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佳辐照剂量。②方法利用光化学脑梗塞家兔模型,观察治疗后家兔全血粘度高切变、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脑梗塞缺血性病灶面积的变化。③结果紫外线(253.7nm)辐照剂量为245.38~272.64J/m2时,实验家兔的全血粘度高切变和MDA含量明显降低(F=3.53,3.91,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F=5.46,P<0.05);脑梗塞缺血性病灶的面积明显缩小(F=3.67,P<0.05)。④结论该疗法的最佳辐照剂量为245.38~272.64J/m2  相似文献   

2.
3.
王迎 《实用医技杂志》1997,4(2):105-107
对21例脑梗塞早老年患者,用紫外线血液照射治疗后,总ATP酶活力升高68.6%,Na~+—K~+—ATP酶活力升高78.4%,经方差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红蛋白吸收峰比值无明显差异性改变,而脂质过氧化物则轻度降低。表明紫外线血液照射治疗并不使脑梗塞患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增高,但却提高了红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活性。这可能是治疗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化学反应制备的实验性家兔脑梗塞动物模型,用紫外线辐射血液输入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了局部脑梗塞家兔动物模型缺血性病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紫外线辐射血液输入疗法治疗后的局部脑梗塞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小(P<0.05);缺血性半影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胶质细胞显著增生,细胞质内仍有线粒体和内质网存在。说明该疗法能缩小缺血病灶,使病灶部分神经元恢复正常。提示该疗法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紫外线、紫光和绿光辐照血液疗法对兔光化学脑梗塞的治疗作用。②方法利用8只光化学脑梗塞家兔模型,观察不同波长的光辐照血液疗法对脑梗塞的疗效。③结果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可显著提高脑梗塞家兔血浆巯基(-SH)水平(F=8.63,P<0.05),缩小脑梗塞缺血性病灶面积(F=8.53,P<0.05);紫光和绿光辐照血液疗法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作用(F=0.02~3.56,P>0.05);3种波长之间无明显协同作用。④结论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观察紫外线辐射血液疗法对脑梗塞病人的近期疗效。②方法本研究共选择了111例脑梗塞病人,均在发病7d内,其中治疗组62例,对照组49例,治疗前将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每7d评分1次,共评定4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及两组之间的比较均采用矫正后的t检验。③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既往史评分、伴发病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28d后发现,治疗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t=1.99,P<0.05),特别是对于轻型病人(t=3.45,P<0.01)。④结论本疗法对急性脑梗塞病人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未发现有副作用,可以作为传统治疗的一个补充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化学反应制备的实验性家兔脑梗塞动物模型,用紫外线辐射血液输入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了局部脑梗塞家兔动物模型缺血性病灶面积的变化。提示该疗法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用4VO法复制大鼠实验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AM)、单纯缺血组(I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分别观察了大鼠脑组织中LPO、SOD、Na+-K+-ATPase的变化。结果:①IS组及I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均显著高于SAM组(P<0.05,P<0.01)。SOD含量均低于SAM组(P<0.05,P<0.01),R+IR组及IR+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含量却显著升高(P<0.01)。②IR组大鼠脑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明显低于SAM组(P<0.01),R+IR组及IR+R组较IR组升高(P<0.05,P<0.01)。结论: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紫外线辐射血液疗法对脑梗塞病人垢近期疗效。方法 本研究共选择了111例脑梗塞病人,均在发病7d内,其中治疗组62例,对照组49例,治疗前将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第7d评分1次,共评定4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及两组之间的比较均采用矫正后的t检验。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既往史评分,伴发病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28d后发现,治疗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应用9370MHz微波脉冲式辐射豚鼠耳区,两组动物的辐射剂量分别为892、4331mW/cm2,观察耳蜗血管纹的Na+—K+—ATP酶的活性变化,并与正常组动物对照比较。经医学图像分析仪对所摄底片血管纹辉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Na+—K+—ATP酶的均值与标准差为59.19±3.90;892mW/cm2组为61.58±5.26;4331mW/cm2组为27.04±2.05。前两组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4331mW/cm2组与对照组及892mW/cm2组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1)。