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205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布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急救中心近两年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出诊救护车院前急救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8个月内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1205例,男女比为1.56:1;年龄(42.06±19.53)岁;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居前5位;每天12:00—16:00和20:00~24:00为出诊高峰时间;急救半径分布不同与出诊地点有一定联系。结论:院前急救工作的医务人员可根据疾病分类和疾病谱为依据进行重点培训,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CR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10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GCS计分法分为轻型组(38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0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3、7、14d血清中TNF-α、IL-6及CRP水平。结果:颅脑损伤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于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于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伤后第7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L-6及CRP于伤后第1天达到高峰,伤后第3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TNF-α、IL-6及CRP含量均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1),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0.05)。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482,P〈0.01;r=0.563,P〈0.01;r=0.617,P〈0.01)。结论:血清中TNF-α、IL-6及CRP含量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TNF-α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炎性损伤过程,急性期其损害作用是主要的;IL-6及CRP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动态监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对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分析2010年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广州市中心城区所有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观察急救出车的时间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谱和死亡原因等。结果:2010年,1、7、8、9月份是出车急救的高峰,9:00~10:00和20:00~23:00是出车的高峰时段;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110652例;男女比例为1.51:1:70岁以上(23.14%)、31~40岁(14.93%)、21~30岁(19.83%)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前5位疾病依次为创伤类(34.79%)、神经系统急症(21.79%)、循环系统急症(8.92%)、常见急性中毒(7.28%)、呼吸系统急症(6.90%)。结论:提高创伤院前急救的技术水平,建立绿色通道;对有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启动快速现场急救反应,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据呼叫出车密度和疾病谱.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绵阳市2006~2010年度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为制定合理的院前急救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事先确立的入组标准,以2006~2010年度经绵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受理的绵阳市城区急救患者为调查对象,以性别构成、日期分布、时间分布、疾病谱等为观察指标,将资料分年度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救总人次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性别构成上无变化,2007年度的日期分布有集中现象,其余各年度日期分布无集中趋势。各年度均有急救高峰时间段,但高峰开始的时间在逐年提前(F=29.3271,P=0.0000)。疾病谱的构成中,车祸及非车祸所致损伤排前两位,但构成比在逐年下降(χ=92.7787,P=0.0000)。地域分布仍以主城区为主,但构成比也在逐年下降(χ=441.1486,P=0.0000)。结论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扩大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方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37-139+143
目的 调查巴彦淖尔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该市老年与非老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巴彦淖尔市医院2017 年7 月~2018 年7 月资料完整的院前急救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0 岁)和非老年组(<60 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谱构成及不同病种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 共纳入5215例院前急救患者,老年组2349 例,非老年组2866 例。老年组院前急救患者以神经类疾病(11.4%)、创伤类统疾病(9.0%)、心血管疾病(7.3%)、其他包括糖尿病、多器官衰竭(6.6%)为主,非老年组中以创伤类疾病(21.7%)、神经系统(12.0%)、心血管系统(9.2%)、呼吸系统(6.8%)为主。收住重症监护室患者中,老年组疾病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11.8%)、神经系统疾病(11.6%)、呼吸系统(7.4%)为主,非老年组以创伤类疾病(16.9%)、心血管系统疾病(10.3%)为主。心血管系统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峰值不同,在老年中峰值出现在06:00~9:00;非老年在各个时间段分布无明显差异。呼吸系统在老年组与非老年组趋势相似,高峰都在18:00 点以后。结论 老年和非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数量在时间、疾病谱的分布上各具特点,创伤类疾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分别为巴彦淖尔市医院最常见的院前急救原因,急诊资源有效配置,有效提高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013例创伤患者年龄、出诊时间、致伤原因、创伤部位等分布及死亡病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集中于21~50岁年龄段,出诊时间主要是17:01~20:00时段,高峰季节为7-9月,主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颅脑为主要创伤部位(P〈0.05);大部分死亡病例为现场死亡,男性、〉50岁患者死亡率较高,致伤原因中颅脑、胸部、腹部患者死亡率较高(P〈0.05)。结论交通事故是院前急救的主要致伤原因,对上下班高峰期及晚间等交通事故高发期应加强防范,并应增加急救人力及物资准备.做好各类创伤的急救工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杨鼎君  陈犇 《西部医学》2010,22(6):1032-1034
