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现察针刺对脑出血和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踝肱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对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患者以同样选穴和方法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ABI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做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脑出血组;两组中仅脑梗死组的ABI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死组的疗效优于脑出血组(P<0.015).结果:针刺可升高脑梗死患者的踝肱指数,从而降低脑梗死患者再发脑卒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大脑出血等属本病范畴。由于本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有关中风的治疗向为国内外医学界所重视。祖国医学的针刺疗法是一种治疗中风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的研究逐步深入,目前主张早期介入针刺治疗,以利于患者康复。现将近年来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试论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遗症是针刺治疗的传统病种,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七十年代以来又有了新的发展,现就个人临床中的体会论述如下: 一、头部腧穴当为首选《内经》指出:“气在头者,止之于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包括脑窍)。说明头部是气血汇聚的场所,若“伤(头部)左角,右足(下肢)不用。”《灵枢·热病》还指出:“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阐明了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基本原则,对后 相似文献
4.
5.
中风病是老年常见多发病。据统计,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病人在发病的急性期经中西医治疗缓解后,大部分病人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后遗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及工作,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负担。近5年来,我科采用针药配合治疗本病29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200例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针灸科(130Q41)李静茁,盛广玉[关键词]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报道中风偏瘫是以半身不遂或伴有口眼歪斜,或舌强语、偏身麻木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笔者自198... 相似文献
8.
笔者应用针刺治疗中风及后遗症140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40例中男性93例,女性47例;年龄29~82岁,其中>60岁者78例,占55.7%;病程3天~1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针刺效应。方法 60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并对治疗组30例患者进行红外热像仪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患侧阳白、地仓、合谷、太冲穴穴位表面温度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在改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比更有优势。针刺能提高阳白、地仓、合谷、太冲穴的皮肤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辨证针刺法,联合运用电针;对照组采用脑复康、丹参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行静脉点滴;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辨证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1.
针刺风府哑门穴治疗中风后遗症1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风府、哑门穴配合循经选穴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152例,15天1疗程,用3~4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77例,显效51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7%。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腹针配合按时开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均采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15d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15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结论:逍遥散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治疗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干预.比较2组下肢功能改善率、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联合组下肢功...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将11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半随机分为治疗组(自血光量子充氧合补阳还五汤)、对照A组(自血光量子疗法)、对照B组(常规治疗),按"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标准,临床疗效进行治疗前后评分、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变化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A组、B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改变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通过迅速提高、激化患者机体能量,促使自身机体康复能力的增强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针大功率强刺激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5例,并设中药治疗34例为对照。结果:治疗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显效率47.3%,总有效率85.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显效率29.4%,总有效率67.5%。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U=5.62,P〈0.05)。 相似文献
18.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针灸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是针灸治疗起效的机制之一。对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于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颅压控制、稳定血压、吸氧、控制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