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是当今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一个难点。由于α-干扰素(IFN-α)在体内半衰期太短,而且不能集中分布在肝脏,因此其疗效不很满意。以聚乙二醇包裹IFN-α制备的长效IFN,可明显提高IFN-α在CHC治疗中的效果,尤其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长效IFN对难治性CHC也能显著提高持续应答率,且不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干扰素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作者对使用干扰素治疗的1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和1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亚群与肝内人白细胞抗原(HLA-1、HLA-2)和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作了比较研究。根据患者肌注重组α干扰素(rIFN-α)的剂量(3~18MIU,共4周)分为以下4组:(1)CHB(6)组(即每日肌注6MIU IFN)6例;(2)CHB(18)组5例;(3)CHC(3)组3例;(4)CHC(6)组7例。结果表明,在应用IFN治疗前,4组血清ALT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CHC患者经IFN治疗2周后血清ALT平均水平明显下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IFN)单用或与抗病毒药物联用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方法,但有关其副作用的报道并不少见。作者报道2例CHC患者在应用IFN-α治疗期间出现乳糜泻的各种临床特征,但在停止IFN治疗并给予无麸质饮食后,患者的症状和组织学紊乱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基线HBsAg定量值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对55例PEG-IFNα2b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雅培i2000HBsAg试剂动态检测血清基线、治疗期间HBVDNA载量或HBsAg滴度。评估HBsAg定量值对PEG-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作用。结果经PEG-IFNα2b单药治疗48周后,HBsAg基线>20000IU/mL(A组)的患者18例,获得病毒学应答(VR)率16.67%;1500~20000IU/mL(B组)的26例,获得VR应答率42.31%;<1500IU/mL(C组)11例,获得VR应答率63.64%。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log10HBsAg下降值大于0.5组与小于0.5组间取得VR与SVR(持续性病毒应答)的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10HBsAg下降值>1.0组与<1.0组间取得VR与SVR的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8例中,有16例经PEG-IFNα2b单药治疗24~48周,HBVDNA仍为阳性。结论HBsAg基线水平联合HBVDNA定量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预测指标,对优化PEG-IFNα2b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并有明显的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倾向,本文综述了目前用于CHC抗病毒治疗的三种主要方法:(1)单用干扰素治疗;(2)联合治疗(联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3)长效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对于单用干扰素(IFN)无效或疗效不稳定的慢性丙型肝炎(CHC)病人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毒唑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CHC时虽不能从血液中清除HCV RNA,但经初步研究表明,当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时,对治疗CHC有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证实两药联用的协同作用,作者选择曾用IFN治疗无效或疗效不稳定的10例CHC病人(6例无效、4例疗效不稳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尽管α-干扰素(IFN-α)已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但很少病人有长期效应。本文作者研究了与IFN疗效有关的几个因素: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RNA水平、组织学特征、IFN剂量、生物化学标记及年龄等。 选择抗-HCV阳性(ELISA-2)但无肝硬变的活动性CHC病人60例,其中35例(1组),用人淋巴母细胞IFN治疗,5MU,每周3次,疗程24周(总量360MU);另25例(2组)先用5MU,每周3次,治疗12周,然后用2.5MU,每周3次,疗程24周(总剂量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丙肝)者50%以上发展成慢性肝炎,其肝组织清理改变可日益加重。近年,国内外用干扰素治疗丙肝取得初步疗效[1~3]。本院于1992年起用重组α-2b干扰素(α-2b-IFN)联合病毒叹治疗丙肝19例,并与单用α-2b-IFN相对照,旨在提高治愈好转率,经随访已2年余,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我院1992年12月~1994年3月收治的丙肝37例,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商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诊为慢性丙肝(CH),5例经肝穿病理检查,临床与病理诊断相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γ-干扰素(IFN-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及正常人血中NO、IFN-γ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0;DR组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明显低于糖尿病无眼底病组(P<0.05);DR组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明显低于糖尿病无眼底病组(P<0.01)。结论 NO、IFN-γ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NO、IFN-γ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对NO、IFN-γ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egylated interferon plus ribavirin,pegIFN-α/RV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疗效的影响因素,以便辅助判断治疗效果及合理变换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来自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CHC临床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371例CHC患者,总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为6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病毒载量HCV RNA高(OR=0.95,95%CI:0.91~0.99,P=0.012)、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异常(OR=0.87,95%CI:0.78~0.97,P=0.014)及空腹血糖(blood glucose,GLU)水平异常(OR=0.86,95%CI:0.78~0.95,P=0.004)者更不易获得SVR。结论 pegIFN-α/RVB治疗CHC患者的SVR率较高,基线病毒载量、AFP及GLU均是影响持续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80%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可发展成慢性肝炎,如果不治疗大多数患者在20年后可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成肝癌(HCC),故丙型肝炎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社会和公哭卫生问题,其治疗也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抗病毒治疗。常用的干扰素有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α和普通干扰索(IFN)α。