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18年间收治的CA26例,手术治疗20例,X-刀治疗4例,^60钴放射治疗2例。结果 本组平均病程14个月,头痛,癫痫发作,视力减退及局灶性功能障碍是不同部位CA的主要临床表现,CT多示混杂密度,MRIT1W以混合信号为主,T2W高信号为主,大部分瘤周可见低信号环,数字减影(DSA)示无血管占位征像,手术治疗20例,随访6月-17年,能正常工作15例,占75%,生活能自理5例,占25%,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CA是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手术治疗效果好,CT、MRI联合应用基本能够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 18年间收治的CA 2 6例。手术治疗 2 0例 ,X 刀治疗 4例 ,60 钴放射治疗 2例。结果 本组平均病程 14个月。头痛、癫痫发作、视力减退及局灶性功能障碍是不同部位CA的主要临床表现。CT多示混杂密度。MRIT1W以混合信号为主 ,T2 W高信号为主 ,大部分瘤周可见低信号环。数字减影 (DSA)示无血管占位征像。手术治疗 2 0例 ,随访 6月~ 17年。能正常工作 15例 ,占 75 % ,生活能自理5例 ,占 2 5 %。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CA是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 ,手术治疗效果好。CT、MRI联合应用基本能够确诊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诊断、鉴别、选择术式、保护视力,故对本组45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做一总结分析。方法:将45例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一般资料、CT影像表现及手术状况、病理结果进行总结研究。结果:45例海绵状血管瘤有28例做了CT增强扫描,其中25例增强影明显(CT值 18~55HU,平均37.1HU)。手术29例采取前路开眶,16例做了外侧开眶。45例中有2例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包膜不完整。2例无视力,其中1例术前就失明,另1例肿物与视神经粘连紧密,摘出肿物后没有恢复视力。45例全部做病理检查:43例为海绵状血管瘤。2例为视神经鞘膜瘤。结论: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CT值比其他眶深部肿物该值高是其特征。有2例为视神经鞘膜瘤,联合B超及MRI增强扫描对诊断更有价值。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发生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特别是视神经。手术后也可出现视力丧失等结果,因此采取灵活多样的术式,联合多种影像检查确诊,细心灵巧的手技对摘除肿物及保护视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0-6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妊娠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响、终止妊娠的时机、分娩方式的选择、再次妊娠颅内出血的风险。方法以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终止妊娠的时机、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临床特征: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多无症状,常见临床表现是癫痫及颅内出血。终止妊娠时机:5例均在妊娠36周以后终止妊娠。分娩方式选择:5例均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结论妊娠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临床少见,对于其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目前缺乏大样本研究,有待多学科协作,进一步研究,规范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MRI扫描的影像所见。结果 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8~69岁。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行增强扫描,9例行MRA检查。38例共发现病灶45个。T1WI呈低或等信号8个,呈高信号12个,呈高等低混杂信号25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个,呈中高周低信号21个,呈等或高信号8个,呈低信号3个,8个病灶周围出现脑水肿。7个病灶有占位征象。结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典型MRI表现,MRI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 (C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6a间收治的CA 3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平均病程 5 1a ,癫痫发作、神经功能障碍及脊髓压迫症是主要的临床表现 .CT多为高密度灶 .MRIT1W以混合信号为主 ;T2 W高信号多见 ,大部分瘤周可见环状低信号 .肿瘤获全切者占 84 % ,手术死亡率 6 % .2 2例平均随访 3 6a ,临床改善或无症状者占 92 % .结论 :CA是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 ,CT ,尤其MRI是诊断CA的最敏感方法 ,手术治疗者效果较好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摘要)@杨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  相似文献   

9.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2例,肿瘤主要位于大脑半球和颅中凹,前者为青少年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后者为中年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视力视野障碍和眼球活动受限。该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血供丰富的占位病变,但血管造影很难发现其血供。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位于大脑半球者容易全切,疗效好,位于颅中凹者手术危险较大,难以切除,术后症状常加重。  相似文献   

1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又称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在颅内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约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5%~16%[1].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主要是靠CT和MRI检查,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少数可考虑观察和放射治疗. 术前正确诊断及了解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非常重要.笔者收集2005年~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25例,对其CT和MRI影像进行分析,以提高海颅内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总结了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8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结果 本组平均病程为2.6年,头痛、呕吐、癫痫发作、局限性神经功能损害为脑内CA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表现为由窦状扩张的畸形血管构成,其内无脑组织;CT典型表现为脑实质内类圆形或结节状稍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灶;MRI T1W以等信号为主,T2W以高信号多见,部分可见瘤周环形低信号,无占位效应,无血管流空效应;DSA多表现为无特征的乏血管病变。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 脑内CA是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且效果较好。MRI是诊断脑内CA的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为诊断、鉴别及选择术式、保护视力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将38例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CT影像表现及手术状况、病理结果进行总结研究。结论:3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26例做了CT增强扫描,其中23例有明显增强(CT值 18—55HU,平均37.1HU),经手术摘出肿物,病理证实36例为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中3例不显增强,2例为视神经鞘膜瘤(其中1例术后复发长入颅内)。结论: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CT值比其他眶深部肿物为高是其特征,视神经鞘膜瘤增强不明显。联合B超及MRI增强扫描则更有诊断价值。采取灵活的术式,对肿物的彻底摘除及保护视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1岁,因阵发性头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7天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精神状态良好。左侧眼球突出,视力模糊,粗测无视野缺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四肢活动正常,未引出病理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颅内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少见,手术中出血凶猛。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该肿瘤的治疗有了进一步提高。我院神经外科自1993以来,共收治11例颅内硬膜外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有关手术技术及肿瘤切除进行初步探讨,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认识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12例患者中,11例进行CT检查,10例进行MRI检查,CT和MRI同时检查9例.结果 2例发生在少见部位,10例CT和MRI影像表现不典型.定位诊断均正确,11例定性诊断错误,1例未作定性诊断.结论 CT与MRI联合应用可提高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MRA和CT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6例中,16例行CT检查,23例行MRI检查,12例行MRA检查。所有病例都属脑内型,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 T2W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低信号环绕,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结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综合MRI、MRA和CT表现可明确诊断。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海绵状血管瘤 ( 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血管畸形 ,临床表现以癫痫发作、颅内出血、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发病多在 30~ 5 0岁 [1 ] 。一般人群发病率约为 0 .4%~ 0 .9% [2 ] 。约占脑血管畸形的 8%~15 % [3 ] ,其中海绵状脑干血管瘤约占 9%~ 35 % [4] ,脑室内海绵状血管瘤约占 2 .5 %~ 10 .8% [5 ] 。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 0 .4%~ 2 % [6]。妊娠期及儿童期出血率较高。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 MRI技术的应用 ,使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成为可能。现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治疗方法。临床观察1例随访2年无不适,手术治疗8例。结果:7例术后无并发症,1例术后偏瘫,1例临床观察随访2年无不适。结论:CT、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具有一定特异性,病灶位置及大小是完整切除关键。  相似文献   

20.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内血管先天性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5%~16%。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分为脑内型与脑外型两部分,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又称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中颅窝底、鞍旁等部位。由于CA易反复出血,导致病灶进行性增大,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随着MRI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CA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