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亚 《中国医院统计》2009,16(3):280-281
目的提高食源性疾病国际疾病编码质量。方法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的分类轴心和编码原则,针对国内食源性疾病重点监测的致病菌、新出现的食源性疾病进行编码、分类。结果运用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的特点,规范食源性疾病ICD-10编码。结论为国际疾病分类编码人员提供参考,利于我国食源性疾病及健康影响研究与国际进行卫生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手术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ICD-9-CM-3手术分类系统难以满足加码要求。ICD-10-PCS是ICD-9-CM-3的升级版,其兼容性强,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通过分析ICD-10-PCS手术分类系统组成、编码结构及编码原则,探讨编码列表汉化和结构化编码系统应用策略,为ICD-10-PCS的推广使用提供借鉴,以促进DRG和DIP准确入组,为临床数据应用和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际疾病分类中普遍存在假定分类的情况,ICD-9与ICD-10的假定有所不同;假定分类是按临床最常出现的情况进行编码,而在临床上最常出现的情况主要是以西文国家的临床情况为标准,这种情况常常会与我国临床医师的诊断含义矛盾。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假定分类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含义、标识、演化,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编码。  相似文献   

4.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在我国推广应用已经有三年多了,ICD-10在保持ICD-9基本结构框架以及对疾病和死亡原因编码和分类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把编码系统由过去的“纯数字编码”改为“字母数字编码”的形式,在不增加位数的前提下,使分类可采用的编码容量进一步扩大,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分配有关情况(这里的“情况”是对所有疾病、损伤中毒及其外部原因的统称)的编码及为将来增加和改变编码留出了空间,使其更加适应各个领域对ICD-10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浅析ICD-10疑难编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疑难编码的原因,提高ICD编码准确性。方法对8例ICD疑难编码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ICD-10编码规则进行疾病分类。结果造成疑难编码的原因是:一方面临床医师书写诊断不规范,另一方面编码员医学知识欠缺。结论认真细致阅读病历、分析原因,了解疾病病因、病理、临床特征,并与临床医师勾通,掌握ICD-10操作分类基本原则,学习必要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外语知识,方能准确编码。  相似文献   

6.
史美玲  林洁中 《现代医院》2005,5(11):163-164
对医学综合征的分类编码特点、查找方式和途径、编码形成原则、规律进行探讨和经验总结医学综合征的编码困难较大,要求临床医师对ICD-10的分类轴心有所了解,书写诊断应规范、标准,编码人员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总结,把“综合征”的分类编码工作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如何确保有关SARS的病历资料,尤其是对SARS的国际疾病分类即ICD-10编码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SARS国际疾病分类的ICD-10编码进行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8.
曾莉蓉 《现代保健》2009,(16):146-146
国际疾病ICD-10是一种以病因为主的多轴心分类,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掌握一点疾病填写顺序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诊断的选择规则,同时对一些复杂疾病编码有些体会,希望能够以此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ICD-10是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的简称,是一种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方法。因为ICD-10编码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医院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医院病案统计室的编码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实现诊断疾病名称和ICD-10(国际疾病分类)同步录入,既能确保编码的正确性又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出病人病情的真实状态,同时提高ICD-10编码使用率.方法 将ICD码字典库嵌入医院信息系统中医生工作站的电子病历模块中,在病历首页设计一种分层录入模式,整个录入框由诊断主体、诊断前体和诊断补充构成.录入时,由诊断医生采用下拉框的方式,选择所需要的诊断名称和对应的ICD-10编码.结果 疾病诊断形成标准化,同步与ICD-10关联,符合国际标准的疾病诊断表述.打破传统模式,由医生完成诊断主体判断与操作,结果更准确.结论 实时、标准化的数据将极大提高病案数据的挖掘与利用,更好地为医、教、研及医院管理者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掌握疾病分类信息标准化(ICD-10)应用技巧,进一步提高疾病分类及其统计报告质量,促进医学统计信息的开发与共享,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工作经验,着重就如何准确快捷地进行疾病分类编码,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错误,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简称ICD-9)能准确地对疾病进行编码,它对病案管理和疾病分类统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临床医师对ICD-9内容生疏,对其中的细则更为不知,给病案管理人员和统计人员的编码工作造成困难。我们在对临床医师进行ICD-9应用宣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正确应用ICD-10提高疑难编码的准确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应用ICD-10,提高疑难编码的准确性。方法应用ICD-10的方法,对几例疑难病例编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运用ICD-10技术的同时,要结合实际病案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对骨岛、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和木村病做出了准确的疾病分类编码。结论疾病分类编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编码人员必须熟知,才能做到准确的分类编码,才能保证病案统计的内涵质量,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有价值的病案信息。  相似文献   

