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荣深  卢静 《现代医学》2013,(4):263-264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对666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66例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依次为息肉(208例,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大肠癌(106例,好发于左半结肠)、结肠炎性疾病(98例,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痔疮和肛周疾病(90例)、血管畸形(69例,好发于右半结肠)、肠结核和单纯溃疡(13例)、结肠憩室(11例,右侧结肠多见)、其他(71例)。结论:结肠镜检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老年人与青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 对 115例老年人 (老年组 )和 195例青年人 (青年组 )主诉便血者 ,采用纤维结肠镜和 (或 )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果 易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前 4种疾病是 :老年组为大肠癌 (40 4% )、大肠息肉 (30 4% )慢性结肠炎 (2 2 5 % )、溃疡性结肠炎 (3 3% )。青年组为大肠息肉 (44 1% )、慢性结肠炎 (35 9% )、溃疡性结肠炎 (10 3% )、大肠癌 (5 6 % ) ,并且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结论 大肠癌、大肠息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为两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大肠癌居老年组首位 ,大肠息肉居青年首位。肛门指诊和乙状结肠镜检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克罗恩病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X线、内镜检查和手术情况。结果:CD好发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及腹块为主;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病变常累及小肠和结肠。结论:C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延误诊断,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内镜检查,手术为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李腾庆  何波  黄力言 《河北医学》2003,9(12):1075-1077
目的:探讨有下消化道症状的门诊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对诊断大肠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1997年1月至2003年7月对2024例具有下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结果:结肠镜为息肉的患者中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分别为腹泻(24.2%)、便血(31.4%)和腹痛(11.8%)。结肠镜诊断为癌肿患者中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占分别为便血(51.7%)和脓血便(15.6%)。癌肿和息肉多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癌肿病灶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比例分别为32.9%及30.5%,息肉病灶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比例分别为27.0%及30,9%。结论:对有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中结肠镜检查是一安全、简便且经济省时的方法,对于提高早期结肠癌的的诊断率及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特点。方法对175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225例年龄为18~59岁(中青年组)以便血为主诉的就诊者,采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前4种疾病是:老年组为大肠癌56例(14.0%)、大肠息肉32例(8.0%)、痔23例(5.75%)、溃疡性结肠炎16例(4.0%),中青年组为溃疡性结肠炎45例(11.3%)、大肠息肉37例(9.25%)、结肠炎(不明原因者)35例(8.75%)、痔30例(7.5%)。并且疾病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约占63%。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痔为两组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大肠癌居老年组首位,溃疡性结肠炎居中青年组首位。结肠镜检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内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直肠乙状结肠镜检适用于病变局限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者,病变向上扩展者须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溃疡性结肠炎内镜检查的意义:①根据内镜下肉眼观察和粘膜活检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③明确病变范围,病变严重程度;③粘膜活检从组织学角度判断病变的活动度,有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④监视有无癌变;⑤评价治疗效果。溃疡性结肠炎内镜检查禁忌症:结肠内镜检查较为安全,但重症或暴发ffl)以及大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易引起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应视为禁忌症,厂重心肺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
338例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因素。方法:分析结肠镜检出的338例大肠息肉及其中32例息肉恶变的内镜与病理资料。结果:息肉恶变占9.5%,大于2cm息肉恶变率达49.0%;息肉恶变呈全结肠分布,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多发性息肉癌变率高;腺瘤恶变占90.6%,以绒红状腺瘤多见。结论:大肠息肉恶变率较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日制纤维结肠镜检查184例,发现结肠新生物45例,其中男33例,女12例,结肠癌14例,息肉31例。结肠新生物的分布部位主要在乙状结肠(29例)和直肠(8例)。经与X线钡灌肠、硬式乙状结肠镜检及术后病理诊断对照,表明纤维结肠镜对结肠新生物诊断有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下消化道炎症性疾病、息肉、癌的衍变过程,下消化道结肠镜检查的优越性,对笔者所在医院1998~2008年下消化道出血进行结肠镜检查共382例,均经肛门直肠检查除外肛周内外痔、肛裂等疾病,大便隐血阳性者均经上消化道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病因引起,全组均经钡剂灌肠X线检查.对50岁以上、50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包括癌、息肉、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肠道血管畸形、结肠憩室、原因不明等.分组观察表明息肉在大肠癌发生上有密切关糸,结肠镜检查确认率优于钡剂灌肠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化道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对内镜诊断的26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资料及内镜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消化道息肉发生部位以胃窦最多,其次为胃体和胃底,食管最少;结肠息肉发生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最多,其次为横结肠和降结肠,升结肠和回盲部最少;上消化道息肉复发率为4.0%,再发率为10.7%;结肠息肉复发率为5.3%,再发率为21.2%。结论:内镜检查是发现消化道息肉的最好方法;内镜下治疗是处理消化道息肉的最佳手段;随访和复查内镜是预防和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应用纤维结肠镜诊断大肠癌139例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在下消化道出血组及非下消化道出血组对比分析中发现:出血组以左半结肠癌肿为主,非出血组以右半结肠癌肿为主。临床表现以下消化道出血占首位,其次为腹痛贫血及慢性腹泻伴便秘腹泻交替等。癌肿部位以左半结肠占多数(94/139)。病理类型以腺癌占首位(118例)。X线钡餐灌肠符合率为66.6%。息肉癌变9例。提出要重视青年人大肠癌的发现,重视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注意大肠癌与大肠息肉的关系,特别是腺瘤。  相似文献   

12.