目的总结地震前后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特点,为提高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水平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地震前1年(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978例、地震后1年(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1146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及疗效,比较震前、震后两组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出诊时间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震后颅脑损伤患者组出诊时间为(12.1±1.3)min,较震前组(20.3±2.2min)明显缩短(P〈0.05);震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良好率(95.64%)明显优于震前(91.92%,P〈0.05);震后患者死亡率(2.36%)显著低于震前(4.19%,P〈0.05)。结论紧急医疗救护系统(EMSS)派遣医疗救护采取就近原则可明显缩短出诊时间,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程序优化,及时处理可减少颅脑损伤的死残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009—2012年邯郸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邯郸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2年邯郸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2657例,发病率为117.37/10万;重症594例,死亡13例;4~7月份为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90.87%);年龄主要分布在0~5岁儿童(96.68%);男性26957例、女性15700例,男女比例为1.72: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0.03,P〈0.001)。全市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3340例,其中EV71感染病例最多(84.43%)。结论预防手足口病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疫情和病原学监测,加强健康教育,做好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疾病谱构成比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1 619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入院前是否有抗病毒治疗情况分为抗病毒组(n=279)和对照组(n=1 340);根据是否按医嘱规范治疗,将279例抗病毒患者分为规范抗病毒组(n=198)及不规范抗病毒组(n=81);再根据入院时HBV DNA水平不同(≥100IU/ml或〈100IU/ml),将198例规范抗病毒组患者细分为HBV DNA阳性组(n=66)及HBV DNA阴性组(n=132),并分别比较两组的疾病谱构成比的分布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抗病毒组与对照组的疾病谱构成比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抗病毒组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型)的比例低于对照组(10.0%vs 25.9%,P〈0.05;3.6%vs 13.4%,P〈0.05),而诊断为乙肝肝硬化的比例高于对照组(74.2%vs 4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规范抗病毒组与不规范抗病毒组的疾病谱构成比分布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抗病毒组中HBV DNA阳性及阴性亚组的疾病谱构成比分布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且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确实可以减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肝炎活动而住院的比例,从而改变住院慢性HBV感染者的疾病谱构成比。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哈尔市2005-2007年交通伤的院前急救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齐市交通伤救治的现状,以明确减少交通伤的死亡率和伤亡率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分析齐市急救中心提供的2005-2007年度交通事故伤伤情资料。收集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05-2007年度各科所收治的由交通事故所致伤的伤情病例,进一步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采用SPSS11.8统计分析软件和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的事故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描述性分析。结果事故类型多为冲击伤,以摩托车及自行车为主。致伤部位以头颈较高,四肢其次。而事故死亡原因多为胸腹损伤。我省的院前急救率为24.30%,但总体水平不高,急救的反应时间(〈15min)和覆盖半径(3.5km)达到国内发达省份。结论道路交通伤(RTI)死亡的发生与事故的致伤部位、严重程度、年龄、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和良好的院内救治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该从事故发生的不同特点击伤后的不同的时间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减少RTI的死亡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11.
提高颈椎骨折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相关流程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颈椎骨折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至2009年运用护理流程及2008年以前未运用护理流程进行院内转运的颈椎骨折患者各65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估两组患者在转运时间、候检时间及发生意外事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应用转运流程,加强了主要环节及薄弱环节的管理,使各项护理行为更合理、安全、有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转运时间及候检时间。两组患者在转运时间、候检时间及发生意外事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转运流程的改进与应用降低了转运风险,提高颈椎骨折患者在外出检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特别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从而增加医院风险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上海市闵行区住院伤害病例特征和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上海市闵行区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2016年5年间因伤害住院病例资料,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分析伤害住院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及疾病负担。结果   共纳入18 208例研究对象,男性61.83%、女性38.17%,男性较女性平均年龄小10岁;年龄分组构成有明显差别,40~64岁最集中(46.84%),其次为15~39岁和≥65岁,分别为28.95%和23.64%,<15岁最少(0.57%)。伤害原因前3位分别为跌倒(53.83%)、运输事故(13.30%)和意外事故(11.86%)。住院时间中位数10天,女性高于男性;住院费用中位数17 241.24元,女性高于男性,住院费用中位数前5位分别为意外事故、跌倒、意图不确定事件、运输事故、无生命器械伤。治疗结局以治愈为主(48.65%),其次为好转(42.50%)、未愈(6.17%)、死亡1.44%。意外事故造成的住院伤害以治愈为主,运输事故所致死亡率最高。结论   住院伤害以中年人群为主,女性病例具有住院时间长、费用高、预后良好的特点;男性住院患者具有发生率高、死亡率高、预后不良的特点。