提示892mW/cm2的辐射强度为安全剂量;4331mW/cm2强度为有害剂量,可在损害内耳结构的同时抑制细胞内Na+—K+—ATP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红细胞膜上离子泵功能的异常在其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作者测定了Ⅱ型糖尿病(DM)肾病患者红细胞膜上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并就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测了19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患者及17例正常人(对照组)的红细胞膜Ca2+ATP酶、N+-K+ATP酶及Mg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Ca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Na+-K+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g[2+]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组红细胞膜Na+-K+AT酶、Ca2+ATP酶活性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呈弱相关(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了高血压Ga2+ATP酶活性降低,致细胞内游离钙升高,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用酶解法和H2O2分解法分别测定28例风心瓣膜病变患者红细胞膜钠泵(Na+、K+-ATP酶)、钙泵(Ca2+、Mg2+-ATP酶)活性和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患者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分别显著低于正常人34.75%(P<0.01)和26.77%(P<0.01);CA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20.07%(P<0.01);而患者LPO含量却显著高于正常人97.50%(P<0.01)。结果提示风心病患者瓣膜病变与质膜钠、钙泵活性变化以及膜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犬心脏停跳后复苏动物模型,观察了浅低温对犬脑缺血再灌后酶代谢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浅低温可促进脑内Na+-K+ATP酶和LDH活性的恢复,保护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减少GSH的丧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以指导临床对活血化瘀药的应用。方法同期观察脑出血和脑梗塞住院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在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聚集功能较脑梗塞组减弱,可能与渗透压、代谢状况的变化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在体心肌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预处理(P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钠泵(Na+-K+-ATP酶)、钙泵(Ca(2+)-ATP酶)活性、Na+、Ca(2+)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C组缺血再灌注心肌钠泵、钙泵的活性降低幅度小(P<0.01),心肌钠钙离子浓度降幅较大(P<0.01),且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结论:心肌缺血预处理通过提高缺血再灌注区心肌钠泵、钙泵的活性,减少心肌钠钙超载及氧自由基的产生而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兴芳  赵向辰 《河北医学》2006,12(7):600-602
目的:探讨脑血管性痴呆应用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疗法治疗对病人病情的恢复及好转情况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血管性痴呆病人4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用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疗法(简称治疗组)及单独应用常规药物组,两组病人均给予两个疗程的治疗后,采用HDS智能测定进行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意识近期记忆力及行为紊乱得到明显的改善,较对照组有很大好转(P<0.01)。结论:脑血管性痴呆经过药物治疗加用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疗法,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病人的病理程度。对病人的预后及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UBI)是目前国内广泛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许多疾病血浆巯基的含量降低,为探讨UBI治病机制,本研究观察了UBI疗法对血浆巯基含量的影响。②方法选择32例脑动脉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治疗前取血检测血浆巯基含量,然后对病人行UBI治疗,在治疗第5次、第10次后再次取血观察血浆巯基水平。③结果脑血管病病人血浆巯基水平下降,经UBI治疗后血浆巯基水平逐渐升高,治疗5次及10次后血浆巯基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t=2.09,P<0.05;t=4.34,P<0.01)。④结论UBI疗法可提高血浆巯基水平,对于防治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应用XL 200型血液辐射仪对34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进行紫外线辐照血液治疗,患者接受UV C2537nm剂量率0568J/m.s,经对照不同时间(0,4,8,10min)以及分别充氧4,8,10min的血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分析,结果表明:用紫外线照射治疗前及经不同时间照射治疗后,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用此方法治疗对患者遗传物质无明显致畸变效应。  相似文献   

20.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1,20(3):138-140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CI)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与红细胞膜Na+-K+、Ca2+-Mg2+ATPase活力的关系及其对血液粘度的影响.方法测定49例CI和29例健康人的ET、Na+-K+ATPase、Ca2+-Mg2+ATPase以及血液粘度等指标.结果CI组ET水平与Na+-K+ATPase、Ca2+-Mg2+ATPase活力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与ηb、ηp、ηre、HCT、K值、EAT、TK呈明显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分析ηb与ET的关系最为密切(P<0.01).结论①ET、Na+-K+,Ca2+-Mg2+ATP酶活力的变化能引起血液粘度改变.其中ET主要是通过收缩血管,改变红细胞膜Na+-k+泵、Ca2+泵的活性,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②临床上采用保护血管张力的药物、稀释血液等综合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和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