我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丙肝38例,其中使用PEG-IFNα+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12例,普通IFNα+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2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在舌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及可行性,探讨舌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TNF,IFN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对化、放疗的影响。结果 (1)TNF,IFN对Tca8113的抑制作用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二者合用时抑制作用比单用时明显增加(P<0.05);(2)TNF,IFN能明显增强低剂量Taxol、DDP、PLM等化疗药物对Tca8113的生长抑制作用(P<0.05)或(P<0.01;(3)TNF能增强2-8Gy放疗剂量下对Tca8113杀伤作用(P<0.01)。结论 TNF、IFN可能提高舌癌(Tca8113)化、放疗效果,降低其毒性,在舌癌的综合治疗中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Env/IFNα-2b融合基因在痘苗病毒中共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实验选择的真核表达载体pJ16,是以痘苗病毒复制非必需区血凝素(HA)基因为侧翼,以牛痘病毒包涵体(ATI)启动子和串联的p7.5突变型早期启动子为基本构件的痘苗病毒表达载体。插入编码AIDS病毒(HIV-1)外膜蛋白env与编码干扰素IFNα-2b基因。方法:经与野生型痘苗病毒在细胞内同源重组,排选HA^-斑。获得重组痘苗病毒vJ16env/IFNα-2b。经免疫荧光、Dot blot、SDS-PAGE、Western blot和免疫小鼠后血清抗体IgG OD值检测。结果:vJ16en/IFNα-2b能表达Env-IFNα-2b融合蛋白,分子量约100kDa。免疫小鼠实验,血清抗体IgG OD值组间均数比较(P<0.001),含IFNα-2b与vJ6env组比较(P>0.05),但有增高趋势。结论:重组病毒表达的Env-IFN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董咸峰 《现代保健》2011,(24):55-5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ct)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BV感染者HBV特异性及天然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 ELISPOT、ELISA比较HBV感染免疫清除期与免疫耐受期患者的PBMCs,分别受HBcAg、CpG-ODN刺激分泌INFγ、INFα的差异。结果 CCpG-ODN刺激HBV感染者PBMCs,100.00%、40.00%的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患者,IFNα分泌实验阳性,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cAg刺激HBV感染者PBMCs分泌IFNα,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患者分别为(578.37±7.73)、(655.25±3.80)ng/L,阳性率分别为12.50%和68.81%(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ELISPOT方法,2组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0、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PBMCs受HBcAg、CpG-ODN刺激分泌INFγ、INFα的HBV特异性及天然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均有差异,鉴别二者,ELISPOT优于ELISA。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低下大鼠肺部抗感染能力的影响。方法:检测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或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并雾化吸入IFNγ1、3、7d的免疫低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的 吞噬及杀菌功能,抗原提呈功能,培养上清中TNF-α活性和IL-1β、IL-6水平,以及血淋巴细胞杀菌功能和血清IFNγ活性,IL-1β、IL-6水平,并于第7天进行左肺白色念珠菌培养计数。结果:雾化吸入IFNγ组大鼠肺白色念珠菌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大鼠(P<0.05);雾化吸入IFNγ组大鼠AM的吞噬及杀菌百分率,Ia抗原表达的阳性率、A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及IL-1β与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P<0.05);两组间血清IFNγ活性、IL-1β和IL-6水平,以及感染后第7天淋巴细胞杀菌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雾化吸入IFNγ可明显增强免疫低下大鼠肺部细胞免疫反应和抗感染能力,但对血细胞免疫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可溶性HLA-Ⅰ类抗原的含量在慢性丙型肝炎(CHC)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80例正常人及78例CHC患者可溶性HLA-Ⅰ类抗原的含量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 CHC完全应答组可溶性HLA-Ⅰ类抗原的含量,在治疗第8周时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16周和第24周,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可溶性HLA-Ⅰ类抗原的含量在治疗中的变化反映了CHC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刘涛  王淑云  刘钫  徐亚丽  刘艺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25-126
目的:研究肥胖或超重者与体重正常者餐前、餐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方法:以体重指数(BMI)≥25为(或超重)组30例,体重指数<25为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于空腹及馒头(100g)餐后2h抽取肘静脉血,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NF的含量。结果:肥胖组空腹、餐后TNF-α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餐后TNF-α水平较空腹明显升高(P<0.001);肥胖组空腹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01);肥胖组、对照组餐后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餐后INS水平肥胖组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肥胖者体内存在INS-TNF-α调节机制失衡,这一平衡失调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CHC)治疗有较大进展,以抗病毒治疗为中心从标准干扰素(interferon,IFN)单治疗发展到以IFN RBV(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近2年来由于pgeylated(PEG,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开发,提倡PEGIFN RBV联合治疗,这种方法使持续病毒应答(SVR)率提高,复发率降低,是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病毒载量与IFN-γ和IL-4的关系,为CHB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和酶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FN-γ和IL-4含量,按HBV DNA含量(拷贝/ml)把CHB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10^7/ml),中载量组(10^6-10^5/ml)和低载量组(<10^5/ml)。结果:CHB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显著降低(t=4.20,P<0.01),IL-4显著增高(t=6.36,P<0.01)。高、中、低载量组之间比较:IFN-γ、IL-4含量有显著差异(分别F=3.65,P<0.05,F=4.89,P<0.05)。IFN-γ在高载量组最低,低载量组最高;IL-4在低载量组最低,高载量组最高。结论:CHB患者存在一定程度TH1/TH2型细胞的失平衡,以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占优势,并随着病毒载量增高而加重。因此,调节TH1/TH2型细胞平衡有助于清除HBV和治疗C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