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移植体外分离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90 min后恢复血流的方法建立AMI模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传代培养后,在AMI造模10~14 d后将培养扩增的自体MSCs经冠状动脉植入梗死区,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移植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示踪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SCs,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测定新生血管数目.结果MSCs生长呈纺锤样,生长旺盛呈旋涡样;DAPI标记率为l00%.AMI造模10~14 d后MSCs移植数量平均为(4~6)×107个,移植术后3个月,MSCs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54.65±3.39)%vs(43.98±4.21)%(P<0.01)],可见DAPI标记胞核为蓝色荧光的移植细胞,MSCs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新生血管数目显著升高[(13.28±4.39)vs(4.27 2.28)个,(P<0.01)].结论通过体外培养扩增在短期内可以获得相当数量的生物性状稳定的MSCs,在AMI造模10~14 d后进行经冠状动脉MSCs自体移植,促进左室功能的恢复.MSCs移植与目前广泛运用的介入治疗相结合,方法简便、经济、有效,可望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骨髓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胚层干细胞的潜能,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使心肌梗死动物或病人的梗死面积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梗死区出现新的心肌细胞和血管,从而使心梗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明显改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和保护心肌的机制、干细胞的选择、植入途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退休工人,67岁,因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2年,活动后气促、胸闷2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因持续胸痛10h,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在外院行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术后予以规范化抗血小板治疗,病情相对稳定。2个月前,患者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夜间需高枕卧位,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病程中有心前区隐痛,含服硝酸酯类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经静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MI)早期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Ⅰ组(MI+MSCs,n=10)、Ⅱ组(MI+PBS缓冲液,n=8)和Ⅲ组(假手术组,n=8),通过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培养扩增,标记并通过尾静脉于MI后1d移植入 体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测定评价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MSCs移植3周后,Ⅰ组大 鼠心功能较Ⅱ组明显改善(P<0.05),其中Ⅰ组大鼠心功能较移植前也有明显改善(P<0.001),但Ⅱ组心功能则较移植 前进一步降低(P<0.001);免疫组化分析表明部分MSCs迁移至梗死心肌周围并存活下来,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 心肌梗死后1d,经静脉移植的MSCs可归巢至梗死心肌处,并分化为心肌细胞,从而改善损伤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兔心梗模型.抽取骨髓进行干细胞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照组的心肌瘢痕区注入培养基;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个核细胞组注入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4周后观察各组心功能、病理变化及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单个核细胞组移植4周后,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间充质干细胞组梗死区有细胞存活.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梗可改善心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心肌内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犬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分离、诱导及培养,并经冠脉移植诱导好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受损心肌的能力。方法:12只杂种犬,依手术日期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6只),仅移植与干细胞组等量的细胞培养液;Ⅱ组:移植组(6只),移植培养好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细胞移植组将体外分离、诱导及培养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标记后在心肌梗死后1~2 h经冠状动脉植入心脏;对照组植入等量培养液;所有动物在手术后7天、11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实验完成后取犬心脏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MSSCs)移植后11周,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移植组可以检测到5-溴脱氧尿核苷(B rdu)标记阳性细胞,对照组5-溴脱氧尿核苷(B rdu)免疫组化检测为阴性,位于5-溴脱氧尿核苷(B rdu)标记阳性细胞同一部位的连续组织切片处肌钙蛋白Ⅰ(Tropon inⅠ)染色阳性和连接蛋白43(Connexin43)染色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经冠脉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SCs)可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与代谢,改善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  相似文献   

