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移植是挽救短肠综合征及其它肠功能不全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 ,也是所有大器官移植中最困难的一种。由于术后易出现严重的排斥反应、感染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因此 ,该疗法在国际上发展缓慢。亲属供肠具有移植肠缺血时间短、排斥反应轻、存活时间长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1999年 5月 2 0日我院开展了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患者术后已 5个月 ,恢复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18岁 ,身高 1.85m。因肠扭转坏死于1998年 9月 13日在外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 ,残余空肠仅 4 0cm ,并出现肠瘘 ,1998年 …  相似文献   

2.
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 ,18岁 ,因肠扭转坏死 ,于 1998年 9月切除大部分小肠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术前体重 3 0kg。 1999年 5月 2 0日行活体小肠移植术。供体为患者的父亲 ,44岁。供、受体ABO血型均为O型 ,ALA行DR配型均为半相符。切取供体回肠末段 15 0cm ,UW液灌洗血管床 ,修整移植肠血管。受体同时手术 ,将移植肠动脉和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切断自体小肠 ,移植肠近端与受者的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 ,移植肠远端与受者的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移植肠末端10cm造口 ,起观察窗作用[1] 。术后早期给予抗凝、抗排斥、抗感染…  相似文献   

3.
小肠属于高免疫源性器官,又是有菌的空腔脏器,移植术后通常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及感染,因此小肠移植是各大脏器移植中最困难的一种,活体小肠移植因取部分小肠,手术操作难度更大,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德、英、日几个国家开展此手术,共计不过10例,成功者仅为6例.我国至1997年底共施行小肠移植4例,均为尸体供肠的小肠移植,且无1例获得长期存活.而活体小肠移植目前尚未见报道.我院于1999年5月20日成功地施行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小肠移植手术,至今已健康存活25个月.  相似文献   

4.
感染是小肠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小肠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达90%。因感染导致的病人死亡占42%。因此,在使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是小肠移植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1999年至今我院对3例短肠综合征病人成功的施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除第2例病人存活5月余后死于严重的排异反应及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1月内)的防治办法,为进一步开展活体小肠移植提供经验。方法4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1月内,早期并发症重点在于防治吻合血管血栓、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肠功能障碍等。结果3例移植受体术后1月内分别发生出血倾向、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移植肠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但经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得以好转,移植肠存活及功能均良好。结论注重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对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肠移植是目前临床大脏器移植中甚为复杂且困难的手术之一。我国从 1993~ 1999年共开展小肠移植术 8例 ,6例死亡 ,其中 1996年 1月 9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施行的第 2例小肠移植术 ,患者迄今存活 ,但只能口服无脂肪饮食 ,尚需部分肠外营养[1] 。 1999年 5月 2 0日我院开展的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目前患者已健康存活 2 0个月 ,完全脱离了肠外营养 ,并能从事一般性的体力劳动 ,生活质量大为改善。纵观小肠移植的发展 ,总结本例患者的工作 ,我们认为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保证患者长期存活、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将我们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8岁,因院外发生医疗事故导致小肠广泛性坏死,3个月前行小肠切除术,剩余小肠20cm,术后频发腹痛、腹泻、极度消瘦,依靠间断给予肠外营养(TPN)及输血维持生命,近2个月腹痛腹泻加重。门诊以“短肠综合征”收入院。于2011年3月2日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小肠移植术,术中将受体原肠吻合处近端与供肠输入端行端端吻合,受体远端与供体行端侧吻合,受体远端行腹壁造瘘,并置胃、空肠造瘘管,右侧肝下和左侧对称部位置腹腔双套管冲洗吸引,移植肠造口,手术共进行8h。  相似文献   

