘤细胞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96例原发性胃癌、50例胃溃疡和6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hTERT mRNA表达水平,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胃癌组hTERT mRNA表达水平(12.78±0.97)copies/ml,显著高于良性胃溃疡组(0.93±0.23)copies/ml和健康对照组(0.29±0.17)copies/ml。多变量分析表明,hTERT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管侵犯、静脉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pTNM分期及CEA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qRT—PCR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定量分析外周血hTERT mRNA转录水平可作为胃癌的肿瘤细胞标志物之一,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53和c-erbB-2的表达与胃癌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13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黏膜内癌23例、浸润至黏膜下层31例、浸润至肌层47例、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38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p53的阳性率比较,黏膜内癌组和浸润至黏膜下层组与浸润至浆膜层或浆膜外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各组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的表达强度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149〉0.05)。c—erbB~2差别明显,在胃癌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时,其表达强度最高(P=0.002〈0.01)。p53和C—erbB-2的阳性表达对胃癌的浸润均有促进作用(尸值分别为0.036、0.000)。p53和c—erbB-2的不同表达强度中,p5311I、c—erbB-2Ⅰ、c—erbB-2Ⅱ和c—erbB-2Ⅲ对胃癌浸润深度均有影响(P值分别为0.001、0.01、0.000、0.000)。结论抑癌基因p53突变可能与胃癌的起源有关;胃癌的浸润主要与癌基因c-erbB-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 E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慢性胆囊炎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Cyclin E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胆囊炎组高,在中-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高分化胆囊癌组织中高,在晚期胆囊癌(Nevin III~V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早期(NevinⅠ,Ⅱ期)胆囊癌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7.76、5.11、6.13,P均<0.05)。 Cyclin E的表达与胆囊癌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χ2=0.04,P>0.05)。 p5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胆囊炎组高,在中-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高分化胆囊癌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3.46、12.77,P均<0.05)。 p53的表达与胆囊癌Nevin分期及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χ2分别=0.09、0.18,P均>0.05)。Cyclin E表达阳性的胆囊癌患者1年生存率比表达阴性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P<0.05)。p53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1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χ2=0.11,P>0.05)。结论结合分析Cyclin E和p53在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对胆囊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基因(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p73、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中WWOX、p73及Bax的表达,并以20例结直肠黏膜炎症为对照。结果①WWOX、Ba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5.86%、58.62%,显著低于结直肠黏膜炎症的65%、85%(P〈0.01,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P〈0.05),且WWOX的表达在癌组织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②p7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炎症组(63.79%vs 30%,P〈0.0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③WWOX与p73的表达无关(χ2=0.072,P〉0.05),而与Bax的表达有关(χ2=6.561,P〈0.05)。结论 WWOX、p73及Bax参与调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且WWOX与Bax协同作用,在结直肠癌的预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38例正常胃组织中p16和p53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1.1%(12/5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59.6%(34/57)和正常胃组织89.5%(34/38,P〈0.05);P53蛋白的阳性率为80.7%(46/57),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42.1%(24/57)和正常胃组织0%(0/38,P〈0.05)。P16和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P16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β1受体Ⅰ抑制剂(LY364947)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作用下,绒毛膜癌JEG- 3细胞中c-myc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5 ng/ml的TGF-β1以及1 μM 、3 μM TGF受体Ⅰ抑制剂(LY364947)和1 μM 、3 μM p38MAPK抑制剂(SB203580)作用JEG- 3细胞,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myc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 ng/ml TGF-β1组细胞中c-myc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和TGF-β受体Ⅰ抑制剂(LY364947)均抑制了c-myc mRNA的表达,且抑制作用与应用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c-myc作为TGFβ1/Smads通路的下游靶基因,其调控有赖于TGFβ1与受体Ⅰ的结合,同时,在绒毛膜癌JEG-3细胞中,TGF-β1介导的Smad途径与 p38 MAPK信号转导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