7.
杨淑莲  李醒三 《柳州医学》2006,19(4):207-209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人们应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冠心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本文就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6例冠心病伴心肌梗死患者,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62岁(51~75岁),体外分离培养自体骨髓干细胞2~3周,开通梗死相关“罪犯”血管,通过冠脉转运将骨髓干细胞植入患者的心肌梗死区,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为(0.9~3.2)×106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数为(1.6~5.3)×106个。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二维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6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52.33±8.70)%vs(42.92±12.60)%,P<0.05],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较术前明显减少[(54.33±4.84)vs(61.67±6.83),P<0.05];6例99mTc-MIBI检查显示梗死部位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术中及术后随访6~18个月无心律失常和其他合并症发生。结论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具有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 植入猪急性心肌梗死(AMI) 区的转归及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只体重35~45 kg的家猪,经导管应用球囊封堵前降支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存活的9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5只,取骨髓分离BMSC体外培养扩增,建立模型2周后,通过心肌注射的方法将自体骨髓BMSC 移植至AMI 区;(2)对照组4只动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 周后比较2组的生存率、心功能变化、心肌功能性蛋白质表达的差异.结果:BMSC移植后,实验组动物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梗死区室壁运动速度加快,局部室壁厚度加快,心肌移植细胞部位表达连接蛋白GATA-4等心肌功能性蛋白质.结论:骨髓BMSC 经冠脉转运在心肌微环境下可向心肌细胞分化,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内科药物治疗。②心脏血运的重建,包括冠脉搭桥手术、PTCA以及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手术。③终末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行心脏移植术。前两种方法对心肌梗死(心梗)后形成的局部瘢痕无法改善。目前认为心肌不是终末分化组织,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有丝分裂,但单纯依靠其自身有丝分裂难以改善心功能。第三种方法则存在供体不足和排斥的问题。近年来细胞移植治疗心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中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cells,BMCs)因为具有较易获得、自体细胞移植无排斥反应、可分化为心肌细胞等优点,所以日益得到重视。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骨髓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功能机制的研究。(2)提高干细胞分化效率及移植后存活率的研究。(3)骨髓干细胞移植途径的研究。(4)骨髓干细胞移植最佳时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并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因而骨髓干细胞移植替代坏死心肌已经成为目前心肌梗死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对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标记 ,并通过尾静脉于心肌梗死后 1d移植入AMI大鼠体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以及组织学和免疫化学检测。结果 心肌梗死3周后 ,免疫组化分析表明部分干细胞迁移至梗死心肌周围并存活下来 ;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后 1d经静脉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归巢至梗死心肌处 ,并且可以改善损伤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在无菌条件下,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50~200 ml,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并制成10 m1细胞悬液,其单个核细胞计数为3.6×108~1.8×1011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34+的干细胞数为106~109 ml,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行股动脉穿刺,导管超选择至闭孔动脉及旋股内外侧动脉,将干细胞悬液缓慢匀速注入动脉内.结果 30例患者随访18个月,根据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经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可缓解临床疼痛,改善恢复关节功能,疗效肯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全面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全文文献,系统评价该治疗方法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严格筛选后,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RevMan 5.0分析后的结果 显示,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1,95%CI=0.36~0.72).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抗炎、改善血液循环、局部换药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近来动物实验表明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缺血肢体的新生血管形成,提示有望用干细胞移植来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国内外已成功地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足[1~4].我科对25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全面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全文文献,系统评价该治疗方法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严格筛选后,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RevMan 5.0分析后的结果 显示,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1,95%CI=0.36~0.72).  相似文献   

17.
全面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全文文献,系统评价该治疗方法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经严格筛选后,共纳入15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RevMan 5.0分析后的结果 显示,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P<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临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OR=0.51,95%CI=0.36~0.72).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表现,最终可导致肝衰竭。肝移植是唯一的根治措施,然而,肝源紧缺、手术创伤大、免疫排斥反应及费用高等因素阻碍其推广。而目前干细胞再生疗法对患者损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急性脑血管病住院病人94例,出血性34例,缺血性6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73例,高脂血病38例,冠心病38例,嗜烟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在经过控制颅压、脑细胞保护、氧疗、基础支持治疗后,病人一般状况恢复,生命体征平稳.仍伴有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将出院行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在取得病人知情权后同意做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排除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近期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恶液质,签订知情书后随机分组。  相似文献   

20.
成人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MSCs)最早由Friedenstein等于1966年发现并提出.他将MSCs描述为由骨髓分化而来具有克隆源性、可塑性及黏附性的细胞,并且具备分化为骨细胞、脂肪细胞及软骨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