淦伟  李鼎寰  赵建农  杨伟 《重庆医学》2007,36(11):1058-1059,1061
目的 提高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DCBE)中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方法 对研究组连续267例患者,均采用我科设计的一次性结肠双对比检查用塑料袋及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进行DCBE.同时,随机抽取我们以往没有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的DCBE 300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病例在直肠-乙状结肠区的双对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直肠钡剂排放技术能有效地减少直肠-乙状结肠内的过多积钡;直肠和乙状结肠内有过多积钡的病例,研究组分别占4%和19%,对照组分别占65%和44%.(2)双对比造影X线片优良率,研究组平均为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结论 在DCBE中采用直肠钡剂排放技术可显著提高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双对比效果,从而有利于该部位小病灶的检出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行结肠镜检查的结果,分析结肠镜检出各种病变所占的比例及结肠镜对其诊断、治疗作用。结果 961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231例行结肠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119例(检出率为51.52%),106例行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89.08%)。大肠息肉最多的是乙状结肠息肉82枚(32.54%),其次是横结肠息肉65枚(25.79%)和直肠息肉47枚(18.65%)。112例非肠道息肉患者中结肠镜总确诊率为38.39%。分别以便血26例(53.85%)、腹泻20例(50.00%)、腹痛50例(34.00%)确诊率较高。内镜下治疗主要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切除率为89.08%。结论消化系统疾病中有约1/3的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其中约50%是肠息肉。结肠镜检查和治疗是诊断大肠息肉最主要的诊疗手段。在所有消化道症状中,腹痛、腹泻、便血对结肠镜检查的指导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分布、病理特点和内镜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电凝电切术、钳除术或套扎术治疗的172例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有关资料及其病理结果。结果息肉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渐增,40岁以上者占85.86%;胃息肉占上消化道息肉的69.77%,左半结肠息肉占大肠息肉的62.99%;腺瘤性和炎性者各占28.43%和63.96%;大肠腺瘤性者恶变率为8.93%。结论息肉多见于胃和左半结肠,炎性者为主,恶变者主要为腺瘤性,定期内镜检查治疗是预防其癌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肠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行结肠镜检查的结果,分析结肠镜检出各种病变所占的比例及结肠镜时其诊断、治疗作用.结果 961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231例行结肠镜检查,检出大肠息肉119例(检出率为51.52%),106例行内镜下大肠患肉切除术(89.08%).大肠息肉最多的是乙状结肠息肉82枚(32.54%),其次是横结肠息肉65枚(25.79%)和直肠息肉47枚(18.65%).112例非肠道息肉患者中结肠镜总确诊率为38.39%.分别以便血26例(53.85%)、腹泻20例(50.00%)、腹痛50例(34.00%)确诊率较高.内镜下治疗主要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切除率为89.08%.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中有约1/3的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其中约50%是肠息肉.结肠镜检查和治疗是诊断大肠息肉最主要的诊疗手段.在所有消化道症状中,腹痛、腹泻、便血对结肠镜检查的指导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屈氏韧带以下肠道内的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很多,其中血管病变所致的仅占0.5%左右.而肠道血管畸形(Intestinalvascularmalformation)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则更为罕见.我科收治的二例肠道血管畸形,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同而使治疗效果各异,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4岁,因反复大便带鲜血3年,病情加重1月入院,无全身出血表现.体格检查除贫血貌外无特殊.红细胞:l.ISX10’饥,血红蛋白3七兄.入院后行钡滔肠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陈结历及升结肠改变为广泛性结肠息向病,结肠炎.纤维结肠境检查示直肠、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内镜发展及技术的进步,消化道息肉发现率明显增加。消化道息肉好发于老年人,由于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现将我院近2a内镜下发现的胃肠道息肉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15例肠道出血病人的结肠双对比和内镜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结肠癌34例,息肉25例,炎症及其他病变38例,内镜与X线均无异常发现者18例。结肠双对比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86.1%,内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3.9%。但如除外炎症及其他病变,单比较结肠癌和息肉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则两者大致相似,结肠双对比造影和内镜分别为93.2%和94.9%。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互相补充,则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尽量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朱洪斌  石谊联 《华夏医学》2005,18(1):135-137
小肠出血占全消化道出血的3%~9%,明确诊断较为复杂而困难,本研究通过对比诊断率、患者的耐受性、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探讨并评价了吞线试验、X线检查、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内镜、手术探查及术中内镜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杰 《微创医学》2011,6(5):417-419
目的研究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通过电子结肠镜诊断的42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肠镜结果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大肠癌77例(18.12%),其中发生在左半结肠及直肠52例,发生在横结肠至盲肠25例;结直肠息肉68例(包括幼年型息肉)(16.00%);结直肠炎症改变117例(27.53%);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73例(17.18%);肛周疾病81例(19.06%);其他9例(2.12%)等。大肠癌及息肉者男性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结论结直肠癌及息肉是下消化出血的主要原因,年龄、性别等与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