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37例SAP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55岁),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老年组SAP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SAP患者更易发生器官障碍,与中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在器官功能障碍中,年老患者组休克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SAP患者相比中青年SAP患者更易发生器官功能衰竭,临床预后更不佳。  相似文献   

2.
宁克江 《医学综述》2014,(23):4384-4385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SAP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1例非老年SAP患者(非老年组)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存疾病、并发症及病死率等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SAP最常见病因为胆源性,多伴其他慢性疾病,老年患者腹痛和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55.36%和64.29%,均低于非老年组的83.95%和86.42%(P<0.01);老年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休克发生率分别为39.29%和32.14%,显著高于非老年组的6.17%和13.58%(P<0.01),而局部并发症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老年患者平均住院(25.2±13.4)d,较非老年组(16.1±7.3)d明显延长(P<0.01),病死率14.29%高于非老年组的1.32%(P<0.05)。结论老年SAP以胆源性胰腺炎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伴发疾病多,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治疗上遵循多学科参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体系,在适时、适当的时候进行外科干预。  相似文献   

3.
曾瑜 《华夏医学》2006,19(6):1125-1127
目的为了探讨诊治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96例59岁青年以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感染和药物引起的ARF是老年组主要的临床类型,分别占33.9%和19.6%。肾前性(19.6%)和肾后梗阻(14.3%)导致的ARF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与ARF并存的慢性疾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老年组均高于青年组(P<0.05)。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例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老年ARF患者肾功能的恢复较青年组差。结论老年ARF的原发病病因及临床经过有其特殊性。早期充分血液透析是肾功能恢复的关键,采取个体化安全透析措施后,老年患者大多能耐受透析治疗。积极防治基础病,及时正确地处理临床并发症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82-1183
目的: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将573例冠心病患者以40岁和60岁为界分为青年组(年龄≤40岁,116例)和老年组(年龄≥60岁,457例),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116例中男性患者、体重指数、吸烟及长期饮酒比列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而有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病史者则较少(P<0.01),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则更多(P<0.01)。冠脉造影比较方面,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中单支病变更多(P<0.01),三支病变较少(P<0.01);但在病变累及具体分支的比较上,青年组与老年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方面,青年组1、2、3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男性、肥胖、吸烟、长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和高TG血症是青年冠心病的独特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及程度要明显轻于老年患者,MACE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显著低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78例老年(55~84岁)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7例非老年(22~54岁)对照组SAP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SAP患者以胆石症为主要病因,多伴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最多见.老年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APACHE Ⅱ(24、48 h)和Ranson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的局部并发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和死亡原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我国老年SAP病因以胆源性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伴发疾病多,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诊断与治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肝损害与IL-18、TNF-α、NO变化的关系.方法 87例AP患者分轻、重型(MAP、SAP)两组,设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ELISA检测IL-18、TNF-α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LB、LDH、AKP、γ-GT).结果 87例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者54例(62.06%).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组与MAP组比较,血清各肝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SAP组血清ALB较治疗前升高(P<0.01),SAP组和MAP组肝功能其他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8、TNF-α、NO水平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AP合并肝损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肝损害组(P<0.0);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IL-18与TNF-α、NO呈正相关.结论 AP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SAP肝损害程度明显高于MAP,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清IL-18、TNF-α、NO可作为AP肝损害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胰腺炎(AP)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6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的程度对病程的影响。结果:106例AP患者中有63例合并肝损害,其中重症胰腺炎(SAP)35例,轻症胰腺炎(MAP)28例;胆源性胰腺炎(BAP)54例,非胆源性胰腺炎(NBAP)9例。SAP较MAP肝损害发生率高(分别为100%和39.4%),BAP比NBAP肝损害发生率高(分别为80.6%和23.1%)。SAP肝功能损害较MAP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SAP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复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MAP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并发肝损害可影响病情的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PU)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其异同,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病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胃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的老年消化性溃疡351例(老年组)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351例(中青年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并发症、溃疡部位、性状、大小、伴发疾病及治疗与转归等因素.结果 (1)临床症状:与青年组相比,老年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80.3%vs 73.0%),常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46.7%vs 29.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典型上腹痛者低于中青年组(19.7%vs 37.