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腋前线第4肋间与腋中线第7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病人96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第4肋间组37例,取腋前线第4肋间为手术切口;第7肋间组59例,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手术切口,切口长度均为2 cm。分析两组术中及围手术期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均无改为多孔、中转开胸、死亡、术后感染、胸腔感染等事件发生。腋前线第4肋间单孔胸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漏气时间及疼痛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第7肋间手术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肋间组术中应用切割缝合器的个数少于第7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肋间组丝线结扎肺大疱个数多于第7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前线第4肋间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2.
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科利用胸腔镜两孔或三孔治疗青年自发性气胸3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0例均为青年男性军人,年龄19-32岁,平均年龄24岁,其中左侧自发性气胸12例,右侧气胸18例.导致原因:武装越野8例,器械训练10例,军事训练9例,无特别原因3例.症状以胸痛、胸闷、气短为主,体型瘦长者26例.初发22例,复发8例.1.2术前经患侧第2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24例,6例因气胸压缩肺小于30%,术前未作特别处理.术前常规胸部CT检查了解有无肺大疱,其中术前明确肺大疱20例.手术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卧位,单肺通气.于腋中线第7或8肋间先切1.5-2.0cm切口,放入胸腔镜探查病变,根据病变的范围于腋前线第3肋间选2.0-3.0cm的操作孔,应用进口切割缝合器(泰科)将成串或较大的肺大疱从肺大疱根部切割缝合,散在的肺大疱采用电刀烧灼,彻底止血、检查无漏气,从腔镜孔处防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报,常规缝合切口.  相似文献   

3.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5月 ,我们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 16例 ,现报告如下。  本组男 14例 ,女 2例。年龄 16~ 6 3岁 ,平均 2 1 4岁。复发性气胸 10例 ,原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 1周以上 4例 ,血气胸 2例。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同开胸手术。全麻气管内置双腔插管 ,健侧单肺通气。侧卧位于腋中线第 6肋间做长1 5cm切口置入胸腔镜 ,在其监视下于第 3或第 4肋间腋前线 ,第 4肋间腋后线做操作孔。探明病变部位和范围。应用内镜切开缝合器切除肺大泡 3例 ,圈套器套扎肺大泡3例 ,其余均采用附加胸壁小切口 (8~ 10cm )…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2~ 9月 ,我们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血气胸 2 8例 ,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2 8例 ,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2 6~ 4 3岁 ,平均年龄 2 9.4岁。左胸 17例 ,右胸 11例。单侧自发性气胸 2 6例 ,均为气胸反复发作 ,肺压缩 30 %~ 90 % ;自发性血气胸 2例 ,出血量分别为 70 0 ml和 12 0 0 ml。患者仰卧位 ,患侧垫高 30°,手术床面向健侧适当倾斜。双腔气管内插管单肺通气。经患侧腋中线第 6或第 7肋间作1.5 cm长的皮肤切口 ,戳孔置入腹腔镜 ,再选择锁骨中线第 2肋间、腋前线第 4肋间分别作 0 .5 cm和 1.5 cm的切…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左侧胸痛、胸闷5d入院。11个月前曾患"左侧自发性气胸"。入院后查体:右肺呼吸音清晰,左肺未闻及呼吸音。胸部X线片检查示:左侧气胸。入院后即刻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侧胸腔闭式引流术。胸部CT检查示:左侧气胸,双肺多发肺大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图1)。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胸腔镜行肺大泡切除、肺修补术。患者右侧90度卧位,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进镜孔,腋前线  相似文献   

6.
女,13岁。以左上腹痛,伴进食后呕吐4月入院,患者于4月前间断出现左上腹绞痛,拒食、恶心、呕吐。在外院诊断为“左侧自发性气胸”,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抽出气体约150ml,又于腋中线第四肋间穿刺抽出含食物残渣之液体,又诊断为:“左侧脓气胸并食管穿孔”置上、下(第二、六肋间)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不佳。行上消化道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6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55例纵隔肿瘤,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4肋间做一个长3~4 cm横行切口作为操作孔,经此操作孔完成手术,术后观察孔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结果单操作孔VATS 50例,3例因瘤体较大,加用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2例因分离肺动脉分支时发生出血,在腔镜下无法完成止血而中转开胸。50例单操作孔VATS手术时间(100±46)min,术中出血量(85±38)ml,术后胸管引流量(450±80)ml,术后胸引管拔出时间(3.0±1.6)d,术后住院时间(6.2±1.5)d。术后肌无力危象1例,气胸2例,胸腔积液3例,均对症处理后好转。55例术后随访2~24个月,(11.2±7.3)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切口美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62例。经一个操作孔和一个观察孔手术,观察孔取腋中线第8肋间(左侧稍靠近腋后线),约1.5 cm,操作孔上肺叶切除取腋前线第4肋间,中、下肺叶切除取第5肋间,切口长3~5 cm,术后常规放置1根胸腔引流管。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加做副操作孔。手术时间(135.5±43.2)min,术中出血量(65.7±32.4)ml。术后胸腔引流(7.6±4.3)d,术后住院时间(10.5±3.8)d。清扫淋巴结(16.4±7.7)枚。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47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5月 ,我们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 47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47例中男 41例 ,女 6例 ;年龄 17~ 72岁。气胸发生在右侧 2 8例 ,左侧 16例 ,双侧 3例。气胸反复发作者36例 ;11例初发 ,放置胸腔引流 1周以上仍漏气。 5例合并陈旧性结核。单发或多发的肺大皮包大多在上肺尖后段或下肺背段、叶间裂处 ,大小不等 ,巨大者 3例 (肺大皮包占据胸腔5 0 %以上 )。小切口辅助开胸 (VAMT) 5例。手术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进行 ,病侧第 6或 7肋间腋中线穿刺置胸腔镜套管 ,根据术前判断的肺大皮包位置选择镜孔 ,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两种胸腔引流方式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比较和评价,为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我院240例行左上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胸腔引流方式分为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组(常规组)和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一次性外科负压引流球(NPBD)引流组(联合组)。其中常规组140例,男86例、女54例,平均年龄(48.76±4.92)岁;联合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8.37±4.56)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常规组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结核12例,鳞癌87例,腺癌41例;联合组术结核5例,鳞癌66例,腺癌29例。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1.350±2.78)d vs.(9.33±2.46)d]、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8.28±2.10)d vs.(6.75±2.10)d]、胸腔引流总量[(1 176.07±384.62)ml vs.(926.50±22.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效果更优。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联合一次性外科负压引流球(NPBD)引流较常规单根胸腔引流管引流具有优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