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绞痛(PIA)是AMI后综合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据文献报道近期死亡率可达20~40%。现将我科经治50例AMI病例进行分析,以讨论AMI后PIA的发生机制,诱发因素和预后。1 临床资料 50例AMI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AMI后心电图监测2周。每次PIA发作认真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疼痛时间>30min者及时复查心肌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组急性心肌梗塞1090例中,发病后第2至28天,有硬塞后早发性心绞痛379例(34.8%)。379例心绞痛发作1739次,平均每例4.6次。其中287例(76.3%)心绞痛的发作是在静息或(和)轻微的活动状态。有心绞痛史、心肌梗塞史或高血压史者,在梗塞后有与无心绞痛组中,分别占78.1%与62.2%(P〈0.001);40.9%与29.7%(P〈0.001);63.3%与55.6%(P〈0.00 相似文献
3.
4.
5.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预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8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65例(16.7%)发生梗塞后早期心绞痛,其中31例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有87.1%病例有二或三支严重血管病变。心绞痛发作时ECG提示远离梗塞区缺血组比原梗塞区缺血组1年内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更高(P〈0.02),再梗塞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一年病死率分别为23.5%和19%。两组总死亡率为21.1%。结果提示,这些患者中,尤其缺血发生在远离梗塞区患者,可能仍然有较多心肌处于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100083)孙建辉毛节明陈凤荣陈明哲梗塞后早期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较常发生的症状,并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直接影响。本文旨在通过245例AMI分析梗塞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7.
无梗塞前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175例临床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段鲁勤,王其新,李天禄我们对17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无梗塞前心绞痫AMI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990年1月~1995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例,以探讨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MIA)的发生机理、促发因素和预后。1 临床资料 98例AMI病人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AMI后常规心电监测1周,此后若必要随时予以监测。每次PMIA发作时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疼痛时间>30分钟者及时复查心肌酶谱。若4周内心肌酶谱再次升高,症状和心电图符合AMI诊断标准者定为早期再梗塞。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再发心绞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默玲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5)
本文回顾了4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后心绞痛发生情况并与同期住院的49例AMI后未溶栓者进行对比。心绞痛在未溶栓组发生率为51.0%;溶栓组发生率40.8%,其中单溶栓组36.8%,溶栓加抗凝组43.3%,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组分别为35.7%和42.9%。经卡方检验: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AMI早期SK和UK溶栓治疗、溶栓加肝素短期抗凝均不能防止AMI后再缺血。 相似文献
10.
雷作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0):45-47
目的探讨对梗死后心绞痛进行临床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110例,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将这两组分别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观察组中患者以丹红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以西医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为72.7%,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结论对梗死后心绞痛以丹红注射液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可得到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患者血液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可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4岁。因反复胸痛10年,加重3天,以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住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体检:BP17/11kPa(130/85mmHg),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无音,心律齐,心音A2>P2,无病理性心杂音。心电图示Ⅰ、Ⅱ、Ⅲ、avF、V3~6ST段下移0.1~0.25mV,avRST段抬高0.075mV。给予吸氧、口眼阿司匹林150mg每日一次、信他乐克25mg每日二次和静脉硝酸甘油每分钟静滴30μg,肝素钠每分钟静滴15U等治疗。入院当日病人胸痛发作两次,程度加重,持续达15分钟。当时心电图同入院时。经吸氧和静滴硝酸甘油缓解。次日上午8:00在30分钟内… 相似文献
12.
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胜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8,6(1):47-47
资料与方法 1993~1996年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病例122例。其中67例用倍他乐克治疗为治疗组,未服用倍他乐克患者55例为对照组。根据其典型的胸痛、ECG的动态演变及血清心肌酶谱确诊。排除合并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瓣膜病、心肌病和肺心病患者。应用硝酸甘油能缓解,且伴有ECG一过性ST—T改变,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心绞痛。全部病人接受消心痛、阿斯匹林等口服药及硝酸甘油、肝素极化液静滴等治疗。服用倍他乐克6.25~50mg3次/日,连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在多数患者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疼痛如持续时间长且含硝酸甘油片不能加以缓解,则常提示有AMI之可能。然而,临床上也有时见到少数没有典型胸痛的患者,却因其他症状就诊或体检时心电图(ECG)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梗塞前心绞痛(ABI)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AMI患者分为ABI和无梗塞前心绞痛组(NABI),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冠脉造影结果。结果:ABI组在AMI后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低,ABI对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住院死亡率影响不大。ABI组冠脉病变更广泛。结论:ABI能起到诱导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作用,能减轻AMI对心脏功能的损害,对AMI后近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伯卿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5,(4)
本文报告30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31例(10.1%)心源性休克病人的分组治疗经过。诊断根据为:(1)收缩压≤80毫米汞柱;(2)低血压并非由心律失常所引起,给予止痛剂或吸氧后不减轻,持续1小时以上。患者每30分钟测血压、脉率、中心静脉压和尿量;每2小时测腋温并观察皮肤颜色与湿度。大脑功能状态系通过对话来判断,包括①行为 相似文献
17.
胡琛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0,(3)
冠脉溶栓是一全新的治疗学概念,并可借以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原理。近来证明,冠脉阻塞可能是痉挛、血小板聚集和粥样硬化斑之间彼此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多数 AMI 后早期病人、血管造影时可见冠脉阻塞性血栓,血栓一般位于冠脉粥样硬化斑上或其附近;冠脉血栓溶解后仍可有残余狭窄。心绞痛一般反映心肌缺血,AMI 前心绞痛反映冠脉狭窄。本文研究 AMI 前心绞痛与冠脉溶栓后残余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餐后心绞痛临床与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餐后心绞痛临床特征及心率变异性(HRV)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31例餐后心绞痛(餐后组)与35例无餐后心绞痛的劳力型心绞痛(劳力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同时对餐后组、劳力组与年龄、性别相当的35例健康(健康组)的HRV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餐后组的中老年、男性、心肌梗死、自发性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比例均显高于劳力组(P<0.05~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8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成心绞痛组(48例)和无心绞蛋白(CRP)的尿微白蛋白分沁和率(CPK)及其同功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T)、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蛋白分泌率(AER)变化。结果 心肌梗塞前有心绞痛者的CPK、CK-MB、CTnT 、CRP和AER增高水平均较低,与心肌梗塞前无心绞痛患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