8.
国内首例临床活体小肠移植受体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肠属于高免疫源性器官,又是有菌的空腔脏器,移植术后常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及感染,我国至1997年底共施行小肠移植4例,均为尸体供肠的小肠移植,且无一例获得长期存活,活体小肠移植尚未见报道.1999年5月20日我院成功地施行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小肠移植,至今已健康存活25个月.此手术由小肠的切取、灌注、修整和受体的新肠植入等重要步骤组成.现从手术室的术前手术间、物品、器械和敷料的准备,受体小肠植入的配合步骤以及配合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1例经门静脉系统回流原位亲体小肠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肠综合征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依赖全胃肠外营养以维持生存 ,不仅费用昂贵 ,而且患者生存质量差 ,易发生肝脏损害。小肠移植是目前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最理想方法。由于小肠壁中含有大量淋巴组织 ,肠腔中存在多种细菌 ,致使小肠移植成为器官移植中最为艰难的课题之一。[1] 我院于2 0 0 0年 10月 15日实施了国内首例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作为供血途径 ,肠系膜上静脉作为血液回流途径的原位亲体小肠移植术 ,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 ,6 1岁 ,12年前因“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行小肠切除 ,术后仅残存空肠 4 0cm ,每日腹泻 5~ 2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某院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实施的20例小肠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的管理经验。方法 :通过组建多学科医护团队,共同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分析小肠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通过制订感染防控措施查检表,共同参与培训学习;执行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控制呼吸道及腹腔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腹部切口及移植肠造口等相关感染的发生;全程医护共同监督、协作,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1例患者术后8天因腹腔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放弃治疗后出院;1例因重症肺炎伴多发性感染术后79天死亡;其余18例患者术后移植肠均存活,术后(22.58±6.72)天脱离肠外营养,经口进食。结论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小肠移植术后感染,加速移植肠功能恢复,且促进了团队合作及护理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国内首例长期生存的活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而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肠吸收功能、患者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需要做长期、动态、连续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方法:从1999-05-20/2004-05-20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者饮食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的观察,移植肠吸收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全面观察移植肠的吸收功能的恢复。结果:至今患者健康生存5年余,自由进食,并参加工作,排成形便,每日一两次,体质量维持在56~58kg,血色素在120g/L以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8%,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0~6.0ng/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移植肠功能恢复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国内首例长期生存的活体小肠移植获得成功,而活体小肠移植术后的肠吸收功能、患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需要做长期、动态、连续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方法:从1999-05-20/2004-05-20对国内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患饮食实行科学化管理、通过对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的观察,移植肠吸收功能的监测、免疫抑制剂FK506全血质量浓度测定,全面观察移植肠的吸收功能的恢复.结果:至今患健康生存5年余,自由进食,并参加工作,排成形便,每日一两次,体质量维持在56~58kg,血色素在120 g/L以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正常.D-木糖吸收试验,尿中排出率在28%,FK506血药浓度维持在5.0~6.0 ng/L,吸收功能稳定.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蠕动良好,无狭窄性改变.结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移植肠功能恢复可使患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例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玲  张艳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44-545
自1989年Grant[1]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1例肝-小肠联合移植术后,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获得突破,肝-小肠联合移植成为治疗肠衰竭伴不可逆性肝损害患者的手术方法之一[2].2003年4月24日,我院为1例超短肠综合征伴全肠外营养肝脏并发症的患者行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至术后4个月时,患者移植肠肠内营养耐受良好,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患者女,26岁。小肠广泛切除术后3个月,于2011年1月为寻求小肠移植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短肠综合征"收入移植中心。于2011年3月2日行同种异体全小肠移植术,术后早期恢复良好,病情稳定。于3月29日中午出现寒战、  相似文献   

15.
金亚  汤洒潇  卢芳燕   《护理与康复》2022,21(2):67-68+71
总结1例小肠移植患儿术后并发急性排斥反应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为早期识别排斥反应,做好移植肠造口、肠镜检查、免疫抑制剂的护理。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急性排斥反应得到控制,术后第66天行造口回纳术+肠粘连松解术后,并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6.
感染是小肠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小肠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达 90 % [1] ,因感染导致的病人死亡占42 % [2 ] 。肺部感染在小肠移植术后较为常见。 1999年 5月2 0日我院成功地进行了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为防术后发生肺部感染 ,我们做了大量细致而又行之有效的工作 ,至今未出现任何肺部感染征象。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 加强环境消毒及空气净化1.1 选择一间光线充足 ,通风良好 ,有卫生间 ,又有空调设备的病室为隔室监护病房。术前 1周用 0 .5 %东灵消毒液彻底擦洗病室内的墙壁、地面、门、窗、桌、椅、柜等一切物体表面…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5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移植肠造口的护理经验。注重肠造口局部管理,包括对早期移植肠存活、蠕动、分泌等功能的观察;在进行肠镜病理学观察时做好准备和配合工作;加强肠内营养时肠造口的管理,包括对后期移植肠消化、吸收功能及排斥反应的观察。5例患者全部存活,移植肠造口血运良好,颜色红润,且未发生移植肠造口周围皮肤破溃等并发症,患者逐步恢复经口正常饮食。  相似文献   

18.
肠外瘘是普外科中危重病症之一 ,创伤、腹腔感染、胃肠手术后愈合不良及Crohn病等是其主要原因。肠外瘘病情复杂、病程长、严重者可致死亡 ,我院自 1 997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肠外瘘病人2 3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病人中 ,男 1 6例 ,女 7例 ,年龄 1 9~62岁 ,平均 3 6岁。腹部创伤术后致小肠瘘 4例、小肠吻合口瘘 6例 ,乙状结肠瘘 1例 ,肠梗阻术后并发小肠瘘 3例、小肠吻合口瘘 2例 ,晚期结肠癌并肠梗阻行捷径手术致小肠吻合口瘘 1例 ,回结肠吻合口瘘 1例 ,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 2例 ,胆道手术意外损伤致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逐渐增多 ,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工作亦更受重视。 1993年 5月至 2 0 0 1年 2月本院共行直肠癌低位和超低位吻合术 10 2例(包括Dixon术式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均未行术中预防性结肠造口。 1993年 5月前 ,手术后如发生吻合口漏则再行近端结肠造口 ,造口后吻合口漏获得愈合 ,3~ 6个月后再行结肠造口关闭术。近 8年来 ,对其吻合口漏 13例采用灌肠辅助的保守治疗 ,基本取代了近端结肠造口术 ,取得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 13例 ,吻合口距肛门 <5cm者 10例 ,6cm者 3例。…  相似文献   

20.
总结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例肠造瘘术后继发感染的白血病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患者入无菌层流病房前行造口皮肤无菌化处理,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感染护理策略,根据粪便性状合理调整饮食类型,行右手五指缺如造口自我护理的训练,做好心理护理。患者移植过程中未发生严重感染,胃肠功能状态良好,术后18 d中性粒细胞植入成功,入无菌层流病房后23 d破溃皮肤愈合,移植术后30 d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