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常见并发症:老年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46.7%vs 29.6%),以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溃疡灶部位:老年组胃溃疡、高位溃疡较中青年组增多(P<0.05);(4)溃疡性状与大小:老年组巨大溃疡(≥2.0 cm)患者多于中青年组(15.1%vs 4.3%,P<0.05);但HP感染无明显差异(90.3%vs 90.9%,P>0.05);(5)伴发病:老年组患者伴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胆结石、胆囊炎、痛风等慢性疾病者较中青年组多见(47.0%vs 15.7%,P<0.05);(6)治疗与转归:老年组因并发症死亡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4.0%vs 3.8%,P<0.05).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较中青年消化性溃疡具有症状不典型、发病部位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早确诊、早治疗对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夏伟  田云朋 《吉林医学》2013,(25):5096-5097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将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40岁的患者148例(青年组)与年龄≥60岁的患者156例(老年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冠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明显增高,而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则低于老年患者。青年组患者的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且HDL-C水平明显低于老年组患者。青年组与老年组患者比较,其单支冠脉病变患者所占的比例(57%)明显高于老年组(9%)。青年组患者的死亡率(3%)明显低于老年组(15%)。结论: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病变程度及死亡率显著低于老年组。  相似文献   

10.
严荣丽 《中外医疗》2016,(25):58-60
目的:探讨40岁以下与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对比。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于4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作为青年组(40例﹚和大于60岁的患者作为老年组(40例﹚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青年组诱发因素中家族史、吸烟、酗酒、高血脂分别为25.0%、72.5%、50.0%、42.5%,老年组分别为:55.0%、37.5%、27.5%、25.5%,可见青年组发因素中家族史、吸烟、酗酒、高血脂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心力衰竭、低血压、严重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45.0%、37.5%、17.5%明显高于青年组10.0%、15.0%、10.0%、5.0%的相应的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相对于40岁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以提高其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47 例青年直肠癌(≤40岁)与99 例老年直肠癌(≥65岁)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总结青年直肠癌的特点。结果:青年组平均病程为6.98个月,短于老年组(9.16个月)。青年组直肠癌的误诊率达61.70%,明显高于老年组(28.28%)(P<0.05)。青、老年两组肿瘤距肛缘的平均距离分别为6.94和7.01 cm,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青年组分化差的癌占52.18%,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占52.17%,高于老年组(30.52%和23.16%)(P<0.05)。青年组术前并发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1.92%和34.04%,显著低于老年组(81.82%和55.56%)(P<0.05)。青、老年两组直肠癌的累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和5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青年直肠癌病程短、误诊率高、分化差、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晚,但两组的累计5年生存率有相接近的趋势;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加强早期诊断和科学、规范的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青年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9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非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因、症状、并发症、住院时间、预后及转归。结果胆源性因素是老年SAP发病的主要原因,老年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时诊断,个性化治疗后,老年组总有效率86.21%,死亡4例,两组治疗效果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SAP早期表现不典型,并不少见,但早期易被误诊,其预后较差,死亡率高,主张内科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老年AP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诊治的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5岁,167例)和非老年组(年龄<65岁,30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死亡率、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率、住院时间、Ranson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等。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非老年组,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淀粉酶、Ranson评分和心血管合并症、肺部合并症、神经系统合并症、CCI≥2的比例及黄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的死亡率、ICU住院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非老年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Ranson评分≥3分、CCI≥2、胰腺坏死均是AP患者死亡和进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65岁、胰腺坏死、胆源性病因是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AP患者的死亡率、ICU住院率较高,住院时间延长,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改善老年AP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比较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176例)及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20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二组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溃疡特点、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比例高于中青年组患者(P<0.05),二组患者在遗传、应激、吸烟及酗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中出现节律性腹痛比例明显低于中青年组,而无症状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胃镜检出率为18.2%;中青年患者胃镜检出率为28.3%,中青年组患者胃镜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胃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其中胃高位溃疡发生率较高;老年人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明显低于中青年组;老年组患者巨大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于中青年患者存在较大的差异,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胃高位溃疡、巨大溃疡为主,患者的并发症较多,临床治疗时应该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4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青年组(年龄≤40岁)与老年组(年龄>60岁)的性别构成、临床症状、肿瘤发病部位、Borrmann分型、WHO分型、PTNM分期、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青年组女性比例(61.05%)、腹部包块发生率(15.79%)、幽门梗阻发生率(30.53%)、体质量下降发生率(64.21%)、Borrmann IV型比例(30.53%)、胃窦癌发病率(61.05%)、低分化腺癌发病率(50.53%)、印戒细胞癌发病率(15.79%)、TNM分期中IV比例(42.11%)显著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贲门胃底癌发生率(6.32%)、存活率(2 a、3 a)显著低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临床及病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胃癌同老年胃癌相比,恶性程度高、分化差、进展快、预后相对不佳。  相似文献   

16.