应结合研究结果针对重点人群重点伤害类型开展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4~2013年沈阳市市内五区城市居民伤害死亡状况及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威胁,为日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沈阳市2004~2013年城市居民死亡资料,分析伤害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专率、性别死亡专率及变化趋势,并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伤害死亡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沈阳市城市居民2004~2013年伤害总死亡率为22.7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31/10万,占全死因的2.99%;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总体上伤害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45~50岁达高峰)。城市居民伤害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运输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和有害效应、意外中毒;男性伤害死因顺位的前3位分别是运输事故、自杀和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女性伤害死因顺位的前3位分别是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由伤害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为188257.5,其中运输事故和自杀所致的PYLL占伤害所致PYLL总量的54.5%以上。全年龄段伤害所致PYLL总体上男性大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先上升后下降(45~50岁达高峰)。结论伤害对人群的死亡威胁男性高于女性,且在5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伤害造成的“早死”疾病负担以运输事故和自杀最为严重,总体负担男性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后的效果。方法:2010年我院外科加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113例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2009年常规院内转运管理的10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为(30.2±7.9)min,2009年为(39.8±5.5)min,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比2009年有明显缩短。2010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3例、窒息0例、坠床0例、病情恶化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53%;2009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5例、窒息3例、坠床2例、病情恶化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不良事件的发生比2009年有明显减少。结论: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5年1月,陆路交通事故伤的防治与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死亡316例中,男210例,女106例。院前现场死亡120例,运输途中死亡39例,二者占死亡率的50.3%3急诊室死亡110例,占病死率34.8%,住院后死亡47例,占病死率14.9%。陆路交须事故伤的死亡有3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伤后1小时内死亡,150例,占50.3%;第2个高峰在伤后1小时~2小时内死亡.110例,占34.8%;第3个高峰在入院后30天期限内死亡47例,占14.9%。现场1小时内有效地进行初步基本生命支援的救护(BIS),同时给予机动强化治疗(MICUS).保证运送途中的有效急救,送到医院再行高质量的紧急救护,那么抢救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如心跳、呼吸停止12分钟以内,能及时行CPCR.其成功率可高达43%。超过12分钟之后,尚未采用有效地措施者,其成功率几乎是0。此外,本文对防止陆路交通事故伤的发生提出了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交通事故伤的救治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探索急诊创伤外科组建的必要性。方法:对近3a来84例重症交通事故伤的抢救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按照紧急生命评估程序边诊断边救治。创伤严重程度按照AIS-ISS标准评分。救治中除常规处理外,多采用限制性、亚低温输液法补充血容量,并采用适当药物治疗。结果:抢救成功51例(61%),死亡33例(39%)。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为颅脑损伤(48.5%);第二位为出血性休克(30.3%)。结论:交通伤在伤后1h得到救治有望提高伤者的生存率。另外,现场急救和转运监护措施得当,综合医院拥有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是提高交通事故伤救治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本院急诊科80例急诊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采取传统转运方式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绿色通道转运的急诊气管插管患者设为观察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结果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为32.50%,其中导管移位及堵塞发生率较大;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诊室停留时间及转运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100%,无死亡患者。结论绿色通道的使用可缩短转运时间,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率,减少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赤峰市居民伤害死亡的情况.方法 利用赤峰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数据,对伤害死亡的死亡率和死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赤峰市居民伤害死亡率41.81/10万,男性62.25/10万,女性20.30/10万;各年龄段具体死因不同,5岁以下以运输事故和机械性窒息为主,5~14岁以运输事故和溺水为主,15~64岁以运输事故和自杀为主,65岁以上以自杀和运输事故为主;除意外中毒呈下降趋势外,其它死因无明显时间趋势.结论 伤害严重威胁着赤峰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已成为赤峰市居民平均减寿年数第一的死因,而运输事故和自杀是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巡视记录在住院精神病患者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4月-2012年3月新的巡视记录,与2010年4月-2011年3月旧的巡视记录作对照,比较两种不同记录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新巡视记录有效增强了护士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从9.8%下降到4.1%,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81%上升到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新巡视记录能有效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伤害的形成原因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在城市交通运输日益发展与道路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道路交通伤害形成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应采取的干预措施.方法:分析1795伤害病例中交通伤害事故的占比,以及在交通事故中的性别与年龄结构.从而总结出道路交通伤害形成的原因,根据这些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在1795例伤害病例中交通伤害病例为420例,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