14.
顾晓敏 《现代医院》2023,(8):1199-1201
目的 探讨罕见病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ICD-10及ICD-11疾病编码,在统计疾病时使其能够准确体现,为罕见病的统计及科研需求提供准确数据。方法 查阅消化内科关于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相关资料和文献,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对诊断进行准确的ICD-10和ICD-11编码。结果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ICD-10编码归类到K63.304原发性小肠溃疡;其ICD-11编码归类到DA94.02。结论 编码员应经过专业的编码基础知识学习,掌握ICD-10和ICD-11的分类原则与编码技能,学习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了解罕见病,建立编码双重审核质控机制,不断提升编码质量。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按照国际疾病分类原则,通过个案分析,探讨结肠息肉 ICD-10编码。临床诊断相同都是结肠息肉,但其病理检验结果不同,结肠息肉的疾病分类就不同。编码人员对结肠息肉疾病分类时,必须根据病理检验诊断结果的组织形态,结合分类原则,严格执行正规查找方法,才能正确编码,提高编码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切实把握临床医学与ICD-10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洁中 《现代医院》2003,3(5):78-79
要提高ICD-10编码的准确率,编码人员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结合ICD-10的编码原则,通过认真阅读病历才进行编码;临床医生也应了解ICD-10的分类轴心,书写好病历。  相似文献   

17.
在ICD-10(国际疾病分类)各系统的分类编码中,产科系统属于优先章节,产科疾病的编码相对其他系统更加复杂,难度较大.编码员在编码时常感到很棘手,感觉疑难编码较多.现收集了产科疑难编码236例,并就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旨在减少疑难编码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对中医病证与西医临床诊断相吻合的疾病进行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方法 对中医科出院病案首页诊断的常见病证,根据临床医学的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诊断,确定准确的ICD-10编码。结果 中医某个病证包含西医多个临床诊断的ICD-10编码,1个病证尚难确定1个ICD-10编码。结论 中医病证用ICD-10编码比较复杂,还需进一步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的假定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疾病分类中普遍存在假定分类的情况,ICD-9与ICD-10的假定有所不同;假定分类是按临床最常出现的情况进行编码,而在临床上最常出现的情况主要是以西文国家的临床情况为标准。这种情况常常会与我国临床医师的诊断含义矛盾。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假定分类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含义、标识、演化。这样才能更准确地编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引入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编码ICD-10作为病残儿疾病分类标准,探索实现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方法:以"病残儿医学鉴定信息管理与决策分析系统"采集的四川省2004~2011年参加地市级医学鉴定的53632例病残儿对应的62225个疾病鉴定诊断为研究资料,通过构建ICD-10匹配编码库,将病残儿疾病编码匹配原则转化为具体规则,建立标准化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结果:总结了病残儿鉴定诊断存在的书写和命名不规范问题,在已有的ICD和FAD编码库基础上,建立了可扩展的匹配编码库,经标准化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病残儿疾病名称ICD-10总体匹配率达到96.58%。结论:借助标准化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可节省病残儿疾病手工分类统计的工作量,实现疾病的智能化统计分析,为病残儿鉴定资料的合理利用及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