老年消化性溃疡221例临床与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80-1581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方法 总结我院近4年来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221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老年组)及823例中青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青年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人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病变特点.结果 老年组患者中有饮酒史者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史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上腹节律性疼痛、压痛及嗳气反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中大溃疡与巨大溃疡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梗阻、出血、癌变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具有发病危险因素多、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溃疡大和并发症相对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202例,非老年组347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伴发疾病、出血病因、失血严重程度及治疗预后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呕血发生率较非老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部疼痛老年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临床症状:黑便、呕血并黑便、头晕乏力、晕厥和休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伴发疾病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五位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癌、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分别是60.40%、16.83%、7.92%、4.46%、3.96%。老年组收缩压、休克指数高于非老年组,而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患者住院时间(9.8±5.004)d明显长于非老年组患者(7.83±6.113)d,老年组死亡率为5.45%(11/202),非老年组死亡率为0.86%(3/347),住院天数及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最常见,胃癌发病率较高,伴发疾病及死亡率高,及早诊断并采取综合诊疗措施,对于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宿州市41例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戊型散发肝炎以农村地区发病率较高(95%),戊型肝炎为散发性,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春季发病率高(50%);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发病比例7:1,中老年发病率较高,50~70岁(60%);单纯戊型肝炎病感染占92%,重叠感染8%;临床发现大多成典型急性肝炎表现,以乏力,尿黄,皮肤黄染为主要症状。重叠感染重性肝炎发生率高(66%),老年患者重性肝炎发生率高(23.5%),老年患者血生化指标较青年患者明显升高(P<0.05)。重叠感染血生化指标较单纯感染者明显升高(P<0.05),病程明显延长(P<0.05)。结论本病大多预后良好,重叠 HBV 感染,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重。重叠 HBV 感染及老年患者是戊型肝炎病情严重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病因、胰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以胆道疾病最常见,占61.9%。68.4%的AP患者合并有胰腺外损害,胰腺外受损组织和器官最常见为肝脏(59.5%),呼吸系(25.0%)和胃肠道(10.2%)。20.9%AP患者合并2种或以上组织和器官损害。胆源性AP易并发肝脏损害。伴有胰腺外损害的AP患者其病死率、转重症发生率高于无胰腺外损害组,平均住院时间比无胰腺外损害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容易合并胰腺外损害,合并胰腺外损害的AP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早期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高流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应用HVHF组(早期应用组,n=21)和常规应用HVHF组(对照组,n=24).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生化和血气指标,并进行APACHEⅡ和MOD评分.记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并对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早期应用组患者入院第3、10天的APACHEⅡ及MOD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至入院第10天才较入院时有所改善(P<0.05);并且在入院第3、10天,早期应用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早期应用纽生命体征、血生化和血气指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早期应用组的MODS和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6、P=0.041和P=0.033).结论 早期持续性HVHF治疗能明显改善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降低病死率,可成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